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千日軍包圍旅指揮部,旅長政委掩護突圍犧牲,帶隊衝出2人授少將

2020-12-25 蘭蘭歷史春天

1941年秋,日本侵略者從中國抽兵參加太平洋戰爭,為了減少蘇南新四軍十六旅的威脅,確保其後方基地安全,日軍南浦旅團出動了步、騎、炮兵2000餘人,偽軍800餘人,分東北、西北、西南三路向塘馬地區奔襲,震驚蘇南的塘馬戰鬥打響。

塘馬地處江蘇溧陽西北約20公裡處的丘陵地帶,村子僅有百來戶居民,東面是長蕩湖,北鄰金壇、句容,西近京杭國道,沿線設有日偽據點,東南面是溧陽,北距日軍侵佔的溧(水)武(進)路、南距駐紮國民黨頑軍,都只有一二十公裡。

塘馬在處敵頑我三角鬥爭中,地理位置很重要,此時,我新四軍十六旅旅部駐在塘馬,其外圍還有幾公裡至十幾公裡的遊擊區,當時在塘馬地區集中的還有蘇皖區黨政機關,第五行政專員公署,茅山行政專員公署,江蘇溧陽、溧水、鎮句、金壇、宜興,安徽當塗等縣黨政機關和茅山保安司令部,還有後方醫院、被服廠、修械所、十六旅教導隊以及前來集訓的部隊大約1000餘人。

根據情報人員獲悉日軍近來集結兵力,有偷襲、「掃蕩」行動跡象的情報,新四軍六師參謀長兼十六旅旅長羅忠毅,旅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廖海濤,旅參謀長王勝、旅政治部副主任兼組織科長王直等旅領導召開機關科以上幹部及部隊營以上的幹部會議,研究分析敵情。旅長羅忠毅立即作出三點部署第一,加強戰備,提高警惕,隨時準備粉碎敵人的進攻;第二,加強巡邏、警戒,派出偵察員向瓦屋山方向偵察;第三,兵工廠、被服廠堅壁清野,做好行動準備。

就在這天凌晨,日軍大部隊向塘馬地區發動了猛烈的進攻,旅長戰鬥打響後,羅忠毅親臨前線指揮,他當機立斷,命令部隊堅決阻擊敵人,掩護機關轉移。他在塘馬村橋頭,沉著地指揮黨政軍機關過橋,並命令旅參謀長王勝、旅部組織科長王直帶領機關迅速向東轉移。

這時,敵人的炮彈已到塘馬村頭,羅忠毅屹立在橋頭,等機關全部過橋後,立即同政委廖海濤率旅部特務連,在塘馬東邊王家莊,選擇三面環河的有利地形,吸引敵人的火力,抗擊敵人進攻。敵騎兵遭到二營六連的頑強阻擊,死傷累累,戰馬也被打死打傷十餘匹,敵人不得已又轉向王家莊。

這時,羅忠毅發現敵人已形成對我陣地的包圍,為保存力量,減少損失,他要廖海濤帶特務連先撤,由他指揮留下的部隊繼續同敵人周旋。但廖海濤為了整個機關的轉移,為了使後方的1000多人走的遠些,脫離危險,執意不肯走,堅持要羅忠毅先撤。等廖海濤被說服正要撤退時,日軍又開始了猛烈的炮擊,炮彈爆炸掀起陣陣塵煙在陣地上騰空而起,散發著嗆人的火藥味,敵人一次又一次發起衝鋒。羅忠毅拾起一位犧牲戰士手中的三八蓋槍,等敵人逼近時,大喊一聲「打!」密集的槍彈、手榴彈射向敵人,四五次反覆衝鋒以後,敵人敗退了,我們的部隊得到了短暫的休息。

緊接著,瘋狂的日軍又開始衝鋒,並且比以往更兇猛。羅忠毅命令機槍手:「把機槍架到村子外面去!」接著向大家說:「我們的子彈完了,手榴彈也光了。我們要用刺刀,用拳頭,用槍託子向南突圍。」他的手舉得高高的,然後很快地落到面前:「打,現在就行動,向南出擊」。戰友異口同聲地回答:「響應羅司令的號召,死要死到一起!」頓時很多刺刀拉出了鞘,上在槍尖上。

