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醫生抗疫宣言火了,他是這樣說的……

2020-12-11 廣州日報

「和平時期,我的一生是人民的;在危機時候,我的生命是祖國的」!近日一則視頻在網上引發熱轉,視頻中這位抗疫一線的廣州醫生平實卻又無比堅定的一句話讓網友紛紛點讚。記者了解到,這句鏗鏘有力的抗疫宣言出自廣州市八醫院聶偉健醫生之口。據悉,目前聶偉健醫生作為市八一名備班醫生,處於隨時待命狀態;而在工作空隙,他還是小區的義務宣傳隊長,向小區鄰居公開微信、手機號,為留穗武漢居民做心理輔導。

還原採訪時刻:兩年未回家,毅然退掉機票志願參加發熱門診

1月22日24時,廣東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32例,其中廣州5例。

記者了解到,早在1月20日,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就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給廣州市民的一封信》,其中提到「醫院全體員工放棄春節期間外出休假,在廣州原地待命。」

1月23日上午,記者就此採訪了留院的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胃腸外科主治醫師聶偉健。

「兩年都沒回家了,今年本來是要回去一趟的,因為我之前小侄女出生也沒回家,現在已經會跑了也還沒回去看看。」聶偉健是湖北襄陽人,他告訴記者,本來已經買好了高鐵票過年回家,「回家的高鐵經過武漢,20日早上我看到新聞說武漢報告病例數增加100多例後,退了高鐵票買了飛機票。中午,醫院出通知要求全員取消休假,原地待命,下午的時候我又把機票退掉了。」

隨後,醫院組建了志願隊伍,聶偉健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

「我作為一名黨員,對共產主義的理解是很樸素的。和平時期,我的生命是人民的;危機時刻,我的生命是國家的。所有美好生活都是黨和國家帶來的。國家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應當全力以赴,報效祖國,為國效力。」

聶偉健取消休假後,立馬加入了支援發熱門診的隊伍。

家人知道聶偉健的決定後,電話一個接一個地打,「(家人)還是挺擔心的,交代我做好防護。」聶偉健表示,支援發熱門診對自己來說是毫不猶豫的事,但自己也會做好個人防護。

22日下午4點到晚上12點,聶偉健在發熱門診連續值了8個小時的班。他介紹,在發熱門診主要承擔的工作是進行篩查,同時給發熱病人進行科普。另外,疫情來勢洶洶,令不少病人感到不安,他還要對這些病人進行安撫。

他介紹,來發熱門診看病的病人較多,22日一天就接診了大約39人,其中有3例是來自武漢的研究生,「其中一例體溫較高,達到39.6度。不過這位病人很配合我們的治療,好在經過血常規、胸片等檢查,都沒太大問題,暫時不用隔離。」

聶偉健還介紹,如果只是出現發燒症狀,沒有血常規改變、血小板減少,或者肺部炎症性改變,以及是否從武漢回來這三個診斷指標,一般都會先讓病人用藥。最近還有不少附近的居民,因為吃了熱氣的東西導致上火,這種情況不用太驚慌。如果實在擔心,患者可來市八醫院進行篩查,這樣安全性會比較高。

作為胃腸外科醫生,他還建議市民:加強營養攝入,增強抵抗力,飲食以清淡為主,同時減少外出、做好防護。

回訪聶偉健:

向小區鄰居公開微信手機號,為留穗武漢居民做心理輔導

今天,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再次採訪了聶偉健醫生。聶偉健告訴記者,昨天廣州市八醫院召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誓師大會,3號住院樓騰空,全部用來對確診病例密切接觸者的隔離觀察,聶偉健也被安排了備班,隨時待命。

在等待命令的間隙,他還擔任了自己家所在小區的義務宣傳隊長,主動向小區物管說明自己是市八的醫生,把自己的微信、手機全部公開,接受全區居民的諮詢和防疫知識科普,給從武漢來的居民做心理輔導,「現在我的微信群裡加了幾百個人,有問題我會隨時回答,需要的我會上門進行輔導。」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伍仞、張青梅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伍仞、張青梅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彭姣時

