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懂孩子的情緒繪本,讓孩子不亂發脾氣

2020-09-03 詩享書局

孩子發脾氣可是一件讓人焦頭爛額的事,每位爸媽應該都經歷過這樣的場景,寶貝哭鬧著:「不要!不行!我就不!」


面對孩子的種種情緒失控,我們常常脫口而出的話就是——


不哭不哭,哭有什麼用呢!

你再哭一個試試看?

別哭了,再哭揍你了........


可是,往往這些看似安撫的話語,不僅不能被娃接受,甚至會引起孩子更激烈的反應。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如何做孩子才會配合呢?


壞情緒、壞習慣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因此,在孩子的童年時期,家長就要教會他們識別不同的情緒,並且恰如其分的表達出來。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套《精靈鼠成長記》情緒繪本,源自荷蘭原創插畫師手繪作品,48幅跨頁大圖,通過帶著孩子一起看圖、讀圖、賞圖,能夠極大地提升兒童的情緒管理能力,是一套不可多得的集孩子情緒管理、思維提升、閱讀指導為一體的優質兒童繪本。



心情不好是暫時的

每一個情緒都需要被重視


《精靈鼠成長記》的主人公薇莉曼就跟我們身邊的很多小女孩一樣,她是個有點小個性、愛異想天開、關鍵時刻又會充滿愛心、非常勇敢的鼠小妹。


在故事中,薇莉曼會有失落,或煩惱,或害怕,或難過的情緒,但是故事的最後,薇莉曼收穫的都是驚喜。


《薇莉曼的神奇巡遊隊》中,在媽媽告訴薇莉曼不能去巡遊時,薇莉曼並沒有生氣、吵鬧,只是有點兒難過。於是,她決定退而求其次,在家附近兜兜風,沒想到,最後竟然收穫了驚喜——組建了一支神奇的巡遊隊!



薇莉曼後面跟著兩隻野兔,三隻大鵝,四隻小豬,五隻袋鼠,六隻鴕鳥,七隻大猩猩......長達98cm的跨頁大圖,孩子在玩耍的過程中就能輕鬆學習1-9的數字啦!



《薇莉曼的超級聖誕樹》中,雖然薇莉曼非常想要一顆新的聖誕樹,但是當薇莉曼看到快凍僵了的小野豬時,她考慮的不是自己,而是怎樣讓小野豬渡過難關。


當小兔哭著說:「我也想要一顆聖誕樹。」薇莉曼拿起了鋸子,鋸下了大樹的樹冠:「別哭別哭,這顆送給你。」



知道狐狸爺爺是不小心弄壞了自己的聖誕樹,因此並沒有做出任何不高興和抱怨的舉動……所有這些,都體現了薇莉曼具有高度內省的思考能力。


3~6歲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期,也是性格培養的重要時期,通過閱讀精靈鼠薇莉曼的故事,感受到薇莉曼的心情起伏、變化,漸漸明白:每個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時候,但是心情不好是暫時的,只要正確對待,事情會越來越好。



每個孩子可以通過這幾個故事與主人公薇莉曼產生共情,並理解到:好情緒、好心態、好性格,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從而提升自己的情緒管理能力。


繪本聯繫結合實際

集情緒管理、思維提升、閱讀指導為一體


1、反映了部分家庭增添二寶的情況,合理的跟大寶溝通,大寶會非常歡迎小寶寶的到來哦。



學齡前的孩子傾向於利己思維,只要對自己有利的,就很容易接受。


比如媽媽可以告訴孩子:我們家將會有一個小弟弟啦!那時你就是大姐姐了。當爸爸媽媽沒時間陪你玩時,小弟弟會和你一起玩你還可以做他的老師,給他講故事、教他做手工等,每天都會很開心哦。


