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販賣焦慮」的羅振宇:當你只相信自己的奮鬥時就沒空去抱怨命運了

2020-12-23 華育偉業留學

2019年12月31日20:30,上海東方體育中心,很多人都像期待春晚一樣,如期迎來了「時間的朋友」。

羅胖曾發下大願望:跨年演講要連辦二十年。今年是第五場,也是倒數第十六場。

早在前幾期的《奇葩說》裡,馬東就提起過,羅老師最近在錄製《奇葩說》的同時,還正在精心準備他的跨年演講。

12月21日的《奇葩說》,辯題是「臨死前,你會選擇冷凍自己到100年後嗎?」

在正式開始辯論之前,每位導師都以「假如我能再活500年」為提前,說一件自己想做的事。在輪到羅振宇的時候,他說,他想把「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再辦500年。

全場譁然。

彈幕裡不停有人說,討厭羅振宇,他無時無刻不在販賣焦慮。

可是,做自己喜歡、擅長,又對他人有益的事,不過是賺上了錢,何錯之有?

羅胖每一年的跨年演講,都讓許多人受益匪淺。

回顧每年的觀點和內容,都在不斷變革,甚至推翻,這就是時代的變遷。

他像一個時代的觀察者,用更寬廣的角度和更豐富的資源,幫我們去觀察生活的迭代,再向我們娓娓道來。

在今年的跨年演講中,羅胖提到了教育發生的變化。

教育焦慮是如何產生的,他講了個有趣的觀點:當年被高考和大學改變命運的「考二代」們,如今也開始養育孩子,湧入了賽道。就像玩遊戲,突然有一批付費玩家集體上線,競爭怎麼可能不激烈。教育的焦慮很難解決,現在的世界已經不是按照領域來劃分的,而是圍繞挑戰來組織的。當你還以為學校只是給學生灌輸知識的時候,學校已經開始了自我進化。從教學階段開始,讓課程對接真實世界的挑戰。教育這個詞的範疇在今天已經變了。課程的本質是激發稟賦,而教育的本質,是人點亮人。教育是一個無所不在的東西。除了學校教育,還有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自我教育。每個人都是別人的一盞燈,這個時代的燈,遠比你想像的多。我喜歡看「時間的朋友」,也喜歡羅胖,而且越來越喜歡。

自從上了《奇葩說》,羅胖特別招黑。

很多人罵他油膩,自私,自負,虛偽,裝B,無趣,嚴苛,端架子,商人嘴臉,自命不凡,道貌岸然......當然,被黑得最多的一句就是:「販賣焦慮」。

羅胖的羅輯思維成功了,同時,也承受著巨大的輿論壓力,最主要的黑點就是「販賣焦慮」。

對這個問題,羅胖曾幽默地表示:現在人們已經夠焦慮的了,我能把焦慮賣給誰?

誠然,無論社會輿論是褒是貶,他都開創了知識付費領域的先河——跨年演講,這個前無古人的舉措。

他模樣很油膩,髮際線很高,笑起來也不好看,他喜歡邊說話邊帶手勢,一副洗腦奸商的模樣,似乎就這樣的人才能幹出販賣焦慮的事。

然而,有多少人真正了解羅胖?他的知識帝國是怎樣建立的?

沒有口含金鑰匙,羅胖出身於安徽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本科在華中科技大學讀新聞系,研究生在北京廣播學院讀電視系,後來又去中國傳媒大學讀博士。