相關焦點

  • 戰「疫」暖心記丨這位廣州醫生的抗疫宣言火了,他是這樣說的……
    近日,一則視頻在網上引發熱轉視頻中抗疫一線的廣州醫生平實卻又無比堅定的一句話讓網友紛紛點讚記者了解到,這句鏗鏘有力的抗疫宣言出自廣州市八醫院聶偉健醫生之口。據悉,目前聶偉健醫生作為市八一名備班醫生,處於隨時待命狀態;而在工作空隙,他還是小區的義務宣傳隊長,向小區鄰居公開微信、手機號,為留穗武漢居民做心理輔導。
  • 致敬醫師節|吉林省人民醫院重溫《中國醫師宣言》
    近日,在第三個「中國醫師節」來臨之際,吉林省人民醫院開展了系列活動,重溫《中國醫師宣言》,致敬最美逆行者。此次醫師節活動,由馳援武漢77天的安東善、王樹岐、張海濤、朱龍友4名抗疫前線醫護人員帶領醫院年輕醫生莊嚴宣誓。
  • 《尊醫宣言》視頻發布 醫生抗暴升級
    尊醫宣言視頻發布以後,華西醫院的宣傳部長廖志林在其微博發布了一段話: //@華西醫院廖志林: 醫生宣言,希望有作用。其實最有作用的宣言應該是各醫院院長宣言和保衛處長宣言。如果院長宣言說:職工上班連安全感都沒有,還當什麼院長?如果保衛處長宣言說:說要打醫生護士,從我身上過去。辣麼,效果會不會好一點呢。
  • 「軍醫」夫妻武漢抗疫:肩負軍人和醫生雙重使命
    在武警湖北總隊醫院,有這樣一群同心抗疫的夫妻,他們放棄與家人團聚、攜手並肩,奮戰在抗疫的第一線。  【解說】胡霞是中藥調劑室裡的一名醫生,她的丈夫陳凱在西藥調劑室工作。2月3日,她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稱,原本計劃過年去廣州和家人團聚的他們,在接到醫院的疫情防控命令後,毅然退掉車票,留守武漢。
  • 3小時3.4萬毫升,廣州開發區醫院獻血抗疫
    3小時3.4萬毫升,廣州開發區醫院獻血抗疫金羊網  作者:梁栩豪  2020-03-12 3月11日上午,廣州開發區醫院聯合市血液中心組織開展
  • 《中國醫生》殺青 禮讚抗疫英雄
    原標題:《中國醫生》殺青 禮讚抗疫英雄   由劉偉強執導、李錦文監製的電影《中國醫生》,日前在廣州完成全部戲份的拍攝順利殺青。《中國醫生》根據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鬥爭的真實事件改編,全景式記錄波瀾壯闊、艱苦卓絕的抗疫鬥爭,由張涵予、袁泉、朱亞文、李晨領銜主演,易烊千璽特邀出演,歐豪特別出演。該片也是中宣部國家電影局重點項目和建黨百年大慶的獻禮巨製。
  • 抗疫詩人牛濤《英倫下午茶》新書首發式廣州舉行
    圖:陳惠瓊發表講話廣東散文詩學會陳惠瓊會長說,青年詩人牛濤的抗疫文學作品裡醫務人員的影子真實的細節彰顯了人的尊嚴、價值和奮鬥精神。廣東省農墾總局宣傳部部長王元、《增城日報》張偉棠等在首發式先後作了發言。
  • 他們說:醫生這個神聖稱呼,代表著責任與擔當
    從北京載譽而歸的他強調,這個獎是屬於中山三院每一位醫護人員,是對中山三院人日夜堅守、科學防疫的最高褒獎。他表示,全體中山三院人將繼續發揚抗疫鬥爭鑄就的堅韌精神,毫不放鬆,堅持科學防治,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始終為人民群眾健康保駕護航。「看到習近平總書記向鍾南山院士頒授勳章的那一刻,我感慨萬千。」
  • 國際專家組發表合作開發新冠疫苗宣言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日內瓦4月13日電(記者劉曲)一個由全球120多名科學家、醫生、資助者和生產商組成的專家組13日發表公開宣言,承諾在世界衛生組織協調下,共同努力加快新冠疫苗的研發。宣言說,作為國際合作抗疫的一部分,這些科學家、醫生、資助者和生產商將在世衛組織協調下,共同努力促進加快「獲得」新冠疫苗。雖然研發出通用疫苗需要時間,但在控制這場全球大流行的過程中,疫苗最終將發揮重要作用。
  • 戰疫電影《中國醫生》殺青,禮讚抗疫英雄彰顯中國奇蹟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杜翔翔 由廣東博納影業傳媒有限公司、珠江電影集團、湖北長江電影集團領銜出品,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中共湖北省委宣傳部、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中共武漢市委宣傳部大力支持,劉偉強執導、李錦文監製的電影《中國醫生》,日前在廣州完成全部戲份的拍攝,順利殺青
  • 寫在《共產黨宣言》中文首譯本出版100周年之際
    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藏品保管部副主任王長流感慨,張人亞和他的親屬都有著「使命重於生命」的擔當,這樣的赤子之心,使人感受到信仰的力量。  近年,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與上海評彈團合作,把張人亞的故事改編成中篇評彈搬上了舞臺,戲的名字就叫《初心》。
