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曬娃 為何四年級後頻頻「蒸發」

2021-03-01 未來網

0-6歲天天曬,孩子幹啥都可愛;

  一二年級經常曬,孩子得表揚了、戴紅領巾了、當上衛生委員了;

  三年級偶爾曬,曬孩子寫的作文畫的畫,開始抱怨輔導不了了;

  四年級開始消失,幾個月曬一次;

  五年級不曬了,抱怨陪著寫作業折壽,為心臟支架降價歡呼;

  六年級完全消失,什麼話都不說了,就像沒生過孩子一樣……

李毓佩兒童數學童話故事典藏版 共5冊  6-12歲 

點擊圖片 立即購買

  前不久,親子育兒專家楊樾的一段文字引發不少家長的共鳴,在新浪微博上 「#朋友圈不再曬娃的原因#」話題迅速登上熱搜,閱讀量達1.9億,討論數達2.9萬。

  楊樾經過長時間的觀察,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超七成的孩子在四年級之後,在父母的朋友圈中「消失」了,等你下一次看到這些蒸發的孩子,也許他們已上大學了。

  為什麼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父母在社交平臺上曬娃的熱情越來越低?是「神獸」進入青春叛逆期,讓頭疼的父母沒有了想曬的欲望;還是孩子的學習從讓人操心到讓人灰心,讓部分原本『嘚瑟』的家長失去了曬娃的底氣?

  從熱情滿滿到逐漸倦怠的朋友圈曬娃

  廣西百色覃嵐女士的朋友圈裡,兒子已經「失蹤」快兩年了。

  曾經一度,覃嵐也是朋友圈的曬娃狂人。兒子過個生日、在幼兒園參加個活動,甚至換個新髮型她都會饒有興致地拍上九宮格發朋友圈並認真配文。尤其是兒子8歲那年,初學軟筆書法時的一組作品,引來眾多親友在朋友圈圍觀,評論區全是諸如「小小年紀,筆下已經見風骨」「小書法家真棒」之類的讚美,覃嵐此後便隔三差五曬兒子的作品給親友品鑑,動輒近百條點讚和評論,讓她成就感滿滿。

  隨著孩子升入小學高年級,覃嵐每天面對兒子時的心情,漸漸從百看不厭轉變為看見就煩。身為輔警的她平時上班雷厲風行慣了,可每天輔導孩子作業,兒子邊玩邊寫的拖拉勁兒把她折磨得沒了脾氣。「目測兩個半小時就能完成的家庭作業,有時我晚上加班到10點回家他還沒寫完,過了1個小時再去檢查還沒寫完!服得透透的!」

  覃嵐不僅對在朋友圈曬孩子學習毫無興趣,而且對兒子擅長的籃球、書法領域取得新進步,也漸漸失去了曬的熱情。「原來覺得兒子挺有才的,後來發現他班上很多孩子都多才多藝,有彈鋼琴的、跳拉丁舞的、練跆拳道的,大家現在都不怎麼曬了,擔心自己孩子『三腳貓功夫』曬出來貽笑大方」。

  有時候周末,覃嵐帶兒子去遊樂場開卡丁車,或是回老家教兒子做竹筒飯、釣魚。親子暢遊的時刻,她都會拍下大量照片,不過這些珍貴照片一般都只在家庭成員內部分享,「儘量不在朋友圈曬玩樂的內容,怕人家說我們貪玩,不求上進。而且在一群不熟的人面前,批評或炫耀孩子,對孩子心智的成長沒好處。」

  在北京一家事業單位工作的劉女士兒子今年已經讀小學六年級。兒子4歲那年報跆拳道興趣班後,劉女士結識了一幫同齡孩子的媽媽。她發現還沒有給孩子報興趣班之前,媽媽們基本上以曬孩子的吃喝玩樂為主;4-6歲孩子上小學之前,以曬孩子參加各種輔導興趣班,參加各類證書考試的成績為主;孩子上小學後家長曬得比較多的是給孩子輔導作業、孩子考試考砸了的各種苦惱。

