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IPO門前的羅振宇,「知識付費」合理化的背後有多少資本撐腰?

2020-12-09 騰訊網

感謝金石道人來稿

1973年,在安徽蕪湖一個男孩呱呱墜地,得名羅振宇。

時間轉瞬即逝,本科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的羅振宇後來又進入了中國傳媒大學就讀研究生。

畢業後的羅振宇曾經在中央電視臺擔任CCTV《經濟與法》以及《對話》等節目的製片人。

2008年從央視辭職後,進入第一財經成為了第一財經頻道總策劃。

時代就是在這期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使得許多人對此蠢蠢欲動,羅振宇也不例外,只是那時的羅振宇需要做的是憑藉自己的敏銳洞察力尋找到一條屬於他的賽道。

在經歷了多年的歷練後,羅振宇終於下定決心轉站臺前。於是2012年一檔叫做《邏輯思維》的脫口秀節目正式上線,而這個就是羅振宇為自己選擇的賽道。

僅僅半年的時間,《邏輯思維》就從一款網際網路自媒體視頻產品,逐漸延伸成長為全新的網際網路社群品牌。在優酷、喜馬拉雅等平臺播放超過10億人次。

同年底,「邏輯思維」公眾號正式上線。公眾號以音頻及文章形式為訂閱者提供免費的快速的知識輸出,同時也會推薦一些書籍及衍生品。就從那時開始,許多人成為了邏輯思維的追隨者,來自「羅胖」每天60秒的音頻知識輸出也成為許多人從此追隨羅振宇腳步的開始。

時至今日,邏輯思維公眾號的訂閱用戶已經超過了1200萬人。

01.IPO門前的羅振宇

在依靠公眾號和視頻內容躋身頭部自媒體後,如何將流量變現成為了羅振宇的重要課題。

而他的第一個嘗試就是邏輯思維的會員付費。2013年8月9日,政策推出後僅6個小時。售價200元的5000個親情會員及售價1200元的500個鐵桿會員名額已售而空,160萬元的收入也開打開了羅振宇關於「知識付費」的大門。

2014年,羅振宇就已經預言公眾號的紅利期即將過去,於是他也開始為自己籌備一個更大的發展平臺。同年,思維造物正式成立,而《羅輯思維》就是最主要的運營板塊。

2015年,羅振宇舉辦了第一屆《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大獲全勝。

2016年,在羅振宇主導下「得到」APP正式上線,開啟了真正的從流量到知識付費的轉化的同時也做起了電商生意。

2018年,思維造物正式啟動「得到大學」,從線上穿透至線下,線下線上聯動效應明顯,羅振宇的知識付費版圖逐漸擴大。

2020年,在羅振宇的「知識付費」版圖逐漸形成閉環的時候,他選擇了帶著他的商業價值敲響IPO的門。

2020年9月25日,羅輯思維母公司——北京思維造物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預披露A股IPO招股說明書。

思維造物擬公開發行A股數量不超過1000萬股,佔發行後股本比例不低於25%,預期募資金額是10.37億元。若完成該筆募資,公司整體估值將超過40億元。

但是思維造物在早期是希望能夠登上科創板的,只是由於其產品的根本屬性與科創板有所出入,後只能放棄科創板,著手登陸創業板。

02. 本是為IPO而生

其實我們如今看到的邏輯思維也好,還是得到APP也罷,從他的創始之初,羅振宇就是一步一步有計劃的按照資本想要的樣子打造的。

都說資本是需要一個故事的,而羅振宇帶給資本市場的故事就叫做「知識付費」。記得有一次羅振宇在一檔綜藝節目《奇葩說》裡這樣形容知識付費,他的大體意思是說,其實對知識支付費用難道不是理所當然的嗎,樓下賣油條的賣油條給你為什麼你不叫他「油條付費」,而要稱為知識所付出的等價交換叫做「知識付費」?

從他的言語中其實我們可以感受到,羅振宇將自己商業模式用一種天衣無縫的傳輸手段傳輸給了大眾,同時邏輯思維這樣的產品也在逐漸的顛覆人們對於知識的認知,而這就是羅振宇的資本故事。

而羅輯思維從誕生之日起,就快速進入了資本拓展的軌道,羅振宇展現出了對於資本運作的強大能力!

