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下令處決此抗日名將,10年後他失聲痛哭:要是你還在就好了

2020-12-25 騰訊網

黃埔一期,出了之後許多威名赫赫的將軍,「山東三李」尤為知名,這三李分別是李玉堂,李仙洲,李延年,在這三人中,李玉堂尤為優秀,抗日戰爭中,國民黨有五大主力部隊,而李玉堂雖不是蔣介石嫡系,但是他的第10軍也尤其威猛,不輸五大主力。

全面抗戰爆發後,李玉堂率領部隊投入淞滬戰場,上海淪陷後,李玉堂再次率部隊退守漢口休整,1938年,徐州會戰時,李玉堂奉命在蘭封等地狙擊日軍,取得很大戰果,完成了任務,不久他升任第8軍軍長,此後,他再次帶隊參加了武漢會戰,長沙會戰等。在第三次長沙會戰中,李玉堂一戰成名,當時負責守衛長沙的警備司令還未有人選,薛嶽向蔣介石推薦了李玉堂,蔣介石與李玉堂通了電話「你是黃埔一期生嗎?」李玉堂答「報告校長,是的」蔣介石「那麼長沙交給你了」李玉堂臨危受命,卻一點也沒有喊苦,他正巴不得與日軍一戰,他在長沙公開的召開新聞發布會,表示自己願意和長沙共存亡,1942年初,第三次長沙會戰爆發,李玉堂指揮第10軍奮勇反擊,軍裡所屬的三個師長,皆在一線督戰,日軍久攻不下,被迫後撤。

李玉堂一戰成名,被蔣介石授予青天白日勳章,李玉堂率領的第10軍,也有了「泰山軍」的桂冠,此後他又率軍參加了常德會戰等,1948年解放戰爭中,李玉堂被我軍俘虜,不過他隱藏身份隱藏的話,我軍並沒有發現此人,之後他當做一個普通士兵逃了出來。1949年2月蔣介石下野後,李玉堂被任命為海南防衛總司令部副司令,擔負起防衛海南的責任,解放軍當時對李玉堂頗有好感,作為抗日名將,我軍準備爭取李玉堂,在李玉堂的妻子和大哥陳石清的幫助下,我軍與李玉堂取得聯繫。當時要不要和解放軍合作,李玉堂一直下不了決心,以至於他的部隊也被解放軍消滅殆盡,退守臺灣後,國民黨保密局發現了李玉堂妻子的地下身份,就報告了蔣介石,蔣介石當即下令將李玉堂抓了起來,1951年,蔣介石以李玉堂叛變為理由,下令將其處決。

10多年後,蔣介石遙望大陸,面對彼岸的大好風光,他不禁失聲痛哭跟在場的將領說「你們打回去啊,能不能打回去啊」眾人不語,李玉堂的同鄉劉安祺說「我們還沒準備好」聽到這話,蔣介石又哭了起來「玉堂,要是你還在就好了,我也不會落到這種地步啊!」

