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是作文的核心,除了常用的肖像、語言、心理、動作、環境描寫,學會側面描寫也是非常重要的!
敲黑板劃重點——————————————————————————————————
【什麼是側面描寫】
是指對描寫的對象,不做正面的描繪,而從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繪、渲染中,烘託描寫的對象,從而獲得獨特藝術效果的方法。
【實例】
1、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少年見羅敷,脫帽著綃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陌上桑》)
2、請你欣賞《紅樓夢》第四十回中一幅因鴛鴦和鳳姐捉弄劉姥姥而引起的群笑圖
只見一個媳婦端了一個盒子站在當地,一個丫鬟上來揭去盒蓋,裡面盛著兩碗菜。李紈端了一碗放在賈母桌上。鳳姐兒偏揀了一碗鴿子蛋放在劉姥姥桌上。賈母這邊說聲「請」,劉姥姥便站起身來,高聲說道:「老劉,老劉,食量大似牛,吃一個老母豬不抬頭。」自己卻鼓著腮不語。眾人先是發怔,後來一聽,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來。史湘雲撐不住,一口飯都噴了出來;林黛玉笑岔了氣,伏著桌子噯喲;寶玉早滾到賈母懷裡,賈母笑的摟著寶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著鳳姐兒,只說不出話來;薛姨媽也撐不住,口裡茶噴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裡的飯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離了坐位,拉著她奶母叫揉一揉腸子。地下的無一個不彎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著笑去的,也有忍著笑上來替她姊妹換衣裳的,獨有鳳姐鴛鴦二人撐著,還只管讓劉姥姥。
【方法指導】
一、側面刻畫人物(以人襯人)
1、在文中的位置——必須放在正面刻畫之後,以側面人物的反映,突出正面人物的性格、品質、精神、情感。之所以放在正面描寫之後,是因為這一部分是正面描寫內容對應的結果,正面描寫內容是這部分內容之因,二者是必然的因果關係,所以才能通過側面表現正面!
2、側面人物的選擇——側面描寫的人物必須在事發現場;既可以是事發現場的一個相關人,也可以是多個人。
3、側面人物的刻畫目的——刻畫側面人物必須為表現正面人物服務。不能正面描寫體現一個表意傾向,側面描寫體現另一個表意傾向,二者南轅北轍或風馬牛不相及,寫得再好也屬於廢話。
4、側面人物運用的次數——可以一個人物運用一次,也可以一個人物運用多次。但運用多次必須分散在不同的情節或細節裡,散花點染,體現變化,不能千篇一律。
例如《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中的一段:
且說鄭屠開著兩間門面,兩副肉案,懸掛著三五片豬肉。鄭屠正在門前櫃身內坐定,看那十來個刀手賣肉。魯達走到門前,叫聲「鄭屠!」鄭屠看時,見是魯提轄,慌忙出櫃身來唱喏道:「提轄恕罪!」便叫副手掇條凳子來,「提轄請坐。」魯達坐下道:「奉著經略相公鈞旨:要十斤精肉,切作臊子,不要見半點肥的在上面。」鄭屠道:「使得,——你們快選好的切十斤去。」魯提轄道:「不要那等腌臢廝們動手,你自與我切。」鄭屠道:「說得是,小人自切便了。」自去肉案上揀了十斤精肉,細細切做臊子。
那店小二把手帕包了頭,正來鄭屠報說金老之事,卻見魯提轄坐在肉案門邊,不敢擾來,只得遠遠的立住,在房簷下望。
這鄭屠整整的自切了半個時辰,用荷葉包了道:「提轄,叫人送去?」魯達道:「送甚麼!且住,再要十斤都是肥的,不要見些精的在上面,也要切做臊子。」鄭屠道:「卻才精的,怕府裡要裹餛飩,肥的臊子何用?」魯達睜著眼道:「相公鈞旨分付洒家,誰敢問他?」鄭屠道:「是合用的東西,小人切便了。」又選了十斤實膘的肥肉,也細細的切做臊子,把荷葉包了。整弄了一早辰,卻得飯罷時候。
那店小二那裡敢過來,連那正要買肉的主顧也不敢攏來。
鄭屠道:「著人與提轄拿了,送將府裡去?」魯達道:「再要十斤寸金軟骨,也要細細地剁做臊子,不要見些肉在上面。」鄭屠笑道:「卻不是特地來消遣我?」魯達聽得,跳起身來,拿著那兩包臊子在手,睜著眼,看著鄭屠道:「洒家特地要消遣你!」把兩包臊子劈面打將去,卻似下了一陣的「肉雨」。鄭屠大怒,兩條忿氣從腳底下直衝到頂門,心頭那一把無明業火焰騰騰的按捺不住,從肉案上搶了一把剔骨尖刀,託地跳將下來。魯提轄早拔步在當街上。
眾鄰居並十來個火家,那個敢向前來勸。兩邊過路的人都立住了腳,和那店小二也驚得呆了。