日軍的一陣機槍掃射和炮彈搜索以後,沒有遇到火力的還擊,於是三四十個日軍便一窩蜂前進了。日軍衝到離我前沿陣地幾十米的時候,我機槍近距離掃射,打倒了一批日軍,接著羅忠毅帶領幾十個戰士,一躍而起,猛虎一樣撲上前去,敵人冷不防,很多日軍死在戰士們的刺刀下。

日軍又擁上來一批,將死在稻田裡的日軍拖了回去,接著打起更猛烈的機槍和炮彈,莊子裡的人都被炮彈壓到村子外面,機槍手也在轉移陣地時犧牲了。羅忠毅親自拿起機槍,彎著腰跑著,打著。他向同志們說:「我掩護你們向南衝!」又在稻田裡和日軍戰成一團。日軍一個個倒下來,新四軍戰士也一個個倒下來。塘馬戰鬥是殘酷的。羅忠毅和廖海濤親率直屬隊200餘人和20倍於己的日軍兵力,展開血戰,搏鬥竟日,殲敵數百人,終於使黨政軍機關的同志和部分群眾安全轉移。

旅長和政委和戰士們一起作戰,鬥志昂揚,打退了敵人一次次衝鋒,但秋後的田野上缺少蔭蔽物,敵我雙方又非常迫近。血戰至上午10時左右,一顆罪惡的子彈擊中旅長羅忠毅的頭部。這位為中國革命事業久戰沙場的勇將在蘇南戰場上壯烈犧牲了。

羅旅長的犧牲激起了陣地上指戰員對敵人的滿腔仇恨,廖海濤政委沉重地號召指戰員:堅決消滅敵人,為旅長報仇。這時東南方向出現了敵人。廖政委決定以有限的兵力,先將來勢最猛、進展最快的東南方向的敵人打下去。當敵向我進攻時,我機槍手突然中彈犧牲,廖政委奮不顧身,端起機槍向敵群猛掃,旅特務連向敵人反衝擊,將進攻之敵擊退。反衝擊時,廖政委不幸腹部中彈,醫務人員趕來搶救,正要包紮,敵騎兵又向我衝擊。廖政委用手捂住傷口,繼續指揮戰鬥,終於將敵騎兵擊退。此時,廖政委因流血過多,呼吸困難,當他囑咐要與敵人拼到底,保證領導機關安全轉移,天黑後設法突圍,到溧水找46團後,就停止了呼吸。

塘馬之戰,戰鬥激烈,英勇悲壯,威震日寇,粉碎了敵人企圖消滅我16旅旅部和蘇皖區黨政機關的陰謀,取得了斃傷敵500餘人的戰鬥勝利。羅忠毅旅長、廖海濤政委和270位長眠於九泉之下的英烈,用烈血再創了殊死抗日、浴血奮戰的光輝範例,為堅持蘇南抗日鬥爭,高奏了一曲壯烈的凱歌,當晚,由熟悉地形道路的溧陽縣縣長陳練生親自帶路,在參謀王勝、組織科長王直率領下,將黨政機關、戰地服務團、教導大隊、蘇南保安司令部傷病員等1000餘人,安全轉移到黃金山地區。

十師參謀長兼十六旅旅長羅忠毅,1910年出生在湖北省襄陽縣襄城(現屬襄樊市襄城區)二郎廟街一個貧農家裡。參加寧都起義當上紅軍,先後擔任紅軍排長、士兵委員會主任、連長、營長,後入瑞金紅軍大學學習,參加了著名的贛州戰役、第四反「圍剿」作戰,紅軍長徵後奉命留在蘇區打遊擊,他無所畏懼,出生入死,歷盡艱險,率部克服了無數困難,經歷了上百次戰鬥,粉碎了敵人的「圍剿」,他都衝鋒在前,敢打敢拼,屢立戰功。組織上根據他的表現,先後提拔他擔團長、福建軍區第二軍區司令員、福建軍區司令員兼參謀長、新四軍二支隊參謀長、江南指揮部參謀長、新二支隊司令員、六師參謀長兼十六旅旅長等職務。成長為我軍的一名高級將領。