相關焦點

  • 抗日名將、為了上海解放犧牲的第一號烈士⋯⋯他是誰?
    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聲言將在上海打一場立體戰爭固守到底,坐鎮復興島親自督戰的蔣介石,聽到張權發動兵變未遂的報告驚恐萬狀,當即下令「予以處決,立即執行」,並授意,要以擾亂金融,破壞治安罪處決,不得公布實情,以免影響士氣。蔣再也無心督戰匆匆逃往臺灣。
  • 抗日名將侯鏡如
    ..侯鏡如是黃埔一期生,而且在進入黃埔之前是留學歐美預備學校的畢業生,因為他去參加黃埔招考的路費就是毛主席給的,所以他自然對共產黨更有好感,加上當時國共合作,侯鏡如就順理成章地加入了共產黨。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入黨介紹人是周恩來。後來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侯鏡如在暴動中身負重傷,自此與黨組織失去了聯繫,不過他並沒有暴露身份。
  • 抗戰期間,被蔣介石處決的黃埔嫡系將領有哪些?各自的原因是什麼
    黃埔軍校是1924年在孫中山支持下創立的,是中國近代最著名的一所軍事學校,蔣介石出任黃埔軍校校長,黃埔軍校是軍官的搖籃,直到抗戰期間,培養了眾多優秀的軍事指揮官,由於蔣介石是黃埔軍校校長,黃埔軍校畢業的軍官一律被蔣視為嫡系,那麼,在抗戰時期,被蔣介石下令處決的黃埔嫡系將領主要有哪些
  • 國共兩黨抗日十大名將
    後來,乾脆被蔣介石高吊了起來,和馮玉祥、李濟深等一樣,位高權輕。不過,只憑臺兒莊一戰,李宗仁也可以無愧於抗日名將的稱號。杜聿明:第三名將。第5軍軍長。參加過古北口長城抗戰和八一三淞滬抗戰。以桂南會戰中取得崑崙關大捷而一舉成名。
  • 被定為戰犯的抗日名將——薛嶽
    這仗不是他們打的,這死的不是他們的人,所以才沒有意願去講述那段真實的歷史,才沒有哪怕就說那麼一點對那個時代為這個民族獻出生命的那些英雄們一丁點的尊重,今天要說的是一個真實的抗日英雄,被稱為戰神的民國第一抗日名將——薛嶽。
  • 民國歷史人物——抗日名將侯鏡如
    ..侯鏡如是黃埔一期生,而且在進入黃埔之前是留學歐美預備學校的畢業生,因為他去參加黃埔招考的路費就是毛主席給的,所以他自然對共產黨更有好感,加上當時國共合作,侯鏡如就順理成章地加入了共產黨。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入黨介紹人是周恩來。後來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侯鏡如在暴動中身負重傷,自此與黨組織失去了聯繫,不過他並沒有暴露身份。
  • 抗日名將王銘章,為抵抗日本侵略者死守滕縣,促成了臺兒莊大捷
    為了守衛家園,中國曾全民皆兵,為抗日獻出了一切力量,還有的英雄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出鬥爭之歌,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位抗日名將出身於川軍,其名為王銘章。 王銘章幼時吃過很多苦頭,因為家裡沒錢,他基本上可以說是吃百家飯長大的,如果不是有好心人捐助,他不可能有上學的機會。
  • 他是北伐名將,也是抗日名將,曾奉老蔣之命追剿紅軍,後通電起義
    他是北伐名將,也是抗日名將,曾奉老蔣之命追剿紅軍,後通電起義 北伐結束後,南京國民政府才正式統治全國,而北伐軍的主力,而北伐軍的主力就是粵軍第一師,除了李濟深、陳炯明、張發奎等人,還有一些人也很厲害,比如吳奇偉。
  • 他是蔣介石忠實跟隨者,卻被蔣介石用計殺害,死前未透露蔣的密信
    古代的曹操是如此,近代的蔣介石也是如此。酆悌,湖南湘陰人,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成為了校長蔣介石的「門生」。和酆悌當時一同入學的還有陳賡、左權、曾擴情等人。在軍校讀書期間,酆悌曾經見過蔣介石几次,也就是這幾次的接觸,讓他成為了蔣介石的頭號「粉絲」。而蔣介石對這個年輕人也有很大的好感,因為酆悌的精明能幹和能說善寫給了他很深的印象。
  • 周總理三問蔣介石,蔣介石坦白說:他是我的學生,是我下令殺掉的
    三天時間已過,他昂首挺胸的走出了校門041925年,他經李大釗推薦,去了馮玉祥部宣傳政治工作。當時馮玉祥部還在張家口,不久後,馮部就去了西北,因為受到了排擠。去了西北之後,馮部就叫西北軍了。051932年,馮玉祥得到了宣俠父的支持,因為馮建立了抗日同盟軍,宣俠父成了5師師長。同盟軍沒發展起來,後來宣俠父被調到了上海,在中央特科工作,表面身份是記者。當時她的主要工作就是搜集情報,不斷聯繫各界人士反對蔣介石。
  • 韓復渠拱手把濟南城讓給日本人,造成極大憤慨,蔣介石決定處決他
