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去到大醫院看醫生
面對「琳琅滿目」的科室就已經有些頭疼了
現在還增加了
普通門診、專家門診、特殊門診
更是讓人不知該怎麼選擇
今天,小珍會帶你來了解一下
不同的科室「門診」之間有什麼區別
到底應該去看哪一個?
一、不同門診之間有什麼區別?
普通門診、專家門診和特需門診之間的差異主要體現在診療水平、醫療環境和費用上。
診斷和治療水平普通門診:從主任醫師到主治醫師,都可以在普通門診坐診;
專家門診:一般只有副主任醫師以上職稱的醫生才能進入專家門診,大多數醫院也要求醫生在某一專業領域有一定的造詣;
特需門診:與專家門診基本一致。
醫療環境普通門診:由於患者人數眾多,他們在預約掛號後不得不排隊等候。醫生的速度相對較快,當他們看醫生時,可能會被其他病人包圍,所以他們的隱私很差。
專家門診:預約掛號後,我們通常要在現場等候,但實行「一醫生一病人」,可以保護病人的隱私,而且醫生的數量相對較少,所以他們有更多的時間了解病人的狀況。
特殊門診:預約後,無需等待,可以根據預約時間看醫生。此外,由於病人較少,醫生會更詳細地了解病情,就診時間也更長。
費用普通門診:診療費用(掛號費)更人性化,一般不超過50元,檢查治療費用可由醫療保險報銷。
專家門診:診療費用(掛號費)高於普通門診,一般在100元至300元之間。檢查和治療費用可由醫療保險報銷。
特殊門診:最高診療費用(掛號費)為100-500元,檢查治療費用都需要自理。
一般來說,一般的小病或初步診斷適合直接去普通門診;當遇到疑難雜症、普通門診療效差或隱私要求高時,可以選擇去專家門診;對就診時間、醫療環境、診療水平有較高要求或不能就診的掛專家門診號,可以在專科門診看病。
三、見專家和特需門診這些必須要知道
第一次就診不在專家和特需門診看
現在去醫院,不管是什麼病,在診斷之前,你需要做一系列的檢查來作出診斷,這在專家門診或特需門診也是一樣的。
如果你第一次去專家門診或特殊門診,在花費很高的費用之後,你將只做與普通門診相同的檢查,這是非常不經濟的。
因此,最好先在普通門診就診,做好必要的檢查,然後掛專家門診號或特需門診號,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就診效率。
在看醫生之前帶上所有的資料
當你去專家門診或特需診所時,務必記得帶著以下東西:
既往病歷、住院記錄、影像資料(x光片、CT片、MRI片、超聲檢查單等)。),檢查報告、病理報告等。
這些資料可以幫助醫生更快、更全面地了解疾病,避免重複檢查,甚至因信息不足而白跑一趟。
並詳細說明病情
1.藥物和藥物過敏史。治療前是否使用藥物及藥物的療效和不良反應。醫生為你合理選擇藥物是有幫助的。
2.是否患有其他疾病,尤其是肝腎疾病。由於肝腎功能不好,影響了藥物的選擇。對於其他疾病,如良性前列腺增生,避免使用可能導致尿瀦留或排尿困難的藥物。
3.正在使用什麼藥物。避免重複使用藥物或不良反應,從而降低療效或增強毒性。
4.如果是女性患者,請說明她們是否處於特殊的生理時期,如懷孕或計劃懷孕,或母乳餵養。醫生會選擇對孕婦、胎兒或嬰兒沒有影響的藥物。
5.陳述你的職業。對於有特殊職業的患者,需要改變用藥方案。最常見的藥物是司機、高空作業人員等。,不允許使用會引起嗜睡、頭暈、幻覺、視力模糊和顏色辨別的藥物。
如果你需要提前準備一些檢查報告,在你去看醫生之前,確保結果是可用的。
總結是說明自己遇到的主要問題和不適,如腹痛、月經不調、頭痛等。應該把不適症狀的時間和持續時間告訴醫生,以便判斷疾病的嚴重程度。
此外,在發病前後遇到的特殊事件,如是否有跌倒、受傷、去哪裡旅遊、吃什麼特殊食物等。,應如實告知醫生;當去婦科、泌尿科、肛腸科和其他涉及隱私問題的部門時,他們應該坦率地告訴醫生他們的婚姻和愛情狀況、病史、家族史等。
如果是複診:
列出你的症狀準備一份詳細的關於你的「不舒服」的記錄:不舒服是什麼時候開始的?怎麼不舒服?什麼感覺:是疼痛?發熱?變得遲鈍、呆板?煩躁?浮腫?滲血?0-10用於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0表示無痛,10表示劇烈疼痛。你認為你在多大程度上?什麼可以減輕你的症狀?這些都需要你有一份詳細的記錄,就診時提供給醫生。
專家門診和特需門診,是對普通門診的補充,能夠滿足大眾更高的就醫需求,我們根據自身實際需求選擇就行。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我是珍愛醫助,關注我了解更多健康資訊。
喜歡文章的請轉發,也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表達自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