當這樣跟孩子溝通後,相信孩子會很期待小弟弟的到來。當二寶降臨,他也會非常珍惜這個玩伴,多一份責任感。


就像《薇莉曼不想要小弟弟》的故事中,薇莉曼列舉出小弟弟討人厭的「100種」理由,甚至想出很多辦法阻止小弟弟的出現,鎖門、拆門鈴、用木板封住門窗;在家的四周貼上各種「小弟弟禁入」的標語等,這些都表現出薇莉曼是一個愛動腦筋、行動力強的孩子。



而當小妹妹出生後,沒想到出生的小寶寶那麼可愛,薇莉曼完全接受了她。在親子閱讀時,可以啟發您的孩子想出更多薇莉曼照顧和陪伴小妹妹的方法,這樣可以鍛鍊孩子的思維拓展能力。



2、在親子溝通方面,使用正確的方法溝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哦。


比如在《薇莉曼不想去遊泳》的故事開篇:家長帶著孩子去遊泳,當孩子表現出不想去的時候,家長可以先問問孩子「為什麼呢」?



如果孩子像薇莉曼那樣耍賴說「肚子疼」,非常抗拒下水的情況。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去遊泳館看媽媽遊,給媽媽提意見和建議,這樣可以給孩子一個成長的機會,讓孩子成為媽媽遊泳的「小教練」,從中增加自信,促進親子交流,使孩子喜歡去遊泳館,喜歡參與水中的遊戲項目,逐漸親近水、喜歡水,最終達到愛下水玩的目的



故事中的鼠媽媽並沒有因為薇莉曼不想遊泳,就強迫她下水,而是默默地陪著她,在一旁觀看其他小朋友訓練。後來一個突發事件讓薇莉曼克服了心理障礙,勇敢地跳入水中,最終獲得自信和成功。



這個故事希望告訴家長,孩子的成長,不要著急,要靜待時機,還要給孩子創造更多的機會,激發他的潛能。


3、邊玩邊學,在有趣的故事中學習數學概念。


《薇莉曼的神奇巡遊隊》中,通過神奇、有趣故事情節,向孩子介紹了科學領域中數概念和自然認知的內容。



跟在薇莉曼身後陸續加入的小動物多少、場地、動作都有所不同,這些會讓孩子發現不同種類的動物、數量、排列順序、距離遠近、大小的變化,建立並掌握分類、數字認知、一一對應、10以內點數、空間知覺等數學概念,學會基本的數學思維方式。



《精靈鼠成長記》是一套體現了兒童多元智能發展的繪本。在這個系列中,孩子通過閱讀,在數理邏輯、思維訓練、自我內省方面,都會得到全面成長。



教家長學會講故事

是獨一無二的親子閱讀共讀繪本


「日本圖畫圖之父」松居直說:「圖畫書不是讓孩子自己看的書,而是大人讀給孩子的書。」


他認為在對幼兒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儘量在孩子的耳邊訴說有感情的、溫暖的、人性化的語言,這是現代幼兒生活中最欠缺的體驗。



「精靈鼠成長記」繪本中隱藏著無數的語言,只要念給孩子聽,孩子立刻就能理解。即使大人只是照著書逐字逐句地念,孩子們也會時而提出疑問,時而要求大人同意他們的意見,時而自言自語,時而故意改變說法,有時更可能進入和書中完全相反的世界中。


也就是說,語言能啟發新的語言,印象能發展新的印象,孩子的大腦反應能夠像波濤般無休止地擴展,而且與最親近的人一起閱讀,這種反應會比他自己一個人閱讀更強烈。


正因為如此,每冊繪本精心製作了親子導讀手冊,其中不僅有內容簡介,而且有學前教育專家、繪本閱讀推廣人韓玉梅老師針對該本繪本的詳解音頻。



家長在給孩子講繪本前可以先聽一聽,了解繪本都講了什麼,好在哪裡,該怎樣給孩子讀,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