    韓復渠在濟南撤退的時候還下令要將省政府,各廳處,高等法院,兵工廠,日本駐濟南領事館等一切高大的建築物放火燒毀。這一下,濟南城全城就陷入到濃煙滾滾之中,一片火海沖天而上其悽慘之狀,讓人目不忍睹。1937年12月25號的早上,蔣介石還以為韓復渠仍然在濟南,仍然給他打電報,要韓復渠積極抵抗日本人的進攻,無論如何都要死守濟南。
  • 羅卓英——他才是抗日第一名將,戰功無人能敵,卻很少有人知道他
    :yinwh611112)——國內首個全面解讀抗日戰爭的微媒體,全球數十萬國人的精品閱讀選擇,深刻、獨到、精緻、有料。 要評選抗日第一名將,很多人都會提起張自忠,提起薛嶽,還有杜聿明、王耀武、張靈甫、孫立人……當然,這些人也都是響噹噹的抗日名將,但在我今天要說的這個人面前,他們還真不敢理直氣壯地排第一。這個人叫羅卓英,廣東省大埔縣人。相比上面那幾位名將,羅卓英的名字好像並不怎麼響亮,很多年輕人甚至都沒聽過這個名字。
  • 抗日名將中的四個國民黨,個個戰功赫赫,首當其衝
    日本的這次侵略使得我們的國家獲得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統一,那就是國共兩黨合作進行抗日,在這期間國民黨的最高領導者蔣介石經常搞一些小動作來陷共產黨,但是在抗日方面也是做了很大的貢獻,也是打了不少的勝仗,對日本也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在這期間國民黨軍隊當然也是出現了很多為抗日做出很大貢獻的將領,下面小編就帶領大家來認識這幾位國軍的名將吧!
  • 日本人眼中的抗日名將, 中國十大元帥居然只有一人入選!
    從1931的「九一八事件」開始,一直到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這14年事件屬於中國的抗日戰爭時間,期間湧現出許多英雄人物和故事,很多為國家捐軀的將士都沒留下名字,但他們都為抗日作出了貢獻,其中貢獻最大的自然是十大元帥了。
  • 抗日名將湯恩伯晚年悽涼,無錢看病,病逝日本
    湯恩伯這個名字我們大多是在內戰影視節目中聽說,但湯恩伯確確實實是一位抗日名將,早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他深知日本人用兵之道,在臺兒莊會戰,隨棗會戰,武漢會戰中湯恩伯率領部隊拼死搏殺立下赫赫戰功,但1944年日軍「一號作戰」啟動,湯恩伯所部潰退留下了些許遺憾。
  • 國軍十大抗日名將(四):土木之魄——羅卓英
    1896年出生於廣東省大埔縣,國民革命軍陸軍上將。國民黨「土木系」二當家,戰功赫赫的抗日名將,也是一位不怎麼被人熟知的低調將領。羅卓英出生於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小時候幹活和讀書兩不誤,上過小學和中學,然後追隨革命思想去考了保定軍校,第一回還沒考上,第二回考上了,進入保定軍校第八期炮兵科學習。在保定軍校,羅卓英認識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男人,那就是陳誠。
  • 抗日戰爭故事:他違抗蔣介石命令,堅持破釜沉舟的抗日決心
    12月28日,蔣介石在寧粵談判中被迫下野,宣布辭去國民黨政府主席及行政院長職務。但是,蔣介石並無下野的誠意,所謂的下野只不過是他以退為進的策略和手段。陳銘樞調和寧粵之間矛盾的努力不僅沒能使蔣介石心存感激,反而引起了生性多疑的蔣介石的猜疑和妒忌。
  • 「寧碰閻王,莫碰老王」,抗戰「打滿全場」的抗日名將王耀武,你或許...
    他也因自己的戰功而不斷得到提拔,從師長升第七十四軍軍長,再升第24集團軍總司令,直至第4方面軍司令官。他就是抗戰「打滿全場」的抗日名將王耀武。時人有「寧碰閻王,莫碰老王」之謂。 1924年11月,正式被錄取為黃埔軍校第三期學員。在軍校學習期間,他嚴遵校訓、勤奮學習,贏得了學生隊總隊長對他的青睞。 1925年9月,軍閥陳炯明佔領潮州、汕頭,計劃進犯廣州。國民革命軍於10月1日開始第二次東徵。這次東徵,以國民革命軍第一軍和學生軍的教導團為主力,並動用了黃埔三期的學生。王耀武還未畢業就參加了第二次東徵,作戰勇敢,表現突出。
  • 1949年,孫元良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晚年的結局怎麼樣?
    要是說出來估計大家得嚇一跳。秦漢的本名叫孫祥鍾,其父名為孫元良,是國民黨高官,官至兵團司令,同時也是一位抗日名將。只是孫元良的名聲不太好,因為種種原因,孫元良在戰場上混了個「逃跑將軍」的稱呼,那麼孫元良身上有著什麼故事呢?跟著我的腳步一起來看看吧。
  • 五名富二代犯法被抓,省長下令立即放人,縣長冷笑後,怒道:全部處決
    1937年4月間,蔣介石的兒子蔣經國攜妻帶子從蘇聯輾轉回國,回到溪口家鄉。 之後,蔣介石為「培養」兒子,決定把蔣經國派往江西地區(贛省)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