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焦慮,別讓焦慮毀了你的努力

2020-12-22 王不白Eddie
電影《熔爐》

大家好,我是王不白。

今天想和大家聊一聊焦慮這個話題。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焦慮這個詞開始在社交圈裡蔓延。

甚至有人開始販賣焦慮,利用你的焦慮,給你販賣知識;譬如利用你的焦慮,給你販賣雞湯。

其實要回溯起來,在孩童時期我就會感到焦慮。焦慮一直伴隨著我,只是更多地會表現為不安、煩躁、浮躁等等,而我沒有準確地把它識別出來——這就是焦慮:

1、我很差勁,我比不上其他人,我配不上、也得不到我想要的東西。

2、我很恐懼,我害怕我考不上/找不到工作/就這樣度過一生。

3、我很後悔,我痛苦於自己曾經浪費的生命、傷害別人和被人傷害的自己。

4、我很無奈,很多事情我無力改變。

當你焦慮的時候,你會陷入巨大的恐慌之中,急著掙脫這種情緒。一般這種時候,我們習慣做的事情是,反覆思考那些痛苦的情緒與不理智的想法

我們要學會面對世事無常

在真實生活的客觀情境中,很多事情的發生並不以我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我們還需要了解焦慮的一個本質。

焦慮——是對無常的抗拒。

無常,是佛教裡的概念,但是和西方心理學是相通的。

西方心理學有一個觀點「人生苦難重重,這個是偉大的真理」,其實就是對無常的通俗解釋。.

人生充滿了無常,但是人的動物性本能卻是趨利避害,也就是人性的本能是抗拒無常的,所以人們很容易焦慮。

比如說堵車,這是一種無常,當你抗拒時,你會抱怨怎麼又堵車了,你想早點到家或者到公司,這令你感到焦慮,甚至繼而憤怒。

不做「逐一族」

以前看過一個故事:

有一個快樂的廚子,很滿足自己現在的生活,有吃有穿,妻子和兒女是他的一切。每天生活在快樂當中。

有一天,在廚房發現了一個袋子,數來數去,都只有 99 枚。心想誰會專門放99 枚呢?應該放 100 枚才對啊,一定是丟在什麼地方了。最後找到精疲力竭也沒有找到

於是他決定要更加努力地工作,儘快賺取一枚金幣。因為找金幣找得太晚太累,第二天他起晚了。於是他的情緒非常壞,對著他的家人大吼大叫發洩不滿。

等廚子來到御膳房,也不再像往日那樣哼著小曲快樂地工作了,他只是拼命地幹活,心裡想著他的第 100 枚金幣。

於是他們原有的幸福平和被破壞了,開始不顧一切地追逐那個沒有實際意義的『1』,甚至因此而失去了快樂,這就是『逐一族』。」

現在來看看我們現實生活中有多少「逐一族」吧。我們身邊的人,包括我們自己,是否還在為了讓自己銀行存款再多出一個「0」而成天愁眉不展呢?是不是還有人為如何才能再多置一份房產而疲於奔命呢?

我們大多數人都是「逐一族」的成員,都在追求那個額外的「1」,殊不知,在追求的過程中,自己正在與快樂漸行漸遠。

承認與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完美主義者是疲憊的追逐者,他們是有追求的人,心中有一個接一個的完美目標,而且等級越設越高,即使有快樂,也是曇花一現,稍縱即逝!他們一直走在否定自己的道路上,並樂此不彼!

曾經在一本書中看到過一句「不完美才是人生」,至今印象深刻,細細品味,也有同感。人生在世起初誰都希望完滿:無論是讀書、工作、嫁娶、等等都設想有一個好的結局,然而、雖然我們絕大多數人所經歷的也許是這樣的生活,達到了滿足。

人生原來就是不圓滿的,能夠認識到這一點,我們便不會苛求自己,也不會苛求別人,只有一個懂得接受的人生,才會更懂得去珍惜。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被上蒼劃上了一個缺口,雖然你不想要這個缺口,但是這個缺口卻如影隨形的跟著你。

