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焦慮,人生灰敗之際我是如何找到出路的?(二)

2020-08-29 無樹粒

上期和大家分享了我是如何走出第一個迷茫期(發現我要做什麼)之閱讀篇,想要了解的讀者可以翻看往期文章,今天我來聊聊第二點——鍛鍊

(以下是我的碎碎念經歷分享,著急的讀者們可以直接下翻截取乾貨)

從小我的運動神經就談不上發達,甚至可以說是處於萎縮狀態。

記得中考前,學校組織跑步,我的腳在跑步時受了傷,體育老師建議不再參加集體晨跑,體育中考時腳好了個七七八八,但還是難逃八百米時腿抽筋的厄運。

後來大學報了健身房,跑步一周不到,腿又不得力,在家休養了兩個月。

諸如此類大大小小的事件不勝枚舉,我似乎天生在肢體運動方面少根筋,也因而自暴自棄,愈發討厭身體鍛鍊。

但,人生總是與意外和驚喜狹路相逢,在那段灰頭土臉的迷茫焦慮期,我和運動鍛鍊重拾緣分,並攜手至今。它從頭淬鍊了我,我重新定義了它。

鍛鍊重在不帶功力的開始和堅持長期戰線。

我們需要明確這幾點:

一、丟掉計劃

別一上來就制定遠大目標,羅列計劃。什麼減肥20斤,每天運動一小時,一個月練出馬甲線,三個月成就健美身材……請統統從你的腦子裡清除。

這裡針對的是像當時的我一樣,極度缺乏鍛鍊,討厭鍛鍊,不會鍛鍊,難以堅持,迷茫焦慮的人,如果不是,你怎樣都OK,高興就好哇!

因為當時的我極度迷茫,無所事事,再不找點事幹就窒息了,所以無意中開始了鍛鍊,說白了也是打發時間,然後意外發現在鍛鍊過程中我內心的浮躁被暫時撫平,找到了這個如同救命稻草的驚喜點,我自然死死抓著它不放了。

沒想過要通過鍛鍊實現什麼目標,如果非要有個目標,那就是出汗,大汗淋漓,達到這一點,我會停下當天的鍛鍊。

過猶不及的道理放在大部分事情上都適用。

二、量力而行

  • 鍛鍊項目的選擇需契合自身,量力而行。

拿我來說,跑步是弱項,一跑步很容易受傷,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基本不可能堅持下去,所以我一開始選的瑜伽。

  • 鍛鍊量控制在易達成範圍,量力而行。

我第一天做瑜伽,是跟著網上的視頻課程學,挑了一節簡單的拉伸訓練課,老師用了25分鐘,我用了整整40分鐘,因為我中間斷斷續續休息的時間比她長了15分鐘。

看到自己的改變,而不是看到自己不完美的改變,對於一開始接觸鍛鍊的我們尤其重要。

三、允許偷懶和錯誤

  • 別要求自己每天鍛鍊。偶爾有急事,偶爾倦怠了,允許自己偷個懶。

別對自己要求甚嚴,因為很有可能你做不到,而一旦你做不到,自責沮喪會進一步摧毀你:唉!反正都這樣了,計劃是完不成了,乾脆放棄算了!flag就是這樣輕易倒塌的。

完美主義很有可能成為你人生路上的絆腳石。

  • 別要求自己達成理想狀態,允許錯誤的發生。

我在適應了鍛鍊的節奏,養成了鍛鍊的習慣之後,開始制定一些可行的計劃,比如瘦背,瘦小腿等。

但很不巧的是,在往後的一個月,我的小腿不但沒瘦,還胖了2公分!

我的心情是崩潰的:到底哪裡出了問題?我還要不要堅持下去?堅持下去小腿會不會越來越粗?

面對付出努力而收穫不理想的這一境遇,人是很容易放棄的。

我們要做的是告訴自己:我不是專業的,學習階段難免犯錯。先嘗試找出問題,再實踐驗證,一旦發現有誤加以糾正,如果還不行,可以替換鍛鍊項目。

四、尋求變化

當我們已經養成鍛鍊的習慣,如果不尋求改變,鍛鍊會變成一件無聊的事,而這件無聊的事還需要一定的意志力加以維繫,由此長期堅持就變得岌岌可危。

變化從哪裡開始?