更貼心的是,還配有親子閱讀四大黃金法則,並以四個漫畫的形式呈現出來,特別適合晚安前親子共讀。



繪本引自荷蘭

不一樣的兒童成長繪本


這套繪本從藝術王國荷蘭引進,全套48幅跨頁手繪大圖,畫風可愛,形象生動,色彩考究。



作者利達•迪科斯徹,自1992年開始專注於寫作,創作的荷蘭兒童書籍已經翻譯成多種語言出版。她的獲獎作品被認為是有著豐富的想像力和幽默。

繪者諾伊爾•斯米特,自1999年開始,她作為自由插畫家進行創作。她的繪本被眾多出版社出版,並翻譯成十多種語言。


全彩印刷,硬殼精裝,全4冊套裝塑封有紙箱。



內文全彩印製,用紙選的是157克無光銅版紙,圖片顏色呈現真實,又不刺傷孩子的眼睛,保護孩子視力,也方便書寫。



綠色大豆油墨印刷,安全無害。


每本繪本都附贈親子導讀手冊和導讀音頻

好的繪本,不僅啟發讀者的想像力,而且能恰如其分地反映當下社會、家庭中的現實問題,帶給讀者更多的思考空間。


通過閱讀精靈鼠這套繪本,人們可以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學會反思。


相關焦點

  • 閱芽繪本推薦|孩子亂發脾氣?情緒教育相關繪本推薦
    孩子總是亂發脾氣,說到底就是情緒問題,不知道如何表達情緒,不知道如何控制情緒說到這裡,大家肯定覺得大人的情緒尚且不能妥善管理,更何況孩子呢,情緒的確是比較抽象的問題,想讓孩子接受,必須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34;的方式,例如講故事、做遊戲、看書等,其實這時候我們可以藉助繪本,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的情緒。
  • 孩子經常亂發脾氣?父母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才能讓孩子掌控情緒
    情緒不穩定的父母,對孩子來說就是一場災難,家長們要了解。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時常會面臨孩子亂發脾氣的現象。很多時候只是稍稍說了孩子幾句,沒想到孩子就開始發脾氣,甚至還會亂扔東西來表達憤怒。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不難發現,這些喜歡發脾氣,有些情緒化的孩子背後,往往有著一對情緒不太穩定的父母。
  • 孩子總亂發脾氣?情緒教育要抓緊,這7本情緒繪本或許對你有幫助
    閨蜜前段時間說到,自家的孩子總是喜歡發脾氣,有人不搭理她也生氣,有朋友碰她的東西也生氣,就連父母進她的房間也生氣,都不知孩子哪來的這麼大的脾氣呢?孩子總是亂發脾氣,說到底就是情緒問題,不知道如何表達情緒,不知道如何控制情緒,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情緒教育,我們就來看看情緒教育到底是什麼?
  • 愛發脾氣的孩子,一定有個愛發脾氣的父母,家長先控制好自己情緒
    在安靜、平和的時候,孩子是能聽進去的。孩子也希望被人喜歡、希望能控制好自己的壞脾氣。2、孩子不知如何控制情緒當孩子喜歡用大吼大叫,甚至摔東西來表達生氣時,其實是在給大人傳達一個信息。他的潛臺詞就是:「我很痛苦,但我不知道該怎麼控制情緒,除了用發脾氣的方式,我不知道還有什麼方式能讓我得到想到的。」
  • 2~4歲孩子,一不如意就發脾氣。3個方法幫助孩子表達情緒少發脾氣