人生就像是一個殘缺不全的圓,沒有一個人的生活是圓滿的,也許正是因為認識到了每個生命都有欠缺,所以我們的人生才會因此而更加的美麗。

相關焦點

  • 願你努力,但別焦慮
    活動中,老師做了個調查,發現現場有超過60%的人居然都是衝著緩解焦慮、放鬆壓力而來的。 雖然焦慮點各不相同,但不得不說,這個時代,越努力越焦慮似乎真的變成了很多人的「魔咒」。單就我身邊而言,飽受焦慮情緒困擾的朋友就不少,曉曉算是典型的一個代表。
  • 【夜讀】願你努力,但別焦慮
    活動中,老師做了個調查,發現現場有超過60%的人都是衝著緩解焦慮、放鬆壓力而來的。   越努力越焦慮,似乎成了很多人的「魔咒」。我身邊飽受焦慮情緒困擾的朋友就不少,曉曉算是其中一個。   曉曉在一家企業任職,工作相對輕鬆,但眼看著新招錄的同事一個比一個年輕有鬥志,她就開始坐不住了,擔心有一天自己會被淘汰下崗。
  • 別讓孩子毀在你的焦慮裡
    我跟朋友說:「孩子可能還沒準備好,你別著急。」 朋友卻著急了,她說兒子都兩歲了,一個小區同齡的孩子,甚至比他小的,都會坐小馬桶了。 就是她那種濃濃的焦慮感,你可以清清楚楚地感受到。 有人說,「生孩子前,無論你有多大大咧咧,生孩子後,你都會有顆『愛心+細心+擔心』的玻璃心。」
  • 「婚後焦慮」有哪些來源?別讓焦慮毀了婚姻!
    不論是孝順老人,亦或是教育孩子,再或者是自己的那一份工作,各種各樣的事情,讓每一個在婚姻家庭當中的人總是倍感焦慮。其實有的時候這些焦慮情緒並不是外人帶來的,而只是內心當中無法正確地抒發情感。不論是哪一種原因造成的這種焦慮情緒,更重要的是如何學會調整,在調整之前首先要分析出這些焦慮情緒是如何得來的。
  • 《親愛的小課桌》虎媽育兒引爭議,別讓你的焦慮毀了孩子​
    ,孩子越遭罪,千萬不要讓你的焦慮毀了孩子的未來。別讓你的焦慮毀了孩子家長越焦慮,孩子越遭罪,千萬不要讓你的焦慮毀了孩子的未來。她說:「我最反對就是人家讓我兒子背個詩,我說我來背,我背給你聽,別讓我兒子背,我給您唱歌都行。」傅首爾認為,在桌子上這樣要求孩子會非常侷促,這是家長最早接觸到的攀比氛圍。
  • 別讓焦慮毀了你的人生
    對於焦慮情緒,可以用管理去代替控制,讓它去該去的地方。分離焦慮讓我們獨立的面對自己,意識到我和你的區別,界限和規則開始建立。死亡焦慮讓我們反思人活著之價值和意義,以怎樣的方式存在於世。無論這種焦慮是什麼,它都會永久的存在於我們身上,認識並管理焦慮,適應每一種焦慮所產生的價值,不讓焦慮毀滅生活。(1)接受焦慮是一種人的基本情緒,從焦慮情緒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手段。
  • 考前焦慮到底怎麼克服?別讓情緒毀了你的努力
    馬上國考,一想到就非常焦慮害怕,每次一焦慮就上網想要暫時緩解和逃避這種焦慮的心情,但是每次看完回到現實又覺得剛才浪費了時間反而更加焦慮害怕。常常會有這種狀態導致學習效率也不高。那麼,怎樣擺脫這種狀態。對於考試焦慮而言,目標和實際差距越大就越焦慮,也就是你想考到的分數和你的實力,也就是你能夠考到的分數,兩者之間的差距越大就越焦慮。
  • 別讓焦慮影響你的生活,焦慮比抑鬱更可怕
    01認識焦慮焦慮是一種很特別的情感——它是一種一定會被覺察到的情感。也就是說,也許你抑鬱,但是你不知道你的這種負面情緒是什麼;但只要你焦慮,你一定會意識到,並把它和痛苦、悲傷、抑鬱等情緒明確區分。焦慮在這個意義上,和疼痛是一樣的。
  • 要解除焦慮?用用這個方法,你就會永遠告別焦慮
    每個人在生命的過程中,面對不可知的各類事物,都會產生一定的焦慮。心理學認為,適度的焦慮有利於人的成長與發展,有利於維持人的正常生理功能和活動。所以,首先要對自己的焦慮淡化,不要過度的關注則好,以積極的心態去努力追求自己的人生則好。
  • 杞人憂天給我們告別焦慮的啟示
    杞人憂天,應該是最有名的最早焦慮故事了。 《列子·天瑞》中說,杞國有個人擔心天會塌、地會陷所以非常焦慮,成天的食不下咽,寢不安席。好在有個熱心人,努力地開導了他,讓他不要多想,告別了焦慮,找回了快樂。 那麼拋開這個故事的本身與寓意來說,首先告訴我們,焦慮是種很難受的負面情緒
  •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別讓焦慮毀掉你的努力
    有些人看著別人混得風生水起,就會拼命努力,覺得只要努力就會變得更好,生活就會更好。雖然已經很努力了,可每天依舊很焦慮。有一個朋友,名校畢業,能力不差,可是每天都活在焦慮裡,看別人開餐廳賺了錢,他也馬上學起做飯。
