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付費被疑販賣焦慮 平臺卻遍地開花

2020-12-25 中國網財經

  在信息泛濫、內容過剩、良莠不齊的多媒體傳播語境下,人們迫切需要一個「抓手」,從而把控「亂花漸欲迷人眼」的現實世界。知識付費行業由此應運而生。但是,隨著知識付費行業在經歷初期的快速增長後,用戶嘗鮮意願降低,消費趨於理性,要求越來越高,整個行業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羅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在跨年演講中所引用的一句被歪曲的巴菲特名言,讓「知識付費」再次躍上被質疑的「風口浪尖」。

  此外,知識問答社區知乎去年年底被曝裁員300人。曾經的頭部企業「分答」也在「大V」紛紛撤退後,更名「在行一點」。來自第三方市場研究機構艾瑞諮詢的數據顯示,在線知識付費產品平均復購率僅為30%。

  但在另一邊,包括樊登讀書會、凱叔講故事、年糕媽媽等付費內容生產方廣為人知。喜馬拉雅、知識星球、有書等涵蓋知識電商、內容打賞、社交問答的知識付費平臺還在「遍地開花」。數據顯示,2018年知識付費用戶規模達2.92億,預計到2020年,知識付費市場規模將達到235億元。

  「知識膠囊」良莠不齊

  不久前,有網友曝光,在知識付費平臺喜馬拉雅上,搜索金融歷史學家宋鴻兵的書《鴻觀》,結果卻搜到一個「假」宋鴻兵在講解這本書,還獲得了2000多人的訂閱。宋鴻兵氣憤地在微博上回應說:「平臺也太缺乏智慧財產權意識了,這是公開盜版啊!」

  「真假宋鴻兵」暴露出知識付費領域內容的良莠不齊。在回答知乎上名為「如何通過寫作賺錢?」的問題時,1997年出生的專業寫手「星辰」表示,他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拆書」給知識付費平臺製作成節目。「就是把文章的精華內容提取出來寫給讀者,為用戶節省時間。」一本大部頭的《奧斯曼帝國的衰亡》就曾被他拆成7篇文章。然而,一名大四學生總結出的「精華」,質量有保障嗎?

  「跟我做三個月擁有貝殼嬰兒肌」「學會這十招老闆要看你臉色」……在知識付費平臺上充斥著諸如此類的標題,「販賣知識還是販賣焦慮」受到人們的廣泛質疑。對此,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執行院長喻國明表示,在信息泛濫、內容過剩、良莠不齊的多媒體傳播語境下,人們迫切需要一個「抓手」,從而把控「亂花漸欲迷人眼」的現實世界。因此,與其說人們購買的是知識,不如說是為好奇心、現實焦慮等情緒付費。

  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文化教研部高級經濟師郭全中也表示,閱讀消費新場景的快速發展,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知識更新換代速度加快,從業人員在一定程度上產生了知識焦慮。

  更有人頗為諷刺地表示,短平快的「知識膠囊」深得算命先生的精髓,先加重人們的焦慮,然後販賣焦慮解決方案。

  知識付費服務商小鵝通去年12月份發布了一份內容分銷榜單,其中「三大分銷關鍵詞」分別是「精進」「寒冬取暖」和「大咖」。北京一家網際網路企業的程式設計師王瑤說:「就憑上班途中的半小時、洗漱的十分鐘聽個音頻節目,就能『精進』嗎?大多數人還是衝著『大咖』們去的。說到底,『精進』靠的是系統的知識體系提升,靠碎片化的知識付費,得到一點閒聊用的冷知識還有可能,真的想以此自我提升,恐怕只是一種自我心理按摩。」

  不過,在知識付費行業從業者們看來,事情卻並非這麼簡單。「消費者的焦慮感是客觀存在的,但如果只是以焦慮感作噱頭,最終損害的是整個行業。對於知識付費行業的從業者而言,最重要的是能否提供有價值的內容,能否讓用戶學以致用。」知識付費平臺「有書」創始人雷文濤說。

  靠「踩坑」長大的用戶

  業內專家表示,知識付費行業在經歷初期的快速增長後,用戶嘗鮮意願降低,消費趨於理性,對付費內容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相關數據顯示,48.9%的受訪知識付費用戶希望知識付費平臺提高產品的性價比、平臺優化定價機制,41.8%的受訪知識付費用戶希望提高內容質量。

