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湖口12月8日消息(記者鄧玉玲 通訊員鄭飛華 于慧鵑)每天中午11點半,在湖口縣城山鎮團山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總能看到十幾位老人在「幸福食堂」,開心地用餐。
老人們正在 「幸福食堂」用餐(央廣網發 通訊員鄭飛華 攝
「我也是沾了『幸福食堂』的光,在這裡給老人們做飯,打掃衛生,端茶倒水,和他們聊聊天。老人們都說,她做的飯菜,香甜可口,服務也很周到,在這裡過得很快樂、幸福。」在幸福食堂廚房忙著炒菜的王美霞笑呵呵地說。
老年人拉家常時開心地笑了(央廣網發 通訊員鄭飛華 攝
「村裡留守、空巢老人很多,特別是高齡老人連吃飯這個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都無法保障,而且他們常年受疾病困擾,過著單調無味的生活,已經成為制約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的主要因素。」團山村黨支部書記王傑說,隨著農村適齡勞動人口大量流入外地,留守、空巢老人的比重不斷加大。團山村常住人口1175人,其中60歲以上留守、空巢老人就有181人,佔到15%以上。2019年該村按照基層黨建三化建設要求,投入資金七八萬元,對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進行翻新維修,建成了集吃飯、休息、娛樂、學習、健身於一體的「黨建+幸福食堂」。
老人們相聚在一起有笑有唱(央廣網發 通訊員鄭飛華 攝
「真的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為我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著想。年輕人都外去打工賺錢,只留下了我們這些空巢、留守老人。在這裡,我們相聚在一起,可以看看書、聊聊天、拉拉琴,大家心情很愉快。」團山村村民楊錫聯老人高興地說,自從有了幸福食堂,老年人白天在這裡娛樂悠閒,都說晚年生活很幸福。
王傑告訴記者,「幸福食堂」之所以讓老年人感到幸福,除了能解決他們吃飯問題,還提供了相互交流的機會和空間,讓他們一邊吃飯一邊嘮家常,不僅給予精神慰藉,也紓解了孤獨感,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子女的後顧之憂。
給重度殘疾人愛心送餐(央廣網發 通訊員鄭飛華 攝
從老有所養到老有所樂,團山村老年人的幸福感正在不斷提升。其實不僅在城山鎮團山村,走進其他各行政村,也能看到相同的情形。
在該鎮富源村幸福食堂,只見老年人閱讀、食堂、娛樂室、休息室等功能室一應俱全。「我們推行幸福食堂,也就是提供老年人交流的場所,讓他們與城鎮的老人一樣,休閒娛樂有地方,生活也很幸福。」該村黨支部書記屈豔花告訴記者,看到這些老年人發自內心的笑容,她也很高興,認為自己做的對,還將做得更好。
老年人正在閱讀室看書(央廣網發 通訊員鄭飛華 攝)
近年來,我縣把農村養老難的問題作為重要民生工程來抓,結合基層黨建「三化」建設,按照有需求、有條件、可持續、保安全的要求,鼓勵有條件的行政村或社區依託居家養成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大力推行「黨建+幸福食堂」建設,讓基層「留守老人」「空巢老人」集中吃飯、休閒娛樂,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養老服務需求,不斷增強老年人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目前全縣投入470萬元建成了94家「黨建+幸福食堂」,其中城市社區實現全覆蓋,鄉鎮行政村達到60%以上。
【來源:央廣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