相比於馬東、蔡康永、高曉松和薛兆豐,羅胖的出身非常平凡,他現有的成就,真的全靠自己努力。

進入中央電視臺工作是多少人的夢想,可羅胖,從央視辭職了。

2008年,他拋棄了完美的平臺,放棄了不錯的薪資,走出了舒適區,開始了創業之路。

2012年底,羅胖與人合作打造了知識型視頻脫口秀《羅輯思維》,因股權問題很快鬧掰,但他卻看到了一種新的可能。

2013年,微信公眾號進入快速發展期,羅胖歪打正著,進入到了這個戰場。

由於他獨特的觀點與讓人上癮的知識分享模式,使得關注人數快速上漲,僅僅三年時間,羅輯思維的粉絲數就突破1000萬人。

2015年12月31日,羅胖首次在水立方舉辦了「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活動。

要知道,這種跨年活動一般是電視臺才能搞的事,沒想到,一個自媒體大V也能搞起來。

要知道,水立方這種大場地,一般都是用作體育賽事或開演唱會,沒想到,一個分享知識的人也能像明星開演唱會一樣,做一場跨年演講。

關鍵一講就長達四小時,大家不得不服羅胖的知識儲備。

事實證明,跨年演講還是非常成功的商業活動。

羅胖不僅能賺粉絲的門票,還能在開始前或中場休息時穿插廣告收廣告費。

此外,他還與電視臺合作,不僅提高了電視臺的收視率,還提高了他跨年演講的影響力,可謂雙贏。

在公眾號和跨年演講取得成功之後,羅胖還在不停地尋找新的商業邊界。萬一以後公眾號不火了怎麼辦?

他開始開發《得到》APP,這是一款知識付費型的APP。這裡不僅有羅胖個人的精選觀點,還囊括了一眾知名的導師,比如:薛兆豐、寧向東、何帆、萬維鋼、武志紅、吳軍等大咖。

2016年,得到APP開始上線,截止目前,已有超過2000萬的用戶下載註冊。

此後,得到又推出了得到大學,目的就是讓用戶可以實現終身學習的目的。

粗略估計,2017年邏輯思維的淨利潤可能達到1.5億元左右。因此,網上也有了羅輯思維估值70億元的說法。

有人整天拿「知識付費」來嘲笑他,這些人可明白,羅胖此人究竟有何能耐,讓人願意為他的知識服務買單?

為了提高考高成績,對抗拖延,他曾把歷史、地理、政治的所有教材抄了5遍。

為了進央視,他在研究生3年期間發表過18篇論文。

為了運營公眾號,他堅持每天準時推送一條剛剛好60秒的語音。

如今他堅持把每周5篇長約十幾分鐘的音頻內容,免費交付於他的用戶,這種穩定、高效的輸出,自然離不開更高效的信息攝取能力。

他在節目中說:一天至少讀2本書,最快的情況下是10本。

別害怕,是速讀,只觀其大略,如陶淵明所說:「好讀書,不求甚解。」

別不害怕,這種持久、穩定地輸入輸出,有多少人能一直堅持?

