芸樂收水稻提質增產控害現場觀摩會在湖北荊州勝利召開

2020-12-18 90後農技人

2020年9月11日,荊楚大地一派豐收景象。由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安排,湖北省植保總站組織,荊州市農業農村局主辦的湖北省荊州市水稻芸樂收提質增產控害現場觀摩會在荊州市荊州區梅槐分場拱橋隊勝利召開。

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首席專家王強,湖北省植物保護總站羅漢剛副站長以及荊州市農業農村局、荊州市農技推廣中心、荊州市植物保護站等有關領導、300多位經銷商及周邊大農戶,聯合對2020年水稻芸樂收應用項目進行實打驗收。

實收測產現場

上午九時許,會議正式開始。首先,荊州市農技推廣中心李大勇主任向大會致辭,荊州市植保站正高農藝師吳濤介紹試驗情況並宣布觀摩開始。

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首席專家王強查看使用芸樂收水稻長勢。

與會專家及零售商、大農戶深入田間,對使用芸樂收的田塊和對照田塊進行認真仔細的觀察,對比。

荊州市農技推廣中心李大勇主任親自參與測量面積。

湖北省植物保護總站藥械管理科王京安科長查驗收割機糧倉。

隨後,在與會專家、領導及300多位經銷商和大農戶的見證下,收割機開始對噴施芸樂收的示範區和未噴施對照區進行實打驗收。

室內交流會現場

會議由荊州市農技中心副主任高紅兵主持,荊州市農技推廣中心李大勇主任宣布測產結果:經過收割、精準量地、稱重計算,按照13%的水分折算,水稻使用三遍芸樂收的示範區比未使用芸樂收的對照區畝增產153斤。

荊州市植保站正高級農藝師吳濤作技術交流,他講到根據荊州市植保站連續三年的大田試驗,使用三次芸樂收的水稻畝穗數平均增加10.1%-38.9%,穗粒數平均增加6.4%-10.9%,千粒重平均增加4.4%-8.1%,實測畝增產率達16.5-29.1%。

來自湖北省公安市的1300畝大農戶潘道鋼向全體參會人員分享了自己連續5年的芸樂收使用體驗與感受。

綠業元集團副總裁華冠彬介紹公司發展歷程和芸樂收在全國的推廣應用情況。

湖北省植物保護總站羅漢剛副站長發表重要講話,他肯定了芸樂收在提質增產減藥控害方面的重要作用,並表示推廣使用芸樂收,可以幫助作物增產,農民增收,達到多贏的目的。

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首席專家王強做會議總結,王老師對芸樂收顯著的提質增產效果給予充分肯定,他說:芸樂收的配方科學,測產過程真實可信,增產效果是毋庸置疑的。他要求基層推广部門做實做細試驗流程,推廣荊州試驗示範觀摩模式與成果,加大力度推廣芸樂收,為農業提質增產、農民增收富裕做出更大貢獻!

