販賣焦慮的人,只會給你止痛片

2020-09-12 親腳趾


去接我表妹的時候,校門口站著一溜發傳單的培訓機構員工,逢人就塞一張,不遠處的垃圾桶上,躺滿了花花綠綠的小卡片和彩頁的廣告紙。


我生來臉皮薄,還沒接到小孩,手裡就拿上厚厚一沓補習學校的傳單了。隨便翻了翻,都是差不多的套路,先直擊痛點,讓家長心頭一跳,再擺事實講道理,拉幾個名師和優秀學員出來,告訴你成績不好可以雪中送炭,成績好可以錦上添花。


有時候也不得不感慨,這才小學呀,現在的競爭,的確是從娃娃抓起。


其實我觀察過,發到潛在顧客手上的傳單,效率很低,基本都是被扔掉的宿命,但就是有人風雨無阻地來,堅持不懈地發。


我和媽吐槽過這件事,她一邊炒菜一邊點撥我:印幾張傳單才多少錢,發一千張有一個人來也值。

後來,我姑媽就成為了讓這個行為變「值」的人。


表妹成績很不錯,可姑媽還是幫她報了一個補習班。一家人一塊兒吃飯的時候,講到這兒,姑媽就解釋:那就是個幫小孩背單詞學英語的,我看好多家長都送去了,她英語也不突出,就報了試試。


暑假只有我一個人閒在家,於是擔負起接送表妹補習的任務。

所謂的「培訓班」,只有一間不大的教室,四面牆都被往年優秀學員的介紹佔滿了,什麼10歲會背2000個單詞的小神童,我第一次在門外等的時候,因為是生面孔,還被拉進去聊了一會兒天。


大概就是英語如何如何重要,現在課標的課程規劃是完全不夠的,我們這裡有多少學員,效果如何如何好等等。


我後來一想,也許姑媽就是這麼動心的。收到傳單瞟了一眼,不論你以多快的速度扔掉它,焦慮的種子都已經種下了。

再從其他家長口中了解這個機構,「你有我沒有」的焦慮又進一步加深。


最後到這兒來打聽,可能後面鼓吹的「學習效果」並沒有一下子讓她相信,但前面灌輸那些「您孩子已經落後」思想的話,卻一定會被記得。

販賣給你的焦慮只是暫時不收錢,日後你總會為解決焦慮買單。


大學時校園外面的商業街裡,有一家減肥機構,臨路的牆上貼著兩個問句:你想變成更好的自己嗎?你想用自律換來美好人生嗎?下面是一堆對比照。

這條街我們常去,起先不注意,走得多了也開始在每次經過的時候檢討自己,是不是吃得太多了,直到有一天,室友和我們說,已經報名減脂項目了。

後來當然瘦了,還因為節食暈倒進了醫院。

這麼一番折騰,她終於發現自己其實沒什麼贅肉。

現在的許多病毒式營銷,其本質是靠販賣焦慮賺錢。

焦慮是最容易產生的情緒,除非,看淡差距。可是大多數人做不到。

孩子真的需要太過超前的教育嗎?只有瘦到極致才好看嗎?

明明是放大焦慮的始作俑者,卻轉身為你提供解決焦慮的途徑,還幫助你樹立「我很自律」、「我很努力」的自我認知,事實上我們得到解藥了嗎?


一旦尋求去解決被放大的焦慮,我們就在被迫用放大焦慮的方式思考問題,補完這個,感覺那個也不夠好,瘦下了肚子,感覺得瘦瘦腿,我們會漸漸丟失清晰的自我認知,把自己看得一無是處......


(未完待續)