現如今,他公司旗下龐大的講師陣容和包羅各種學科的繁雜內容,也都是多年以來「日拱一卒」積累而成。

確定的努力加時間的積累,終將引起質變。

「信自己,信自己的奮鬥」是某期《羅輯思維》節目裡,對於班傑明·富蘭克林信仰的歸納。

這也成了羅胖一以貫之的信仰準則,不聊理想、不談情懷,只著眼於做好當下的每一件事。

從最初的個人脫口秀,到後來成為各行業精英雲集的內容生產平臺,羅胖在商業上的成功,也來自於他持之以恆地點滴積累,在時間的槓桿下,加倍放大。

而這樣的成功,似乎和出身、相貌、才華的關係不大了。

羅胖曾在公開場合稱,以被人稱作「奸商」為榮,即使他經常為此遭到批判。

在《奇葩說》裡,雖然蔡康永、李誕等人也是商人,但他們本身就是一個商品符號,要展示自己的高情商和高荒誕,才能把自己推銷出去。

而敢於明目張胆捍衛商人利益的,只有羅胖一個人。

陳銘一開始非常理性,但他很快發現《奇葩說》的觀眾不喜歡他這種理性,於是他調整方向,改變自己,越來越往煽動和段子的方向發展,這才得到了觀眾的認可和喜歡。

詹青雲在賽後採訪中表示,我們討論論點時覺得羅老師的論點非常好,完全沒想到觀眾是這個反應。

當你買得起蘋果手機的時候,你就不再覺得買蘋果的人都是裝B。同理,當你理解了羅胖在說什麼的時候,你就不會覺得他是在故作深奧。

當大家都在迎合觀眾,改變自己的時候,只有羅胖沒有。

《得到》這個產品出現後,作為知識付費界的大哥大,羅胖的天生使命,就是為知識付費「正名」。

如果他像蔡康永一樣表現出高情商,像李誕一樣用上帝視角告訴大家「人間不值得」,《得到》的產品形象會受到很大的負面影響。

當所有人都在惋惜雷哥離開賽場而痛罵羅振宇時,大家忘記了《奇葩說》這類綜藝節目的本質,所有選手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自己被更多人看到。

只有羅胖說了一句不煽情卻最實在的話:雷哥,來把你的頻數報一下,我們把收音機調過去,來聽你講!

雖然被節目組用播放順序、後期剪輯、特效等各種黑,他卻一個勁在《得到》裡誇《奇葩說》的觀點有多好,羅胖被誤解的還有很多很多。

不過,當你只相信自己的奮鬥時,就沒空去抱怨命運了。

但也正是這樣的信念,支撐著一個三線城市的小鎮青年,變成如今身家近百億的企業家。

你從《奇葩說》上看到的羅胖,只是《奇葩說》想給觀眾呈現的一個人設而已,那不是全部的他,甚至不是真實的他。

事實上,他不見得沒有李誕能說會道,沒有薛教授知識淵博,沒有蔡康永處事老練。

這個世界,你做任何一件事,都會有人讚揚,有人貶損。別在意那些詆毀,只要認定自己做的事對社會有價值,對人生有意義,就大膽放手去做!

如羅胖所說,2020,躬身入局,我輩當自強!