  • 改變鍛鍊的時長。可適當延長時間,在難以堅持的時候再堅持一個100秒,兩個100秒……
  • 矯正自己的肢體動作,儘可能地達到標準,然後進一步達到專業水平。
  • 選擇新的鍛鍊項目,重新開始,意味著全新的挑戰和樂趣。

注意:改變要一點點來,人最幸福的時候是在接近目標而未達成目標之際。

以上就是身體鍛鍊需要明確的幾點。

我在開始鍛鍊四個月後,和期間未曾見面的幾個同學聚了一下,對我的評價普遍是:狀態更好了!路上遇到一個阿姨的女兒,竟說沒認出我,很是驚喜我的變化。

也許話語中不乏客氣的讚美,我並未關注到自己外在如此大的變化,可能也是對著鏡子低頭不見抬頭見的緣故。

但我確實能感到自己內心更強勁的力量,它告訴我:我可以做到,我能夠堅持。而這讓我那些縹緲空洞的夢想有了落地生根的勇氣和底氣。

我漸漸有了目標,儘管還不算十分清晰,我漸漸懂了自律,儘管路還長,夢還遠。

寫在最後:

不期望一蹴而就的成功,不幻想永不熄滅的燈塔,人生本就多困頓,在迷茫中自處,尋覓,而後清晰,勇敢是一生的課題。

今天的分享到此,如果幸運地能給你小小啟發,請幫忙點個讚,感謝呀!

