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突圍慘烈的一支部隊,一個旅建制消失,旅長回老家政委打遊擊

2021-01-07 凌空觀文史

浴火鳳凰,涅槃重生,意思是鳳凰經過烈火的煎熬和考驗,在熊熊大火中誕生新的生命,人只有在堅持的力量下才會誕生新的面貌,比喻一種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和一種堅強的意志。 這話要是用來形容七十多年前發生的「中原突圍」,是非常恰當的。

中原解放區是抗日戰爭時期鄂豫皖湘贛五省交界地區創建起來的敵後抗日根據地。從這裡誕生的新四軍第五師有5萬人。抗戰勝利後,這裡是全國解放區的前哨陣地,戰略樞紐地位十分突出。我軍中原軍區下轄江漢、鄂東、河南三個軍區和兩個野戰縱隊,共有6萬餘人。

抗日戰爭勝利後,蔣介石欲發動全面內戰,目光首先盯住了中原解放區,調集重兵從四面八方向中原解放區撲來。到1946年6月下旬,兵力又增至10個師,約30萬人,將我中原軍區部隊6萬餘人包圍在以湖北宣化店為中心的縱橫不足百裡的狹小地區。隨後,悍然撕毀《停戰協定》,對中原軍區部隊發起大規模進攻,妄圖一舉殲滅我中原部隊主力,致使全面內戰爆發。

在此危急關頭,上級命令中原局:「立即突圍,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顧慮。生存第一,勝利第一」,要準備犧牲一部分兵力,抓緊時間,在敵實施總攻前迅速突圍。為了了掩護主突圍,上級任命第一縱隊第一旅向東行動,造成主力東進態勢,以迷惑敵人,掩護主力向西突圍。待主力越過平漢路後,再自行突圍。河南、江漢等軍區部隊作側翼掩護。

這支部隊在旅長皮定均的指揮下,歷經24天,在經過大小戰鬥二十多次,損失2000多人的情況下,成功掩護了中原軍區突圍,並率部成功突出重圍,在戰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為此,建國後授軍銜時,便有「皮有功,少晉中」的傳奇之說。

在皮定均部與敵作戰之時,北路突圍部隊1.5萬餘人,晚上秘密離開宣化店,順利從國民黨防備薄弱的平漢鐵路柳林至李家寨地段突破封鎖線,向西北方向疾進;南路突圍部隊1萬餘人,從光山出發,在王家店與國民黨堵截部隊激戰一晝夜,從廣水以南越過平漢鐵路西進。至此,中原軍區部隊主力已全部衝出國民黨之合擊圈。

然而,中原突圍行動中,還有一支部隊,在完成堅守宣化店,掩護主力轉移的任務後,分路中遭到敵人重兵的重圍,當部隊準備東進入解放區時,遭到敵人重兵包圍,全旅6000多人大部在戰場上犧牲了,只剩下最後寥寥少數人馬,為了避免最後成為俘虜,旅長吳誠忠喬裝打扮成普通百姓才能順利地回到老家,旅政委張體學率餘部上山打遊擊,事後才找到大部隊會合,這支隊伍就是鄂東獨立第二旅。

根據上級命令,鄂東獨立第二旅偽裝成中原軍區司令部,掩護主力突圍,與敵人進行了周旋,經過連續不斷地激烈戰鬥,順利地阻止國民軍對佛塔山地區的侵佔,有力地掩護中原軍區主力部隊進行戰略轉移。隨後自己想辦法撤離,脫離危險。

於是鄂東獨立第二旅在太湖大竹嶺召開旅直和第四、第五支隊連以上幹部會議,會議根據當時敵情,決定兵分三路,由旅長吳誠忠、旅政委張體學各帶一路行動。隨後,獨二旅長吳誠忠率第四支隊兩個營從大竹嶺出發,經陳漢溝南的羅漢山,向蘄春,廣濟方向前進,一路上不斷遭國民黨軍阻擊,於8月中旬到達廣濟十八堡。

獨二旅分散活動後,由集中「追剿」改為分散「清剿」,並以絕對優勢兵力配合地方保安團隊,形成重層包圍,逐步緊縮,由外向內,企圖對獨二旅予以各個擊破。同時,他還命令各地方保安部隊,以修碉堡,安據點,設遊動哨、遞步哨,扼守交通要道等多種形式,把獨二旅困死。