  「期末考試後到學校放寒假之初的一段時間,必定是一年中家長們朋友圈『曬娃』的高峰期。」劉女士說,這段時間,除了各種曬獎狀、曬成績、曬獎勵的,還有類似「答應孩子考到年級前10就帶他來迪士尼,來兌現承諾了」的凡爾賽體花式曬娃。

  劉女士表示,大部分媽媽都會在孩子上高年級之後,逐漸進入曬娃倦怠期。因為班上孩子的成績越拉越大,還有很多家長在孩子低年級時立的各種Flag(意指公開樹立的目標)被現實打臉,進入中年危機的家長逐漸認清一個現實:曬娃有時候還不如曬曬陽臺上養的花花草草——在子女教育的問題上,不是一分耕耘就會有一分收穫,也不是每個問題都有相應正確的解答。

《曹文軒經典文學系列 》朗讀版 (共5冊)

 

點擊圖片 立即購買

  「四年級蒸發現象」的背後

  山東淄博的藝考輔導老師張馳,朋友圈更新頻率基本維持在日更,近一個月30多條原創分享中,僅有3條與8歲兒子相關,與兒子小時候換一塊尿不溼、咬壞了一隻奶嘴都要發條朋友圈「昭告天下」相比,現在她的朋友圈裡關於親子互動日常的分享,顯而易見地變少了。近一個月裡,除了兒子埋頭拼樂高,似乎只有一次排隊買糖球的經歷,是枯燥日常以外的甜。

  張馳認為,與其說是「四年級人間蒸發」現象,父母「曬娃」頻率降低了,不如說一方面,孩子的時間不再單純為父母所有,娛樂時間被學業越來越多地擠佔,也越來越「吝嗇」與父母分享;另一方面,來自工作和家庭密不透風的壓力讓父母也越來越「難頂」,柴米油鹽都管不過來,哪裡顧得上和孩子吟詩作賦?哪怕是周末,她和兒子也要在英語口語、硬筆書法、籃球和畫畫幾個特長班之間輾轉,甚至每一分鐘路上的時間都被掐著表計算。對親子相處樂趣的探索熱情,就在這樣重複的每一天中被漸漸消磨。

  在北京一家外企負責景觀設計的胡丹女士坦言,30歲到40歲左右年紀的員工是公司的主力,大城市的工作壓力和孩子學業的壓力會使自己心態變老,發現生活中樂趣的敏感度也下降了,「沒時間、沒心思經營自己的朋友圈了」。加上白天上班晚上輔導孩子,有時候孩子鬧騰不聽管教會引發家庭矛盾,一天忙下來也沒有時間和心情去發朋友圈,她略帶調侃地笑著說:「簡直是累到腦子都不清晰,表達都不流利,更別說發朋友圈了。」

  「職場內卷已經夠殘酷了,難道在下一代教育的問題上,還要比比誰投入多?」胡丹朋友圈「別人家的小孩」三年級就去考雅思、考託福了,口語也很流利,自己給孩子花了1.5萬元去報每周兩節和外教交流的英語班,該花的錢、該報的班一點沒落下,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還是那麼大」。眼看著下一代身上的教育內卷愈演愈烈,胡丹感到深刻焦慮,「教育內卷的問題無解,有時候只能眼不見心不煩。」在她看來,似乎只有大家彼此克制「曬娃」,尤其是曬成績、曬才藝,才能在成年人的世界裡為彼此留些體面。

  在楊樾看來,大多數四年級以上孩子的家庭都是不快樂的,即使孩子學習不用操心,家長還要為了小升初和其他各種問題而焦慮,更何況學習不用操心的孩子比大熊貓還要少。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問題,即便學習不用操心,還有別的問題,哪個家長也不會跟別人說自己孩子讓人發愁的一面,所以不說話的成了大多數,既沒什麼值得炫耀的,也不願說孩子不好,就乾脆不說話了,漸漸就形成了「四年級蒸發現象」。

