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1日20:30,上海東方體育中心,很多人都像期待春晚一樣,如期迎來了「時間的朋友」。
羅胖曾發下大願望:跨年演講要連辦二十年。今年是第五場,也是倒數第十六場。
早在前幾期的《奇葩說》裡,馬東就提起過,羅老師最近在錄製《奇葩說》的同時,還正在精心準備他的跨年演講。
12月21日的《奇葩說》,辯題是「臨死前,你會選擇冷凍自己到100年後嗎?」
在正式開始辯論之前,每位導師都以「假如我能再活500年」為提前,說一件自己想做的事。在輪到羅振宇的時候,他說,他想把「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再辦500年。
全場譁然。
彈幕裡不停有人說,討厭羅振宇,他無時無刻不在販賣焦慮。
可是,做自己喜歡、擅長,又對他人有益的事,不過是賺上了錢,何錯之有?
羅胖每一年的跨年演講,都讓許多人受益匪淺。
回顧每年的觀點和內容,都在不斷變革,甚至推翻,這就是時代的變遷。
他像一個時代的觀察者,用更寬廣的角度和更豐富的資源,幫我們去觀察生活的迭代,再向我們娓娓道來。
在今年的跨年演講中,羅胖提到了教育發生的變化。
教育焦慮是如何產生的,他講了個有趣的觀點:當年被高考和大學改變命運的「考二代」們,如今也開始養育孩子,湧入了賽道。就像玩遊戲,突然有一批付費玩家集體上線,競爭怎麼可能不激烈。教育的焦慮很難解決,現在的世界已經不是按照領域來劃分的,而是圍繞挑戰來組織的。當你還以為學校只是給學生灌輸知識的時候,學校已經開始了自我進化。從教學階段開始,讓課程對接真實世界的挑戰。教育這個詞的範疇在今天已經變了。課程的本質是激發稟賦,而教育的本質,是人點亮人。教育是一個無所不在的東西。除了學校教育,還有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自我教育。每個人都是別人的一盞燈,這個時代的燈,遠比你想像的多。我喜歡看「時間的朋友」,也喜歡羅胖,而且越來越喜歡。
自從上了《奇葩說》,羅胖特別招黑。
很多人罵他油膩,自私,自負,虛偽,裝B,無趣,嚴苛,端架子,商人嘴臉,自命不凡,道貌岸然......當然,被黑得最多的一句就是:「販賣焦慮」。
羅胖的羅輯思維成功了,同時,也承受著巨大的輿論壓力,最主要的黑點就是「販賣焦慮」。
對這個問題,羅胖曾幽默地表示:現在人們已經夠焦慮的了,我能把焦慮賣給誰?
誠然,無論社會輿論是褒是貶,他都開創了知識付費領域的先河——跨年演講,這個前無古人的舉措。
他模樣很油膩,髮際線很高,笑起來也不好看,他喜歡邊說話邊帶手勢,一副洗腦奸商的模樣,似乎就這樣的人才能幹出販賣焦慮的事。
然而,有多少人真正了解羅胖?他的知識帝國是怎樣建立的?
沒有口含金鑰匙,羅胖出身於安徽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本科在華中科技大學讀新聞系,研究生在北京廣播學院讀電視系,後來又去中國傳媒大學讀博士。
相比於馬東、蔡康永、高曉松和薛兆豐,羅胖的出身非常平凡,他現有的成就,真的全靠自己努力。
進入中央電視臺工作是多少人的夢想,可羅胖,從央視辭職了。
2008年,他拋棄了完美的平臺,放棄了不錯的薪資,走出了舒適區,開始了創業之路。
2012年底,羅胖與人合作打造了知識型視頻脫口秀《羅輯思維》,因股權問題很快鬧掰,但他卻看到了一種新的可能。
2013年,微信公眾號進入快速發展期,羅胖歪打正著,進入到了這個戰場。
由於他獨特的觀點與讓人上癮的知識分享模式,使得關注人數快速上漲,僅僅三年時間,羅輯思維的粉絲數就突破1000萬人。
2015年12月31日,羅胖首次在水立方舉辦了「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活動。
要知道,這種跨年活動一般是電視臺才能搞的事,沒想到,一個自媒體大V也能搞起來。
要知道,水立方這種大場地,一般都是用作體育賽事或開演唱會,沒想到,一個分享知識的人也能像明星開演唱會一樣,做一場跨年演講。
關鍵一講就長達四小時,大家不得不服羅胖的知識儲備。
事實證明,跨年演講還是非常成功的商業活動。
羅胖不僅能賺粉絲的門票,還能在開始前或中場休息時穿插廣告收廣告費。
此外,他還與電視臺合作,不僅提高了電視臺的收視率,還提高了他跨年演講的影響力,可謂雙贏。
在公眾號和跨年演講取得成功之後,羅胖還在不停地尋找新的商業邊界。萬一以後公眾號不火了怎麼辦?