文章來源:公眾號——親腳趾 點擊下方「了解更多」可閱讀全文


圖片來源網絡

編輯:小朱

排版設計:大聖


相關焦點

  • 販賣焦慮的人那麼多,你更不要過分焦慮
    也因為販賣焦慮的人很多。。。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傳播不發達的時代,你聽到的消息有限。這本是應對生存的的良好對策。 而現在,一個手機能夠看到全球的壞消息,遠在天邊的小概率事件看多了,也總感覺就要發生在你身上。
  • 在這個「販賣」焦慮的時代,我們該如何自我排解焦慮
    俗話說:「一個人不能在同一個地方顛倒兩次」,但在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做到了?就是在同一個地方顛倒很多次的人也不在少數。就好比:朋友圈那些「販賣」焦慮的內容。你看了一次之後就清楚的知道這類型文章的寫作套路以及寫作目的,告訴自己下次看到這類型的文章不要再看了,但下一次看到這類文章時,保不準又被荼毒。問題是你越焦慮,就越想看,越看就會更加的焦慮。
  • 別讓販賣焦慮的聲音,打擾自己的人生
    別讓販賣焦慮的聲音,打擾自己的人生那你知道全國有多少人沒有坐飛機嗎? 總是會看到一些付費課程,教你幾招內可以年入百萬,教你怎麼開啟躺賺的人生,當然也不排除其中真的有乾貨,但是光憑聽幾節課就可以走向人生巔峰嗎?
  • 為什麼大家都開始了販賣焦慮?
    本文首發公眾號:帥粗 歡迎關注為什麼大家都開始了販賣焦慮?先說結論,因為有用,因為能實實在在帶來錢。雖然我們每個人都不喜歡焦慮,但是大家在面對別人對你販賣焦慮的時候,都很難讓自己理性、不被焦慮洗腦的。販賣焦慮針對的是我們人性中恐懼的天性,而各種限時秒殺則針對的是我們貪婪一面。那我們應該如何辨別哪些是販賣焦慮的呢?就以廣告來說,上來先指出你的問題的,基本上都是在販賣焦慮。
  • 販賣焦慮幾時休?2020年我們該自助了
    什麼是販賣焦慮?販賣焦慮,是通過刺激痛點製造焦慮感,同時販賣用以緩解、消除焦慮的商品或服務,來進行商業盈利。個人記得從2008年開始,網絡上「不安全感」和「焦慮」詞彙呈現量增多。網絡上販賣焦慮的廣告和文章也逐漸多了起來。據說人避免痛苦的動力是追求快樂動力的四倍,販賣焦慮要比販賣美好理想效果好得多。我網上看到的販賣焦慮三步棋:第一步,你有病,很嚴重。
  • 請你停止販賣焦慮,拒絕社交恐懼症
    對社交的恐懼最根本是來源於自己對未知的恐懼和難以控制的販賣焦慮。有多少人的生活被毀在了販賣焦慮上?疫情當下,很多人所工作的行業都受到了或好或壞的衝擊。這種由於外部環境改變所帶來的焦慮感很難自我消化。或許短視頻興起的最大原因,就是為了緩解人們自我的販賣焦慮。無所事事,不想努力,平淡無奇的日復一日,焦慮也在悄無聲息地加深。越來越害怕接觸陌生人,情願一直保持一個人的孤獨狀態,也不願意自己的生活裡出現一個新的人來打亂自己原本生活中的平靜狀態。
  • 「販賣焦慮」的羅振宇:當你只相信自己的奮鬥時就沒空去抱怨命運了
    彈幕裡不停有人說,討厭羅振宇,他無時無刻不在販賣焦慮。可是,做自己喜歡、擅長,又對他人有益的事,不過是賺上了錢,何錯之有?羅胖每一年的跨年演講,都讓許多人受益匪淺。很多人罵他油膩,自私,自負,虛偽,裝B,無趣,嚴苛,端架子,商人嘴臉,自命不凡,道貌岸然......當然,被黑得最多的一句就是:「販賣焦慮」。羅胖的羅輯思維成功了,同時,也承受著巨大的輿論壓力,最主要的黑點就是「販賣焦慮」。
  • 大外夜讀|在「販賣焦慮」的時代下做更好的自己
    然而隨之帶來的就是「焦慮」。父母在焦慮「我的孩子能不能上重點高中」;高中生在焦慮「我能不能考上好大學」;大多數的普通大學生在焦慮「我比不上985、211的學生,我的未來該怎麼辦」;工作的成年人在焦慮「我是否能立足於這個城市」;就連老人也會焦慮著「養老」……每個人都有壓力,壓力帶來焦慮,這本來是正常的現象。可是過分的焦慮不僅僅讓人喘不過氣,更是會影響到我們正常的生活。
  • 當輔導機構製造焦慮,販賣焦慮時,我們的孩子無處可逃!
    不知道你有沒有相似的經歷,輔導機構非常喜歡在營銷時候製造焦慮,然後再販賣焦慮時,已然成了很多培訓中心的套話。1製造焦慮:「0元體驗課」「續班」機構營銷套路環環相扣家長帶著孩子就會收到輔導機構宣傳單的「轟炸」,還有就是朋友圈的推薦,最大的噱頭就是體驗課。
  • 日本留學圈裡的私塾算是販賣焦慮的產物嗎?
    大家都去報私塾了,如果就你沒報,那份焦慮都能讓你晚上睡不著。報私塾的人越多,平均水平就被不斷提了起來,考試分數也就水漲船高,以前考xx分可以上個不錯的上位校,現在可能連日專東駒都得看人家臉色了。大家的水平都在變好,考名校的難度就越來越大,這份焦慮又會讓更多的人去報私塾補課,於是乎,每一個留學生都在這個螺旋中,成了這個趨勢的助推者。
  • 吉娜懷孕七個月身材完美,卻被很多女性網友指責販賣焦慮