  除此之外,隨著孩子年齡漸長,步入青春期,叛逆逐漸嚴重,使得親子互動不如從前那般親密,也是孩子年齡越大,家長越少「曬娃」的原因之一。

  山東青島的王林有兩個女兒,大女兒今年初三,小女兒才上二年級。在王林的帶領下,小女兒從學前班就養成了每日背誦經典古詩詞的習慣,現在已能熟練背誦高中課文《琵琶行》《將進酒》等名篇了。王林熱衷於將小女兒背誦詩詞的時刻拍成視頻,上傳到朋友圈,每日打卡。小女兒也早已將朋友圈視頻打卡視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偶有一日,王林忘記錄製視頻,她還會主動提醒。

  但與小女兒的每日視頻打卡不同的是,大女兒鮮少在王林的朋友圈露臉,且她似乎對王林的鏡頭避之唯恐不及,妹妹和爸爸一起錄視頻,為了避免不小心入鏡,她乾脆關上門躲在自己房間裡。哪怕是王林帶女兒們去迪士尼樂園遊玩,或是為大女兒的生日精心準備了蛋糕,本該盡情開懷玩笑的時刻,爸爸的鏡頭一對上大女兒,她的笑容看上去也總是顯得很僵硬。王林頗有些無奈地解釋,現在就是要趁小女兒還願意同他親近的時候,多為她的成長做個記錄,「不然等她也到叛逆期時,話都不願意多說一句,更別說開開心心地一起拍照了」。

  科學「曬娃」離不開尊重孩子

  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會員、杭州市拱墅區青少年宮書記張敏認為,很多父母在朋友群「曬娃」樂此不疲,實際上就是把孩子當成了表現自我價值的工具,特別是當父母在朋友圈公開用立Flag的方式,來促使孩子按照其希望的方向去發展時,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兩方面的負面影響:

  一是「曬娃」時忽略孩子的心理感受和精神層面的個體成長,把孩子的個體尊嚴弱化成有特長才藝、用來炫耀的物件,「很多人成長的力量來源於被愛,但當一個人只有成績好才『被看見』『被愛』時,孩子往往看不到自我的內在、精神和情緒,從而失去自我」。

  二是家長私下暗暗比較可能會使自己對孩子的教育導向發生偏離,尤其父母在朋友圈等公開的條件下,試圖用外部的獎勵或懲罰刺激孩子成長時,會潛移默化使孩子認為自己的努力是為了父母的顏面,無法真正意義上地調動孩子成長需要的內在驅動力。

  「最好的教育永遠是自我教育,父母應該幫助孩子實現自我覺醒和自我教育。」張敏說,他在朋友圈或公眾號上「曬娃」前,一定會徵得9歲兒子的同意。當孩子看到父親所發的內容時,會主動和父親說「爸爸我感覺您發這些東西有炫耀的感覺」,這時張敏會對兒子做價值觀的引導,向兒子解釋自己此舉「一是為了做一個記錄,二是希望把你積極正面的態度影響更多的人」。「曬娃」需因孩子而異,但科學「曬娃」離不開尊重孩子,保護孩子隱私,還有把握「曬」的度和價值導向,正如適宜的陽光對人身心有益,但過度地暴曬則會帶來不好的影響。

  網友「浮世閒散懶人」調侃自己養娃的過程就像遊戲練號,「家有初一狗崽子的過來人告訴你們,(不在朋友圈『曬娃』)那是因為已經越看越嫌棄了,感覺號已練廢」。從娃出生到成長的過程裡,要不斷輸出加氪金(遊戲用語,意為充錢),升級很慢,氪金很貴,而且並不以自我的意願為轉移。

  但同時,她也表示,帶娃是種歷練,孩子長大,自己也會成長,是否成為「MVP」沒那麼重要,撿到的「錦囊」才是可喜的收穫——讓自己明白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她說,現在養的號已經小有所成了,「雖然功課一塌糊塗,但是日常生活非常棒!會做家常菜,會簡單的烘焙,會自己搭公共運輸出去自己浪!」她覺得家長一定要有自知之明,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過分要求孩子,順其自然,雖然並不知道「這株小苗」會開出鮮豔的花,還是生出一根狗尾巴草,但生活總得有美好的期待。(應受訪者要求,覃嵐、胡丹均為化名)