在這一段描寫中,作者為表現魯提轄的行俠仗義、嫉惡如仇、勇武善戰,正面刻畫魯提轄戲耍、擊打鎮關西,側面刻畫了鎮關西、店小二、眾鄰居、十來個夥計以及過路的人。作者在刻畫這些側面人物時,運用的方法各有不同:鎮關西,既是推動情節發展的人物,又是側面人物,具有雙重身份,描寫次數最多;店小二在這一情節裡反覆刻畫了三次;眾鄰居、十來個夥計以及過路的人只點了一筆。
2、陽光下,站著一個大漢,黑紫的皮膚、強壯的身軀透著一股逼人的銳氣和力量,腰束著七彩的絲帶和綢穗,腳蹬黑亮的皮靴,這是草原上的金鷹啊!眾人歡呼著、吶喊著,小孩子激動地嚷嚷著,姑娘眼裡流露出傾慕的神色,老人更是高興地合不攏嘴。
二、側面刻畫事物(以物襯人)
1.事物的選取——必須是現場有的事物;虛構的事物也必須是當時的季節時令、地域空間和場合可能有的,不能隨意刻畫。
2.事物的運用——(一)可以借物喻人,借物的形象、物的特點,來表現人物的形象和特點;(二)可以接物給人的感受表現主要人物的性格、品質、心理、靈魂。
3.詳略要求——在敘事中加入物的側面描寫,要描寫生動傳神,文數要如廚師放鹽,少而恰到好處。
4.刻畫手法要求——(一)擬人化手法,因為這裡對物的刻畫常常加入人的主觀色彩,物質並沒有刻畫的某種屬性;(二)實寫時,要抓住事物和正面人物相似或類似的某一方面特點,借物育人。(三)虛寫時要藉助聯想和想像,為表現正面人物服務。最忌諱的現象是:無目的,無選擇,現場有什麼,就寫什麼;事實是何種狀態就描寫成怎樣的狀態,變成一種無靈魂的照片式的描寫。
例如下面一段文字:
老師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粉筆,小指伸直,以指尖為頂點,輕輕一轉,瞬間黑板上就出現了一個流暢渾圓的正圓。
教室裡鴉雀無聲,瞬間過後,掌聲如潮。
窗臺上的杜鵑花開得正豔,那鮮紅的花朵一如興奮得泛紅的臉,在微風中微微頷首,似乎也在表達著一種欽佩和讚嘆!
三、側面刻畫環境(以物襯物)
1、環境範圍的選擇—(—)是事件發生時,對事件中人的行為、心理有影響的有效環境,不應該無限拓展;(二)是被空間隔斷局限的環境。後者可以寫被限制的空間環境,還可以寫與之相鄰的可見、可聽、可感的事物。如空間局限在室內,可以寫透過玻璃可見的樹木、小鳥等,可寫隔著牆能聽到的風聲、水聲、鳥鳴等。
2、環境作用的把握——(一)藉助環境渲染氣氛,表現人物的心理、情緒、情感;(二)刻畫惡劣環境,反襯突出人物形象,凸顯人物的某種品質;(三)刻畫溫馨美麗的景物,以景物之美、環境之美,正襯人物想像,凸顯人物內在品質之美;(四)藉助環境反應的追根溯源,表現人物的摸個特點。
3、環境描寫要遵守的原則:(一)構成環境的事物要客觀存在,虛構要符合時間和地域;(二)這些事物無論是個體還是組合在一起構成的環境,必須發揮同一作用,符合表現需要;(三)構成環境的事物順序安排要符合時間順序、空間順序和邏輯順序的要求,不能顛三倒四。
4、刻畫環境的角度要求:刻畫構成環境的具體事物時,要從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和內心感受多個角度刻畫事物,角度單一則表現力差。
範例: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樹葉兒卻綠得發亮,小草兒也青得逼你的眼。
四、側面添加條件
人在做事時,總會受到條件限制。
我們在刻畫人物時,適當的添加不利於主人公做某事的條件,運用反襯手法,可以突出他的正面形象,突出人物的某種品質。同時我們也可以為反面人物添加有利於他做好事的條件,然後再刻畫他堅決不做好事,以反襯手段突出人物的反面形象,揭露其惡劣本質。
例如:
早晨起來,母親覺得自己的頭似乎筆平時大了一圈,裡面仿佛盛滿了水,一測體溫——39度。本來想好好休息一天,無奈選擇了陪母親去醫院。
沒想到,剛從醫院出來,就在門口撿到一張嶄新的銀行卡。扶著依舊昏昏沉沉的母親,我知道自己必須快些送母親回家,讓她早點躺下休息,然而一想到丟卡人那種焦急的神情,往前邁出的腿,還是不由自主地停了下來——如果丟卡人正急著用這筆錢救命怎麼辦?還是等等吧!
在這個例子中,主人公母親得病,就是一個不利於她停下來等丟卡人的條件,運用反襯,加上了這個條件,進行側面烘託,主人公的拾金不昧、捨己為人精神就會更加突出。
小結:側面描寫可選擇的對象有側面人物、側面事物、側面環境、側麵條件四個對象可選。選哪個?一處選幾個?總共選幾個?要根據寫作需要和客觀條件,自己做出選擇。選得好,寫得好,與正面描寫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自己本來一般的文章,成為閱卷老師讚嘆有加的美文!
更多語文學習課程和方法可以關注微信號:1820210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