下期分享迷茫焦慮期的第三個出路——交友。

相關焦點

  • 談如何防止焦慮?(二)
    開篇寄語:我相信,大家都曾焦慮過。兩年前,筆者曾寫過一篇《談如何防止焦慮》,這篇就作為其續篇吧。這篇是圍繞個人心靈成長寫的10餘篇中的一篇,其他的大體有:《終身成長的六個維度》(2017年12月14日)、《激發生命潛能 永葆青春激情》(2017年12月27日)、《如何讓時間與生命增值》(2018年1月5日)、《談如何增強自信》(2018年2月25日)、《如何練就頑強的意志力》(2018年3月3日)、《談如何防止焦慮》(2018年3月23日)、《足以讓生命從容的15個觀念》(2018
  • 人生迷茫,如何能讓自己快速找到方向?
    誰的人生不迷茫?大家都是第一次做人,很多地方不明白,不清楚,想不通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現在有一項特異功能,就是你能預見未來每一天,什麼時候會發生什麼事情,你都一目了然,清清楚楚,這樣的人生肯定是不迷茫的,那麼你會選擇嗎?
  • 我是怎麼樣來「治」療焦慮和迷茫這兩個人生「慢性病」的?
    當前焦慮、迷茫好像成了大部分年輕人的情緒標籤,成為年輕人的「慢性病」。焦慮、迷茫,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被焦慮、迷茫的情緒支配著生活!02:不要把焦慮、迷茫的情緒妖魔化有些人會把自己的失敗、一事無成,歸因於自己的情緒不好,從而更加責怪自己為什麼會有焦慮、迷茫的情緒,形成一個不斷責怪自己的循環,這是很可怕的️。我就經歷過這種錯誤的循環,讓自己一塌糊塗過!
  • 迷茫、焦慮不可怕,找到對的方法趕走它!
    人在某一個時間段會感到特別迷茫然後焦慮,特別是過了18歲,考慮的東西多了,迷茫和焦慮也更多。其實迷茫和焦慮都是自己出給自己的難題。先找到人生的一個大目標,再把這個目標分細小化,然後一件一件落實。拿我自己3月份的例子來說,其實我不是3月份才迷茫,只是今年3月迷茫到自己都扛不住了。
  • 焦慮、恐懼、緊張不安…被焦慮吞噬?該如何找到出路
    「你是一個容易感到焦慮的人嗎」?想必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沒錯,我經常焦慮。」那你有沒有想過,人們是因何而焦慮?我們又該如何擺脫焦慮呢?認識焦慮焦慮情緒:焦慮情緒是與處境不相稱的痛苦情緒體驗,典型形式為沒有確定的客觀對象和具體而固定的觀念內容的提心弔膽。
  • 迷茫焦慮的人生,怎樣才能從現狀中走出來?
    我覺得這個問題很具有代表性,趁著周末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01我們先來說說,「年輕時,覺得一事無成,迷茫焦慮」到底正常不正常?反正我現在去回憶,我24歲的時候,很可能連一事無成都算不上。 所以記住,人生的所有迷茫和焦慮,本質上都是預期和現實之間的巨大差距造成的。 多數文章裡都會告訴大家,要想擺脫迷茫和焦慮,一定要採取行動。 分享一句我曾記下來的話: 你經常覺得累,並不是因為你做了很多,相反,是你做得太少。
  • 這個耳熟能詳的人生法則,幫你精準打擊焦慮迷茫
    ……現在回過頭來看,我心疼那個孤獨、惶恐、但是意志堅定的小男孩,並且驚嘆他設法通過自我教育找到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儘管很偶然,沒有鼓勵、榜樣或者指導。」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找到自己的人生道路很不容易,尤其是在年紀尚輕的時候。我們擁有大把時間,卻常常不知該如何使用。今天和大家分享一個超級經典的法則,可以幫助我們更加科學地分配和利用時間。
  • 什麼是焦慮?(二)
    人們感覺受到了威脅,但好像這種威脅是幽靈似的威脅;他不知道敵人在哪裡,也不知道如何與之戰鬥或逃避。這些潛意識衝突通常開始於某個先前的威脅情境,而該情境又是這個人無力面對的,例如,一個小孩不得不應對專橫獨霸的父母,或者他不得不面對父母不愛他這一事實。因此,真實的問題受到了壓抑,而到後來它作為一種內在的衝突重現,並隨之帶來神經症焦慮。
  • 30歲,老實人、很迷茫、焦慮,還在四處找工作,如何看待這個現象
    但我們呢,又有一個從眾的天性,喜歡模仿別人,與別人進行對比,當我們看到身邊的人,在二十幾歲就年薪百萬,三十幾歲就實現財富自由,而反觀自己,30多歲了還在四處求職找工作,這樣一對比,當然就會很焦慮,很迷茫。但實際上你知道嗎?
  • 十分鐘讀完《焦慮急救:30天克服焦慮》(二)
    「絕對的事」)更容易非黑即白。信念的美妙之處在於,如果你改變了你的信念,你也就改變了你的人生經歷!只有足夠平靜,能從事情中抽身出來並審視它,你才能找到解決方案!你的內在小孩失控了,因為沒有大人告訴他應該如何面對生活!現在告訴這個小孩:「我回來找你了。很抱歉我把你丟在這裡了。從現在開始,我會照顧你,讓你感到安全。」
  • 我是留學生,我感覺到迷茫和焦慮