羅輯思維推出的短短幾個月,2013年3月,就獲得了順為資本數百萬人民幣的天使輪融資,此時,思維造物還未成立。

羅振宇、李天田、吳聲於 2014 年 6 月17日共同出資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其設立時的名稱為「北京思維造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為 100萬元。

其中,羅振宇以貨幣出資51萬元,佔註冊資本的51%;李天田以貨幣出資29萬元,佔註冊資本的29%;吳聲以貨幣出資20萬元,佔註冊資本的20%。

2014年12月,思維造物獲得啟明創投數千萬人民幣A輪融資;2015年10月,思維造物對外宣布完成B輪融資,由中國文化產業基金領投,啟明創投等跟投。

2017年和2018年,思維造物迎來了股權增資和變更的高峰時期,創始人羅振宇和李天田的股權不斷稀釋,其他機構投資者的股權不同程度增加。

(數據來自天眼查)

2019年,思維造物開始大規模的股份制改造,為最終的上市做最後的準備。

2019年3月10日,思維造物有限股東會作出決議,同意採取發起設立的方式,將思維造物有限整體變更為「北京思維造物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截至 2018年9月30日經審計的淨資產作為出資,按照21.6798:1的比例折股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整體變更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本總額為30,000,000 股。

發行人的發起人為羅振宇、傑黃罡、李天田、文產基金等 16 名自然人或企業。公司實際控制人羅振宇通過直接及間接方式持有公司46.61%的表決權。其中,羅振宇直接持有30.35%的股權,同時通過傑黃罡間接控制發行人16.26%的股份。

03. 負增長是宿命?

我們可以根據思維造物披露的信息,看到思維造物這幾年的營收情況。

2017年的營業收入5.56億,淨利潤6132萬,扣非淨利潤4990萬;

2018年的營業收入7.38億,淨利潤4764萬,扣非淨利潤3281萬;

2019年的營業收入6.28億,淨利潤1.15億,扣非淨利潤3068萬。

這樣看來,其實思維造物在過去三年中2018年的營業收入最高,但淨利潤卻是最少的,而且每年的扣非淨利潤還在逐年下滑。

於是,在網上很多人都開始揣測是不是接受「知識付費」的消費者在不斷減少?

但是,在我看來不然。隨著信息化的發展和人們的知識結構不斷升級,時代決定了這個階段人們的知識焦慮感也在上升。其實這並非是隨便一個人或者一個APP就能製造出來的焦慮感,而是社會進步產生的必然現象。

那麼如果需要知識的人沒有減少,問題出在哪裡呢?其實近幾年除了現在不斷崛起的各類知識付費APP,例如樊登讀書,喜馬拉雅等平臺以外,還有許多來自微信公眾號和例如頭條和嗶哩嗶哩,知乎等一類的自媒體的興起也必然會分流一部分人。

也就是說「知識付費」的賽道在變寬的同時,躋身在提供知識服務的參賽者也在變多。這對於思維造物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面對下滑的業績羅振宇必須作出在即將迎來的5G時代所催生的視頻媒體中的音頻媒體的出路。

而筆者發現,其實近期的得到已經不再只是停留在音頻形式的知識輸出,近期的得到很明顯也在不斷嘗試如視頻以及直播等多種形式的產品。至於需要多少時間能夠摸索成型就需要拭目以待了。

那麼,在2020年之前得到的產品及收入結構線上業務還是佔據了58.91%之高。

雖然如此,我們依然可以看到如得到大學一類的線下知識服務業務還是成增長趨勢。其實這就像我們傳遞了一個信號。在遇到了流量增長焦慮後的思維造物正在尋找新的戰場,而他們把目光聚焦在了對於分類流量的精細化運作上。畢竟相對於線上的知識服務,線下的知識服務則需要更高的門檻,對於思維造物來說,這也可以形成自己的流量閉環以及商業壁壘。

不過,這也並不是一條容易走的路。畢竟在線下的成人升級教育板塊已經有了許多具有經驗的參賽者已經在這條賽道中遙遙領先,而得到的異軍突起除了依靠其本身的流量積累變現外,還有擁有更加出彩的教育產品才能夠跑的更遠。

04. 羅振宇在割韭菜?

從9月25號,得知了羅振宇要帶著思維造物敲鐘上市開始。看到網上有很多關於他收完「智商稅」之後又出來割韭菜的觀點。什麼割完「知識付費」再割資本市場,說的羅振宇就好似是一個絕代雙割,割中之王,鐮刀屆的扛把子一樣。

但其實,有誰去做一個企業不希望他能夠走向上市,能夠有更多的機會呢?況且這個上市的想法很明顯不是羅振宇的心血來潮,他從做這個企業的第一天起就是計劃未來要上市的。

外界的評論對於此時的羅振宇也就不那麼重要了。至少此時的他找到了一條從0到1的創業賽道,成為了影響社會的產品的開創者,同時他也實現了他能夠將企業做上市的豪言壯語……

不管怎樣,都希望大家能夠多讀書,多看報,出門記得戴口罩!

知識不嫌多,資本永不眠,祝羅振宇好運!