來源 | 中國青年報2021年01月25日 05 版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謝洋 實習生 王蕭然 羅婕

編輯 | 白國寧    

編審 | 李   遠

相關焦點

  • 奇怪現象:很多孩子在四年級後就消失在朋友圈了,太真實
    文|秘籍君如果大家朋友圈為人父母的朋友佔比比較多,就會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很多孩子被熱衷曬娃的媽媽經常展示在朋友圈,幾乎可以見證他們的一路成長。但是到了四年級後,他們逐漸就在朋友圈消失了,那些熱衷曬娃的寶媽就再也不曬了,好像沒生過這個孩子一樣。
  • 「朋友圈曬娃」又遭diss 「酸甜」都是「別人家的娃」
    北京六年級家長張蓉說。  這個寒假,因為家裡有事,張蓉取消了帶孩子出門旅遊的計劃。結果,她竟然說自己「被朋友圈的花式『曬娃』虐了整整一個寒假。」寒假剛開始朋友圈淨是曬孩子成績、名次的,還有曬孩子三好學生文明學生的稱號的……這一波剛剛結束,出去旅遊的又開始曬了,有曬美國西海岸自駕的、有曬北海道看雪的、有曬夏威夷散步的……眼見著要開學了,又有人開始曬娃在培訓班刻苦學習了。
  • 「長這樣也曬?」寶媽朋友圈瘋狂曬娃,想獲贊卻意外遭受吐槽
    如今通訊技術的發達,讓人們足不出戶也能與千裡之外的朋友進行溝通,而微信這一軟體出來之後,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便更加便捷了許多,微信的朋友圈功能更是成為了人們分享日常生活的"場所",不過有兩類人想必是大多數人看到就會屏蔽的對象,一種就是微商,瘋狂推銷產品在朋友圈頻頻刷屏,另一種就是"曬娃狂魔",恨不得將孩子一舉一動都拍照記錄下來的寶媽
  • 曬娃想過娃的感受嗎 10歲女童吐槽被逼拍照發朋友圈
    網上曬娃,怕是除了曬吃之外最流行的「常規動作」了。然而,曬娃的人們,你們想過娃的感受嗎?不要以為孩子小好欺負,這不,不久前就有10歲的樂山小姑娘小桃跳出來反對了。網上曬娃,一方面涉及孩子的隱私問題,而更嚴重的是,曬娃會將孩子的具體信息、行蹤和隱私完全暴露,可能招來不法分子,將孩子置於險境。據《成都商報》今年10歲的小桃是樂山市區某小學五年級學生。
  • 寶媽在朋友圈刷屏曬娃,被親友吐槽:別曬了,不是誰都愛你家寶寶
    可在朋友圈內頻頻曬娃,並非所有人都很滿意,也有朋友並不高興。艾米升級當媽後,看著自己的骨肉一點點長大,內心很是興奮,每天都會將孩子寵在懷裡,感受為人母的充實和滿足。她也會整天分享自己的朋友圈動態,起初,親友們看到孩子後,都會誇讚上幾句。
  • 朋友圈曬娃被敲詐170萬,朋友圈曬娃有風險,保護孩子,學會這4招
    ,被微信「好友」敲詐170萬:朋友圈曬娃有風險李先生有兩個可愛的孩子,事業有成、家庭幸福的李先生平時的興趣愛好之一就是在朋友圈曬娃,經常發布一些孩子的照片或者小視頻在朋友圈。原來歹徒是李先生微信中的一個「好友」,雖然李先生與他並不熟,但是歹徒從李先生曬娃的朋友圈了解到了李先生經濟實力頗強,而且特別疼愛自己的孩子。於是歹徒便惡從心生,試圖用孩子來敲詐李先生,真可謂是曬娃曬出了危險。