  • 一名巴黎實習醫生的抗疫日記:「醫生,請你幫我離開吧」
    隨著歐洲新冠疫情的蔓延,醫護人員們艱難的抗疫之路受到關注。26歲的義大利裔住院實習醫生蘿塞拉(化名)從3月23日開始,在巴黎一家負責接收新冠病毒感染者的醫院工作。本網從3月30日開始,陸續登載她寫下的數篇「抗疫日記」,記錄了她在這場「戰爭」中的真實感受。
  • 京滬17醫生錄製視頻「尊醫宣言」抵制醫暴,逾13萬人籤署
    這是17名醫生發自內心最為真實的聲音。這些醫生或因家庭,或因傳承,或因職業憧憬走上了從醫的道路,他們當中不少為「醫二代」,如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風溼免疫科副主任醫師李徵,他的母親就是一名醫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總醫院胸外科副主任醫師韓冰的家庭即醫學世家。
  • 網易雲熱評:分手後他把我刪了,點讚的時候被他發現,交友宣言改成了...
    導語:網易雲熱評:分手後他把我刪了,點讚的時候被他發現,交友宣言改成了…… 1.用室友號加女友,她秒回我有男朋友,正開心她接著發你有男朋友也可以出來啊,反正他不知道,我想她肯定會拒絕的,結果幾分鐘後,女友發過來說那等我男朋友不在的時候再說吧,我臉都氣紅了
  • 17位醫生錄製「尊醫宣言」走紅 述說從醫者苦與樂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本周,一段由北京、上海的17位醫生錄製的時長4分36秒、名為「尊醫宣言」的視頻在社交媒體上走紅,這個宣言倡導的主題是:「尊重醫生,抵制暴力」。  即使如此,醫生們依然平靜地回答:從未後悔,成為醫者。  「我們不是天使,我們是有血有肉的人。」這是短短4分鐘的短片中,17位名醫發出的肺腑之言。他們或因為家庭或因為職業憧憬走上醫學道路,當中也有不少的「醫二代」,如二炮總醫院胸外科副主任醫師韓冰出身醫學世家;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風溼免疫科副主任醫師李徵,他的母親就是一名醫生。
  • 《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預售!為什麼這部抗疫筆記能火「出圈」
    剛剛文匯報記者獲悉,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已在全球知名網絡書店——亞馬遜開啟全球預售。這是全世界第一本由一線醫生撰寫的抗疫日記,對於各國讀者了解中國抗疫經驗和抗疫精神具有獨特作用。 《查醫生援鄂日記》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主編,該院呼吸科醫生、上海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員查瓊芳撰寫。
  • 鍾南山受勳後回到廣州,頑皮地說了這番話
    9月8日晚剛榮獲「共和國勳章」的鐘南山院士從北京乘機返回廣州廣州塔「小蠻腰&34;「8日下午,中國工程院舉辦「學習鍾南山、張伯禮、陳薇院士科學精神座談會」,84歲的「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院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達了自己的決心:我要請戰,希望把中國抗疫的工作繼續抓下去。
  • 鍾南山說當醫生的老師有雙重身份
    9月10日,廣州醫科大學第一臨床學院、南山學院舉辦慶祝第36個教師節大會。「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院士現場分享了教書育人的心得,他說,當醫生的老師有雙重責任,既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也是人類健康的工程師。
  • 致敬醫學教育工作者:他們衝鋒在抗疫一線 同時言傳身教推「後浪」
    教師節前夕,羊城晚報記者採訪了多位從事醫學教學的老師,他們不僅是教師,還是醫生,在疫情最兇險時,他們無一例外都衝在了抗疫第一線,進基層、去湖北、去武漢,甚至代表國家去海外參與疫情防控。(世界在等著你們)」曾對陳淮觸動很深,但總覺得與自己這個普通的醫生有距離。這次援助伊拉克的經歷改變了他對自己、對醫生這個職業、對醫學教育的看法。「我們就是要為國家培養胸懷天下、心繫生命的醫學人才」,這是他想向學生傳遞的。
  • 廣州外籍留學生獻唱自作曲,為抗疫加油
    蒲隆地籍2014級臨床醫學本科生瑞迪懷抱吉他彈唱,印度籍2014臨床醫學本科生尼克與他相和。在此前廣州市舉辦的交流會上,瑞迪還向鍾南山院士請教了保持年輕和健康的「秘訣」。疫情發生後,他選擇留在了廣州,加入校園志願者隊伍幫助抗疫。作為一名音樂愛好者,他與朋友創作了歌曲《Be strong》,為廣東援鄂醫護人員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