相關焦點

  • 羅振宇能否扛起知識付費的上市大旗
    羅振宇能否扛起知識付費的上市大旗?羅輯思維要進軍A股了,羅振宇把上市地點定在了科創板。廣發證券研報顯示,知識付費市場蓬勃發展,新玩家不斷加入。2016年被稱為知識付費元年,大量知識付費類APP及重量級子欄目上線。知識付費持續獲資本青睞,仍處於高速增長中。
  • 知識付費困境未解 羅振宇回應沒有上市時間表
    華興資本曾發文聲稱,知識付費市場有望達到1500億規模。 但隨著大量被資本和市場催生的產品湧入市場,知識付費也開始出現內容水化、流量枯竭、針對碎片化學習效果不顯著等問題。 在今年3月份的一次演講中,羅振宇表示,知識付費具有成為風口的潛質,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國內版權環境的大幅好轉,但他也表示了對知識付費的擔憂: 「知識付費第一個困境是,在內容大爆炸的過程中,任何內容都有可能被稀釋。
  • 得到IPO背後,知識付費是個偽命題?
    來源:讀懂財經作者 | 張鑫編輯 | 夏益軍要說羅振宇最風光的時候,莫過於2017年底的那場跨年演講。伴隨著羅振宇的演講,知識付費領域也迎來了最高光的時刻。某種程度上說,2019年「得到」的所有付費用戶幾乎都是新增用戶,2017年的用戶一個沒留下。從這個角度上說,所謂的知識付費,也不過是個一錘子買賣。線上業務復購率低,增長嚴重依賴新增用戶。加上隨著網際網路紅利消失,獲客成本越來越高,這部分業務的增長也難以為繼。正因為如此,羅振宇逐漸把目光轉到線下。
  • 知識付費是文化資本的騙局嗎?
    得到APP創始人羅振宇,他認為自己在做的事準確來說叫「知識服務」隨著網際網路對羅振宇的討論,內容付費又成為一個熱乎乎的詞,儘管只是新瓶裝舊酒,近幾年來,這個提法在一步步被網民接受,它的同義詞是「知識付費」、「信息付費
  • 吳曉波折戟後羅振宇上 「羅輯思維」衝刺「知識付費概念第一股」
    您或許對思維造物不甚了解,但很可能聽說過羅振宇、《羅輯思維》,或是「得到APP」。被稱為拉開了我國「知識付費」市場序幕的《羅輯思維》,正是思維造物旗下的品牌。據北京證監局10月15日公布的最新輔導信息顯示,思維造物擬在科創板上市,中金公司擔任輔導機構。
  • 羅振宇的得到APP要上市了!談談羅振宇及他的知識付費!
    ,說他是騙子,說羅輯思維、得到app的知識付費就是收智商稅,販賣焦慮,如這種觀點:每天聽他的羅輯思維,得到APP的收費課程的人,是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人云亦云,自我安慰罷了。你還得要準備每天的素材,要看多少書,否則你能分享什麼有價值的東西。 提供解決方法;碎片化、標準化、流程化 時間是碎片化的,產品要標準化,運營要流程化。只有如此,這樣才能做大。
  • 羅振宇為什麼那麼討厭別人說他做「知識付費」?網友:又當又立
    最早知道羅振宇,是他做了幾年的《邏輯思維》節目,雖然後來停播了,但不妨礙他收割了一大批的忠實粉絲。在2016年,知識付費興起之時,羅振宇做了這個行業的領頭羊,從此後,他的得失榮辱,都繞不開知識付費這個字眼。
  • 羅輯思維上市因何被唱衰 知識付費並非原罪
    羅輯思維是否上市並非關鍵,「知識付費」才是民眾關心的核心。       談到羅振宇和他所創辦的「羅輯思維」,相信會有一部分讀者感觸不深。「羅輯思維」知識型脫口秀節目早在2012年年末便在網絡視頻平臺首播。同一天,「羅輯思維」同名微信公眾號也開通運營,每天推送一則羅振宇本人的60秒語音,受眾頗多。
  • 都是知識付費,為什麼羅振宇的得到APP就做的比別人好?
    都是知識付費,為什麼得到APP就做的比別人好?而羅振宇作為得到的CEO之前已經有成熟的運營套路,從羅輯思維的優酷視頻和優酷獨家籤約已經囤積了流量資源,在到後來微信60秒也囤積了資源;特別是時間的朋友,首屆就得到了優酷的大力支持,第二年到今年2018年也得到了深圳衛視的大力支持,讓羅振宇在知識分享經濟上已經有著成熟的經驗!
  • 估值「縮水」至40億,「得到」上市意味著羅振宇贏了嗎?
    而一該募資順利完成,思維造物將順利登上創業板,成為國內知識付費第一股,羅振宇成為了最成功的「知識服務者」。 可是世界總是辯證的,招股書的氣勢洶洶背後,也無形暴露了知識付費行業的痛點。比如得到APP緩慢增長的課程GMV、比公眾預期相對較低的利潤率、以及目前沒有透露的課程復購率等。 知識付費和它的門 徒似乎要走上勝利的頂點,但是頂點上風聲依舊呼嘯。