相關焦點

  • 多面羅振宇:我有一個計劃,你只需要相信我
    一個是財富精神,一個是奮鬥創業精神。 說起奮鬥,羅振宇的粉絲們對另一個詞大約會更熟悉,那就是「死磕」。 第一次搞跨年演講的時候,羅振宇曾經分享過自己做公司的心得。那會兒還是15年底,他當時說了一段話,聽來特別感動。他說: 我們選擇傻傻去做一件有價值的事情,一直做,然後靜靜等待時間的回報。
  • 別讓販賣焦慮的聲音,打擾自己的人生
    別讓販賣焦慮的聲音,打擾自己的人生那你知道全國有多少人沒有坐飛機嗎? 別讓販賣焦慮的聲音,打擾自己的人生而那些懂小聰明的人一味的尋求捷徑,不肯下功夫去鑽研學習三、都聽過「三顧茅廬」典故,但你知道當時劉備去請諸葛亮出山的時候他已經是一個46歲的大叔嗎?
  • 販賣焦慮的人,只會給你止痛片
    收到傳單瞟了一眼,不論你以多快的速度扔掉它,焦慮的種子都已經種下了。,日後你總會為解決焦慮買單。大學時校園外面的商業街裡,有一家減肥機構,臨路的牆上貼著兩個問句:你想變成更好的自己嗎?你想用自律換來美好人生嗎?下面是一堆對比照。
  • 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紀錄片上線,披露「羅振宇做噩夢」等幕後細節
    例如——       羅振宇做噩夢:距離跨年演講只剩下不到一個月時,羅振宇在工作的間隙向自己的合伙人之一脫不花透露,有一晚他做了個特別可怕的噩夢,夢到自己在跨年演講舞臺上被人擊斃了,他甚至清晰地記得子彈朝自己腦袋射過來的感覺。脫不花先是調侃他「為了不寫稿什麼都做得出來」,隨後面對鏡頭告訴大家這是羅振宇壓力太大,「 1 月 1 日過後就好了」。
  • 你有什麼資格,抱怨命運不公?
    這是老王教育他兒子的話,仔細想想的確非常有道理,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很多人都習慣性抱怨,他們抱怨命運不公平,抱怨自己運氣太差,抱怨自己沒有生在一個富貴人家,所以他們才吃那麼多的苦頭。其實這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抱怨本就沒有任何作用,大家只是將自己的負面情緒發洩出來,但對於自己的將來,卻起不到任何正面效應,既然如此,大家又何必去做這樣的事情呢?大家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現實生活當中,真正抱怨的大多都是一些活得不好的人,他們不僅活得不好,而且從來沒有想過如何去改變自己的生活,老王的兒子小王就是如此。
  • 上海又有學生跳樓、羅振宇談教育焦慮,教育的底線到底在哪裡?
    也就在前天,羅振宇的跨年演講《時間的朋友2019》中,提到了教育行業出現的問題——父母的焦慮。在演講時,他發布了一張統計表,在2019年1月1日到12月30日之間,在公眾號裡同時有「教育」和「焦慮」兩個關鍵詞的文章裡,有3470篇,閱讀超過了10萬+,平均每天將近10篇。
  • 你還在抱怨命運的不公嗎
    我們常常抱怨命運不公,羨慕別人的生活.但是我們從來不知道別人在背後的付出。我們看到的永遠都是別人臺上的光鮮,卻永遠不去考慮光線背後的汗水。「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成功從來都是不易的,是由一次次的失敗堆砌而成的。
  • 見人就焦慮?羅振宇推薦一本書幫你戰勝社交恐懼症
    1.重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如果在與人交往過程中,遇到使自己緊張焦慮的事情時,羅振宇建議大家在日常談話中,要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記錄下感受。比如把注意力完全放在自己身上,或者完全放在談話對象身上。對比不同的分配方法,對心理帶來的影響。多試幾次,你就能找到合適的注意力管理辦法,在交流時,表現得更自然。
  • 羅振宇為什麼那麼討厭別人說他做「知識付費」?網友:又當又立
    當別人問他,你為什麼要對知識收費時,羅振宇卻說:我沒有收費啊,我是做服務,所以他對他的知識付費,一直都叫做「知識服務」。而我對羅振宇印象最深的,還是他在奇葩說做導師的一言一行,雖然我更想看到我的男神高曉松,矮大緊來當導師。
  • 在這個「販賣」焦慮的時代,我們該如何自我排解焦慮
    就好比:朋友圈那些「販賣」焦慮的內容。你看了一次之後就清楚的知道這類型文章的寫作套路以及寫作目的,告訴自己下次看到這類型的文章不要再看了,但下一次看到這類文章時,保不準又被荼毒。問題是你越焦慮,就越想看,越看就會更加的焦慮。
  • 馬雲焦慮,羅振宇也焦慮,現代人的焦慮從不是沒錢沒對象這麼簡單