  春江水暖鴨先知,對用戶的變化,從業者心知肚明。「一開始用戶對知識付費有新鮮感,很多人產生了消費和購買的衝動,但購買完以後發現你沒有解決我的問題,就不願意去買下一個。」喜馬拉雅聯席CEO餘建軍說。

  蜻蜓FM營運長肖軼表示,2019年不可能再賣焦慮型知識了,再賣只會有兩個結果,一是用戶學完了還是很焦慮,所以不買了;二是學完不焦慮了,結果也不買了。

  「2019年,知識付費的整個市場不會像2017年那麼火爆,知識付費行業正在經歷『去庫存』。大量過去的垃圾產品,需要被時間淘汰掉。」知識付費內容製作方「老路識堂」創始人路騁說。

  什麼樣的知識付費產品才能迎合消費者的變化?在知識付費平臺千聊創始人CEO朱峻修看來,數據應該是考核產品質量的「硬標準」。「隨著知識付費行業的快速發展,內容生產需要具備更強的專業性,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變化。同時,知識付費平臺還要創造出與消費者產生良性互動的產品機制,保證優質內容更快地被發現,不好的內容更快地被識別淘汰。」

  在小鵝通商家學院負責人姜宇看來,知識付費行業的準入門檻也在被不斷拔高,消費者開始注重課程質量、服務質量以及最終的實際效果,「越來越貼近學習與教育的本質,開始向輕量化在線教育發展。」姜宇表示,小鵝通教育培訓類客戶佔比已從2017年第一季度的14.32%提升到2018年第三季度的40%;教育培訓類客戶收入佔比也從0.1%提升至18.4%。「從節目形式來看,教育培訓類節目的視頻和直播佔比較大,這說明在教育這種沉浸式學習場景下,用戶更加青睞信息密度大的媒介。」

  服務「開道」全面升級

  要想真正做強做大,知識付費需要向知識服務升級,真正解決消費者想要獲得知識的「痛點」。如何實現升級?以服務「開道」成為業界相對集中的聲音。

  在好未來CTO黃琰看來,知識付費正在向「泛教育」過渡。「二者的最大區別是,泛教育的內容和服務是針對明確教學目標設計而成的,服務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提供者可能是老師、助教或者平臺,從文字記錄到答疑,從課後作業到課外探討,都屬於服務的範疇。只要有了服務,才能有針對性地滿足用戶獲得知識的需求。」

  「『搭橋』是知識服務的精髓,面對不同用戶要學會搭不同的橋。知識水平高一點,搭一座橋;知識水平低一些,就要搭幾座橋幫用戶到達目的地。」雷文濤說。

  姜宇表示,隨著市場和消費者的發展,消費者對服務的訴求大幅提升。「有社群服務的課程平均復購率明顯高於無服務的,諸如打卡、作業本、考試、表單、測評等助學類工具的使用量也在持續上升。」

  此外,打通線上和線下環節也是知識付費服務化的重要抓手之一。場景實驗室創始人吳聲表示,2019年知識付費的付費場景也將進一步創新。例如,臺上的嘉賓演講完,聽眾就能夠通過掃描屏幕上的二維碼付費,完成延伸閱讀,掌握更多相關的知識。

(責任編輯:張倩蓉)