    但看見右下角點讚上面的氣氛表情可知有四千多人對其不滿,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一條似乎沒有任何不好的帖子受多人指責?「販賣焦慮!」點開評論出現最多的詞彙就是「販賣焦慮」,確實,販賣焦慮是指網絡帳號或實體企業、個人等,通過文章、視頻等各種宣傳方式,通過增加人們對於某事、某物的焦慮感而從中盈利(包括增加關注度、增加流量、賺取金錢等各種盈利方式)。
  • 「販賣焦慮」這四個字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
    到底是什麼人在販賣焦慮也是偶然間才看到了「販賣焦慮」這個名詞,也就是那個時候,讓我想思考一下這四個字背後的藏著什麼。焦慮,大體可以理解為一種情緒,一種對未來的擔憂,一種對現狀不滿但又不知道怎麼辦的狀態,可是你知道嗎,焦慮是一種心理病症,嚴重的情況下可以引起心跳過速,顫抖等生理反應,恐懼症、現實解體和人格解體等精神的反應。
  • 販賣焦慮什麼意思什麼梗? 一臉懵逼的你進來漲漲姿勢
    販賣焦慮什麼意思什麼梗? 一臉懵逼的你進來漲漲姿勢時間:2019-10-28 15:27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販賣焦慮什麼意思什麼梗?一臉懵逼的你進來漲漲姿勢 指網絡帳號或實體企業、個人等,通過文章、視頻等各種宣傳方式,通過增加人們對於某事、某物的焦慮感而從中盈利(包括增加關注度、增加流量、賺取金錢等各種盈利方式)。 例如微信公眾號咪蒙,此公眾號在20   原標題:販賣焦慮什麼意思什麼梗?
  • 不要讓求職者為簡歷販賣而焦慮
    記者調查發現,簡歷販賣已形成產業鏈,不法中介通過招聘網站的管理漏洞獲取求職者信息,並以每條2元至8元的價格出售。主要的簡歷買家是刷單、微商、博彩、無證網貸等灰色和黑色行業。(1月6日《新華每日電訊》)<br><br>  剛遞交了簡歷,卻接到諸多陌生來電,且並非是錄取或面試的電話,這讓人惱火,究竟誰洩露了我的信息?誰賣了我的簡歷?
  • 職場、家庭讓你焦慮的背後,究竟是不是有人在刻意「販賣」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身邊充滿了直擊靈魂的「新聞」:XX城市的月平均薪資超過10000,你拖後腿了嗎?震驚!90後小夥畢業兩年買車買房,居然靠的是這個…面對鋪天蓋地「成功人士」的「成功新聞」我們開始變得緊張、變得焦慮,甚至開始懷疑自己。
  • 夢想是前行的止痛片
    因為「人生就像一盒各式各樣的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將會是哪種」。夢想是什麼?有人說,夢想就是一種讓你感到堅持就是幸福的東西,也有人說,夢想是前行路上的止痛片。在電影《少林足球》是這樣說的,做人如果沒有夢想,那跟鹹魚有什麼區別?
  • 補習班,培訓班,輔導班,是誰在販賣焦慮?
    又是誰在販賣焦慮?要知道,現如今社會壓力巨大,成年人都不得不去學習更多的東西來使自己不被社會淘汰,更何況本就處在學習中心的孩子?他們在父母的焦慮中,在教育機構的謀劃中,在學校競爭中,毫無意識地加入內卷行列。
  • 郎朗老婆曬七月身孕美照,網友卻大肆批評,不要再販賣身材焦慮了
    孕期身材焦慮成當代女性痛點哈嘍小夥伴們,作為當代女性的焦慮之一,大家對於孕期身材的焦慮一定是非常熟悉的吧?無論你是男生還是女生,相信你身邊一定有不少人因為懷孕之後,對身材十分焦慮。而這也是作為一種常態,大家在接受這種身材的同時,又容易受到新思想的衝擊,從而對女性的身材有了很多的要求。
  • 生活越來越好,我們卻不會教孩子了:「販賣」焦慮,請適可而止
    是什麼讓我們愈發焦慮,愈發不知道如何培養孩子了呢?是我們生活條件好了變得「矯情」了嗎?也不是!昨晚看到一則廣告,躺下休息的時候突然醒悟:以前的父母們也會焦慮,只是那個時候沒有人在向他們「販賣」焦慮。最簡單的套路莫過於:販賣焦慮——樹立危機感——提出解決方案。舉個育兒方面的簡單例子,比如孩子不長個兒。這是似乎是大多數人心中的痛,在身高方面,我們似乎都不是那麼自信,我們更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到時候長不高,當我們看到自己的寶寶身高達不達標又看到隔壁家的孩子長得那麼好,我們就開始著急了。
  • 知識付費被疑販賣焦慮 平臺卻遍地開花
    「知識膠囊」良莠不齊  不久前,有網友曝光,在知識付費平臺喜馬拉雅上,搜索金融歷史學家宋鴻兵的書《鴻觀》,結果卻搜到一個「假」宋鴻兵在講解這本書,還獲得了2000多人的訂閱。宋鴻兵氣憤地在微博上回應說:「平臺也太缺乏智慧財產權意識了,這是公開盜版啊!」  「真假宋鴻兵」暴露出知識付費領域內容的良莠不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