    其實這時孩子還不懂得用正確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錯誤的認為用發脾氣,扔東西是表達不開心又可達到目的最快的方法。 我們知道幼兒的性格,容易沿著最初傾向發展下去,若2~4歲有愛亂發脾氣,扔東西習慣是會影響孩子性格向好發展的。所以越早教會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對孩子的成長越有利。
  • 2~4歲孩子,一不如意就發脾氣。3個方法幫助孩子表達情緒少發脾氣
    但有的孩子「特難說話」階段時間較長,而且還會變本加厲,像我們家侄子,現在就是這種情況。從一開始的不如就哭鬧,到現在一不如就扔東西,搞破壞,發脾氣成了常態化。這是為啥呢?其實這時孩子還不懂得用正確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錯誤的認為用發脾氣,扔東西是表達不開心又可達到目的最快的方法。
  • 孩子亂發脾氣怎麼辦?聰明媽媽這樣應對,簡單又有效
    為人父母,最沮喪的時刻或許就是孩子發脾氣和無理取鬧吧~~甜美可愛的小天使怎麼瞬間就變成了噩夢!!現在孩子都已經放了暑假,幾乎都要宅在家裡,不出去玩,看著沒有新鮮感的玩具和繪本,隨時隨地都在發脾氣的邊緣,簡直就是個「不定時炸彈」~~怎麼辦呢?小學生還能上個網課、寫個作業,分散下注意力,學齡前孩子呢?
  • 孩子亂發脾氣,先接納情緒才是正解,再分4步幫孩子處理不良情緒
    ……很多父母對於孩子的暴脾氣除了感到無奈之外,還常常摸不著頭腦,不知道孩子是哪裡出了問題。孩子亂發脾氣之後,父母往往除了批評壓制之外,就常常顯得束手無策,沒有更好的辦法能緩解孩子的這種行為。似乎很少有父母意識到,孩子亂發脾氣背後其實是有著深層次的心理原因,心理學家大都認為,這是孩子在發洩自己的情緒。
  • 幼兒園孩子愛發脾氣怎麼辦?巧用六種兒童繪本,讓孩子做情緒高手
    朋友柳兒最近比較煩,兒子5歲多,經常發脾氣。她婆婆卻很開心的說「孩子發脾氣是好事,總比憋在心裡,以後受委屈來的好,孩子能發脾氣是咱家的福氣!」孩子的情緒化最受傷害的也往往是 最親近的人,比如爸媽、朋友、愛人,甚至他的孩子。「前一陣頭條熱議的「許可馨事件」就是一個例證,孩子面對老師的否定,沒有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受悲觀厭世情緒控制,最終走向了一條不歸路。
  • 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家長這樣教,搞定孩子壞情緒
    >孩子在每個階段發脾氣的行為也各不相同。1-2歲的孩子發脾氣,原因是因為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在這個階段的孩子表達能力比較差,不懂的如何控制自己,父母也不懂孩子的行為,所以發脾氣就成了孩子最常用的情緒表達方式。3-4歲的孩子發脾氣,原因是他們想要更多的權利。比如說,孩子想要買一個玩具,媽媽不給買,孩子就會用發脾氣或者哭鬧來解決。
  • 孩子總是發脾氣,三個妙招,孩子情緒穩,媽媽不生氣不煩不絕望
    面對2、3歲左右孩子,隨時爆發的不高興,發脾氣,媽媽們可以說絕望的煩死。舉例理解孩子不高興、發脾氣的原因。你沒有任何準備,穿著單薄的衣服,沒帶錢包手機,在一個寒冬空降到俄羅斯紅場,不知道那些高高大大美女帥哥在說什麼,店鋪的招牌上的文字簡直就是一幅幅抽象畫。冷了,餓了,住哪兒?不知道怎麼說讓別人明白,從而獲得幫助,看著行色匆匆的路人,你的感受、情緒是怎樣的。
  • 當孩子對你發脾氣時,用這5種方法步驟教育孩子
    當孩子對你發脾氣時,用這5種方法步驟教育孩子孩子在小的時候對自己的脾氣控制得不是很好,在一件小的事情上面只要稍微的有一點不開心那麼孩子就會亂發脾氣,懶在地上面不起來,在地上打滾,大喊大叫,不管家長父母怎麼樣去安撫孩子孩子都不理睬
