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莊大捷,八路軍120師擊斃日軍少將,為何後來爭議不斷?

2020-12-22 騰訊網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末,中國還處於艱難的抗日戰爭時期 ,當時侵華日軍試圖採用突襲的手段摧毀我方的晉察冀北嶽根據地,在得知消息以後,我方指揮官沉穩應對,在短時間內製定了利用陳莊地形主動出擊的戰略戰術,經過數日鏖戰以後成功殲滅敵軍數千人。陳莊大捷是我國抗日戰爭史上的一次重大勝利,對當時的局勢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然而這場戰役的爭議同樣不在少數。譬如殲敵人數一直統一不下來,還有就是日本的水原義重少將是否斃命於本次戰鬥中。

我們先來說一說這個爭議從何而來,陳莊戰鬥結束以後,我國的《抗敵報》上便對本次戰役的戰果進行了報導,報導稱水原義重少將於戰役中被我八路軍120師擊斃,有被俘的水原翻譯官以及日軍士兵作證。後來日本防衛廳戰史室編寫了《華北治安戰》一書之後,隨著中文譯本的傳入,這次戰果便出現了爭議。書中表示,水原部隊在陳莊戰鬥結束後,還參與過一年後的百團大戰。因此很多人就這段記載展開了激烈討論,有些人認為是我國當時的報導誇大戰果,也有些人認為是日本在捏造虛假事實。那麼真實情況是什麼樣子的呢?

我們可以來看看經歷過這場戰役的老兵是怎麼說的,晉察冀4分區5團政委肖鋒曾經對這場戰役做了十分詳盡的記錄,記錄顯示:我軍當時先一步俘虜了水原的翻譯官,經他的指認之後,我方的鐘奇同志利用機槍擊倒了水原,後來水原的夫人以及子女前往戰場,運走了水原的屍體。不止是肖鋒記錄了這段歷史,當時同樣參戰的王佑民也表示自己曾在作戰過程中從敵後方向水原丟了一顆手榴彈,之後還繳獲了水原的指揮刀。儘管兩個人對於水原死因的表述有爭議,但是水原被擊斃的真實性不容懷疑。

那麼如何看待日本的史料中所記載的內容呢?事實上日本的史料存在不少不符合史實的記錄,比方說在日本的歷史中,並不承認他們當時的對華作戰是一場侵略戰爭,還有就是在他們的史料中,平型關戰役中日軍僅僅損失了80人,這樣的記錄明顯是完全不符合實際的。