旅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廖海濤,福建省上杭縣溪口鄉人。中學畢業後,曾任小學教師。後參加閩西暴動,歷任鄉蘇維埃政府主席,區蘇維埃政府副主席,代英縣委副書記、縣蘇維埃主席。中央紅軍主力長徵後,廖海濤留在閩西蘇區,歷任杭武縣委書記、縣蘇維埃政府主席,閩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兼中國工農紅軍閩西第7支隊政委,領導上杭蘇區軍民堅持了極為艱苦的三年遊擊戰爭,閩西南遊擊隊改編為二支隊四團後,相繼任四團政治部主任、團政委和二支隊副司令員兼政治部主任。率部北上蘇皖抗日前線,在率部進入江南的一系列戰鬥中,浴血奮戰,為蘇南抗日根據地的創建和發展立下不朽功績。

塘馬之戰突圍衝出的參謀長王勝,福建上杭才溪鄉人,1930年參加紅軍,歷任上杭獨立營連代表、特務連排長,福建軍區獨立十師司令部參謀,福建軍區教導隊隊長,閩西獨立八團連長,獨立八團參謀長、副團長。紅軍主力長徵後,在閩西南堅持三年遊擊戰爭。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二支隊四團參謀長,江南指揮部第四團參謀長、十六旅參謀長,突圍出來後任副旅長、旅長、軍分區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塘馬之戰突圍衝出的組織科長王直,福建上杭才溪鄉人,參加紅軍後,歷任勤務員、宣傳員、宣傳隊組長、宣傳隊分隊長、政治處幹事、宣傳幹事、支隊總支書記、政治處主任、秘書處文書、交通總站站長、連政治指導員、宣傳隊隊長、組織股股長、團政治處主任、組織科科長、旅政治部副主任、團政委、軍分區副政委、支隊政委、旅政治部主任、師副政委、旅政委、師政委、軍政委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相關焦點

