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和大家分享了我是如何走出第一個迷茫期(發現我要做什麼)之閱讀篇,想要了解的讀者可以翻看往期文章,今天我來聊聊第二點——鍛鍊
(以下是我的碎碎念經歷分享,著急的讀者們可以直接下翻截取乾貨)
從小我的運動神經就談不上發達,甚至可以說是處於萎縮狀態。
記得中考前,學校組織跑步,我的腳在跑步時受了傷,體育老師建議不再參加集體晨跑,體育中考時腳好了個七七八八,但還是難逃八百米時腿抽筋的厄運。
後來大學報了健身房,跑步一周不到,腿又不得力,在家休養了兩個月。
諸如此類大大小小的事件不勝枚舉,我似乎天生在肢體運動方面少根筋,也因而自暴自棄,愈發討厭身體鍛鍊。
但,人生總是與意外和驚喜狹路相逢,在那段灰頭土臉的迷茫焦慮期,我和運動鍛鍊重拾緣分,並攜手至今。它從頭淬鍊了我,我重新定義了它。
鍛鍊重在不帶功力的開始和堅持長期戰線。
我們需要明確這幾點:
一、丟掉計劃
別一上來就制定遠大目標,羅列計劃。什麼減肥20斤,每天運動一小時,一個月練出馬甲線,三個月成就健美身材……請統統從你的腦子裡清除。
這裡針對的是像當時的我一樣,極度缺乏鍛鍊,討厭鍛鍊,不會鍛鍊,難以堅持,迷茫焦慮的人,如果不是,你怎樣都OK,高興就好哇!
因為當時的我極度迷茫,無所事事,再不找點事幹就窒息了,所以無意中開始了鍛鍊,說白了也是打發時間,然後意外發現在鍛鍊過程中我內心的浮躁被暫時撫平,找到了這個如同救命稻草的驚喜點,我自然死死抓著它不放了。
沒想過要通過鍛鍊實現什麼目標,如果非要有個目標,那就是出汗,大汗淋漓,達到這一點,我會停下當天的鍛鍊。
過猶不及的道理放在大部分事情上都適用。
二、量力而行
拿我來說,跑步是弱項,一跑步很容易受傷,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基本不可能堅持下去,所以我一開始選的瑜伽。
我第一天做瑜伽,是跟著網上的視頻課程學,挑了一節簡單的拉伸訓練課,老師用了25分鐘,我用了整整40分鐘,因為我中間斷斷續續休息的時間比她長了15分鐘。
看到自己的改變,而不是看到自己不完美的改變,對於一開始接觸鍛鍊的我們尤其重要。
三、允許偷懶和錯誤
別對自己要求甚嚴,因為很有可能你做不到,而一旦你做不到,自責沮喪會進一步摧毀你:唉!反正都這樣了,計劃是完不成了,乾脆放棄算了!flag就是這樣輕易倒塌的。
完美主義很有可能成為你人生路上的絆腳石。
我在適應了鍛鍊的節奏,養成了鍛鍊的習慣之後,開始制定一些可行的計劃,比如瘦背,瘦小腿等。
但很不巧的是,在往後的一個月,我的小腿不但沒瘦,還胖了2公分!
我的心情是崩潰的:到底哪裡出了問題?我還要不要堅持下去?堅持下去小腿會不會越來越粗?
面對付出努力而收穫不理想的這一境遇,人是很容易放棄的。
我們要做的是告訴自己:我不是專業的,學習階段難免犯錯。先嘗試找出問題,再實踐驗證,一旦發現有誤加以糾正,如果還不行,可以替換鍛鍊項目。
四、尋求變化
當我們已經養成鍛鍊的習慣,如果不尋求改變,鍛鍊會變成一件無聊的事,而這件無聊的事還需要一定的意志力加以維繫,由此長期堅持就變得岌岌可危。
變化從哪裡開始?
注意:改變要一點點來,人最幸福的時候是在接近目標而未達成目標之際。
以上就是身體鍛鍊需要明確的幾點。
我在開始鍛鍊四個月後,和期間未曾見面的幾個同學聚了一下,對我的評價普遍是:狀態更好了!路上遇到一個阿姨的女兒,竟說沒認出我,很是驚喜我的變化。
也許話語中不乏客氣的讚美,我並未關注到自己外在如此大的變化,可能也是對著鏡子低頭不見抬頭見的緣故。
但我確實能感到自己內心更強勁的力量,它告訴我:我可以做到,我能夠堅持。而這讓我那些縹緲空洞的夢想有了落地生根的勇氣和底氣。
我漸漸有了目標,儘管還不算十分清晰,我漸漸懂了自律,儘管路還長,夢還遠。
寫在最後:
不期望一蹴而就的成功,不幻想永不熄滅的燈塔,人生本就多困頓,在迷茫中自處,尋覓,而後清晰,勇敢是一生的課題。
今天的分享到此,如果幸運地能給你小小啟發,請幫忙點個讚,感謝呀!
下期分享迷茫焦慮期的第三個出路——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