    我回國的第一年聽到最多的話是,你為什麼不留在日本?我一直沒告訴他們,其實我的理由很簡單,因為我父母說他們不想給外國人養兒子。我知道很多人特別討厭長輩的說教,因為他們總是放蕩不羈愛自由。但是有的時候他們說的確實非常有道理,甚至你細琢磨會發現他們看問題比你更透徹。實際上我一直沒告訴他們在回國的前幾年裡有些迷茫也有些焦慮。
  • 我,30歲,工廠技術員,月入7000,找不到出路,陷入迷茫
    ,幾乎沒有社交,工作也是機械式的重複做事,他經常感覺自己找不到出路,經常陷入迷茫。小宋的迷茫或許大家都有,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不知道自己如何成長,那麼,怎麼才能告別迷茫,正確打開成長的方式呢?這點很重要,如果你身邊全是一些簡單工作的人,你就會看不到身邊的榜樣,更不看不到自己的差距和需求,導致不知道該如何改變;比如你的領導,他們是不是願意花時間培養你,而不僅僅是花錢讓你每天重複勞動,對於上司或老闆來說,時間一定是比金錢更寶貴的。
  • 別再被販賣焦慮的文章牽著走,我給你引薦一位可以時時陪伴的導師
    常常看看年輕人這樣的提問:「2X歲一事無成,迷茫焦慮,應該怎麼辦?」其實20幾歲一事無成不是非常正常嗎?現代人被滿天飛的逆襲故事,被販賣焦慮的文章擾得心神不安,原本迷茫的年紀再添上焦慮,終於使自己完全找不到了方向。
  • 30歲了,還在迷茫,做著最普通的工作,我的人生還有出路嗎?
    有時候覺得非常迷茫,我的人生出路在哪?難道一輩子就這樣了嗎?出來打拼有差不多十個年頭了,回頭看看自己的歷程,只能說是不堪回首。剛出來的時候去工廠上過班,時間長了覺得太不自由,工資也不高。迷茫,迷茫,迷茫,這兩個字充滿了我們這個年齡段的人的腦海裡。不知道以後該做什麼,但又覺得目前的工作收入還是太少。想出去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卻又不知怎麼邁出第一步,路在哪裡?30歲的年齡,最一個男人成家立業的開始。慢慢的從一個放蕩不羈的少年開始學會了思考人生。慢慢的學會了規劃自己的未來。也慢慢的覺得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
  • 工作中的你,突然感覺人生很迷茫,你會怎麼辦?
    網友留言:工作中的你,突然感覺人生很迷茫,你會怎麼辦?放棄之後換其它行業,還是堅持下去?遇到這種情況,確實挺為難的,不過心態一定要當好,不用太過焦慮。雖然這種狀態我沒有經歷過,但後臺經常收到類似的留言,從這些留言中能夠看出他們的無奈與迷茫。一位做銷售的朋友留言:他目前非常排斥所從事的工作,非常不喜歡和客戶打交道,尤其是遇到一些難纏的客戶,他恨不得與其沒有任何聯繫。想要改變現狀,卻又無能為力,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感覺整個工作沒有任何意義。
  • 浙大博士:依舊會有迷茫的我,如何做到與迷茫共舞?
    在不知道何去何從時,和土豆老師的幾次聊天讓我對自己、對過去經歷、對那時面臨的各種選擇,對外界和自己的內心進行了全方位的剖析和定位,從而在迷茫中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路。想知道兩年前楊慶先的故事,戳連結吧:你的大學忙、茫、盲,這是病得治!
  • 「面對迷茫未來,我找到了秘密通道!」
    曾經的她對於自己的未來很迷茫,面對各種考試也很焦慮,總覺得壓力大到喘不過氣,但是現在的佳伊臉上常掛微笑,整個人自信陽光了很多,與人聊天時也是娓娓道來,絲毫沒有怯懦之感。 當被問到其中的原因時,佳伊笑著說:「因為我找到了一條秘密通道啊。」已經讀大一的佳伊在談到自己高中生活時,用了「驚險」兩個詞來形容。
  • 為什麼現在的你感到焦慮和迷茫?網友:不是我想,而是........
    大家好,我是90觀測,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我們很多人都有的問題,那就是現在的年輕人普遍都感到焦慮不安,這是現在很多人都有的現象,那麼我們到底為何會焦慮和迷茫了?現如今不是空巢老人的問題了,而是年輕人了,太多太多的年輕人成為了空巢青年,不止是人生方面,還有精神上的。
  • 別讓你的焦慮,拖累你的人生...
    現在這個社會,焦慮,已經成為一種社會病。但是,焦慮的根源是什麼呢?我們該如何克服焦慮呢?如果你和自己做朋友,你就絕對不會孤獨。不懂自己,所以不斷向外尋找,迷茫焦慮,先來講一個我自己的故事。這麼多年,我見過的很多人,懂了很多道理,卻唯獨不懂自己:不懂自己,所以在人生的選擇面前,常常糾結迷茫,選錯方向
  • 03我陷入了沒人沒錢沒項目的迷茫5年,我是怎麼找到出路的?
    直到今年——2019年,我才意識到自己丟了啥——靈魂。在我這5年上班期間,肉體與靈魂始終無法合二為一。就像我在《超級迷茫治癒術》的專欄課裡講到一樣,在工作中身心疲憊,經常迷失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能幹什麼?感覺所做事沒有意義,甚至活著都沒有意義?感覺渾渾噩噩很久,學習學不好,上班沒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