  • 父母越低層次,越愛朋友圈刷屏曬娃,被吐槽:不是誰都喜歡你的娃
    人到中年,朋友圈就會分裂出現兩個"極端"派系:要麼什麼都不發的"隱身派";要麼只曬娃的"刷屏派"。前者是大多數,不想把生活瑣事、一地雞毛都展示在朋友圈裡,要麼大半年不發一條,像人間蒸發了似的,要麼乾脆設置"僅三天可見",來個一乾二淨。
  • 寶媽朋友圈曬娃被懟哭,娃還能曬不能曬?
    朋友的表妹經常在朋友圈曬娃,作為媽媽來看,這本是一件見怪不怪的事情,親戚朋友們也常常點讚、誇娃可愛,可卻出現了一則惡毒的評論,說:「你家娃真的很醜,求你別整天發了,汙染朋友圈環境!」氣得朋友表妹當場就哭了起來,還把朋友圈設置成了三天可見,現在點進去什麼內容都看不到了。朋友因為這件事,一直小心翼翼地選擇了不曬娃。可是朋友圈不就是分享自己的快樂、難過,記錄自己生活的地方麼?寶寶慢慢一天天長大,作為寶媽記錄下小傢伙的閃光時刻不好麼?這娃還能不能曬了?
  • 見過朋友圈曬娃的,沒見過這麼曬娃的
    除了編萌萌的催眠曲,魯迅還有各種曬娃花式,例如:經常贈送兒子的照片給別人;在給友人的書信裡也常分享育兒狀況;還會在兒子睡覺的抱出來給友人看,把兒子吵醒後又趕緊哄睡……果然曬娃是為人父母之後最普遍的樂趣了!
  • 一句話 說說怎麼看朋友圈曬娃
    曬寶寶,相信各位當爹媽的都不陌生。朋友圈作為一個社交平臺,是現在大家最普通不過的的交流方式,大家都喜歡發個朋友圈啥的來分享自己的生活。於是,一大波愛娃愛得深切的父母,率先掀起了各種曬娃風,大至萌寶的時尚大片,小至萌寶的吃飯睡覺便便走路照,都引來了無數點讚。  不知道你有沒發現,正是這股低調又奢華的曬娃風,悄悄地改變著我們的育兒生活,有人稱讚,也有人弱弱吐槽。
  • 看不出來啊」從不在朋友圈曬娃的媽媽,原因為何
    「娃長得太醜啦,別問,問就是不想曬!」小張笑著打哈哈扯開話題,孩子當然很可愛,不過小張不在朋友圈曬娃的原因,其實不難理解。 據小張後來解釋,她之所以那麼說,是因為剛成為媽媽的時候,她也瘋狂曬娃。有一次看到朋友圈裡有人說:「娃長得好看就算了,長那麼醜也曬!」
  • 「朋友圈曬娃」遭人恨的背後是什麼在作怪? 聽聽心理專家怎麼說
    一個曬兒子彈琴過6級的視頻,另一個就曬出女兒在新加坡舞蹈比賽拿獎的場景;一個曬出女兒發著燒還在床上讀埃隆·馬斯克的傳記,另一個就曬出兒子剛解出的奧數題……大概是作息時間相仿,任敏發現,越是自己剛為輔導兒子筋疲力盡而想上網放鬆一下時,就越能看到這兩個朋友「曬娃」「比娃」。翻開朋友圈,我們發現,身邊有不少家長都在曬娃,有人曬「跳舞」、有人曬比賽、有人曬閱讀、有人曬學習。
  • 不在朋友圈曬娃的六種理由
    有人整天在朋友圈曬娃,有的卻不喜歡,主要有以下幾種可能:一、防範意識較強現在壞人多且比較厲害,怕不小心曬出寶寶上學和活動地點等信息並被壞人盯上,給孩子造成不必要的風險。我們極少曬娃,這是主要原因。二、太忙太累沒曬娃的時間和心情如果沒有老人幫忙或請阿姨,一個人帶兩個娃確實很累,根本就沒時間。忙裡偷閒也是趕緊休息一下,並調整一下心態。
  • 生了兩個孩子沒見她曬娃,寶媽為何「控制」住自己?原因有4個