  • 兒童情緒管理:孩子亂發脾氣怎麼辦?如何幫助孩子更好的控制情緒
    她說:「如果我在凱西離開博物館之前,在他不高興之前,給他一頓「款待」,那麼他就會停止發脾氣。」但是,如果你已經用完包裡的零食了呢?首先要做的事情是:確保他的安全,不要讓他傷害自己或他人。然後等待他結束。卡武基恩說,在孩子平靜下來之前,你要讓他安心。你的孩子需要在情感上和身體上感到安全,這樣他的憤怒才會融化。
  • 孩子亂發脾氣,家長遠離這三種處理方式,正向引導孩子把控情緒
    最讓家長頭疼的就是孩子亂發脾氣,場面堪稱一部大片。面對孩子亂發脾氣,很多的父母都會面露難色,唯有懂得孩子亂發情緒背後的真實目的,才能夠讓孩子恢復平靜。小明5歲了,家裡就只有他一個孩子。平時,4個大人寵這麼一個孩子,可謂是百依百順,可是越是被寵著,越是有恃無恐。
  • 黃磊機智應對妹妹「亂發脾氣」:好父母是孩子的情緒「控制器」
    但是很多父母在看到孩子無緣無故的「發脾氣」,就很不淡定,就會給孩子直接說:你哭什麼?我還沒哭呢?還會給孩子貼上「壞脾氣」的標籤。腦科學研究表明,人類的理智腦比情緒腦發育落後。意思是在孩子的腦部發育過程中,理智的發育要落後於情緒,才會出現情緒不受控制的現象。因此我們做父母的就要承擔起這部分責任,讓孩子明白情緒和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 孩子經常發脾氣怎麼辦?做好情緒管理,從這4個方面入手,很實用
    生活中,經常聽到有母親抱怨,說自己被孩子弄得很累。不知道為什麼,孩子自從過了3歲以後總是喜歡發脾氣。早上起床準備好的衣服不穿,準備好的早餐不吃。一不順心就大叫大鬧,就算坐在公交車裡也是,搞得全車人都用異樣的眼光看我,讓自己很尷尬。這個現象常被誤解。
  • 孩子愛發脾氣怎麼辦?比起打罵,這5個小妙招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孩子發脾氣不僅僅是因為某件不開心的事情,還有可能是想要通過發脾氣,來引起家長的注意。有些孩子之所以會發脾氣,可能是陌生的環境,讓他感覺到不順心,也有可能是他不清楚不同情緒所帶來的影響,只能效仿大人的做法。
  • 孩子愛發脾氣怎麼辦?給你推薦幾本情緒管理繪本
    孩子喜歡罵人、打人?一言不合就發脾氣?動不動就大吼大叫?其實,很多時候,這些表現都是因為——他們不會表達自己的情緒,只會用生氣來表達所有的負面情緒。教授情緒表達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通過示範、遊戲互動、動畫等,繪本也是一個重要的教學方式。給大家推薦幾本情緒管理方面的繪本,在親子共讀的同時恰到好處地引導孩子學會認知、表達和調節自己的情緒。1 《生氣的亞瑟》本書曾獲第11屆日本繪本獎特別獎和英國鵝媽媽獎。
  • 衝娃發脾氣是最弱的父母,大人學會控制情緒才能養出好性格的孩子
    其實問題就出在你發脾氣上,你沒有找到應對孩子不聽話的方法,孩子自然不會聽我們的。衝孩子發脾氣真的是最弱的父母。試想,我們為什麼會發脾氣,僅僅是孩子做得不夠好嗎?並不是!而是,我們對孩子做得不好,不知道該如何讓他做得更好,最簡便的方法就是一頓大吼大叫,讓他乖乖按你的去做。
  • 孩子亂發脾氣愛哭鬧?情緒管理「5步走」,教會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大媽一邊用手攏著被孫子扯散的頭髮,一邊說「這孩子一直就這樣,稍有不順心就又哭又鬧,亂發脾氣,怎麼哄都沒用。」孩子愛哭鬧,亂發脾氣,是怎麼回事?他們大喊大叫、哭鬧、摔東西、發脾氣,其實都是在用直接的行為,來表達自己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