不管怎麼說,陳莊戰役我軍獲得絕對性勝利是真實的,至於日本的史料中如何記載,我們也沒有辦法左右。與其在這種事情上不斷糾結,還不如去烈士陵園祭拜英靈,畢竟沒有他們的艱苦奮鬥,我們哪裡能過上如今的美好生活?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抗日戰爭,八路軍擊斃了多少日軍高領將領,都是誰擊斃的
    雖然八路軍在抗戰時期屬於正規部隊,但是兵力只有三個師,在人數與國軍相差甚遠。當時,依靠在敵後抗日根據地的頑強鬥爭,八路軍也殲滅了敵軍幾十萬。其中,還創造了擊斃五位日軍高級將領的輝煌戰績,包括三位日軍中將和兩位日軍少將。
  • 八路軍和國軍各自擊斃了一名日軍師團長,為何他才是第一個?
    作為一師之長,西方各國師長的軍銜通常是少將,而日軍師團長的軍銜則是中將,那麼在抗日戰爭之中,誰才是陣亡中國的第一個日軍師團長?沼田德重:沼田德重為"南京大屠殺的"兇犯之一,1939年3月晉升為中將、侵華日軍華北方面軍第十二軍第114師團師團長,率日軍第114師團駐紮於濟南、兗州。
  • 抗日戰爭國共軍隊擊斃的日軍最高指揮官是誰?為何影響卻大不相同?
    在那一段時間裡,我國軍民曾擊斃了日軍多名高級將領。據不完全統計,在整個抗日戰爭期間,我軍共擊斃了日軍高級軍官達80多位。其中,國民黨軍隊擊斃的日軍大將有大角岑生大將,冢田攻大將,山縣正鄉大將。而被我軍擊斃的日軍將領有沼田德中將,阿部規秀中將,飯田泰次郎中將,吉川貞佐少將,吉川資少將。
  • 八路軍第一戰,115師打伏擊,120師打後勤,而129師竟然打飛機
    八路軍成立之後,面對日軍的大舉侵華,八路軍義憤填膺都想給日軍一個教訓。此時北平天津淪陷,華北大片領土喪失,而日本又開始了它的新一輪進攻。這時日軍的主要戰略目標是把華北重鎮太原給攻下來。但是太原地處三晉大地,此地號稱表裡山河易守難攻,歷史上春秋時期的晉國,戰國時期的趙國,以及五代十國時期的王朝都是通過這裡建立的霸業。
  • 上高會戰,日軍血戰七天不知被包圍損兵一萬五,巖永少將切腹自殺
    1941年春,因我英雄的八路軍在華北發動了「百團大戰」取得輝煌戰果,震動了日本全軍。此時,日軍總部決定對華北增派重兵「掃蕩」八路,將駐守贛北的33師團調往華北。根據日軍的潛規則,每一支軍隊要調走之前,便要趁機「搞事情」,那就是對當地周邊的一些地區「掃蕩」一次,以減輕將來守城的軍事壓力。
  • 日軍300箱炸彈、30萬發子彈,竟被這位開國少將,11天全偷光了
    當年日軍的30萬發子彈、300箱炸彈,竟然被他連續11天偷走了。那麼,這個人到底是誰呢? 他就是我國的開國少將甘祖昌,1905年3月23日出生於江西省蓮花縣,在抗日期間擔任八路軍120師359旅供給部副部長,主要負責部隊的後勤保障。
  • 白求恩救治的八路軍抗日將士
    抗擊日寇頭部和腹部都中了日軍的彈片,白求恩大夫戰場做的手術。三等乙級傷殘軍人。 負傷時所屬部隊:八路軍120師359旅,時任718團3營營長。 被譽為359旅的「小老虎」。
  • 日本「大佐」相當於我國什麼官職,日軍為何不當少將要爭當大佐?
    李雲龍一登場,就在蒼雲嶺之戰擊斃了坂田大佐,後來伏擊日軍戰地觀摩團,又幹掉六個大佐外加一個少將,反圍剿戰鬥中又擊斃一個聯隊長,也是大佐軍銜,在攻打平安縣城時用義大利炮轟死了山本一木,他也是大佐軍銜,前後加起來,李雲龍擊斃了將近十個日軍大佐,絕對的「大佐殺手」!
  • 近2萬日軍被蘇軍痛打,日軍少將死法太窩囊,不好意思公開
    在抗日時期,有不少日軍高級將領死法窩囊,如有著日本「軍神」之稱的飯冢國五郎,在擺拍照片的時候被中國士兵擊斃,死法讓人想起都好笑,還有另一位死法特別窩囊的日軍少將。這個死的窩囊的日軍少將叫岡本德三,他是日本本州島人,1914年從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那個時候他已經31歲了,可見岡本德三的天賦不怎麼好,屬於資質平庸的那類人。
  • 四大野戰軍成立,115師120師和129師師長都是誰,什麼軍銜
    說起115師120師和129師,那真是威震天下。抗日戰爭時期,這是八路軍僅有的三個主力師番號。很遺憾,這三個師都是當時中國最王牌的師,卻都是國民黨部隊的番號。那麼,我軍有自己番號的115師120師和129師嗎?當然有了。
  • 八路軍三個師中129師最能打,為啥115師發展的卻最好?
