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出路》揭露殘酷真相:「讀書騙局」是怎樣拖垮窮人的?

2020-12-16 電影深喉君

最近這幾年來,大家更加清晰地認識到,寒門依然可以出貴子,可是機率卻在不斷下降,那些家庭條件優渥的人,反而更容易考進高校。可是,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或許,大家看了這部紀錄片,就能找到答案了。

這部紀錄片的名字叫《出路》,豆瓣評分達到了8.8,有一半的網友給出了五星。圍繞著野雞大學老師王振祥,貧苦家庭高考生王盼,大學畢業生萬超三位主角講述了中國的教育問題,中國貧困年輕人的出路在哪裡?

整部紀錄片揭露了中國社會「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口號。看完讓人讓人憤怒、壓抑,可是又讓人很贊同。紀錄片的第一個主角叫王盼,是一個剛剛高考結束的農村女孩。她的家庭貧困,父母都以搬磚為工作,父親沒讀過書,還酗酒,母親雙手殘疾,整個家庭一天收入只有三四十塊錢。就像王盼說的那樣:像她們這樣的家庭,假如她早早地選擇出去打工,想改變命運讓家裡過好一點,那是很難的。以後想讓父母過得好一點,她只能讀大學。

王盼從小讀書就很努力,可是高考成績出來之後,王盼只考了388分,這個成績就代表著王盼要麼選擇去讀學費很高的三本,要麼就選擇不讀書。父親看到王盼的成績非常生氣,在餐桌上大發雷霆,母親冷臉罵父親後安慰女兒:你只是沒有發揮好,我知道你一直都很努力。雖然沒考好,可是大學一定要上。

王盼母親之後擺了十桌酒菜,挨家挨戶去邀請親戚和朋友,拉下臉來去請求:家裡沒錢上學了,只好找親戚朋友來幫忙,就這樣,終於湊齊了王盼這位農村女孩的第一筆大學學費。似乎給向上的出路打開了一條縫隙。

紀錄片的第二個主角叫王振祥,在一家弘博軟體教育機構就職,千萬高考成績不理想的「王盼們」最終有一大部分人會選擇這所號稱和4萬3千多家企業聯動的「高素質學校」,他名義上是培訓講師,實際上卻是大忽悠。他畢業於晶片設計專業,並沒有講師證,所隸屬的教育機構對外宣稱自己是一家擁有優渥學習環境,培養高素質軟體人才的學校,甚至還保證學員在畢業後能就職於阿里、百度出色的大公司。

實際上,宣講會PPT上的圖書館、電腦羅機房、乾淨整潔的宿舍都是王振祥在百度上找的圖片,實際根本沒有。每年,弘博會派出所有講師到各地的農村發起講座活動,目的就是為了能夠招到更多的學生,賺取更多的學費。令人痛心的是,王振祥說他們只會去那些貧困的農村去騙貧困的家庭。因為城市的孩子不上當,都明白他們這些所謂的機構到底是怎麼回事。可是農村裡的貧困家長和孩子,連電腦是什麼都知道,貧困就意味著容易上當。

這樣的教育機構讓這些本來就不富裕的人們看見了通往另一個世界的出路,想抓住機會把孩子送去學習,最終也許都沒發現其實這是個騙局。有人會說,高考並不是一切,只要王盼好好上大學,還是有機會的。

所以找到了故事的第三個主角,剛剛大學畢業於三本學校的學生萬超。萬超就讀的學校,就是王盼即將去的學費高,生源資質一般的院校。

萬超在學校裡,已經是比較優秀的學生了。他有上進心,大三就已經修完了所有學分,大四開始到處實習。可能因為自己樂觀開朗,擅長打交道覺得自己能順利找到工作,當萬超第一次走進招聘會時,顯得非常自信。他和每一個應聘者表示,自己有實習的經驗,能說會道,很適合這個崗位。可是最後,不是投的簡歷石沉大海,就是被告知考評不合格。