  • 羅輯思維將衝擊IPO:羅振宇其實一直在為此做準備
    官方數據顯示,在《羅輯思維》開播的五年中,總共有204集長視頻脫口秀,這些視頻在優酷、喜馬拉雅等平臺上的播放量已超過10億人次,曾在創新、社會、歷史等知識領域創造過大量現象級話題,而羅振宇也成為了不折不扣的「知識網紅」。
  • 誰將成為「知識付費」第一股?
    &nbsp&nbsp&nbsp&nbsp中新經緯客戶端6月13日電(吳亦涵)正當網紅直播概念在A股市場掀起一輪又一輪炒作的時候,上一波站在網際網路內容變現風口上的知識付費企業們,正默默地準備著上市。
  • 看看「知識付費」底色,羅振宇沒法教你成功,你卻得到了……
    「年輕人看羅振宇和老年人吃權健,本質是一樣的?」羅振宇的跨年演講已走過第四個年頭,但這一次,他卻未如期獲得觀眾的認可,反而將「知識付費」這一話題推上了風口浪尖。大部分付費課程是否只是包裝常識販賣焦慮?用戶爆發的批評吐槽是否折射出大量課程滿意度不高,復購率低的現實?
  • 羅振宇衝擊IPO,「知識服務」的錢還能掙多久?
    思維造物是2016年前後創投產業「知識付費」風口的代表企業,然而在長達420頁的招股書中,「知識付費」這個詞一次也沒有出現過。 思維造物的線上知識服務,其收入來源並不涉及廣告,而完全依賴於用戶付費購買其內容產品。其中,交易額(GMV)貢獻最高的是課程類產品,內容涉及應用技能、商學、科學和人文四大類,至今年一季度末已累計籤約講師約160人,課程產品319門。
  • 智庫|知識付費出現困局背後:層層套路、處處挖坑
    最近,網絡上一張關於羅振宇的圖片被四處傳播,不少分析也把矛頭指向羅振宇,一些觀點認為,「羅振宇的演講是在賣毒奶、說大話」。在羅振宇屢屢陷入輿論爭議背後,不得不說,知識付費確實遭遇著冰火兩重天。一方面,「冰」在大潮消退。
  • 在量子閱讀面前,知識付費收的智商稅算少的了
    如果進展順利,羅輯思維有望成知識付費第一股。>其考慮的上市地點或許已確定於國內的資本市場。   我初識羅振宇就是在網上看他講《羅輯思維》,後面也看它的跨年演講,這期間他也推出了得到APP,打響了知識付費第一槍。
  • 我到底被《羅振宇的騙局》坑了多少錢?
    前幾天,一篇討伐知識付費和碎片化學習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了,標題是《羅振宇的騙局》。 一篇幾千字的文章裡,滿滿的都是對碎片化學習和知識付費的諷刺,甚至親手為正在這條路上前進的年輕人們安上了一頂「傻逼」的帽子,並親切的把他們稱呼為「羅振宇們」。說實話,如果你們只罵羅振宇我是無所謂的,但關鍵是,我也是為知識付過費的啊!
  • 知識付費大路朝天喜與不喜各走一邊
    知識付費與以往的娛樂內容消費有著本質區別,娛樂就是娛樂,即時評價為主。而知識付費則重在有用沒用,這是一個長期效用評價。關注了羅輯思維公眾號的用戶,每天都能接收一條60秒「羅胖」(羅振宇)真人語音,但不少用戶可能記不清有多少天沒打開了。
  • 邏輯思維要上市,知識付費第一股來了,看好這個行業嗎?
    邏輯思維是由羅振宇創辦的知識付費平臺(注意:並非羅永浩),其後更上線了"得到APP",這次上市的思維造物,就是"邏輯思維"的運營主體。 01 邏輯思維:"知識付費"的背後 2012年,邏輯思維在優酷上線,同時推出的還有羅輯思維微信公眾號,每天給粉絲推送一條60秒的語音消息,分享羅振宇的一些生活感悟,還有免費的知識。 同時,邏輯思維的視頻也每周更新一次,用脫口秀這種詼諧幽默的方式,將羅振宇本人對問題的解讀和思考介紹給粉絲。
  • 如今的火爆爭議,卻正中羅振宇下懷
    而爭議發生後,也有不少人站出來力挺羅振宇,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有《財經》雜誌執行主編何剛和經濟學家馬光遠。不服的媒體人和學者,看看你們的文章和著作有多少人買單?還是虛心一點吧!有人會問羅振宇是不是在利用人性的焦慮和恐懼來售賣知識?其實任何知識付費的課程都存在這一點,不光是羅胖。因為很多人心中本來就有這樣那樣的恐懼或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