  • 中原突圍慘烈的一支部隊,一個旅建制消失,旅長回老家政委打遊擊
    在此危急關頭,上級命令中原局:「立即突圍,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顧慮。生存第一,勝利第一」,要準備犧牲一部分兵力,抓緊時間,在敵實施總攻前迅速突圍。為了了掩護主突圍,上級任命第一縱隊第一旅向東行動,造成主力東進態勢,以迷惑敵人,掩護主力向西突圍。待主力越過平漢路後,再自行突圍。河南、江漢等軍區部隊作側翼掩護。
  • 中原突圍損失重大的一個旅,6000多人全軍覆沒,旅長化妝潛回老家!
    歷史上記載皮旅的功績,卻無意中忽視付出巨大代價的其他部隊,在中原突圍行動之中有一個損失慘重的旅,全軍6000多人都在戰鬥中犧牲,為了避免被俘虜,旅長最終也只能化妝偷偷回到老家。這究竟是怎樣一回事呢? 中原突圍:順利掩護主力部隊轉移
  • 新四軍重建時有18個旅,旅長們在1955年被授予什麼軍銜?
    大家都知道,皖南事變後,新四軍重建軍部,將部隊劃分為七個師,一共18個旅,那麼,1955年我軍授銜時,新四軍這18名旅長都授予什麼軍銜呢? 先說新四軍第一師,大家都很熟悉了,底下三個旅長各個都非常出名,1、2、3旅旅長分別是粟大將最喜歡用的葉、王、陶。
  • 羅華生:紅四團政委,山東八路野戰師師長,為何只授少將
    張仁初 長徵到達陝北後,紅一軍團恢復紅一師番號,原紅四團政委楊成武出任紅一師師長兼政委,所遺紅四團政委一職由黃甦接任,在直羅鎮戰役中,黃甦壯烈犧牲
  • 冀中軍區六分區警備旅第二團的由來和沿革簡介
    在束鹿縣半壁店,呂正操所部襲擊日軍騎兵隊,擊斃了包括日軍少尉隊長在內的十名日軍,並繳獲戰利品,在夜色的掩護下進駐梅花鎮四德村。日軍哪裡肯罷休,立即進攻梅花鎮,包圍691團第一營。當時53軍軍長萬福麟、師長周福成、旅長叢兆麟分别致電讓呂正操:立即撤離,不營救。
  • 一個不足1500人的旅,出了2個元帥2個大將2個少將
    不足1500人的旅,顯然不是滿員的,缺員夠多了。但,歷史上就有這麼一個旅,不足1500人,後來卻出了兩個元帥,2個大將,2個少將。這個旅也太牛了!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是什麼樣的旅,能這樣牛?該旅的特別之處在於,她是東北抗日聯軍在蘇聯整理編成的,當時隸屬於蘇聯紅軍,所以又是蘇聯紅軍遠東方面軍獨立第八十八旅。那麼,東北抗日聯軍為何會在蘇聯改編呢?這話說起來就長了。1940年初,是東北抗聯最困難的時候,在日軍殘酷討伐之下,從建軍時期的10萬大軍,銳減為3000餘人。
  • 紅軍和抗戰時主力團政委,按功勳資歷是中將,因打一仗失利成大校
    因此,當年蘇區老百姓有句話說,紅軍時期在「三一部隊」(即紅一方面軍、紅一軍團、紅一師的簡稱)擔任過團級以上職務,只要活下來的,在1955年授銜時,基本上都是被授予中將,也有一些是少將,甚至還有人被授予上將。比如紅1團團長陳正湘、紅2團團長梁興初、紅5團團長曾國華……他們都是開國中將。紅4團政委羅華生是開國少將,紅12團政委蘇振華是開國上將。
  • 一位旅長的日記道出了實情
    在戰鬥最慘烈的陣地,日軍第6師團調動了第23聯隊、第45聯隊、第13聯隊和第47聯隊一個中隊共4000多人圍攻,堅守此地的一個團殺退日軍多次進攻,殺死殺傷日軍1000多人,日軍衝殺多日,犧牲多名中小隊長也無法攻下。12月12日晚上10點鐘,堅守紫金山的周振強在山上看到中華門和下關方向都燃起了大火,打電話到總隊部也無法接通。
  • 「中國最好的一個旅」:旅長是大將 團長是中將 3個營長是開國少將
    「中國最好的一個旅」:旅長是大將,團長是中將,3個營長是開國少將看過電視劇《亮劍》的朋友,一定不會對386旅感到陌生,畢竟李雲龍的新一團就隸屬於386旅。那麼,真實歷史上的386旅是什麼樣呢?在長生口、七亙村、神頭嶺、響堂鋪、長樂村、香城固、黃崖底等八路軍軍史上著名的戰鬥中,第386旅給予了侵華日軍以沉重的打擊,美大使館武官卡爾遜來到第386旅考察時,稱讚說「386旅是中國最好的一個旅」,這個評價是相當高的。按照當時的編制,386旅下轄兩個主力團,分別是771團和772團,每個團下轄3個營,一共6個營。
  • 兩個旅長恐敵退卻,師長參謀長為國捐軀,成千上萬的人為他送行
    ——馬克思文章類型|歷史文化字數|950,閱讀約2分鐘在與日寇的戰鬥中,他負傷流血不止。他要求戰士們繼續背著他指揮戰鬥。他說:「為什麼要對國家?為什麼要對民族?寧可打死鬼,也不做亡國奴!」這句話之後,他為國捐軀。
  • 將星隕落:劉啟文少將
    1937年初,東北軍從陝西調往河南商丘進行整編,由於劉啟文師長在「西安事變」中發揮的重要作用,致使蔣耿耿於懷,借整編之機將其降為67軍108師322旅旅長。 淞滬會戰發生後,劉部奉命調往前線。