相關焦點

  • 知識付費二次起飛,不販賣焦慮行不行?
    這就是知識的主動獲取和被動獲取的區別。一些平臺為了讓你覺得你需要知識,不斷地告訴你目前你很焦慮,而且在知識面前,我們可能像看到打折促銷的商品一樣,生怕錯過。這也是一種被動獲取,當你獲取後,你才發現之前情緒過於衝動,實際上並不需要。那麼在成年人的世界,最自然的知識獲取方式是什麼?是人們帶著明確的訴求來求知。
  • 遍地開花的「聯合會員」,能否成為平臺對抗「拉新焦慮」特效藥?
    優愛騰等視頻平臺,得到、喜馬拉雅等知識付費平臺,餓了麼、美團、攜程等生活服務平臺,京東、小紅書、網易考拉等電商平臺悉數入場打響人頭大戰,深挖「付費會員」這座金礦。為實現付費會員的規模增長,眼花繚亂的營銷策略迭出,新用戶增長和老用戶留存成為這場戰役的爭奪焦點。
  • 別讓販賣焦慮的聲音,打擾自己的人生
    >總是發現在各種平臺看到有人年入百萬,自己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的上班拿到手的工資卻不忍直視,同齡人已經買車買房把自己甩的老遠。 別讓販賣焦慮的聲音,打擾自己的人生你以為遍地都是985、211,當美團王興說出
  • 花錢買來的「知識膠囊」,真的能讓你漲知識嗎?
    來自第三方市場研究機構艾瑞諮詢的數據顯示,在線知識付費產品平均復購率僅為30%。但在另一邊,包括樊登讀書會、凱叔講故事、年糕媽媽等付費內容生產方廣為人知。喜馬拉雅、知識星球、有書等涵蓋知識電商、內容打賞、社交問答的知識付費平臺還在「遍地開花」。數據顯示,2018年知識付費用戶規模達2.92億,預計到2020年,知識付費市場規模將達到235億元。
  • 知識焦慮依舊 知識付費涼涼?
    2016 年,推出知乎 Live 與知乎書店;2017 年,推出「知識市場」,並將知乎 Live、書店、付費問答三類產品歸入其中;2018 年,知乎將「知識市場」升級為「知乎大學」,形成了「課+書+訓練營」完整體系的用戶場景平臺,並開始售賣囊括上述服務的知乎超級會員。
  • 看看「知識付費」底色,羅振宇沒法教你成功,你卻得到了……
    羅振宇的跨年演講已走過第四個年頭,但這一次,他卻未如期獲得觀眾的認可,反而將「知識付費」這一話題推上了風口浪尖。大部分付費課程是否只是包裝常識販賣焦慮?用戶爆發的批評吐槽是否折射出大量課程滿意度不高,復購率低的現實?
  • 浙江溫嶺:數位化「飛地」科創平臺遍地開花
    原標題:溫嶺:數位化「飛地」科創平臺遍地開花   日前,浙江省首批30個數字經濟「飛地」示範基地公示名單出爐,溫嶺(杭州)產業創新中心和溫嶺(杭州)智能製造創新中心等兩個平臺名列其中。溫嶺也是台州唯一有項目入選的縣(市、區)。   異地築巢引鳳來。
  • 微信開啟圖文付費灰度測試後,知識付費會怎麼樣?
    知識付費其實已經算是一個老行業了,從邏輯思維到得到,再到現在的遍地開花,基本和新媒體掛點勾的公司都脫離不開知識付費,當然也包含我們公司本身自己。那微信作為中國網際網路用戶數量以及活躍度最大最高的一款應用,他的每一個舉動無疑都牽動著每一個網際網路人的腦神經。
  • 廖肇弘:知識付費平臺VS微學習
    此外,知識付費平臺的另一個罩門則是「互動性」。除了人機互動、人際互動這些大家都知道的「互動」外,我認為,一個人的真正學習必須有深度的「自我互動」。  什麼意思?相信大家都聽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我思故我在」這些古語。基本上,沒有經過學習者自我反思的學習過程都是無效的,而實踐這些過程,真的都需要時間。
  • 知識付費只能買到三流知識麼?
    最近關於知識付費的討論因為分答的產品轉型而再次受到關注,昨天看到汪丁丁老師發於財新網的文章《為什麼付費買到的只能是三流知識》,忍不住藉此寫下一點自己的看法。   1.什麼是知識付費?   既然我們說知識從來都是付費的,那麼為什麼這次關於知識付費的話題會引起如此巨大的討論與關注?除開運營商主動炒作的原因,我認為原因還在於當前我們所討論的付費讀書會、在行一點等主要的知識付費平臺能夠給人以最直觀的購買知識產品的感受,他們賣的其實更多的是產品體驗而不僅僅是知識本身。
  • 知識付費產品盤點,哪款治好了你的焦慮?
