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9月,武漢會戰前線的牛毛尖、缽盂山、廬山一線(南潯戰役),陷入重圍、損失慘重的日軍第101師團101聯隊在聯隊長飯冢國五郎的指揮下已經向中國守軍第66軍160師的陣地發起了15次集團衝鋒。160師在副師長宋士臺的指揮下頑強抵抗,日軍始終未能突破106師的防線。
宋士臺(1893—1953),廣東花縣人,粵軍將領,保定軍校第六期步科畢業;北伐戰爭中,因功升至團長,後因在駐防贛州南康地區期間「圍剿」紅軍有功,升任第四路軍第63軍152師454旅少將旅長。
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後,目睹淞滬會戰和南京保衛戰慘劇的宋士臺向餘漢謀(粵軍首領、時任第四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12集團軍總司令)請纓,上陣殺敵。1938年春,出任160師少將副師長,率領一個步兵團(從老部隊454旅抽調補充到160師)北上南昌就職,參加武漢會戰。
9月3日這天,日軍陣地(秀峰寺西方高地)上還來了一位名人,那就是日本著名戰地記者小悞行男,他想乘雙方停戰的間歇,給101聯隊長、「軍神」飯冢國五郎做個採訪,這讓一向愛表現的飯冢國五郎很是興奮。
採訪中拍照時,小悞行男為了給飯冢國五郎拍出更好的效果,讓其站在給飯冢扣上了一頂鋼盔!9月份,華中地區,烈日炎炎,正是陽光強烈的時候;而這頂鋼盔可能是使用久了,綠漆剝落,露出了鋼底,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這一幕在對面高地106師陣地哨兵眼中如同一個發光的大燈泡,他找來一支三八大蓋兒(射程遠),瞄準準備下山的飯冢國五郎(頂著鋼盔,目標明顯),扣下了扳機,「砰」飯冢國五郎應聲而倒,子彈從心窩穿過,把心臟都打穿了,當場陣亡;後被日本追晉為陸軍少將。
武漢會戰結束後,宋士臺因功升任160師中將師長,葉挺將軍致賀電稱:「南潯戰役與平行關戰役和臺兒莊大捷鼎立而三」。66軍也因此役被稱為「鋼軍」。
1938年冬,崑崙關戰役中,宋士臺率160師的2個團收復佛子嶺和淥龍嶺,並打退千餘名日軍的多次反撲;至1939年1月4日,協助友軍收復崑崙關,使敵我成對峙狀態。後因增援不力,粵、桂部隊合作不協調;日軍重新佔領崑崙關,160師得159師協助才衝出重圍;戰後,宋士臺被撤職,後調任廣東綏靖公署高參、第七戰區惠淡守備區中將指揮官。
1946年,退役後在廣州經商;
1953年,鎮反運動中,宋士臺被劃為「惡霸地主」錯殺,終年60歲。
1985年,法院複查時,宣布原判屬錯案,予以撤銷。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