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設計運營模式最合理?
1,切入細分領域先做出一個點。
通過細分領域突破,然後延伸其他,如果不這樣搞,很難成功。
先把單個業務做到極致(不管你是開什麼店,什麼企業,都適用),然後再去沿著這個業務產業鏈,建立競爭壁壘,縱向開發新產品形成競爭面。
舉例:
谷養元粥鋪
先把八寶粥做到極致,生意最好了,延伸到包子,然後繼續延伸到中餐,晚餐多樣化的產品。
小米手機
集中所有精力和資金,資源,先做一款手機出來,一款紅米手機,賣到瘋,圈到人之後,開始搞其他更高端手機。
完美日記
先集中彩妝類目,把彩妝這一類做到國產最好,然後再去延伸其他產品,甚至生態圈產品(衣食住行穿娛)。
亞馬遜
1995年剛創立時是網上賣紙質圖書,然後延伸到母嬰,服飾,等縱深業務。
華為
1987年是代理香港一家公司的「用戶交換機(PBX)」銷售,從1990年開始自主研發,並採取農村包圍城市的打法,銷售額達15億人民幣,繼續縱向擴張,成為企業數據網絡解決方案研究的通信設備供應商,在2007年底成為歐洲所有頂級運營商的合作夥伴。
同樣阿里的發展史:
最開始做1688的ToB業務,然後孵化了ToC的淘寶幫商家賣貨給用戶,繼續基於用戶的需求縱向做出了幫淘寶推廣的阿里媽媽、消費升級的天貓、交易工具支付寶、技術支撐的阿里雲,然後橫向延展做釘釘、優酷、高德地圖等。
都是以點帶面的過程,然後先圍繞用戶需求鏈條/產業鏈條向上或向下遊擴張新業務,接著再橫向擴張(用毛主席的話說就是:找到敵人的薄弱點,集中全部兵力,迅速突進,找到突破口,然後橫縱貫穿,最後實現殲滅敵人的思路)
做戰略運營,沒有捷徑,以點帶面永遠都是最好方式了。
做流量運營也是這個道理。
剛開始雖然我們在細分領域這個點,但是後面,我們就會通過這個細節節點,連結一大批人,圈一大批人之後,那麼就可以實現質變到量變的過程,本來用其他牌子的,也都用我們牌子產品了。
2,需求產業鏈下移,謀局產業鏈上移。
不管你做什麼產品,客戶需求都是多元化的,剛開始我們是做一款產品,而客戶需求使用的越多,心理變化的也快。
很簡單:就是過去認為我們產品好到爆,但是你的產品不更新了,完犢子了,客戶就很容易跑到別人家那裡去。 我們一般建議:玩法是每個月/每周一變,持續出新花樣。
舉例:
魚頭菜:客戶點了這個菜,3-4個員工,敲鑼打鼓,進行造勢,並讓客戶拿出手機,準備拍照。
目的就是一種新鮮感和餐飲的一種特色。 (但是這個東西,過了1-2個月,方圓10公裡內的客戶抖音膩了,那麼我們就需要變化新招數)
比如:同樣還是點魚頭,現在花樣變了一下。
上菜的時候除了有儀式感,還要給客戶發出「行動指令」:就是大聲說,請拿出手機,準備拍照。
然後把一杯酒,倒在魚頭上,然後遞給你一個點火槍,然後說:請點火。
然後讓服務員大聲說一些祝福的話。
比如:紅紅火火,幸福美滿,反正一切都是製造驚喜,儀式感,這樣客戶就很容易錄下來發朋友圈。
然後很多熱就會發朋友圈說:希望自己2020年紅紅火火。
門店這一下子就給無形傳播出去了。 (無形之間就傳播了給朋友,讓他們也想體驗一波)
除了更新玩法,還要更新更多新菜,新品。
這都是需求產業鏈下移的表現。
一定要持續玩出新花樣,不然大家很快免疫了。
而對於謀局,我們則一定要考慮產業鏈上移(從賣產品到賣加盟,產業配送),越往上走,變化周期越慢,越能穩定賺錢。
產品——加盟——平臺——配套產業鏈(因為終端消費者是最難伺候的,如果自己是老闆親自做這些,完全就是消耗自己。
懂了就懂了...
作者:何啟志 謀局學創始人,謀局系列三部曲《暴富文案》《魔性營銷》《科學創富》,一個立志在新時代幫助千萬中小企業持續良性發展添磚加瓦的85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