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中旬,證監局官網顯示,思維造物即將在科創板上市,也許你不知道思維造物,但一定聽過邏輯思維。
邏輯思維是由羅振宇創辦的知識付費平臺(注意:並非羅永浩),其後更上線了"得到APP",這次上市的思維造物,就是"邏輯思維"的運營主體。
根據招股書顯示,思維造物擬發行數量為1000萬股,預計募集10.37億元,佔發行比例的25%,照此計算,公司估值約為41億左右。
而羅振宇持有公司約41.66%的股份,如果思維造物成功上市,股計至少得炒作翻一倍,按這樣算來,作為創始人的羅振宇至少擁有40億身家。
以前總說"書裡能造黃金屋",大家不相信,現在邏輯思維就告訴,知識確實能比黃金貴,羅振宇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01 邏輯思維:"知識付費"的背後
2012年,邏輯思維在優酷上線,同時推出的還有羅輯思維微信公眾號,每天給粉絲推送一條60秒的語音消息,分享羅振宇的一些生活感悟,還有免費的知識。
同時,邏輯思維的視頻也每周更新一次,用脫口秀這種詼諧幽默的方式,將羅振宇本人對問題的解讀和思考介紹給粉絲。
邏輯思維確實火了,羅振宇為自己樹立了一個"讀書人"的形象,而其本身也確實有非常豐富的知識積累,視頻的內容也是包羅萬有,很容易讓粉絲深入淺出的看明白。
在當時而言,微信也不過剛剛搭建,網上很多內容還是非常膚淺,不像現在,通過公眾號、知乎等平臺,我們可以直接跟行業大神有直接的交流,所以邏輯思維這文字+音頻+視頻的矩陣,直接吸引了一部分對知識有渴求的年輕人。
我認為"邏輯思維"的成功,在於它完美切中了"知識付費"和"粉絲經濟"兩個入口,當然,這也是天時地利人和,換個意思,就是現在再來一個羅振宇,這門生意也不一定能成功,錯過風口,豬不一定會飛。
當然,除此以外,內容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在公眾號建立初期,大多數推文都還是選擇順著消費者的口味,走免費路線的時候,羅振宇敢推出一個付費的"逆口味"知識課程,推出經濟、文化這些不符合人性閱讀要求的內容,這是一項勇敢的嘗試,當然,事實證明這也是成功的嘗試。
02 邏輯思維到底有多賺錢?
2013年,邏輯思維正式推出付費會員, 6個小時5500個會員名額銷售一空,現金160萬到帳。
此後,隨著公眾號紅利期的消退,邏輯思維也將"知識付費"的重心轉移到APP上。2016年,得到APP正式上線,除了羅振宇自身的品牌課程之外,還有薛兆豐、吳軍、熊逸等大咖的收費課程。
在招股書裡也可以看到,至少到2019年為止,付費用戶的平均支出(ARPPU)是上升的,但其在2018年是略微下降的,這也許是羅振宇考慮逐漸增加線下業務的原因。
2019年開始,羅振宇增加了線下的"得到大學"演講。當年僅一場"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門票總流水有近1300萬元,比春晚還誇張。
從線上到線下,從公眾號到視頻到APP,邏輯思維的矩陣覆蓋面非常全,雖然知識付費的風口可能已經過去了,但其打造的龐大粉絲群還在,營收的數據也是一直在穩定增長的。
03 長遠的投資,還得思考這些
至此為止,邏輯思維的模式和數據,都是值得被充分肯定的,否則也沒有能夠上市的可能,但這不代表它的未來就一定沒有危機。
從過去三年的經營數據來看,營收是持續增加的,但歸母淨利潤卻是逐年下降的。這與近年來,網際網路同質平臺之間的競爭白熱化不無關係。
短視頻興起之後,也造就了很多不同領域的視頻博主,其中知識類博主也不少。而且,整個網際網路環境變得更復躁,粉絲的時間更碎片化,注意力更容易被奪走,線上競爭更加劇烈的。
為了應對這種情況,邏輯思維的業務也有逐漸向線下傾斜的趨勢,除了得到大學、跨年演講,還有知識春晚和電商等內容。
但是,當整個邏輯思維變得依賴線下業務,線上用戶的增長進入瓶頸,邏輯思維又是否做好了直接跟老牌培訓機構競爭的準備呢?
畢竟新東方等培訓機構珠玉在前,僅靠羅振宇和導師們一年有限次數的線下演講,對年輕人來說,它的吸引力勢必會逐年下降,如何吸引新的流量,這是整個公司急需考慮的問題。
當然,撇除這些問題,如果能打中新股的話,絕對不要猶豫,大概率買中就是賺,希望大家都能多賺錢啦~
本文由陸超生財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