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境外上市、但主營業務在境內的中國公司快速獲得科創板的上市核准。
根據科創板上市委 28 日的公告,吉利汽車在提交招股文件 28 天后獲得 A 股上市資格。吉利是 6 月 18 日發公告說擬回 A 股上市,隨後 7 月 29 日相關議案獲得股東大會批准。這次二次上市它計劃募資 200 億元。
在籌備上市的過程中,科創板上市委曾要求吉利回答對新能源車前景,以及行業景氣度和疫情爆發的影響。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車銷量同比降 20%、單車平均售價降 6.1%。疫情和新能源補貼退坡都對業績有影響。
此外,吉利 2019 年同業收購和產線投產、擴產所產生的固定資產折舊進一步影響了今年的利潤。上半年吉利汽車折舊記帳 11.38 億元,同比增長了 57%。
吉利為什麼要選擇科創板?
而對全球資本來說,在歐洲負利率、美國日本零利率的情況下,中國利率依然保持在正向水平,中國A股成為吸金石的存在,吉利A股上市,也給外資一個好的價值投資標的,這也是我們的資本市場合理運用外資的體現。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吉利之所以選擇科創板大致可以歸因於兩點。
第一點是科創板的準入門檻較高,避免了散戶瞎炒帶崩人氣,有利於價值導向。相比其他板塊權限,科創板的「兩年開戶外加日均50萬人民幣資產」的雙重準入權限限制了大部分散戶,隨著機構存量資金和少部分增量資金的介入,科創板的炒作或將率先回歸到價值上來,這無疑給吉利提供了一個長期貸款的窗口,當然也是監管層預想的真正發揮股市作為「蓄水池」功能的存在。
第二點我們從科創板的名字上來看,那就是科技力了。汽車工業批量化生產是一個龐大而系統的工程,科技幾乎滲透在當中的各個環節。至于吉利,在CMA架構的支持下,是國內少有的能夠在短時間內豐富產品體系不斷開拓市場的整車製造企業。招股書中,吉利汽車的技術實力最為亮眼,不僅擁有32項核心技術,還擁有9,332項授權專利。單憑授權專利這一項,吉利汽車就已經成為科創板之冠。
那麼,未來吉利在科創板上市,吸引市場資金的優勢是什麼呢?
第一點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大體量和規模。目前,吉利擁有八個生產基地,乘用車工廠數量為17個(包含領克的台州與張家口工廠,不包含沃爾沃),總產能超過300萬輛。但實際上吉利的整車工廠不止於乘用車,其商用車基地還有3家,如此總工廠數量或達到20家,吉利商用車規劃產能約30萬輛。
2019年,吉利汽車總銷量為136.2萬輛,中國汽車品牌第一;2020年8月,吉利總銷量為113,443輛,環比增長約8%、同比增長約12%。吉利汽車1-8月總銷量為749,107輛,已完成132萬輛年度銷量目標的57%。
在機構投資者看來,這樣的規模和體量是具備抗風險能力的前提,甚至有投資者認為,吉利科創板擬融資規模僅200億是一種低估。所以,吉利上市後,大概率是可能被機構投資者爆買的。
第二點是吉利品牌競爭力的提升。相比其他車系,吉利旗下高端合資子品牌領克,在今年8月再次刷新品牌歷史最高單月銷量紀錄,8月總銷量為17,098輛,環比增長約12%、同比增長約56%。
從領克品牌上市至今不到4年的時光,其已經形成01-06的家族產品陣營,產品價格區間上限牢牢穩定在20萬元級別,且終端價格體系穩固,有效破襲了價格天花板,同時也保持了良好的韌性。
加之,吉利對沃爾沃的全面收購,技術buff的加持下,吉利仍然擁有進一步上攻的潛力,所以在機構投資者眼裡,吉利擁有長期利好預期。
吉利汽車副總裁楊學良今年6月曾發布微博表示,打通境內A股的資本市場融資渠道有利於進一步多元化融資方式、優化資本結構,有效提升公司資金實力,補充公司未來布局『新四化』等戰略發展所需資金;在A股和香港同時上市,有利於更好地利用嫁接國際和國內兩個市場資源,助力吉利科技轉型與未來長期發展。
回歸A股市場,更有利于吉利充分利用國內國外資本市場資金,謀求更高層次的發展,在全球出行供應的賽道上走得更加穩健。
原標題:《吉利汽車回歸A股上市科創板,有哪些看頭?》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