他開始開發《得到》APP,這是一款知識付費型的APP。這裡不僅有羅胖個人的精選觀點,還囊括了一眾知名的導師,比如:薛兆豐、寧向東、何帆、萬維鋼、武志紅、吳軍等大咖。
2016年,得到APP開始上線,截止目前,已有超過2000萬的用戶下載註冊。
此後,得到又推出了得到大學,目的就是讓用戶可以實現終身學習的目的。
粗略估計,2017年邏輯思維的淨利潤可能達到1.5億元左右。因此,網上也有了羅輯思維估值70億元的說法。
有人整天拿「知識付費」來嘲笑他,這些人可明白,羅胖此人究竟有何能耐,讓人願意為他的知識服務買單?
為了提高考高成績,對抗拖延,他曾把歷史、地理、政治的所有教材抄了5遍。
為了進央視,他在研究生3年期間發表過18篇論文。
為了運營公眾號,他堅持每天準時推送一條剛剛好60秒的語音。
如今他堅持把每周5篇長約十幾分鐘的音頻內容,免費交付於他的用戶,這種穩定、高效的輸出,自然離不開更高效的信息攝取能力。
他在節目中說:一天至少讀2本書,最快的情況下是10本。
別害怕,是速讀,只觀其大略,如陶淵明所說:「好讀書,不求甚解。」
別不害怕,這種持久、穩定地輸入輸出,有多少人能一直堅持?
現如今,他公司旗下龐大的講師陣容和包羅各種學科的繁雜內容,也都是多年以來「日拱一卒」積累而成。
確定的努力加時間的積累,終將引起質變。
「信自己,信自己的奮鬥」是某期《羅輯思維》節目裡,對於班傑明·富蘭克林信仰的歸納。
這也成了羅胖一以貫之的信仰準則,不聊理想、不談情懷,只著眼於做好當下的每一件事。
從最初的個人脫口秀,到後來成為各行業精英雲集的內容生產平臺,羅胖在商業上的成功,也來自於他持之以恆地點滴積累,在時間的槓桿下,加倍放大。
而這樣的成功,似乎和出身、相貌、才華的關係不大了。
羅胖曾在公開場合稱,以被人稱作「奸商」為榮,即使他經常為此遭到批判。
在《奇葩說》裡,雖然蔡康永、李誕等人也是商人,但他們本身就是一個商品符號,要展示自己的高情商和高荒誕,才能把自己推銷出去。
而敢於明目張胆捍衛商人利益的,只有羅胖一個人。
陳銘一開始非常理性,但他很快發現《奇葩說》的觀眾不喜歡他這種理性,於是他調整方向,改變自己,越來越往煽動和段子的方向發展,這才得到了觀眾的認可和喜歡。
詹青雲在賽後採訪中表示,我們討論論點時覺得羅老師的論點非常好,完全沒想到觀眾是這個反應。
當你買得起蘋果手機的時候,你就不再覺得買蘋果的人都是裝B。同理,當你理解了羅胖在說什麼的時候,你就不會覺得他是在故作深奧。
當大家都在迎合觀眾,改變自己的時候,只有羅胖沒有。
《得到》這個產品出現後,作為知識付費界的大哥大,羅胖的天生使命,就是為知識付費「正名」。
如果他像蔡康永一樣表現出高情商,像李誕一樣用上帝視角告訴大家「人間不值得」,《得到》的產品形象會受到很大的負面影響。
當所有人都在惋惜雷哥離開賽場而痛罵羅振宇時,大家忘記了《奇葩說》這類綜藝節目的本質,所有選手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自己被更多人看到。
只有羅胖說了一句不煽情卻最實在的話:雷哥,來把你的頻數報一下,我們把收音機調過去,來聽你講!
雖然被節目組用播放順序、後期剪輯、特效等各種黑,他卻一個勁在《得到》裡誇《奇葩說》的觀點有多好,羅胖被誤解的還有很多很多。
不過,當你只相信自己的奮鬥時,就沒空去抱怨命運了。
但也正是這樣的信念,支撐著一個三線城市的小鎮青年,變成如今身家近百億的企業家。
你從《奇葩說》上看到的羅胖,只是《奇葩說》想給觀眾呈現的一個人設而已,那不是全部的他,甚至不是真實的他。
事實上,他不見得沒有李誕能說會道,沒有薛教授知識淵博,沒有蔡康永處事老練。
這個世界,你做任何一件事,都會有人讚揚,有人貶損。別在意那些詆毀,只要認定自己做的事對社會有價值,對人生有意義,就大膽放手去做!
如羅胖所說,2020,躬身入局,我輩當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