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被販賣焦慮的文章牽著走,我給你引薦一位可以時時陪伴的導師

2020-12-12 覺知舫

常常看看年輕人這樣的提問:「2X歲一事無成,迷茫焦慮,應該怎麼辦?」

其實20幾歲一事無成不是非常正常嗎?現代人被滿天飛的逆襲故事,被販賣焦慮的文章擾得心神不安,原本迷茫的年紀再添上焦慮,終於使自己完全找不到了方向。

在這裡,我不想說什麼大道理了,有句話說得好:「聽過許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只明白道理,不知道如何去做,只會徒增焦慮。

我覺得有一本書特別適合這樣的年輕人——《成功心理學》!因為它不僅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了各種感受的產生原因,並且還會給你一些應用工具,幫助你找到方向,並且指導你如何達成。

其實迷茫不外乎兩種:

找不到人生方向的迷茫;有了目標,不知如何堅持下去,使之達成的迷茫。

這本書將這兩個最為困擾世人的問題都解答了!我相信通過閱讀,並按照書中的方法做好評估和測試,你一定會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

一旦有了目標,你的內心就安穩了。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如果再有迷茫,再有困惑,依然可以通過此書求解。所以,我稱這本書為可以時時陪伴你的導師。

我想這大概就是《成功心理學》再版5次,長銷不衰的原因吧!

下面,我們來看看《成功心理學》這本書的主要內容:

一、確立目標:

1、了解成功、了解自己:

來看看《成功心理學》對成功的定義:

所謂的成功就是一個人一生的成就,他是你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當中,通過自己的行為而產生的一種自我肯定的感覺。

這個定義刷新了我們以往對「成功」的認知——原來成功不僅僅是:出人頭地,名利雙收。只要通過自己的行為,能夠獲得自我滿足、自我肯定,那都是成功!換句話說:只要你自己覺得自己的努力能夠讓自己滿意,你就算獲得了成功!

那麼問題來了:你了解自己嗎?

很多人的迷茫其實都是緣於不自知。「我」有什麼性格特質?有什麼技能?有什麼興趣愛好?

有了這本書,你可以通過測試,了解自己的興趣所在,了解自己是否適合現在的工作。只要這兩個問題有了答案,就能夠幫助你確定目標了。

假如說,一個工作適合你,卻不是你的興趣所在。那你完全可以繼續保持這份工作,然後發展你的個人興趣,並為自己確定一個目標(工作目標,興趣目標)。有了目標,心裡踏實了,工作之餘把時間花在興趣培養上,迷茫自己也就沒有了。

那麼應該如何確立目標呢?書中有具體的衡量標準。

2、確立適應於「你」的人生目標:

在了解自我之後,只要遵從「SMART」原則,我們就能確立靠譜的人生目標。

「SMART」是五個英文單詞的縮寫,它是指設置目標的五大要素:具體性,可衡量性,可實現性,現實性,時間相關性。

比如,你有一個目標——「購買一套住房」。用「SMART」原則來衡量,發現它缺少具體性、時間相關性,因為你沒有明確花多少錢,在什麼位置,在多長時間內達成。如果改為:「在一年內,花不超過500萬在城際周邊購買一套兩居室」就是一個可執行性很強的目標了。

二、走向成功:

目標一旦確定,緊接著就是行動了。雖然在達成目標的路上還會有很多困難,但《成功心理學》可以告訴你,如何應對追求成功所遇到的迷茫。

1、提高自尊,積極思考

所謂自尊就是對自己的尊重和信任。

有些人總是覺得「我什麼也幹不成」,「我什麼特長也沒有」……,這些都是一種低自尊的表現。心理學研究表明,低自尊通常是由於童年經歷所導致。那麼,如果你已經是一個低自尊的成年人了,怎麼辦呢?好消息是,可以通過設置一系列挑戰性越來越強的目標,來提升自我期望,增加自信,進而提高自尊。

比如說你想在公司的年會上做一個15分鐘的分享,那麼可以利用smart原則,設置難度不斷加大的一系列小目標。

1,馬上參加一個知識分享學習班。2,每周在學習班參加一次討論。3,每周在學習班參加三次討論,自立論述自己的觀點不少於5分鐘。4,每天在學習班參加討論,自立論述自己的觀點不少於10分鐘。5,在學習班的結業會上進行時長15分鐘分享。6,在公司的年會上進行時長15分鐘分享。

只要你按照這樣的步驟,實現了目標,那麼自信隨之而來,自尊也得到提高。這裡再一次講到了,合理設置目標的重要性。目標可大可小,主要是要對有效地激勵自己。

你完全可以按照這個套路設置自己的目標。

此外,人是情感動物,受周圍因素影響,常常會產生各種情緒波動。這之中,消極想法是成功路上的主要障礙之一。好在心理學領域經過幾十年的研究已經證實,人人都可以通過訓練,獲得積極思考的習慣,哪怕你是一個天生的悲觀主義者。

