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末,中國還處於艱難的抗日戰爭時期 ,當時侵華日軍試圖採用突襲的手段摧毀我方的晉察冀北嶽根據地,在得知消息以後,我方指揮官沉穩應對,在短時間內製定了利用陳莊地形主動出擊的戰略戰術,經過數日鏖戰以後成功殲滅敵軍數千人。陳莊大捷是我國抗日戰爭史上的一次重大勝利,對當時的局勢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然而這場戰役的爭議同樣不在少數。譬如殲敵人數一直統一不下來,還有就是日本的水原義重少將是否斃命於本次戰鬥中。
我們先來說一說這個爭議從何而來,陳莊戰鬥結束以後,我國的《抗敵報》上便對本次戰役的戰果進行了報導,報導稱水原義重少將於戰役中被我八路軍120師擊斃,有被俘的水原翻譯官以及日軍士兵作證。後來日本防衛廳戰史室編寫了《華北治安戰》一書之後,隨著中文譯本的傳入,這次戰果便出現了爭議。書中表示,水原部隊在陳莊戰鬥結束後,還參與過一年後的百團大戰。因此很多人就這段記載展開了激烈討論,有些人認為是我國當時的報導誇大戰果,也有些人認為是日本在捏造虛假事實。那麼真實情況是什麼樣子的呢?
我們可以來看看經歷過這場戰役的老兵是怎麼說的,晉察冀4分區5團政委肖鋒曾經對這場戰役做了十分詳盡的記錄,記錄顯示:我軍當時先一步俘虜了水原的翻譯官,經他的指認之後,我方的鐘奇同志利用機槍擊倒了水原,後來水原的夫人以及子女前往戰場,運走了水原的屍體。不止是肖鋒記錄了這段歷史,當時同樣參戰的王佑民也表示自己曾在作戰過程中從敵後方向水原丟了一顆手榴彈,之後還繳獲了水原的指揮刀。儘管兩個人對於水原死因的表述有爭議,但是水原被擊斃的真實性不容懷疑。
那麼如何看待日本的史料中所記載的內容呢?事實上日本的史料存在不少不符合史實的記錄,比方說在日本的歷史中,並不承認他們當時的對華作戰是一場侵略戰爭,還有就是在他們的史料中,平型關戰役中日軍僅僅損失了80人,這樣的記錄明顯是完全不符合實際的。
不管怎麼說,陳莊戰役我軍獲得絕對性勝利是真實的,至於日本的史料中如何記載,我們也沒有辦法左右。與其在這種事情上不斷糾結,還不如去烈士陵園祭拜英靈,畢竟沒有他們的艱苦奮鬥,我們哪裡能過上如今的美好生活?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