綠業元集團將持續以糧食安全、綠色農業發展為己任,加大芸保凱在湖北的推廣力度,為湖北省農業減量提質增效、綠色發展貢獻力量。

相關焦點

  • 千畝大戶胡畢巨:有了芸樂收,我再也不用擔心「毒」大米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8毛多錢一斤對農戶來說意味著什麼,要知道正常情況下水稻的價格最低也要在1塊1左右。這下每斤相差3毛錢,即便是畝產1000斤的水稻,每畝地都要相差300塊錢。對於像胡畢巨這樣的千畝大戶來說,一季的損失就可能在30萬元。
  • 籽粒更飽滿,這場觀摩會與培訓會見證了施必達+無人機對大豆提質...
    金秋九月,豆莢飄香,在這豐收的美好季節,我們迎來了由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指導,安徽省植物保護總站主辦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地面與航空高工效施藥技術及智能化裝備」項目課題七成果展示會暨2020年安徽省新型植調劑應用技術培訓會與施必達大豆提質增產現場觀摩會。
  • 從家庭婦女到千畝大戶,她說:芸樂收幫我撐起另一半天
    一個原本連自家的田在哪裡都不知道,只在家操持家務的柔弱女子,突然要管理幾百上千畝地,當時的艱難可想而知:頭兩年什麼都不懂,交了兩年學費,18、19年連續兩年乾旱,莊稼又乾死了不少,特別去年她絕收了600畝水稻……年年虧,每年光地租就得支出去40多萬,李卓秀曾有無數次想過放棄,但老公彌留之際再三叮囑她千方百計種下去,為了不辜負老公的遺願
  • 東營召開2017財產險客服工作現場觀摩暨經驗交流會議
    12月13日,記者從市保監會獲悉,12月7日上午,東營市保險行業協會組織召開了2017年財產險公司客服工作現場觀摩暨經驗交流會,東營市保險行業協會秘書長許金榮
  • 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但芸樂收讓這位退伍老兵淚流滿面
    今年汛期發大水把他一塊六七十畝的大田給淹了,一連發三次水,水稻在水下面埋了八天,馬三奎一米八的大高個,當時水都淹到了他的脖子深,而更讓人絕望的是,這塊田夾在兩條河的中間,河水一個勁地往地裡湧,排的還沒灌的快。
  • 現場觀摩學習先進典型!武漢召開基層黨建工作現場推進會
    12月22日,我市召開基層黨建工作現場推進會。湖北省委常委、武漢市委書記王忠林出席會議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通過典型引路,不斷提升我市基層黨建工作水平,為「十三五」 圓滿收官、「十四五」良好開局奠定堅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 新疆呼圖壁縣召開水權水量交易現場觀摩會
    近日,呼圖壁縣水利管理總站組織召開了灌區與灌區水權水量交易現場觀摩會,來自鄉鎮的水管站站長、農民用水者協會會長、及村民代表等50餘人參加。會上,首先由防洪辦主任劉偉帶領大家學習了有關河長制的相關文件,灌溉辦主任張劍軍宣讀了《自治區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實施方案》。
  • 我縣組織召開2019年萬畝再生稻(頭季)現場觀摩培訓會
    8月21日,我縣組織召開2019年萬畝再生稻(頭季)現場觀摩培訓會。省農業農村廳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站長鄧輝平、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李興華、副縣長蒲必華到場觀摩指導。與會人員參觀文昌閣鄉文昌新村再生稻種植生產示範基地  上午,與會代表現場觀摩了文昌閣文昌新村再生稻種植生產示範基地,該示範片為全程機械化千畝再生稻試驗示範基地,交通便利,水源條件好,光照充足,土壤肥沃,基地種植品種為
  • 鄭州市控塵辦召開揚塵汙染治理現場觀摩暨第八次工作推進會
    8月14日下午,鄭州市控塵辦在中牟縣召開揚塵汙染治理現場觀摩暨第八次工作推進會。鄭州市控塵辦執行主任、鄭州市城管局黨組書記、局長李雪生,鄭州市控塵辦副主任、鄭州市城管局副局長張建彬,鄭州市控塵辦副主任、鄭州市城市管理執法支隊支隊長尚學振及鄭州市控塵辦各主任助理