  • 努力和焦慮是一對矛盾體:為什麼我越努力,越焦慮?
    而最可怕的是你為了消除焦慮而拼命努力,卻發現你越努力越焦慮。,我們一直有這樣一種理念,那就是:努力是對抗焦慮的最好方式。於是,我們拼命趕路、瘋狂工作、努力學習,結果我們發現焦慮不僅沒有沒有緩解,反而更嚴重了。在知乎上有個問題,「為什麼越努力反而越焦慮?」獲得了80多萬人的瀏覽,可見,它說出了太多人的心聲。可到底是為什麼呢?其實,努力帶來的焦慮大多來源於和外界的比較,而忽略真實的自己。
  • 解決「學習焦慮」和「匆忙症」,告別「白努力定律」
    比誰都努力,就是考不好,傳說中白努力定律的踐行者。對於這種跟我幾乎沒有什麼交集的人,在群裡聊天時,我倒突然對她產生了興趣。她現在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呢?我…很…好…奇…一頓聊……結果不出所料,在她身上,我的答案似乎得到了某種程度的驗證。
  • 告別焦慮,活在當下,關注身體,做高效能人
    」用心觀察,就會知道焦慮是一種不愉快的體驗,心中想的是:「糟糕的事情即將發生。」比如,我最近常常為自己的文章「不夠好」而焦慮。如果對預期沒有誇大,焦慮能使人處於更加警覺的狀態,是一個人活著的證據。我沒有誇大預期,我告訴自己,雖然我的文章「不夠好」,但我已經在目前的能力之下盡力了,我需要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告別焦慮。
  • 為什麼越努力越焦慮 | 三個方法助你打破焦慮
    ——叔本華我們每天都在為了各種目標努力,為了房貸努力工作;為了成績努力學習,為了薪資努力升職,可是我們的努力往往得不到回報。當我們努力來,努力去,總是完不成目標的時候,我們就會對自己產生疑問:我做得對不對,是不是方向錯了,我這樣努力有結果嗎?
  • 新星教育 | 新生入園告別小技巧,緩解入園分離焦慮
    新學期,孩子上幼兒園了,新生爸媽也要學會如何跟孩子進行入園告別哦。星星姐姐今天為新生家長們分享一些入園告別的小技巧,希望能夠幫助家長孩子們緩解入園分離焦慮,讓孩子們愉快地開啟幼兒園的新生活。分離焦慮是焦慮的一種,誘發孩子焦慮的環境不改變(你不捨得離開,焦慮源就一直存在),你的安慰實際上會變成撩撥孩子焦慮的催化劑。
  • 你的焦慮裡藏著你努力的樣子
    可是我還是會有焦慮,總是擔心老人孩子會生病,害怕自己不能給予他們更好的生活。前兩天,一篇文章《那些陪睡的媽媽,全世界都欠你一個擁抱》在朋友圈瘋傳,看後感激涕零,我覺得我可以寫個升級版《那些克服內心焦慮,對孩子溫柔以待,全心陪伴孩子長大的職場媽媽,全世界都欠你一次認可》。
  • 別把你的焦慮傳染給孩子!
    如果問你經歷過最危險的時刻是哪些時候,可能會有大批人答:「輔導孩子作業的時候!」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因為孩子的作業搞得全家雞飛狗跳呢?看到的一篇文章給了我答案。這篇文章以美國的教育為例,分析了幾十年前美國底層人民,還可能通過教育途徑實現階層的躍遷,而現在僅僅大學學費一項,就足以壓死很多底層民眾。想上一所好一點的大學,對於底層民眾幾乎是不可能的。
  • 不要讓你的焦慮毀了孩子的學習
    但過度的焦慮不僅對考生沒有任何幫助,還會打亂他們的節湊,讓他們心理承受更多的壓力,以至於沒辦法全身心地複習,甚至發揮不出原本的水平。此時那你首先要面對的是自己內心的焦慮,該如何平復。《認識自己,接納自己》一本書中寫道:「當你煩躁不安的時候你可以改變什麼,不能改變什麼;在什麼情況下你不要做無謂的掙扎,也就是說在什麼情況下你應該乖乖地對這些消極情緒附耳稱臣。儘管他們讓你很不舒服,但有時你應該試圖去改變你的外部生活而不是你的內心世界。」一、在你焦慮時可以改變什麼,不可以改變什麼?
  • 為什麼別人越努力越成功,而你越努力越焦慮?
    其實以前呢,我也是一個非常容易焦慮人,而且陷入一種越努力卻越焦慮的怪圈子。後來嘗試過很多方法才慢慢走出來,於是寫下這篇文章,希望能幫到你呀!我雖然嘴上這麼說,但心裡的想法是,我又不是你,如果我的成績跟你一樣好,我還需要這麼努力嗎?高中三年,經常有人勸我不要這麼努力,但我每次的想法都是,我跟你不一樣,我想變優秀,想考985……於是,我拼命努力,從不睡懶覺,也沒有所謂的假期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