培養積極思考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運用積極的詞彙進行自我對話,多用:「我可以」,「我能夠」,「我願意」……,少用:「我不得不」,「我還得」,「我必須」……,儘量不用:「我不能」,「我不會」……,等等。

請記住,這世上的很多事,讓你放棄的原因並不是「我不能做」,而是「我覺得我不能做」。

2、自我約束,自我激勵

所謂自我約束,就是自律。

趨利避害是人類的天性,我們總是更願意打遊戲、上網聊天兒,不願意進行枯燥的學習,完成棘手的工作任務。尤其一些長期養成的壞習慣,更不容易改變。

《成功心理學》告訴我們,改掉壞習慣可以分三步走:一,有改變的意願,二,了解壞習慣,三,替換壞習慣。

比如說你想改掉晚睡的壞習慣。首先你要了解到:其實每晚你上床並不晚,只是躺下後一直在各種刷手機,微博、微信、知乎看個遍,而且越看越興奮,不但沒有早睡,還造成了失眠,第二天早上精神不振,脖子僵硬,渾身慵懶。了解了壞習慣,我們確定如何替換它:每天睡前遠離手機,用輕鬆的音樂或者冥想引導自己入睡。按照這個三步走的方法,列出記錄表,加以堅持,就可以改掉壞習慣。

在改掉壞習慣的過程中,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故態復萌。此時,可以動用前面提到的積極思考的思維方法,首先認識到故態復萌是極為正常的,因此切忌馬上否定自己,而要用積極的話語來呵護此時脆弱的自尊:雖然昨天又晚睡了,但事出有因——有緊急事件要處理。今天起再次堅持早睡的習慣,畢竟已經堅持了三天了,而且在這三天裡,白天都是滿血復活,加油!這樣的積極思考對好習慣的培養大有幫助。

有句俗話說:不能光叫馬兒跑,不給馬兒吃草。所以,自我激勵非常重要。我們可以通過自我獎勵,為自己不斷進取增加動力。

比如,我們可以設置這樣的激勵方案:在能夠堅持21天早睡的情況下,購買一個早就種草的藍牙音箱,為自己睡前的放鬆創造良好的氛圍,這樣不但在堅持培養新習慣的過程中能夠獲得動力,並且在目標達成之後,也能夠由於更好的設備,促使我們對早睡充滿期待,並產生愉悅的感受,更好地把新培養起來的習慣堅持下去。

由於急於求成,我們常常一味拼博努力,忽視調劑,這就仿佛繃緊的琴弦,總有一天要斷的。自我激勵就如同人生的補給,只有不斷加油,我們才能跑得更快。

3、做好資源管理

《成功心理學》認為時間、金錢和人脈是每個人都擁有的資源。善用資源會讓我們的目標更容易達成。

在時間和金錢的管理上,主要可以通過三個步驟來實現。

一,了解自己是如何花費時間和花費金錢的。二,列出自己在金錢和時間的花費上的必須項和可選項,並排好優先級。三,根據第二步做好時間表和預算。

在人脈資源這一部分,由於人的社會屬性,我們必然會與他人發生聯繫。《成功心理學》認為良好的溝通會使我們與親人朋友,同事,領導的關係更加融洽,助力我們目標的達成。

年輕人,工作時間不算長,所以在人脈方面要注意積累。如何深挖資源,利用資源,這也將是一個人走向更美好更成功的人生一個不容忽視的方面。

書的內容就介紹至此。

我強烈建議有想法的年輕人都能閱讀此書、善用此書。

因為不僅書裡的理論值得你一讀再讀,更重要的是書裡的思維方式和管理工具值得你一用再用。這個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道理,迷茫的人也不止你一個。

只要你按照書中所講,經過不斷實踐,摸索出適合於自己的獨門心法,就能自如地應對生活裡的各種迷茫無助,建立起自信和高自尊,不斷獲得自我肯定,不但能找到出路,還將走向成功!

一本書,幾十塊錢,幫你解惑,助你前進,不妨一試!

有人會覺得指望一本書解決問題根本不可能,但這本書最關鍵的是幫助你了解自己。記住:任何人都沒有你了解自己,所以通過閱讀加深對自己的了解,並為自己尋找出路是最靠譜的!

