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羅振宇的得到APP母公司思維造物要在創業板上市了!
上市前,羅振宇持股69.57%;上市後,羅振宇持股比例41.66%,計劃募資10.37億元。以發行募資計算,公司整體估值41.5億。
思維造物主要產品:線上,得到APP在線課程,羅輯思維微信公眾號等平臺提供課程、聽書及電子書等產品。線下,得到大學,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
目前,得到APP月活超過350萬,累計註冊用戶2135萬。
得到大學線下校區已覆蓋國內11個城市,開設85個班次,錄取學員超過7000人!
得到上市,大咖雲集啊!
得到近年的營業額及利潤
很多人罵羅振宇,說他是騙子,說羅輯思維、得到app的知識付費就是收智商稅,販賣焦慮,如這種觀點:每天聽他的羅輯思維,得到APP的收費課程的人,是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人云亦云,自我安慰罷了。
怎麼說呢,質疑的人完全沒有道理嗎?也不是,看似也有幾分道理!
最核心就是:你到底是怎麼獲取知識的,你是不斷的學習、提升,從各個維度和角度豐富自己,還是聽鍵盤俠不斷說:這個是騙局那個是騙子?然後,就這麼在吐槽和咒罵中度過了餘生······
你再罵他,他已經上市了,人生高光時刻。
我覺得,終生學習的觀念很好,得到APP:知識就在得到,一起終生學習。得到就是你要做知識服務商,也算是一個定位吧。
這也是正能量,是我們每天需要做的,總比那些偷稅漏稅,造假藥、亂搞的人好吧,也比那些每天在網上撕逼,沒鳥事幹的人好啊。
假貨,假藥,傳銷,騙子那麼多,他們有什麼價值,羅胖做的事情,跟他們比,功德無量了。
做趨勢的事情,堅持下去!
看準趨勢:學習是痛點、剛需,高頻
未來學習是保持競爭力最佳方式,但很多人沒有時間或者不知道怎麼學習,因此才有了焦慮一說,就是看準了這是一個機會,也是很多人的痛點,剛需和高頻,這是一個網際網路產品能否成為全民應用的基礎和關鍵。
死磕,不是一般人能做到!
最早,羅輯思維每天早上6點左右的60秒,每周一期的差不多一小時的視頻節目(現在是每天在得到的10分鐘免費分享,語音節目,現在又改成了線下交流,這個不是很好),需要策劃,選題,錄製,剪輯······每一期據說要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就算60秒,也要錄很多遍。你還得要準備每天的素材,要看多少書,否則你能分享什麼有價值的東西。
提供解決方法;碎片化、標準化、流程化
時間是碎片化的,產品要標準化,運營要流程化。只有如此,這樣才能做大。
從別人的平臺(優酷),到打造自己的平臺(得到)就是要標準化產品和服務,並把這些知識服務流程化和體系化。
社群運營精髓:亞文化、價值觀、轉化和裂變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社群非常火,但真正做起來的、有價值和能夠盈利的社群很少很少。
羅輯思維即是知識型社群,也是興趣型社群。
為什麼羅振宇的得到能上市?
第一、亞文化、價值觀。
有基於某個產品或者事業的理想,把大家聚集在一起,大家為了某個確信的目標而努力,最後完成目標,這樣才叫社群。
第二,羅胖這個超級IP
權威塑造,也可以是超級IP塑造,一個是品牌的超級IP,另外一個是個人的超級IP塑造。
第三,場景化
如焦慮,求知慾望,迷茫,無助······好產品是場景下的產品,沒有絕對的剛需,只有場景下的剛需。
第四、內容和運營
這就需要長期的積累和堅持。
第五、轉化和裂變
需要快速的複製和裂變。這一方面,樊登做得是你最好的,最輕鬆的賺錢,就是他的自媒體和社群做得非常好,不是你自己做,是代理幫他在做。
辯證的碎片化和深度學習
深度思考還是相對於更加專業的學習,但對一般性知識獲取碎片化也是可以的。畢竟專業和專業人士還是少數,更多的是需要一些信息和看問題的角度,已經更新的知識的獲取和解讀,我覺得碎片化的學習也是需要的。深度思考建立專業的體系,需要自己專門的訓練和實踐。
學習還是需要的,不管是碎片化還是深度思考,總之要有自己判斷,不可人云亦云。
羅輯思維和得到的成功,確實是洞察到了這個時代的焦慮和痛點,就是當你不知道該學習什麼,從哪裡開始的時候,你可以聽一下,如果你要想通過聽一下課程,就解決工作和生活難題,那你只會覺得上當了,受騙了。
碎片化學習還是首先需要有自己的知識體系,否則,學太多,也毫無意義,因為不能融會貫通,新知識也不能縫補到你的舊的知識系統裡。
現在流行乾貨,怎麼看待乾貨思維?
偶爾乾貨一下可以,但需要系統搭建學習的框架和系統,否則,再多的乾貨對你可能也沒有用,因為不能吸收
太多的乾貨思維,是一種偷懶行為,還是要有自己的主見和想法,怎麼有自己的主見呢,參考第一條;
網際網路時代,碎片化的學習,但一定先要有學習的系統,更離不開有選擇的深度學習,有了基礎的架構,任何偷懶行為或者乾貨思想也可以吸收到你的系統中,豐富你的知識系統;
看經典,搭建系統,然後上升為自己的體驗和經驗,再不斷的通過碎片化的乾貨吸收,豐富自己的知識系統,最後就可以創新和創造了。
幾年前還經常聽羅輯思維,兩年前還偶爾聽得到,自從疫情之後,就很少聽了,因為節目質量有所下滑,基礎產品羅振宇的10分鐘免費課沒有了,轉變為線下課,引力力突然就都沒有了!
每年的跨年演也失去了光彩,沒有什麼實質的內容了!
但不管怎麼說,羅輯思維,得到引領了中國的知識付費,終生學習的觀念也值得可肯定!
學以致用,還是需要實踐,不斷地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和體系,這些碎片化的知識對你才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