獨二旅旅長吳誠忠所率第四支隊另一部轉移到英山縣將軍山的牛頭衝村,遭國民黨軍第三十四旅一個團前後夾擊,部隊被衝散。他帶領一百餘人,白天隱蔽,夜間行動。形勢的嚴酷、戰鬥的艱險,讓這個二十四歲就擔任紅三十三軍九十八師政委,在抗戰時期擔任過八路軍一二九師七七一團團長的吳誠忠,也有點緊張起來。戰鬥過於頻繁,也相當激烈,部隊根本沒有休息時間,就這樣邊打邊走,邊打邊減員。這一天,部隊又與敵人遭遇,敵眾我寡,吳旅長率領戰士們邊打邊撤,但打著打著,吳旅長倒吸了一口涼氣。為什麼呢?原來,部隊全都分散突圍了,他的身邊,一個兵都沒有了。

這可怎麼辦?情急之下,吳旅長迅速鑽進山林裡,這裡,是他的老家,路很熟。他隻身回到金寨老家隱蔽,後來他找到組織,經過審查後,被安排到陳再道二縱的四旅當副旅長,不久便擔任晉冀魯豫野戰軍2縱4旅旅長。

昊誠中,安徽金寨人,1929年參加紅軍,先後擔任紅四方面軍通信隊排長、政治指導員,團政委、副師長,師政委,參加了長徵,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9師工作隊隊長、副團長、團長,軍分區副司令員、司令員,鄂東軍區第一軍分區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五師警衛團政委,獨立第二旅旅長,建國後,任河南軍區後勤部政治委員,許昌軍分區司令員,河南軍區幹部部副部長、部長,武漢軍區後勤部政治委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旅政委張體學,帶領的警衛排和兩個連,選擇麻城以北的方向進行突圍行動。在部隊撤離的行動中,鄂東獨立第2旅面臨較多困難,部隊人員出現重大損失,好在最後保留部隊實力,順利地在冶溪河會合。按照原定的計劃,鄂東獨立第二旅應該繼續向東行進,前往安徽太湖一帶,以便和大隊伍會合。誰知,在部隊休整之後準備繼續東進的時候,上級指示,改變原來的計劃,要求鄂東獨立第2旅繼續留在大別山進行遊擊戰,牽制住敵人,避免其抽出多餘力量進犯其他解放區。

張體學,河南光山縣(今新縣)新集鎮八裡畈柳林河村人,因家裡貧窮很小就參加革命工作,他加入了兒童團,後參加紅軍,成了紅二十五軍獨立營的一名戰士,跟隨部隊轉戰於皖西北一帶,後調到軍首長身邊任交通員、警衛員。後任紅二十五軍排長、交通隊長、營政治委員、遊擊大隊長、副團長。參加了長徵。

到達陝北後,任紅七十五師特派員,入抗大學習,抗日戰爭爆發後,任新四軍第四支隊七裡坪留守處警衛排政治指導員、黃岡中心縣委軍事部部長,鄂東抗日遊擊挺進縱隊隊長。獨立遊擊大隊長、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參謀處長、副團長、獨立團政委、旅政委,鄂豫邊區軍分區司令員。抗戰勝利任鄂東軍區代司令員、鄂東獨立旅政委、獨立師師長等職務,建國後,沒有授予軍銜,擔任正部級幹部。

鄂東獨立第二旅雖然歷經了艱苦卓絕的戰鬥,猶如浴火鳳凰,涅槃重生,當年要求留守根據地,對於旅長和政委剛剛脫離險境是個極其嚴峻的考驗。但他們不折不扣地執行上級決定,表示留在大別山,「在思想上精神上準備作最嚴重、最危險的鬥爭」。此後,部隊分散活動打遊擊,面對強大敵人的「追剿」,人員日漸減少,無糧可食,以野菜、樹葉充飢;無房可住,靠鑽山洞、搭草棚、露天宿營。儘管如此,指戰員信念不動搖,對革命前途不迷茫,哪怕身邊僅剩下20餘人,他也不灰心,不氣餒,堅持把革命的火種留在了大別山地區,最後迎來了全國的解放,旅長成為開國少將,政委成為正部級。