相關焦點

  • 別讓販賣焦慮的聲音,打擾自己的人生
    在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的時代,信息的傳遞讓我們看到了與自己不一樣的生活,於是我們想要的就變得更多,為什麼別人可以有那樣的生活我沒有。別讓販賣焦慮的聲音,打擾自己的人生那你知道全國有多少人沒有坐飛機嗎?,結實的基礎能讓人走的更遠。
  • 在這個「販賣」焦慮的時代,我們該如何自我排解焦慮
    就好比:朋友圈那些「販賣」焦慮的內容。你看了一次之後就清楚的知道這類型文章的寫作套路以及寫作目的,告訴自己下次看到這類型的文章不要再看了,但下一次看到這類文章時,保不準又被荼毒。問題是你越焦慮,就越想看,越看就會更加的焦慮。
  • 別把你的焦慮傳染給孩子!
    最近看到一條新聞,一位寶媽輔導孩子寫作業,被氣到生病住院。朋友圈多位友人轉載了這一消息,看來很多父母身有同感。現在如果問什麼角色最危險,可能有很多人回答:「為人父母!」如果問你經歷過最危險的時刻是哪些時候,可能會有大批人答:「輔導孩子作業的時候!」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因為孩子的作業搞得全家雞飛狗跳呢?看到的一篇文章給了我答案。
  • 販賣焦慮的人,只會給你止痛片
    我生來臉皮薄,還沒接到小孩,手裡就拿上厚厚一沓補習學校的傳單了。隨便翻了翻,都是差不多的套路,先直擊痛點,讓家長心頭一跳,再擺事實講道理,拉幾個名師和優秀學員出來,告訴你成績不好可以雪中送炭,成績好可以錦上添花。
  • 「販賣焦慮」這四個字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
    《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北上廣深的年輕人已經和你不一樣了》《工作多年真的沒有友情了麼》《家庭壓力的重擔之下,年輕人該何去何從》這些標題的文章相信大家也在某些地方都看到過,雖然文內很多描述很現實,但是看完以後就是感到滿滿的負能量
  • 販賣焦慮的人那麼多,你更不要過分焦慮
    也因為販賣焦慮的人很多。。。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傳播不發達的時代,你聽到的消息有限。這本是應對生存的的良好對策。 而現在,一個手機能夠看到全球的壞消息,遠在天邊的小概率事件看多了,也總感覺就要發生在你身上。
  • 牽著寶寶學走路 竟然是錯的?
    如果寶寶稍晚點才開始學走路、走得不穩、老是不敢邁出步子……不僅家長擔心,各種關心也會撲面而來:  「你得多牽著寶寶走!多走幾回就會走了!」  「對啊!每個孩子都要爹媽牽著走才能學會走路的,你可不能偷這個懶!」  父母牽著孩子學走路的溫馨畫面,對我們來說一點也不陌生,這種做法實在太普遍了。  然而,別以為這樣做,就能讓寶寶走得早!
  • 請你停止販賣焦慮,拒絕社交恐懼症
    現在的夏天,剩下的只有大家的日常販賣焦慮。人們開始帶上面具假意生活,開始脫離大眾更嚮往一個人的空間。社交不再是大家交流促進情感的方式,反而成了大家避之不及的恐懼。是什麼讓我們寧願沉默也不願意再開口向別人傾訴?
  • 抖音你去哪裡都要牽著我的小手歌曲介紹
    你去哪裡都要牽著我的小手這首歌很好聽,聽這歌詞大家肯定也都有點感觸,想必大家都很想知道這到底是什麼歌。下面18183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你去哪裡都要牽著我的小手歌曲介紹。 (OTK) 不需要甜食把我養胖 超夢就是我的榜樣 再搭配上萌萌的長相 可愛的超過你的想像 可以放心的摸摸頭 不用擔心我對你放電 沒有胖丁的歌喉 也可以為我出唱片 如果沒錢 我可以找傑尼龜去借點 覺得危險 害怕你會移情又別戀
  • 蜻蜓FM「123傾聽計劃」:一次不販賣焦慮的陪伴式服務
    12月3日,華夏航空杭州至重慶航班起飛,機上乘客在蜻蜓FM精選的數百本有聲讀物的陪伴下開啟旅程,也宣告著蜻蜓FM 「123傾聽計劃」用戶回饋系列活動正式啟動。今年「12.3知識節」,蜻蜓FM以「你不必焦慮」為口號,主打貼心的伴隨式傾聽計劃為活動亮點,為用戶提供大量優質免費內容和服務。在活動期間,所有用戶可以通過選擇一部未收聽過的專輯節目發起傾聽計劃,參與即可獲得3天蜻蜓FM超級會員資格,讓新的一年從傾聽開始。
  • 生活越來越好,我們卻不會教孩子了:「販賣」焦慮,請適可而止