後來,好不容易有個很好的公司向萬超拋出了橄欖枝,給他2個月的試用期。在這兩個月裡,萬超努力地學習新技能,可是仍然比不上那些名牌大學畢業的學生,還是被大公司拒之門外了。之前,萬超從來沒想過自己會失敗,甚至用全部的錢在單位附近租房子,被辭退後,萬超又開始找工作。

這時他發現自己只能找到月薪剛剛過千的工作,可是生活成本至少需要1500塊。這個收入,和上學時一年2萬的學費完全不成正比,萬超才慢慢被現實點醒。終於還是認清了現實,他搬離了昂貴的出租房,找了兩個人合租的小房子,降低了生活的成本,繼續找工作。

一個家庭貧困的孩子,一個騙子學校的大忽悠,一個找不到工作的應屆畢業生,三位主角都有自己的煩惱,這個社會總是那樣不公平,有些人從生下來就有著好的資源,好的待遇。

貧困家庭的孩子不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更沒有開闊的眼界。而且還有可能受到騙子們的青睞,就算畢了業,拿到了文憑,也有可能找不到一份滿意的工作。

人生最絕望的並不是貧困,而是深陷在貧困中,找不到努力的方向和未來的出路。可是這些主角做錯了嗎?是王盼不應該上大學,還是萬超不應該努力找工作?他們的選擇沒有錯,人生艱難,那就更要努力,如果找不到出路的話,那就更應該堅定自己選擇的路。