相關焦點

  • 中原突圍損失重大的一個旅,6000多人全軍覆沒,旅長化妝潛回老家!
    歷史上記載皮旅的功績,卻無意中忽視付出巨大代價的其他部隊,在中原突圍行動之中有一個損失慘重的旅,全軍6000多人都在戰鬥中犧牲,為了避免被俘虜,旅長最終也只能化妝偷偷回到老家。這究竟是怎樣一回事呢? 中原突圍:順利掩護主力部隊轉移
  • 359旅前後共有幾位旅長,他們都是什麼軍銜,有上將也有中將
    359旅是八路軍最初的六個旅之一,是一個光榮的番號,是一支英雄的部隊。359旅名將輩出,戰功赫赫,那麼,它前後共有幾位旅長呢?他們都是什麼軍銜?先說第一位旅長,有人說了王震,非也。359旅成立之初的旅長並不是王震,而是陳伯鈞。
  • 抗戰勝利後,河南軍區部隊改為中原第一縱隊,三個旅長後都為中將
    1949年10月,河南軍區南下部隊與北返的三五九旅、新四軍第五師等於桐柏會師,組建以大別山為中心的中原軍區,司令員為李先念,政治委員鄭位三,第一副司令員王樹聲,第二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王震。其中,河南軍區南下部隊編為了中原軍區第一縱隊,縱隊轄三個旅,其中第一旅就為鼎鼎有名的「皮旅」,皮定均後被授銜中將,另兩個旅長後也為中將。
  • 3千日軍包圍旅指揮部,旅長政委掩護突圍犧牲,帶隊衝出2人授少將
    根據情報人員獲悉日軍近來集結兵力,有偷襲、「掃蕩」行動跡象的情報,新四軍六師參謀長兼十六旅旅長羅忠毅,旅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廖海濤,旅參謀長王勝、旅政治部副主任兼組織科長王直等旅領導召開機關科以上幹部及部隊營以上的幹部會議,研究分析敵情。
  • 紅色記憶:全面內戰爆發和中原突圍
    日本投降前,人民軍隊積極發展根據地,縮小淪陷區,使中原解放區擴展到60餘縣,形成對戰略要地武漢的包圍態勢。抗戰勝利後,武漢成為國民党進軍華東、華北和東北的戰略樞紐。因此,國民黨一度調集20多個師(旅),加緊包圍和蠶食中原解放區,先後侵佔鄂中、襄西、襄南、鄂東、鄂南、豫中、豫西等地區,企圖消滅中原解放軍,掃清通向華東、華北和東北的通道。
  • 新四軍重建時有18個旅,旅長們在1955年被授予什麼軍銜?
    第四旅旅長梁從學,原紅二十八軍二四四團團長,高敬亭麾下一員猛將,在大別山打遊擊時曾以一個營擊潰國軍一個旅,並活捉旅長。抗戰時期帶第四旅奇襲來根據地挑釁的桂系第七軍,全殲主力營一千多人。1955年授中將軍銜。
  • 皮定均由少將晉升中將,中原突圍,毛主席為何印象深刻?
    但為了防止敵軍過早發現突圍跡象,因此,留下了第1縱隊第1旅擔任阻擊、牽制任務。當時,年僅32歲的皮定均擔任第1旅旅長。皮定均屢建戰功,15歲參加紅軍,不到20歲升任團長。在抗戰時期,30歲的皮定均率八路軍豫西抗日獨立支隊出太行,馳騁於嵩箕之間,由1700餘人發展到近2萬人,先後取得伏擊曹村、夜襲飛機場、奇襲黑石關、解放登封等一系列戰鬥的勝利。
  • 一位旅長的日記道出了實情
    南京保衛戰過去80多年了,但至今人們仍然忘不了那場慘烈的保衛戰。在南京保衛戰中,有一支實力強悍的軍隊浴血奮戰,上演了最壯烈的殺敵一幕,這支軍隊就是教導總隊。那麼,教導總隊在南京保衛戰中打得有多慘烈?為何實力強悍的教導總隊會全軍覆沒呢?一位旅長的日記為我們道出了實情,說明了原因。
  • 軍隊中的旅是怎樣演變的?旅長是什麼軍銜?
    軍史裡的點點滴滴,記錄著一支軍隊走過的路。「井延坡」工作室開闢「冷熱軍史」專欄,約請知名軍史專家定期推出網評文章,解讀中外軍事史上的熱點事件和戰史背後的各類冷知識,為您打開一個觀軍史的新視角。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奮起反擊的中國軍隊二十九軍三十七師一一○旅一部 抗戰中及抗戰結束後,國民黨軍隊有軍、師、團,軍、旅、團,軍、師、旅、團等幾種編制。抗戰結束後通常以旅作為基本戰術兵團建制單位。
  • 一個軍長一個師政委,後軍長成為上將,1955年同時被授予上將軍銜
    上述五軍中,第四軍是紅四方面軍的老牌革命部隊,由第十師、第十一師和第十二師組成,共三個師。現在講一下,當時的第4軍軍長,以及他手下的一個師政委,他們後來都有很大的成就,1955年同時還被授予上將軍銜。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繼續往下看吧。那時是許世友,他是紅四方面軍第4軍軍長,他是河南新縣許家窪人(此地原屬湖北麻城),生於1905年。
