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8 來源:教育部
國家督學、太原市實驗小學校長 聶三敏
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對教育提出:「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足見黨和國家重視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的決心。
十九大報告無疑給基層教育工作者吃下了定心丸,同時也指明了努力方向。根據十九大精神,教育「公平」和教育「質量」不僅體現在要讓每個孩子「有學上」,更要「上好學」,這是我國教育進入新時代的主要標誌。那麼如何解決讓每個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的問題呢?教育信息化是我們必然要選擇的路徑之一。杜佔元副部長曾用「四個必將」來闡明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必將帶來教育理念的創新和教學模式的深刻革命,必將成為促進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質量的有效手段,必將成為泛在學習環境和全民終身學習的有力支撐,必將帶來教育科學決策和綜合治理能力的大幅提高。
回顧十八大以來,教育信息化以「構建網絡化、數位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培養大批創新人才」為發展方向,並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具體成效表現在:「三通兩平臺」建設應用效果顯著,「校校通」中小學網絡接入率達到90%,「班班通」課堂信息化教學已基本形成常態化,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逐步深入應用,極力構建了共建共享的「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大幅提高;教育信息化組織保障體系逐步健全;教育行業網絡安全防護能力顯著增強,形成了教育信息化應用和網絡安全協調發展的良好態勢。基本實現了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新突破、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新突破、教育信息化科學發展機制的新突破。
十九大報告為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需要學校建立更加多元的課程、更加適合個體需求的教育學習體系。作為基層教育工作者,全面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努力實現讓每個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的目標,是新時期的工作重點之一,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十三五」期間,要積極推進教育信息化進程,為教育均衡發展助力。進一步明確教育信息化「服務管理,服務課程,服務教學,服務生活」的宗旨,確定「服務•融合•創新•引領」的8字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不斷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及深度應用。從三個方面著力:一是拓寬渠道,優化資源,著力構建服務型教育資源硬體及軟體平臺;二是課題引領,深度融合,在「國家課程校本化,校本課程多樣化,特色課程精品化」的課程建設思路基礎上,實現多彩課程與信息技術的高度融合;三是全面覆蓋,廣泛應用,讓信息化管理形成現代學校生活新形態。「十三五」期間,逐步建立優質資源共享機制,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發揮優質學校的輻射帶動作用,對口精準幫扶,整體提升區域內學校教育教學水平,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作為基層教育工作者,我一定會以十九大精神為指引,在本職工作和督學崗位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推進實施教育現代化的進程中,貢獻才智,發揮作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為教育現代化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責任編輯:忠建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