    ,她是班裡最早一批結婚的人,但結婚很多年後,一直沒有看到她有孩子。其實曬娃的熱度過去後為何越來越多的寶媽不曬娃了,就漸漸失去了曬娃的心情。初為媽媽的喜悅、接觸處時間多,就會頻繁曬娃,等到孩子上了小學,大家忙了起來,寶媽也過去了曬娃新鮮勁兒,孩子的照片就很少出現在他朋友圈了。
  • 「別曬你家醜八怪了」,朋友圈曬娃遭「嘲諷」,寶媽曬娃有錯嗎?
    幾乎每天打開朋友圈,相信很多人的感受都是一樣的,不是什麼產品又火爆全球了,就是各種花樣曬娃,再加上名車名表,朋友圈可謂「豐富多彩」,不少人反應「讓人看了就倍感壓抑」。這一件由曬娃引起的衝突就這樣斷了大學的情誼和十幾年的交情。其實,在朋友圈曬娃無可厚非,誰都有個感慨和驕傲的時候,然而,過於頻繁的刷屏曬娃,就很讓人難以接受了。
  • 寶媽朋友圈「曬娃」,被朋友吐槽,適當曬娃才是生存之道
    ,一直在家帶娃,利用休假的這段時間,把寶寶照顧的又白又胖,芳芳每天都會發朋友圈曬娃,幾乎寶寶每個可愛的瞬間,芳芳都會拍下來,周圍的同事和朋友都評價芳芳的寶寶太可愛了。終於有位老大姐忍不住對芳芳吐槽,人家可愛的寶寶多了去了,沒像你一樣每天曬那麼多,芳芳聽後心裡很不愉快,和老大姐都快吵起來了。其實朋友圈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想法,只是不好意思直接說芳芳,希望芳芳自己醒悟,不是說曬娃不可以,那也得分情況呀,包括寶寶拉個粑粑有什麼好處的呢,畢竟會影響到人家的胃口吧。
  • "別曬了,你娃真的很普通",寶媽朋友圈曬娃,被鄰居無情吐槽
    &34;,寶媽朋友圈曬娃,被鄰居無情吐槽!隨著時代的進步,網絡也越來越發達,有很多人都喜歡在社交平臺上發布自己的日常生活,一般女生就喜歡在朋友圈發發自拍或者是在短視頻裡拍拍小視頻,而男生愛發朋友圈的佔少數,一般發的都是吐槽生活或者遊戲的事情,其中也有一部分人喜歡秀恩愛和曬娃。
  • 「不要在你的朋友圈曬娃了,很危險!」專家大聲呼籲,家長別心大
    文|秘籍君對於家長來說,沒有什麼是比自家孩子更可愛的存在了,從孩子出生那一天起,家長的朋友圈就成了孩子的成長記錄平臺,吃喝拉撒曬一遍不說,哭了笑了皺眉了,都要在朋友圈配上小視頻感慨一下,恨不得24小時刷屏。
  • 你還在微信朋友圈曬娃嗎?
    相信很多剛做了新手媽媽的都會喜歡在朋友圈發寶寶的一舉一動,各種曬娃,不管是孩子哭了樂了,還是出去哪裡玩耍,都喜歡讓大家看見自己,一起見證孩子的成長。 這本來是一件好事,但是一旦過頭了,又容易惹人煩,也會生出很多麻煩。我剛做媽媽的時候也是經常曬,但是現在慢慢的越來越不喜歡發孩子的視頻或者照片。
  • 朋友圈曬娃行不行?關於曬娃的這幾個要點,家長務必了解一下
    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現在的人們越來越喜歡追求精緻的生活,追求有儀式感的生活,喜歡用朋友圈或者抖音等等軟體來記錄自己的生活,保留一份美好的回憶。尤其是那些有孩子的大人,就更加喜歡記錄生活,記錄孩子的日常,有事沒事就在朋友圈曬娃。但是,曬娃也需要有所講究,關於曬娃的注意事項,父母有必要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