  • 井延坡工作室丨軍隊中的旅是怎樣演變的?旅長是什麼軍銜?
    軍史裡的點點滴滴,記錄著一支軍隊走過的路。「井延坡」工作室開闢「冷熱軍史」專欄,約請知名軍史專家定期推出網評文章,解讀中外軍事史上的熱點事件和戰史背後的各類冷知識,為您打開一個觀軍史的新視角。通常,「大團」在師的編成內,作為戰術兵團(師)的一部分遂行戰鬥任務,或作為配屬部隊(如特種兵旅)在合成軍團內進行協同作戰,這類旅旅長的軍銜大都為上校;而「小師」則可作為戰術兵團使用,其旅長軍銜一般為將官的最低一級。如美軍的師屬旅旅長是上校,獨立旅旅長是準將。二戰結束前日軍的旅團長(日軍的旅稱「旅團」)軍銜為少將,這是因為日本的軍銜沒有準將這一級,少將即為將官最低一級。
  • 國軍旅長擅長跑步,最終沒跑過刺刀
    同時日軍將從前線抽回的部隊不斷地派遣到各敵後根據地周邊,對其發起了一次次的掃蕩。國民黨反共頑固派也趁機不斷向我軍挑釁和進攻,敵後抗戰進入了困難時期。頑7旅旅長趙芙亭甚至公開揚言:「殺一個日本人只能算半個英雄,殺一個共產黨就能算一個英雄!」慫恿其部下向我軍挑釁。▲我軍部隊在山路上行軍,直搗頑軍的老巢趙芙亭此人是濟陽人,祖上幾輩都是大地主,因為長期橫行鄉裡曾經被我地下黨發動的群眾抄過家。他曾就學於上海體育專科學校,在校期間練習過長跑,被他的走狗們吹噓為「鐵腿」。
  • 兩個旅長恐敵退卻,師長參謀長為國捐軀,成千上萬的人為他送行
    歷史本身是自然史的一個現實的部分,是自然生成為人這一過程的一個現實的部分。1930年,黃啟東被任命為少將旅長,部隊改編後出任第23師少將參謀長。黃啟東深感日寇的對華野心,想抗日,但一直等到1937年。日軍全面侵華後,黃啟東任第23師團參謀長,駐守陝西臨潼。他與23師師長李必凡一起,主動請纓奔赴抗日前線,長驅直入千裡到達山東德縣。
  • 「中國最好的一個旅」:旅長是大將 團長是中將 3個營長是開國少將
    「中國最好的一個旅」:旅長是大將,團長是中將,3個營長是開國少將看過電視劇《亮劍》的朋友,一定不會對386旅感到陌生,畢竟李雲龍的新一團就隸屬於386旅。那麼,真實歷史上的386旅是什麼樣呢?第386旅是開國大將陳賡帶出的一支隊伍,陳賡是黃埔三傑,又從事過中央特科工作,歷經北伐、南昌起義、長徵,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以及領兵打仗的能力,因此,386旅是戰鬥力非常強悍的一支部隊。
  • 南京保衛戰中,一批高級將領丟下部隊逃跑,傷兵們破口大罵
    不過實際上真正執行命令的只有粵軍66軍、83軍主力及教導總隊一部,這些部隊儘管在突圍中傷亡很大,但至少是以堂堂之陣打出去的。而其他部隊,則可謂是狀況百出。72軍軍長孫元良(兼88師師長)在拿到突圍命令前就得到了風聲,率所部2000餘人向下關方向退去。當時突圍和撤退會議還沒有召開,孫部被宋希濂部阻擋勸回。
  • 這是一支任何對手都不能輕視的部隊
    「我們迫切需要一支能徵善戰的兩棲登陸作戰部隊」   海軍陸戰隊是用來執行兩棲突擊作戰的步兵,能獨立地或協同陸軍實施渡海登陸作戰、反登陸作戰。  對任何一個國家的武裝力量而言,海軍陸戰隊都是一柄鋒利的鋼刀,是軍事實力的象徵。
  • 這是一支任何對手都不能輕視的部隊-海軍陸戰隊,部隊,登陸作戰-中...
    他們所讚嘆的這支部隊就是人民海軍序列中最年輕的兵種 海軍陸戰隊,組建至今不過30年。「我們迫切需要一支能徵善戰的兩棲登陸作戰部隊」  海軍陸戰隊是用來執行兩棲突擊作戰的步兵,能獨立地或協同陸軍實施渡海登陸作戰、反登陸作戰。  對任何一個國家的武裝力量而言,海軍陸戰隊都是一柄鋒利的鋼刀,是軍事實力的象徵。
  • 八路軍386旅,最初的四個負責人是誰?解放戰爭曾擔任什麼職務?
    在抗日戰爭時期,由紅四方面軍第31軍改編而成的八路軍第386旅,可以說是八路軍六個主力旅之中戰功最為突出的一個旅,在敵後戰場上為抗擊日本侵略者作出了突出的貢獻,甚至被日本侵略者貼上了「專打」的標籤。那麼,在八路軍第386旅組建之後,最初的4個負責人都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