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節選自《逆襲筆記》 作者:逆襲君 公號:jinengquan
從2013年到2018年,這5年,我一直在迷茫中徘徊,自我消耗拉扯。雖然在一直上著班,但始終感覺自己丟了一樣東西。直到今年——2019年,我才意識到自己丟了啥——靈魂。
在我這5年上班期間,肉體與靈魂始終無法合二為一。就像我在《超級迷茫治癒術》的專欄課裡講到一樣,在工作中身心疲憊,經常迷失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能幹什麼?感覺所做事沒有意義,甚至活著都沒有意義?感覺渾渾噩噩很久,學習學不好,上班沒精神?
01
2015年,我開始獨自寫公眾號,那時候不懂啥是新媒體,覺得公眾號發發文章有點意思,亂寫一通,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時間久了,把這事就忘了。那會兒是個職場新人,基本上白紙一張,心比天高,能力比紙薄。後來還開過七八個公眾號,做的東西亂七八糟。根本沒意識到這是一個機會,與這個風口白白錯過了。
2016年,玩兒淘寶客,沒怎麼當真,也不懂方法,也錯過了。
2017年,獨自運營4個自媒體號,三個月,單號月收益100多點,堅持3個月就這點成果,放棄了。
2018年,在喜馬拉雅播講有聲書參加海選,海選了60多次,一次都沒選上,我又放棄了。
幸運的是,我在網際網路行業呆了五年,一直做銷售。公司是換了不少,但始終沒怎麼出圈兒。
閒暇時,我喜歡跟那些做得好的人,與他們聊天,詢問他們當年是怎麼起家的,這其中有我的上司,有我的老闆,還有我的客戶。這可能跟我這些年沒做成什麼事情有關。我是在高三暑期意識到自己身上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容易認輸,容易放棄。這將妨礙我的一生。所以,從那時候起,我就迫切的想做成一件事證明自己。
可是機會在自己身邊一次又一次的溜走。後來我意識到,我是一個後知後覺的人。這一方面源自於自己信息的閉塞,知道的太少;另一方面,自己對新生、奇怪的信息,沒有去思考這背後的邏輯和可能的機會,那自然對這些新出現的東西不夠敏銳。
後來我有意識的培養自己這方面的思考。把自己遇到的,看到的,聽到的,哪怕再小的事情,或信息,凡是覺得有趣,新生的,以前沒見過的事物,我都記錄下來,寫出自己對它的思考,以及預測它以後的發展軌跡。這也得益於我一直有寫日記的習慣,所以記錄這些更加得心應手。每次我記錄完後,就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的激動。
當然,它的好處顯而易見,弊端也很明顯。它引導我去嘗試了一個又一個的新的項目。所有的都是淺嘗輒止。因為自己根本不具備實現他們的任何條件。人就我一個,錢沒有,自己不懂產品,不懂運營,不懂營銷,只會銷售。
02
直到去年,我在觀看羅振宇的跨年演講,羅胖有一句話,讓我忽然開竅了。
大趨勢中尋找小趨勢,找到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斷深耕,種一季糧食,收一季莊稼,春耕秋收,打理好自己這一畝三分地。
這讓我回想起,那些做的比較成功的人,他們當時在在沒人、沒錢、沒資源、沒學歷、沒項目情況下,是怎麼絕地求生的。
第一種情況,他們找到了一項技能,然後不斷地練習這項技能,找工作也找跟這項技能有關的,慢慢的靠著這項技能去撬動更多的資源。
這項技能不存在喜歡不喜歡?只是不排斥、不反感而已。如果能喜歡,那當然更好了,這是我想的,實際上,他們當時都沒有喜歡,在後來做的過程中,做的越多,掌控感越來越強,才慢慢喜歡上這項技能的。這就像是包辦婚姻,洞房之前,根本不知道對方長什麼樣子,更談不上喜歡,只能是相處的久了,才慢慢喜歡上對方。
他們是靠著這項技能,做出了好的作品,有了好的成果,他們才拉來了更多的機會和資源,資源越滾越多,自然就發展壯大了。
給我印象深刻的有一位高人,它是靠刷牆起家的,通過刷牆這門手藝,拉了一個裝修施工隊,從一個施工隊到現在的幾十個施工隊。他所在的城市,所有的裝修公司,都要跟他合作。
第二種情況,依靠自己,去找了一點資源,依靠倒賣資源做服務,慢慢的積累了一些客戶,有了一點原始積累,然後在利用現有的資源去撬動另一個資源,資源越滾越多,利用資源來變現。
還有一位給我的印象也很深刻。在他租住的城中村裡,有一家平價麵館的菠菜面做得非常棒,他每天下班都會去吃一碗,時間長了他自然變成了熟客。
後來,他借了10萬塊錢,說服麵館老闆跟他合夥,開了一家餐飲公司。這家餐飲公司,只負責招商加盟,招商加盟的培訓指導全交給麵館老闆來做,他招了幾個銷售,跟他一起做招商的活。現在經過三年發展,從食材供應鏈、調料配方的標準化,到加盟培訓,店面選址裝修,店面引流,營銷轉化,形成一個完善的流程服務體系。
這些成功人士,他們的突破思路,大體歸類就這兩種。我自認為,依靠倒賣資源做服務,小項目還行,但只能掙個小錢,天花板太低了,也容易被人模仿。而大項目,目前我是玩不轉的,失敗的風險太高。
所以我選擇了第一種方式來突破。通過精準定位方法(《超級迷茫治癒術》裡專門有講到),給自己做了定位。我有寫日記的習慣,寫了很多年了。證明在寫作上面有些長處;我做網際網路銷售5年,銷售經驗方面也還可以;我還在迷茫中徘徊了5年,這種心裡路程是很豐富的,也嘗試了很多的項目,有些項目運作經驗;我遇到的這些人,大體分兩類,一類是已經做成事的,另一類是還在不斷淺嘗輒止,迷茫賺不到錢的。
綜合考慮,我決定定位為解決迷茫焦慮,研究普通人的逆襲方法,這才有了《超級迷茫治癒術》這個專欄。也正好不偏不倚的走上了知識付費這條賽道,剛好符合我的特質,這輩子註定要當老師,也正應了曾經有個人說我好為人師。
03
人人都想打破原來的生活軌跡,能逆襲,卻不得其法。
我的經驗是:你得找到一個原點,這個原點可以是一項技能、技術,也可以是一個小的資源,然後持續不斷的去推動它往前滾,原點越滾越大,粘連的資源也就越來越多,你就越能賺錢。
這個原點起初很小,小到不起眼,如果你能喜歡它,享受推動執行的過程,這就夠了。
原點的選擇,選擇技能要比選擇資源容易,資源不好把控,太考驗自己的把控能力,對自身有能力要求,失敗風險高,但是資源推動的速度肯定要快,用一個資源撬動另一個資源,滾動起來就會更快。技能顯然更穩健,風險低,好操作,但是滾動的慢,需要慢慢積累。
其實大部分人還是適合選擇技能,選擇一個技能作為自己的原點,不斷去滾動它。中間遇到任何誘惑,你都要無動於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