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是變局之年,這一點我們已經有了深刻的領教。
從疫情到全球貿易經濟局勢的複雜形態,正在給每個身處其中的企業、行業,乃至個人帶來深刻的影響。種種挑戰和阻礙,就像一個巨大的磁場縈繞在社會經濟中。黑天鵝事件與經濟發展不利因素,就像一個引力強大的星球。如果我們想要讓經濟發展的飛船脫離這些引力,就需要在短期內實現一個加速的過程。而在今天經濟發展局勢中,最有可能成為加速軌道的,就是「新基建「指明的新一代數位技術集群,帶來的產業轉型與升級方案。
從國家政策,到地方投資、行業賦能,大量資金、政策與產業支持流入新一代數位技術體系,「新基建「的提出就是希望以產業投入,支持各行業的數位化轉型加速過程。而當宏觀行動開啟後,我們接下來的問題或許是:在產業數位化需求多種多樣;各行業、各地域發展特性千變萬化;產業鏈密集程度與數位化基礎參差不齊的中國大地上,如何在個性多變的基礎上,實現數位化轉型加速的共性統一。
想要探究中國行業數位化轉型加速的真實發展邏輯,就必須真正到南北西東去觀察、理解和溝通。6月以來,華為中國政企業務在南寧、太原、蘭州、海口、玉溪等眾多城市開啟了華為中國生態之行2020。在華為與地方政府、產業組織、企業代表、生態夥伴的交流與溝通中,我們或許可以通過華為中國生態之行2020,透視各地方、各產業的直接需求,與新聯接、新計算建立的數位化加速模型。
生態之行的本質是,華為將領先技術、行業數位化轉型方案直接帶給客戶和夥伴;各地政企客戶將需求與思考反饋給華為——雙向結合後的智慧與共識,再流向大眾與產業層的碰撞和激發。提煉華為中國生態之行2020各站的內容,或許是對中國大地,如何實現數位化加速的最直接思考。
我們發現,理解中國政企普遍面對的數位化加速機遇與挑戰,以及華為在其中帶來的價值,必須要建立「三個統一「的邏輯底座。
時代的風向:發展不確定性與技術確定性的統一
首先回到我們所在的今天,面對一系列發展困惑與挑戰的大背景:可以看到在全球經濟、貿易、科技變局中,有太多幹擾來自於不確定性因素。無論是疫情的突然襲來,還是中美貿易摩擦、全球股市期貨的震動,這些因素都無法被具體的企業與地區來控制和幹擾。集中出現的黑天鵝事件,更是可能對企業和產業發展造成極嚴重的影響。
應對不確定性,無法用兵來將擋的邏輯;而是必須實現「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即抓住可控的增長因素,在快速發展中逃離黑天鵝因素的潛在威脅。而什麼才是時代中的確定因素呢?
答案是技術的變化與成熟,是不確定時代唯一的確定。5G不會倒退,AI不會消失,全球算力總和不可能下降。只有抓住技術發展的確定性,才是消解黑天鵝影響的最佳答案。
這是時代的風向,也是之所以必須在中國快速推動和實現數位化轉型加速的根本原因。
為了儘快推動數位化轉型加速的正面價值,「新基建「讓政、產、學各界達成了高效一致。
藉助「新基建」的基礎支撐作用,社會生活和製造業數位化轉型需求和市場將被進一步激活。
新基建將是開闢應對困境和變化的一條新路,而「新聯接+新計算」將成為新基建和數位化轉型加速的抓手。
透過華為中國生態之行,我們可以看到新聯接+新計算,正在真實成為各地方經濟發展中的關鍵力量,與地方經濟區位發展相融合,成為關鍵助力和產業抓手。
比如在雲南玉溪,玉溪政務雲平臺已經承載了教育雲、醫療雲、司法雲、國土專屬雲等40個單位的112個業務系統,極大加速了玉溪市強政、惠民的信息化建設進程,同時促進了資源綜合利用和信息共享建設。在華為與生態夥伴提供的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領域的先進技術和經驗基礎上,「數字玉溪」正在快速到來,成為這座美麗城市新的發展動力。