  • 商丘市二級以上中醫醫院「雙核心指標」管理現場觀摩評價會召開
    映象網訊(記者 尚海東)為做好2020年全市二級以上中醫醫院「雙核心指標」管理 評價工作,推進中醫醫院管理能力和水平提升,10月30日,商丘市二級以上中醫醫院「雙核心指標」管理現場觀摩評價會在市中醫院召開。
  • 福建水稻田聽《大悲咒》等音樂增產15%(圖)
    水稻顆粒飽滿(圖片來源:泉州網) 給胎兒播放音樂胎教,並不新鮮;給水稻播放音樂增產,您可曾聽說?在良山村的這片水稻田裡,三季的種植實踐證實,聽音樂的水稻不僅增產15%,顆粒也更加飽滿。農業專家表示,音樂不僅可以增強植物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傳輸和轉化,還達到驅蟲的效果。
  • 安徽召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現場會 推廣新技術新模式
    無人機植保、稻鴨共作,以蟲治蟲;在田埂上保留雜草,為有益生物提供繁殖地;種植水生植物,改善農田排放水質……在8月1日召開的安徽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現場會上,一系列綠色防控新產品、新技術、新模式的綜合應用,展示了農田生態相互促進的和諧畫面。
  • 湖北荃銀隆重表彰突出貢獻經銷商
    8月18日,湖北荃銀高科種業有限公司在湖北荊州市舉行盛大頒獎活動,隆重表彰來自全國16個省區的優秀經銷商。河南固始陳昌林、安徽霍邱蔣傳功、湖北荊門高先武獲突出貢獻獎,湖北潛江彭齊賢、湖北荊門吳中玉、江西樂平張佳春獲忠誠合作獎。
  • 相信科學用上芸樂收,確保花生優質高產
    通過田間的觀察與回訪,我們發現今年春花生的兩極分化特別嚴重:一類是打過芸樂收的青枝綠葉;另一類是光杆司令,落葉非常嚴重,甚至出現發黑的現象。通過對比,可以很明顯看出芸樂收在預防花生早衰、保葉護葉上效果顯著。而且經農戶反映,用過芸樂收的春花生比沒用過的最起碼要高出200斤的產量。所以我們要抓緊噴施一遍芸樂收,延緩花生衰老,延長花生生育期,確保產量。
  • 全市「百企幫百村」 精準扶貧現場觀摩推進座談會在達旗召開
    全市「百企幫百村」 精準扶貧現場觀摩推進座談會在達旗召開 2019-04-24 21: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水稻「看禾選種」活動啟幕 農技人員、種糧大戶觀摩挑選新品種
    蘇報訊(記者陸曉華)據市農業農村局消息,近日,蘇州市2019年度水稻「看禾選種」序幕正式拉開,首站在常熟市農業科學研究所舉行特優食味香軟米新品種「早香粳1號」現場觀摩活動。來自蘇州市種子管理條線、鄉鎮農技部門、現代農業園區、糧食加工企業的相關人員以及種植大戶等60餘人參加活動。
  • 荊門市召開建設工程揚塵治理現場觀摩會,推廣象山玉園項目揚塵治理...
    車輛衝洗裝置「各建設單位和施工企業要主動作為,嚴格落實建設工地揚塵防治措施,在建工地揚塵治理未達標一律停工整改……」10月21日,荊門市召開建設工程揚塵治理現場觀摩會,中心城區在建項目建設、施工和監理單位代表等
  • 一水兩用 一田雙收 糧漁雙贏——湖北稻漁綜合種養經驗走向全國
    9月2日,全國稻漁綜合種養發展提升現場會在四川省隆昌市召開。會議強調,要堅持穩糧增收、不與糧爭地這個根本原則,發揮好提質增效方面的優勢,處理好稻和漁、糧和錢、土和水、一產和三產、產業發展和科技支撐、積極推動和農民意願等方面的關係,推進稻漁綜合種養產業規範高質量發展。
  • 「重慶造」生物農藥助荊州農業雙豐收:魚和熊掌可兼得
    光明網重慶10月27日電(記者李宏 通訊員文藝)過去,在荊州「蝦稻連作」的種養過程中,蝦和稻都要豐收就如魚和熊掌一般不可兼得。然而現在,在重慶生物農藥金龜子綠僵菌CQMa421(以下簡稱421)的幫助下,「稻在水中長,蝦在稻下遊」的圖景已在荊楚大地上悄然實現。
  • 我國科學家解析水稻小穗「變性」機制 為水稻增產提供新路徑—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