    我們可以肯定地說:父母之心從沒有變!那到底是什麼變了呢?是什麼讓我們愈發焦慮,愈發不知道如何培養孩子了呢?是我們生活條件好了變得「矯情」了嗎?也不是!昨晚看到一則廣告,躺下休息的時候突然醒悟:以前的父母們也會焦慮,只是那個時候沒有人在向他們「販賣」焦慮。
  • 販賣焦慮幾時休?2020年我們該自助了
    什麼是販賣焦慮?販賣焦慮,是通過刺激痛點製造焦慮感,同時販賣用以緩解、消除焦慮的商品或服務,來進行商業盈利。個人記得從2008年開始,網絡上「不安全感」和「焦慮」詞彙呈現量增多。網絡上販賣焦慮的廣告和文章也逐漸多了起來。據說人避免痛苦的動力是追求快樂動力的四倍,販賣焦慮要比販賣美好理想效果好得多。我網上看到的販賣焦慮三步棋:第一步,你有病,很嚴重。
  • 願你努力,但別焦慮
    你在這個過程中你若總是沉不住氣,耐不住性子,那所獲得的就只能是焦慮,而非你所想要的成果。我剛到深圳工作之初,曾經也經歷過一段很焦慮的時光。 那段時間,為了能儘快適應新環境,做出成績讓家人放心,我給自己設定了很多目標。 既要保證工作表現良好,又報名了寫作課程,要求自己每周必完寫一篇稿子。同時,即使加班再晚到家,我還要每天堅持健身打卡一小時。
  • 「販賣焦慮」的羅振宇:當你只相信自己的奮鬥時就沒空去抱怨命運了
    12月21日的《奇葩說》,辯題是「臨死前,你會選擇冷凍自己到100年後嗎?」在正式開始辯論之前,每位導師都以「假如我能再活500年」為提前,說一件自己想做的事。在輪到羅振宇的時候,他說,他想把「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再辦500年。
  • 抖音你去哪裡都要牽著我的小手是什麼歌 皮卡皮卡丘歌詞介紹
    你去哪裡都要牽著我的小手  如果別人想要買走你快搖頭  我會盡力去滿足你提的要求  哪怕我們只能通過眼神交流  我會皮卡皮卡丘喔 每當我想要開口  就皮卡皮卡丘喔 皮卡皮卡  我會皮卡皮卡丘喔 要說愛你的時候  就皮卡皮卡丘喔 biu biu biu  (OTK)
  • 「總是被人牽著走,我該怎麼辦?」「關係再好,也要有分寸!」
    職場上,當你認知邊界模糊或缺少對自己利益保護時,你會發現你更缺少的是做事的原則性,只要對方有請求,你就會馬上答應。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都是因為你「耳根子」太軟導致自己沒主見,或被人牽著鼻子走,久而久之,你剛強的性格就沒有了,變得軟弱可欺。而「強勢」的人正好利用這一點作為打壓你的武器,給你造成心理威懾,最後讓你不得不屈服。
  • 牽著蝸牛去散步,走得太快靈魂跟不上
    告訴不要鬆手,要一直牽著它。年輕人在前邊走著,蝸牛跟在後邊,可是蝸牛爬得實在是太慢了。年輕人又是催促又是嚇唬又是責備,可蝸牛隻是用抱歉的目光看著他,說道:「我已經盡全力了!可我實在跟不上你的節奏」年輕人沒有辦法了,只好耐著性子,讓蝸牛慢慢爬。他停下來觀察大樹的葉子,原來每片葉子都不同。
  • 告別焦慮,別讓焦慮毀了你的努力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焦慮這個詞開始在社交圈裡蔓延。甚至有人開始販賣焦慮,利用你的焦慮,給你販賣知識;譬如利用你的焦慮,給你販賣雞湯。其實要回溯起來,在孩童時期我就會感到焦慮。焦慮一直伴隨著我,只是更多地會表現為不安、煩躁、浮躁等等,而我沒有準確地把它識別出來——這就是焦慮:1、我很差勁,我比不上其他人,我配不上、也得不到我想要的東西。2、我很恐懼,我害怕我考不上/找不到工作/就這樣度過一生。
  • 當輔導機構製造焦慮,販賣焦慮時,我們的孩子無處可逃!
    最近一位朋友和我分享自己的經歷:他兒子上藝術課的樓下,新開了一家思維培訓中心。剛開始營業的時候,被拉著填了一個試聽的單子。昨天去試聽,孩子在裡面上課。課程顧問向我們推薦課程,開口就是:「我們剛剛給孩子做的是降級的測評卷,我們這個校區相對於市區孩子來說水平都偏差。市區中考錄取率多少媽媽們知道嗎?不足50%!
  • 焦慮,是中國式家長的黔驢之技
    「網上都說初中很重要,其他孩子剛入學就開始補課了」「x中的學生,人手五本練習冊」「別人周末都在家學習,從來不出去玩」「你看看我剛轉發給你的文章」...這是昨晚,一位家長在後臺的留言。你看,家長已經習慣在虛空的想像裡,自己徒增焦慮,自己給自己找罪受。販賣焦慮,已經成為當下年輕人,青少年家長與中年人群體中,最毒的一碗雞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