  • 上高會戰,日軍血戰七天不知被包圍損兵一萬五,巖永少將切腹自殺
    果然不出所料,1941年3月14日,日軍兵分三路對19集團軍發起了「鄱陽湖掃蕩戰」,殺氣騰騰地向上高撲來,北路軍由第33師團長櫻井省三指揮15000人自安義、武寧直撲奉新一帶;中路軍由第34師團長大賀茂指揮20000餘人則兵發西山、大城,圖謀向西一舉攻下高安、上高的中方營壘,確保贛西的「治安」;南路軍由第20混成旅旅團長池田直三指揮8000餘人從義渡街出發,欲渡錦江從後背打擊上高等地的中國軍隊
  • 第二次國共合作時期,我軍有1人被授上將軍銜,10人授中將,21人授少將
    、10人被授予中將軍銜、21人被授予少將軍銜,其中項英於1938年補授少將軍銜。旅旅長,代理師長; 周建屏: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115師343旅副旅長; 徐海東: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115師344旅旅長; 黃克誠: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115師344旅副旅長; 徐向前: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120師副師長;
  • 皮定均由少將晉升中將,中原突圍,毛主席為何印象深刻?
    為了保存有生力量,中原解放軍的大部隊,分為了南路和北路,主力部隊向西突圍。但為了防止敵軍過早發現突圍跡象,因此,留下了第1縱隊第1旅擔任阻擊、牽制任務。當時,年僅32歲的皮定均擔任第1旅旅長。皮定均屢建戰功,15歲參加紅軍,不到20歲升任團長。
  • 129師771團,首任團長授中將營長授少將,一個曾因強行扣車被處分
    771團由原紅四方面軍第31軍第91師改編,首任團長為徐深吉,第1營首任營長徐其海,第2營首任營長鄒國厚,第3營首任營長吳宗先。1955年被授少將軍銜。 建國後,他歷任副軍長,解放軍體育學院院長,廣西軍區副司令員等職。1984年8月24日,徐其海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2歲。
  • 淞滬會戰,蔣介石調全國軍隊和日軍血拼,傷亡高達30萬人
    海軍,空軍力量也十分單薄,對日軍造成的威脅十分有限。此戰第一批上去和日軍血拼的就是蔣介石的中央軍部隊,奉命駐守寶山的18軍奉命堅守寶山的98師第583團3營500餘人在營長姚子青(黃埔六期)率領下,和日軍進行了一個星期的戰鬥,數千名日軍在艦炮和飛機坦克的掩護下對寶山發動十幾次進攻,都被該部擊退。
  • 淞滬會戰,全國精銳和日軍血拼,30萬中國軍人的鮮血染紅黃浦江
    海軍,空軍力量也十分單薄,對日軍造成的威脅十分有限。 此戰第一批上去和日軍血拼的就是蔣介石的中央軍部隊,奉命駐守寶山的18軍奉命堅守寶山的98師第583團3營500餘人在營長姚子青(黃埔六期)率領下,和日軍進行了一個星期的戰鬥,數千名日軍在艦炮和飛機坦克的掩護下對寶山發動十幾次進攻,都被該部擊退。
  • 亮劍中的日軍山崎大隊,為何非常難打?
    由於山崎大隊深入我晉西北根據地腹地,想走並非那麼容易,所以山崎就想出了一個「中心開花」的戰術,他將自己的大隊作為誘餌,引誘八路軍主力過來包圍,同時電報向日軍指揮部要求援兵火速趕來增援,對八路軍主力進行反包圍,從而一舉將八路軍主力全殲的戰術。
  • 359旅前後共有幾位旅長,他們都是什麼軍銜,有上將也有中將
    陳伯鈞是四川人,中央紅軍將領,參加過秋收起義,革命資歷非常老。那麼,陳伯鈞怎麼會當了359旅的旅長了呢?事情還要從頭說起,359旅的前身是紅六軍團,那是蕭克和王震拉出來的部隊,湘贛蘇區的子弟兵。長徵途中,陳伯鈞先是被調動紅四方面軍任職,然後到紅二方面軍接替蕭克擔任紅六軍團長。所以呀,以紅六軍團為主體改編成359旅,陳伯鈞自然就成為旅長了。
  • 抗日名將宋士臺:曾擊斃日軍少將,46年退役,53年因何被處決?
    1938年9月,武漢會戰前線的牛毛尖、缽盂山、廬山一線(南潯戰役),陷入重圍、損失慘重的日軍第101師團101聯隊在聯隊長飯冢國五郎的指揮下已經向中國守軍第66軍160師的陣地發起了15次集團衝鋒。160師在副師長宋士臺的指揮下頑強抵抗,日軍始終未能突破106師的防線。宋士臺(1893—1953),廣東花縣人,粵軍將領,保定軍校第六期步科畢業;北伐戰爭中,因功升至團長,後因在駐防贛州南康地區期間「圍剿」紅軍有功,升任第四路軍第63軍152師454旅少將旅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