    馬雲算是有錢了吧,但羅振宇在2018年跨年演講的時候就曾經說過馬雲也焦慮,2018年正好是知識付費的元年,當時羅振宇也賺得盆滿缽滿,但是羅振宇在演講當中也說他也很焦慮。解決焦慮的問題,比如說沒錢沒房沒車等等這些問題,針對性的去解決這些,又或者是自虐式的努力早起學習賺錢等等都是解決表面的焦慮問題,這些治標不治本。
  • 羅振宇:我懂你的知識焦慮
    在知識焦慮的時代,如何成為一個高手。切換思維,升級認知,參與未來!你需要這本書的助力!作者:羅振宇摘選自:《我懂你的知識焦慮》鄧巴數字——150人定律1網際網路界有一個很著名的詞,叫「鄧巴數字」。這是英國人類學家鄧巴提出來的。
  • 被低估的羅振宇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那一年的六一兒童節,學校別開生面地為每一位小朋友安排了不同的活動,有的孩子去遊樂場、有的去動物園、有的去電影院。 最後只剩一個最不受小孩歡迎的項目:去市圖書館。沒有哪個小孩願意選擇。 老師看到了羅振宇,就說,你最喜歡閱讀,那就你去圖書館吧。 其實,那時的羅振宇,也就看過幾本畫書而已。老師只是為了把那個項目分派出去,才這樣說了一句。
  • 販賣焦慮的人那麼多,你更不要過分焦慮
    也因為販賣焦慮的人很多。。。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傳播不發達的時代,你聽到的消息有限。這本是應對生存的的良好對策。 而現在,一個手機能夠看到全球的壞消息,遠在天邊的小概率事件看多了,也總感覺就要發生在你身上。
  • 羅振宇的得到APP要上市了!談談羅振宇及他的知識付費!
    ,說他是騙子,說羅輯思維、得到app的知識付費就是收智商稅,販賣焦慮,如這種觀點:每天聽他的羅輯思維,得到APP的收費課程的人,是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人云亦云,自我安慰罷了。 為什麼羅振宇的得到能上市?
  • 羅振宇推薦看這幾本書
    總有一天,他們會發現自己走出了維特的煩惱,這就是成長的過程。2、付出所有努力,也不一定能成功——《紅與黑》羅振宇推薦的《紅與黑》,書中談到年輕人最關心的話題——「逆襲」,也就是靠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這種錯誤的理想主義,只會讓人離真正的成功越來越遠。羅振宇給出了關於「逆襲奮鬥」的思考:一個成熟的奮鬥者會明白,逆襲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即使付出所有的努力,也不一定能成功,但這不意味著不需要努力。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需要做的是在不迷失自我、堅持尊嚴體面的前提下,去付出最大的努力。這樣,成功了固然好,失敗了也對得起自己。
  • 《你是星辰你是海》:聚焦販賣婦女案,你得相信愛與相信的力量
    她被她的天神陸立臻救了,他是博士,是教授,是攝影師,在他23歲正值大學時,他救了她,可是,他害怕自己沒有好好的保護她,因為救她的時候,她好像已經是個被侵犯了的「破娃娃」了。因為她是明星,一舉一動都被關注,所以,很多人勸她不要開口,要去原諒,原諒傷害,不要把人逼上絕路。
  • 勵志短句致自己奮鬥簡短
    3.當你心無旁騖為自己的未來努力時,也就不會再把時間精力浪費在別人的眼光裡!4.你有多自信,世界就有多相信你!你有多堅持,成功就有多眷顧你!5.成功人的背後總會有一個不尋常的故事。6.少年為未知的前途彷徨,老年為已知的寂寞而發愁;獨獨中年,江山已定,前途在握,分分秒秒都可以自行支配,充分享受。
  • 看看「知識付費」底色,羅振宇沒法教你成功,你卻得到了……
    「年輕人看羅振宇和老年人吃權健,本質是一樣的?」羅振宇的跨年演講已走過第四個年頭,但這一次,他卻未如期獲得觀眾的認可,反而將「知識付費」這一話題推上了風口浪尖。大部分付費課程是否只是包裝常識販賣焦慮?用戶爆發的批評吐槽是否折射出大量課程滿意度不高,復購率低的現實?
  • 當輔導機構製造焦慮,販賣焦慮時,我們的孩子無處可逃!
    最近一位朋友和我分享自己的經歷:他兒子上藝術課的樓下,新開了一家思維培訓中心。剛開始營業的時候,被拉著填了一個試聽的單子。昨天去試聽,孩子在裡面上課。課程顧問向我們推薦課程,開口就是:「我們剛剛給孩子做的是降級的測評卷,我們這個校區相對於市區孩子來說水平都偏差。市區中考錄取率多少媽媽們知道嗎?不足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