    其實知識付費從來不是一個新概念,無論是花錢上學、付費購書還是報班補習,這些都是在進行知識付費。可是當網際網路上很多原本看似免費的東西也突然開始收費了,卻還有那麼多人為之付費,有那麼多人以此為業,更有人因此名利雙收……這些都離不開那些曾在知識付費浪潮中吸引了大量目光,匯聚了海量知識的知識付費產品。
  • 專訪知乎創始人周源:做知識服務應反對販賣焦慮 不追求短期利益
    5月6日,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州召開,知乎創始人、CEO周源接受新京報獨家專訪,就知乎在知識服務領域的思路,進行組織構架調整的原因,以及知乎的變現能力等問題進行回應。知識服務應做增量 而不是販賣焦慮2018年,知識服務成為新的風口,出現了知識社區、個人諮詢、付費課程等多種形式,知乎、微博、今日頭條、喜馬拉雅、得到等玩家先後入局。
  • 字節跳動的「好好學習」折戟,玩轉知識付費不容易
    看到這裡可能有的朋友會有疑問,知識付費這一概念確實在2018年開始退潮,但2020年因為此次疫情的影響,許多人出行受限的情況下,也有了大把的空閒時間,學習的熱情因此也空前高漲,知識付費行業同時也迎來了一輪快速發展的時期。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在今年春節疫情防控期間,有63.1%的用戶購買過知識付費產品。
  • 知識付費平臺定義,小程序知識付費系統
    知識付費平臺定義,小程序知識付費系統用一句話來概括知識付費眾籌:
  • 羅振宇為什麼那麼討厭別人說他做「知識付費」?網友:又當又立
    在2016年,知識付費興起之時,羅振宇做了這個行業的領頭羊,從此後,他的得失榮辱,都繞不開知識付費這個字眼。當別人問他,你為什麼要對知識收費時,羅振宇卻說:我沒有收費啊,我是做服務,所以他對他的知識付費,一直都叫做「知識服務」。
  • 知識付費時代,有一種焦慮叫做"成癮性焦慮"
    但是,焦慮並不會導致人們退卻,用戶不會減少甚至放棄使用微信,即便有偶爾的反思,也還是會繼續使用。因此,一個有趣的現象是,用戶真正成癮的並不是微信的某個具體功能和內容,其實是焦慮本身。當然,導致這一現象的不是用戶,而要歸功於網際網路領域「偉大」的產品經理。當然,網際網路產品經理並不是這一做法的始作俑者,在製藥行業早有先例。
  • 移動網際網路知識付費平臺的營銷策略研究
    與此同時,一些知識付費平臺的打開率和復購率開始下降,業界關於知識付費「消費焦慮、製造焦慮」等質疑也從未消失。熱度之後,知識付費平臺如何更成熟地規劃發展,完善營銷策略以尋求與用戶更深一步的聯繫,成為重要命題。 一、 知識付費概念闡釋 為知識付費的行為古已有之。古時孔子曾以「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倡導弟子以幹肉作為學費。
  • 「販賣焦慮」的羅振宇:當你只相信自己的奮鬥時就沒空去抱怨命運了
    教育焦慮是如何產生的,他講了個有趣的觀點:當年被高考和大學改變命運的「考二代」們,如今也開始養育孩子,湧入了賽道。就像玩遊戲,突然有一批付費玩家集體上線,競爭怎麼可能不激烈。很多人罵他油膩,自私,自負,虛偽,裝B,無趣,嚴苛,端架子,商人嘴臉,自命不凡,道貌岸然......當然,被黑得最多的一句就是:「販賣焦慮」。羅胖的羅輯思維成功了,同時,也承受著巨大的輿論壓力,最主要的黑點就是「販賣焦慮」。
  • 知識付費是文化資本的騙局嗎?
    一類知識分子,以傳媒知識分子為主,旗幟鮮明地支持內容付費,紛紛在各大平臺開通付費專欄; 一類知識分子,以學院派為主,對此保持警惕,認為這不過是新瓶裝舊酒,是商人的圈錢套路; 還有一類,態度比較冷淡,認為內容付費並不值得大肆討論。 作為內容付費的紅人和背書者,對羅振宇的態度折射了不同知識分子的巨大分歧。
  • 如何通過知識付費賺錢?知識付費賺錢案例
    一看到標題包含「知識付費」,我想大家應該聽得耳朵生鏽了吧!必須知識付費這兩年的風頭正勁者呢!但是知識付費這塊實在是大,前景(錢景)不然忽視啊!很多人就是通過喜馬拉雅、蜻蜓FM、騰訊課堂、唯庫、知乎、網易雲、十點讀書等等平臺實現財富的自由,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