相關焦點

  • 紀錄片《出路》揭露殘酷真相:「讀書騙局」是怎樣拖垮窮人的?
    或許,大家看了這部紀錄片,就能找到答案了。這部紀錄片的名字叫《出路》,豆瓣評分達到了8.8,有一半的網友給出了五星。圍繞著野雞大學老師王振祥,貧苦家庭高考生王盼,大學畢業生萬超三位主角講述了中國的教育問題,中國貧困年輕人的出路在哪裡?
  • 讀大學就是出路嗎?紀錄片《出路》,揭露壓倒窮人的「招生騙局」
    偶然間,被一部名叫《出路》的紀錄片吸引到了,這部紀錄片也完美地詮釋了「讀了大學是否就是出路」這句話。《出路》紀錄片的好評度,在豆瓣幾乎有過半是五星好評,也說明了此紀錄片戳中了人們的心窩,大概有不少家長看到這兩個字,心中都被壓抑的有種窒息感,這好像也是壓倒窮人的一根稻草,極力想抓卻又抓不住。
  • 這部豆瓣評分8.8分的紀錄片,揭露了上大學的騙局
    《出路》是陳為軍導演的紀錄片,在豆瓣評分高達8.8。此片僅有40分鐘,通過3個主人公的故事。揭露了中國因讀致貧的現象。就這九個字,揭露了一個招生騙局的本質所在。按照他的說法,就是騙這些孩子進來,交完「學費」,到了時間以後,頒發畢業證。這期間什麼事都不用幹,不用上課和考試,也不用管他們的出路,從始至終就是一場生意。王振祥的言談對於城市中的大學生來說,簡直就是一派胡言,荒謬可笑。他們一眼就能看穿百度圖片的「招生PPT」,如果在網上搜索「弘博」,馬上就能看出其中的端倪。
  • 本人回應揭露明天高考的殘酷真相
    本人回應揭露明天高考的殘酷真相按理說,高考683分,在浙江省排名800左右,他可以有很多選擇。683分,除了清北、復旦、人大等部分頂級院校,幾乎可以隨便報。本人回應揭露明天高考的殘酷真相其實,仔細觀察這份浙江省二段線上考生成績分段表,再對比二段線投檔院校,我們可以發現,600分及以上滑至二段填報的這148名高分考生,有145人可能都選擇了復讀!
  • 紀錄片《出路》展現的卻是這樣血淋淋的真相!
    一部紀錄片揭露殘酷真相:父母越不努力,孩子越沒出路!紀錄片《出路》拍攝於2009年—2015年,導演用7年時間跟拍了3個不同階層孩子在社會上的掙扎。一個國家沒有紀錄片就好像一個家庭沒有相冊。很多人其實並不了解同一時空下另外一群人的生活,但是這個社會需要的更多是融合,通過這個紀錄片希望我們可以相互理解。一群候鳥在天空中掠過,一個小女孩的讀書聲朗朗響起,影片以這樣充滿詩意的方式開始了。
  • 出路在哪?三個孩子的人生6年揭示一個殘酷真相
    而不同家庭出身,對一個人的出路影響有多大?真正被教育改變的是哪一類孩子?也許我們從這部紀錄片能找到答案。這部紀錄片名叫《出·路》,導演鄭瓊花了6年時間,從2009年到2015年,跟拍三個來自不同地方、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從學校步入社會,各自尋找出路的故事。
  • 爆款紀錄片《出路》在揭露殘酷階層的同時,還告訴了我們什麼?
    英國有一部很了不起的紀錄片叫《56UP》,紀錄片選擇了14個不同階層的孩子進行跟拍,每7年記錄一次,從7歲開始,一直到他們56歲。而導演拍攝紀錄片的初衷是想驗證在英國社會階層是很難逾越的,優良的社會資源早已按照既定格局被瓜分殆盡,從父母輩一直傳承到子女輩子,而結論就是:富人的孩子依然是富人,窮人的孩子依然是窮人……不同的起點在中國,導演鄭瓊,也做了相似的一部紀錄片,叫《出路》(《A WAY OUT
  • 紀錄片電影《出路》,揭露殘酷現實:父母眼界越低,孩子越沒出路
    「好好讀書才是你的出路!」 「考個好大學才是你的出路!」 這是爸媽和老師經常掛在嘴邊的嘮叨。高考是一個孩子這輩子唯一的「出路」嗎?導演鄭瓊用6年時間跟拍了3個不同階層的孩子這些年的輾轉起伏,用最真實的故事,默默給出了答案。
  • 窮人家的孩子為什麼會更窮?日本NHK紀錄片揭露了真相!
    紀錄片揭露了隱埋於日本社會的一個觸目驚心的現實:一旦失去男人,日本女人的生活就會陷入萬丈深淵。 很難想像,這種只可能發生在男權社會、落後國家的現象竟然會發生在當代的日本,這個全亞洲最發達的國家。
  • 6年追蹤,一部紀錄片揭露殘酷真相:父母越不努力,孩子越沒出路
    最近看了一部記錄片《出路》,很有感觸,分享給各位爸媽。導演鄭瓊費時6年,追蹤3位不同地區、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將他們自讀書時代邁入社會歷練的軌跡片段呈現出來。很多朋友在看完後都不禁感嘆:真是父母越不努力,孩子越沒出路啊!
  • 6年跟蹤拍攝《出路》:揭露不同階層孩子的命運,真相很殘酷