再比如說在廣西,和中國-東協信息港建設,帶給廣西眾多城市以跨越式發展的機遇和使命。而為了幫助這條貿易、科技、交流的信息快車道建設,數字廣西肩負著重要作用。「做數字廣西建設的最佳使能合作夥伴」已經成為華為在廣西的區域戰略,未來華為將進一步加大面向廣西的資源投入,與廣西各界共同打造數字廣西和中國-東協信息港建設的「四梁八柱」。數位化引擎也正在成為廣西未來發展的關鍵驅動力。
正視發展的不確定性,才能讓我們意識到技術確定性的顯著價值與戰略契機,成為數位化加速在中國實現的基礎動力。而接下來生態之行希望透視的問題是,數位化加速如何與各地區、產業發展中的差異化相結合。
大地的呼吸:地方產業特性,與規模化數字加速的統一
究竟什麼是數位化加速?一方面可以將其理解為數位化技術發展到新的階段,帶來技術能力邊界的拓展;另一方面也包含經歷了數位化轉型的長期發展後,企業對數位化技術需求的改變與迭代。
能力大了,要求高了,這讓新聯接、新計算交織而成的數位化轉型加速,可以創造數字經濟發展的新速度。而如果想要在產業空間中真實形成數位化轉型進入加速周期,就必須滿足兩方面的條件。在廣度上,新聯接、新計算需要滿足規模化、高效率復用和推廣的要求;在深度上,新聯接、新計算必須適配各地方產業特性本身的深度需求,融入生產核心部門,在關鍵點推動生產力發展加速。
而為了滿足這兩個條件,對數位化轉型的主體,也就是廣袤中國大地上的政企用戶來說,不僅需要主動擁抱「新聯接」「新計算」,還需要與專業領先的行業數位化轉型夥伴緊密合作,攜手前行,逆境出新。在高效率溝通與合作的基礎上,創造行業數位化轉型的新速度。
而從宏觀的中國社會經濟數位化轉型加速層面,必須意識到各地區、各行業、各企業對數位化轉型存在著複雜多樣,且高速變化的個性化需求。只有更好認同和滿足這些個性需求,才能有效抽取和達成共性認同,加速社會共同的數位化加速。這也就是華為生態之行帶來數位化轉型加速命題的第二個共識:只有理解和滿足地方經濟與行業獨立發展的個性,才能實現規模化、可複製的共性。
從產業實踐中看,華為帶來的新聯接、新計算,是以多樣化、個性化的形態走入了各地方經濟與產業需求的核心層。比如在海南自貿港看來,企業園區的數位化、智能化升級,是貿易投資政策的重要承載地,是「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革」的試驗田,是實行多規合一、極簡審批、營造良好營商環境的改革開放新高地。而華為提供的智慧園區解決方案,可以以公有雲、邊雲協同和混合雲等多種模式,滿足各類客戶實現數位化轉型,推動智慧海南在數字園區這一數位化基座上實現跨越式發展,直接推動自貿港對企業的高效支撐。
而在甘肅,敦煌文化是中國大地獨一無二的歷史文化瑰寶,同時又是甘肅旅遊與文化產業的名片。華為通過與敦煌研究院數位化所合作,對敦煌數據中心和網絡進行整體升級和改造,淘汰老舊設備,更換性能更強、能耗更低且能夠滿足業務發展的ICT基礎設施。整個工程龐大而複雜,既要考慮設備的利舊、新老設備的切換和數據的安全遷移等工作,也要考慮整個方案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及數據的容災備份和業務的可擴展性。最終圍繞敦煌研究院數位化所的需求,華為通過多輪調研和溝通,提供了模塊化機房、網絡升級、雲平臺和分布式雲存儲建設等一系列數位化轉型的解決方案,多樣性保證敦煌數據的安全,為文物數位化保護提供可靠保障。