    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從陝北出發,去抗戰最嚴峻的華北前線,和日軍鬥,開闢根據地,發展隊伍。蔣介石每個月給八路軍發軍餉,蔣介石的目的很明確,想借日本人的手消滅八路軍。之後他中央軍一統天下。不過也有好的一點就是這個時候的八路軍有軍餉拿,吃穿用度基本上不再發愁。
  • 八路軍359旅不光會開荒,還打過一經典伏擊戰,受蔣介石通令嘉獎
    說到八路軍三五九旅,人們第一時間會想到,三五九旅在南泥灣開展了著名的大生產運動。其實該旅是120師主力旅之一,他們不光會開荒,還在抗日戰爭中打過一場經典的伏擊戰,受到蔣介石的通令嘉獎。
  • 抗日名將宋士臺:曾擊斃日軍少將,46年退役,53年因何被處決?
    1938年9月,武漢會戰前線的牛毛尖、缽盂山、廬山一線(南潯戰役),陷入重圍、損失慘重的日軍第101師團101聯隊在聯隊長飯冢國五郎的指揮下已經向中國守軍第66軍160師的陣地發起了15次集團衝鋒。160師在副師長宋士臺的指揮下頑強抵抗,日軍始終未能突破106師的防線。宋士臺(1893—1953),廣東花縣人,粵軍將領,保定軍校第六期步科畢業;北伐戰爭中,因功升至團長,後因在駐防贛州南康地區期間「圍剿」紅軍有功,升任第四路軍第63軍152師454旅少將旅長。
  • 日軍掃蕩為何總是失敗?因為八路軍用了一絕妙戰術,讓其暈頭轉向
    日軍掃蕩為何總是失敗?因為八路軍用了一絕妙戰術,讓其暈頭轉向,日軍經常被打得雲裡霧裡,摸不清情況。日軍那麼厲害,武器那麼先進,在正面戰場所向披靡,可是面對八路軍的時候為何頻頻吃癟呢?為何日軍針對八路軍的根據地大掃蕩總是無功而返,甚至使用三光政策,鐵壁合圍都無法取得任何的成效呢?
  • 一道菜引起的「血案」,日軍假扮八路軍,村長識破導致全軍覆沒
    當八路軍要進攻日本的時候經常需要和老百姓來進行合作,利用他們的掩護來迷惑敵人。日軍們在通過多日的調查之後,得知八路軍經常會在平民百姓家中進行居住,他們的關係是很密切。得知這個消息之後,日軍便想了一個辦法,那就是打扮成八路軍的樣子,希望能夠在百姓的口中得到八路軍進攻日軍的策略,但自認為計劃天衣無縫的他們卻暴露了,原因竟然是因為一根香菜,這是怎麼一回事呢?下面就聽小編細細道來。
  • 為何日軍爭當大佐也不做少將
    日軍的軍隊組成,參考了一戰期間德國和美國的編制,其下屬部隊,最高級別並非軍,而是師團,而單一兵種最大的作戰單位,就是聯隊了,一般的日軍將聯隊視為是團級單位,正式編制為3800人,下配54人的指揮部;一個121人的運輸隊以及一個無線電小隊(5到8臺電臺)。抗戰期間中國軍隊的團長旅長,大多為少將軍銜,一個團編制,也不過1千多人,加強團才能勉強達到3000多人。
  • 1945年八路軍山東軍區8個師的師長都是誰?分別被授予了什麼軍銜
    八路軍成立之後就開赴了抗日前線,在和日偽軍作戰中不斷發展壯大,到1945年夏天的時候總兵力已經突破了一百萬。8月1日朱德總司令發布了對日軍大反攻的命令,中共中央山東分局和山東軍區將所屬部隊主力及基幹部隊編成野戰兵團,共8個師、12個警備旅、4個獨立旅和1個海軍支隊,共21萬餘人。那麼這八個師的師長都是誰呢?
  • 八路軍三大主力之一的120師存在感較弱,難道是賀龍指揮不行?
    120師卻在抗日戰爭中的表現相對比較平凡,存在感較弱,這是為什麼呢?120師要駐守晉綏和晉西北這兩個地區,因此不能隨意主動出擊,戰果自然也就比較少,並且120師駐守的晉綏和晉西北地區十分貧瘠,人口也不多,因此根據地的發展也比較慢,所以120師想要在這片荒涼之地擴充部隊人數、發展壯大部隊是很困難的,所以一直以來120師的發展都十分緩慢,抗戰勝利後,120師的總兵力也不過10萬人,大大少於友軍部隊。
  • 日軍近兩萬人被蘇軍痛打,日本少將的死法太窩囊,不好意思公開
    比如,被稱為日本「軍神」的飯冢孝四郎,在擺拍合影時被中國軍人擊斃。死法讓人忍俊不禁。還有一個日本少將,死法特別窩囊。死去的懦夫日本少將是岡本德三。他來自日本本州島。1914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那時,他已經31歲了。可見岡本德三的天賦並不是很好,屬於資歷平平的那種人。
  • 衡陽會戰,泰山軍打服十萬日軍,日軍屍體堆積如山只能砍左手帶回
    在三次長沙會戰期間,尤其是在第三次長沙會戰,黃埔一期生李玉堂率領的第十軍給予了日軍沉重打擊,很好地配合了薛嶽的天路戰法。第三次長沙會戰結束後,表現最好的預十師師長方先覺晉升第十軍軍長,這位黃埔三期畢業的將領也是員猛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