    《出路》這部紀錄片是鄭瓊導演花了6年時間跟蹤記錄3個不同階層孩子的成長曆程。片中有三個主人公,分別來自甘肅農村、湖北小城鎮、北京繁華大都市。馬百娟從小就特別喜歡讀書,她知道只有努力讀書才能走出這座大山,窮人家的唯一出路就是讀書。她說:「長大後我想去北京讀大學。」馬百娟,是很多貧困家庭孩子的一個縮影,2012年她卻輟學了,很讓人出乎意料。因為還是未成年人,她找不到工作。人家問她那麼小為什麼不讀書了,她沉默了,尷尬地笑笑。
  • 紀錄片《出路》揭露殘酷現實:父母越不努力,孩子越沒出路
    ——《新華字典》1998年修訂本P673最近有部片子很火,鄭瓊導演的《出路》這部紀錄片,講述了三個出身不同,階層不同的青少年從學校到步入社會的成長經歷,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困境,都用自己的方式尋找自己「出路」。
  • 「搬磚男孩」畢業了:讀書或許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最好走的路
    高考,是窮人家孩子最好的出路這樣說,並不是說窮人的孩子沒出路。而是,高考,仍然是大多數孩子最好和唯一的選擇。「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當考上大學的那一刻,就意味著人生開始有了新起點,生命開始了新徵程。這雖然看上去很殘酷,但也是真相。
  • 豆瓣8.8分紀錄片《幼兒園》,揭露一個殘酷真相:它就是個小社會
    一部豆瓣8.8分紀錄片《幼兒園》,給我們揭露了一個殘酷的真相!這部紀錄片拍攝於2001年,歷時14個月時間拍出來的紀錄片,記錄了寄宿制幼兒園的真實生活。張以慶導演最初是抱著「象牙塔」的心態去拍攝這個紀錄片的,但事實並非如此。影片中無時無刻不在透露著:社會化的兒童世界,真正意義上的孩子已經死了。而這部片子也獲得了廣大網友的討論,接下來我就來聊聊這部紀錄片給我的啟發。
  • 紀錄片《出路》:父母的努力,才是孩子出路的更多選擇
    去年年底大火的一部紀錄片,直到今年依舊被不少人翻出來重讀,它發人省醒,它揭露真相,它就是《出路》。這部耗時6年的紀錄片,記錄了三個來自不同家庭背景的主人公成長求學,步入社會的經過,更是他們尋找「出路」的經歷。
  • 一部紀錄片揭露殘酷現實:低眼界的父母,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有這麼一部紀錄片,它用時6年,記錄了不同地區,不同家庭背景的三個孩子不同的人生軌跡。讓大眾看到了社會的殘酷、人生的殘酷。這部紀錄片叫《出路》,從2009年拍攝到2015年,一共花了整整六年的時間才製作完成。
  • 揭露社會殘酷真相的高分紀錄片《出·路》
    高考是改變命運的開始,同樣也是思考人生出路的開始。 2009年到2015年,導演鄭瓊用6年的時間完成了獨立紀錄片《出·路》,記錄了三個不同家庭背景孩子的人生軌跡。
  • 紀錄片:比陳春秀還要慘的招生騙局,是給窮人的最後一擊
    在看之前,我甚至還以為這部紀錄片是某個電影學院學生的畢業作品。但自從昨天,我無意中找到這部紀錄片,把它看完之後,我發現我錯了。雖然《出路》只有59分鐘的時長,但每條線都恰到好處,不囉嗦,有條不紊。招生紀錄片的一開頭,出現的那個人叫王振祥,他是某教育學院的老師。
  • 紀錄片《出路》告訴我們最好的答案:窮的時候,壞人做法為何這樣
    曾經熱播的紀錄片《出路》就講述了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農村的女孩子叫王盼,由於家庭貧困,自幼就立志通過教育來改變自己的命運,跳出農門,給父母帶來更好的生活。由於她的母親是一個殘疾人,左手臂曾以負傷,只能在工地上艱難地掄起厚重的磚頭。
  • 紀錄片《出路》帶給了父母怎樣的思考?父母不努力,孩子沒出路!
    最近有一部紀錄片火了,它叫《出路》。該部紀錄片的震撼之處在於導演鄭瓊用6年時間記錄了3個來自不同社會階層的孩子在社會中的掙扎。紀錄片記錄了三個小孩,他們來自不同的地區,來自不同的社會階層,擁有不同的家庭,每個人都要去找自己的出路。因為導演的鏡頭,三個本不可能有交集的孩子有了交集。第一個孩子叫馬百娟,是一個山溝溝的小姑娘,來自甘肅會寧,第一次拍攝的時候她12歲,在一個只有5個學生2個老師的小學上小學二年級,家裡住著窯洞,全家的開銷一年不超過50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