在山西,能源產業始終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焦點。在國網山西省電力公司以國網公司「能源網際網路」建設為契機,基於華為提供的雲平臺、數字平臺、物聯管理平臺的數據底座,建設了多能互動的網源荷儲智慧電網共享平臺,利用5G、雲平臺、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人工智慧、區塊鏈等先進信息與通信技術與堅強智能電網融合發展,應用「大雲物移智鏈」等新技術,發揮電網的樞紐作用和電力物聯網的聯接作用,推動與發電企業、售電公司、綜合能源服務商等上下遊主體、客戶的全時空聯繫,提升系統感知調節能力,優化源網荷、源網源實時響應功能,提升資源利用效能,加強交直流混聯大電網聯合運行控制,提高特高壓外送通道利用效率。華為的新聯接、新計算能力,成為山西能源智能化、數位化發展的重要支撐。
了解地方經濟與行業發展的需求,綜合利用技術發展優勢,深度滿足個性化數字轉型目標。這成為華為與各地方客戶與合作夥伴,依靠新聯接、新計算創造「中國式新速度」的不二法門。將需求個性與發展共性統一,也是「新基建」作為信息社會的基石、數字經濟的支撐,長期經濟增長潛力的基礎。而實現這一目標不僅需要社會各界的共識,同時需要華為為代表的數位化轉型基礎設施提供企業,在發展身位與價值增長上的升級與適配。
華為的抉擇:懂行、懂時代,與數位化轉型道路的統一
從華為中國生態之行中展示的大量案例、觀點與思考中可以看出,中國政企對數位化轉型的加速升級已經達成了普遍共識。而在新階段、新需求下的產業共識,也將逆向影響到基礎設施供應企業的價值轉換和角色定位。
去年,華為提出了數位化轉型的馬斯洛模型。指出一個國家與地區的數位化轉型需求從低到高,大致也可以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是部署ICT基礎設施,構建數字經濟的基礎;第二層是安全,既包括物理世界也包括網絡世界的安全,這是發展的保障;第三層是扶持各行業實現數位化;最高層是實現從城市到國家級的統籌管理,擁有一個智慧大腦。
目前來看,「新基建「周期中數位化轉型的發展核心,將是馬斯洛模型中的第三個層次,也就是扶持各行業實現數位化,與新聯接、新計算帶來的技術與產業發展的適配。這個階段下,理解行業、了解地方經濟的個性需求,將成為基礎設施企業的任務重點。而為了應對這一需求,已經深耕數位化轉型需求十年的華為,決定選擇又一次躬身入局。
6月22日,華為中國政企業務「懂行」形象正式發布,同時宣布「懂行·專注於行業數位化轉型」這一全新理念,凸顯華為中國政企業務通過提供專業的行業數位化轉型能力,助力客戶創造數位化轉型商業價值的決心。
將兩個紅色箭頭首尾相連組成的「懂行「形象以及所代表思考,與華為中國政企業務在數位化加速面前獲取的時代契機結合,可以發現這是「懂行「本質上是華為中國政企業務在長期方向與時代機遇、產業實踐與戰略思考上新的統一。
從華為中國生態之行2020,我們可以看到各地方對新技術的迫切需求、對新產業機遇的認同和支持,以及對個性化數字升級需求的呈現。這些內容要求華為去更多理解行業、理解地域,理解時代變換給政企客戶帶來的壓力與需求。而同時,這些理解建立在華為中國政企業務長期堅守的數位化轉型道路上,推動著華為從數位化轉型提供者,升級為數位化加速的推動引擎。
翩若驚鴻的中國政企數位化加速,建立在一場複雜多元、分工明確的社會經濟與新ICT技術大協同之上,建立於「新基建「體系的推動、各地方經濟的認同與協作,同時也建立在華為這樣的「懂行人」,更加深刻地理解行業訴求,提供更領先解決方案,助力各行業客戶轉型提速。
華為中國生態之行2020的背後,是一場以變化應對變化,以加速消弭不確定的「中國新速度「開啟。這片沃土,從來都擅長創造機遇,發生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