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萌 文/攝
炎炎夏日,走在街上,道路兩旁一株株整齊排列的行道樹,為人們遮擋了刺眼的日光。我們所看到的這些大樹都擁有粗壯的獨幹,而在「武松打虎」故事的發生地山東省聊城市陽穀縣,有一位精通嫁接技術的「手藝人」孔祥凱,偏要種出與眾不同的樹。他把16株小樹通過嫁接的方式,打造成一株胸徑達50多釐米的「中國結」造型樹。
近日,記者驅車前往陽穀縣,在孔祥凱的千畝基地裡,見到了這種枝幹交錯、布滿孔洞、渾然一體的大樹。
歷經40次嫁接的白蠟和海棠
午後的陽光太過熾熱,孔祥凱把參觀苗圃的時間定在了下午。「中國結」造型樹種植面積達2000畝,數量8萬多株,分為白蠟造型樹和海棠造型樹兩類。
記者在苗圃中看到「中國結」造型樹幹直帽圓,很是粗壯,有一種高大而古老之態。走近些細看,還會發現大樹枝幹交錯,布滿孔洞,無數條枝幹拼命向上延展,枝葉自然開張。
記者心想:這大樹怎麼會長成這樣呢?
孔祥凱介紹說,這株胸徑50多釐米的「中國結」白蠟造型樹是由16株白蠟小苗組合而成。通過先連根後連體的專利嫁接技術,使其枝幹交錯生長,樹身布滿孔洞,樹高達7米。這是一種能長成古樹的造型樹。
「想要製作這樣的造型樹絕非易事吧?」記者不禁問道。
孔祥凱肯定地點了點頭,說道:「製作『中國結』造型樹要選擇生長性良好的小苗,分5層進行逐層嫁接,嫁接的傷口完全癒合才可以進行下一層,每層的癒合期約2個月,共要耗時2年,所有傷口才會完全癒合。這些樹就是這樣歷經80次刀割、40次嫁接,再經過7年時間的沉澱才有現在的效果。」
記者與孔祥凱攀談期間,不覺已到了傍晚。此時夕陽西下,一縷縷金光從樹身的孔洞中穿過,記者迫不及待地想用手機記錄下這一刻。剛把手機伸進樹身下方的孔洞裡,屏幕上顯現的畫面讓記者大為驚嘆。原來樹身內是這樣的一番場景,多條枝幹合併,再分開,再合併,盤根錯節,一直延伸至頂端,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古樸自然之氣。
「被你發現了秘密!這就是為什麼我要叫他『中國結』造型樹的原因。」孔祥凱笑著說道。原來之所以取名為「中國結」造型樹,是由於樹身的孔洞結構,人們從內部由下往上看像極了盤繞起來的中國結,故此得名。
孔祥凱把樹嫁接成這樣可不僅是因為注重形態美,還因為這樣的嫁接方式能夠讓每株苗子營養互通、交融共生,整體形態更為穩固。
在觀察和對比中,記者也總結出「中國結」造型樹的幾點優勢。
一是成形快,價格誘人。「中國結」造型樹使用先連根後連體的獨有技術,能夠在7年時間快速形成胸徑50釐米的大樹,大大縮短了普通大樹的漫長生長周期,讓大樹培育在苗圃中成為可能。同時,現在明令禁止大樹進城,想要找到一棵胸徑50釐米的大樹是非常困難的,而7年生的「中國結」造型樹外徑就可以達到50釐米,5000元一棵的價格也很誘人。
二是移栽成活率高,免修剪。「中國結」造型樹製作時先連根後連體的專利嫁接技術,植物根系全部為毛細根,出圃土球直徑為1.2米,使其在移栽時成活率大大提高。移栽後也不需要專業工人頻繁進行修剪,做到了和自然樹一樣,任其自然生長,節省了後期管理養護費用。
三是造型奇特,抗風能力強。「中國結」造型樹分枝多,樹形圓滿,冠幅大,遮陰效果好,抗風抗倒能力特別強。同時,全新的樹幹改革技術呈現了獨有的樹洞特色,將越長越古老,大大提高了樹的經濟價值和觀賞價值。
嫁接達人的愛好、創意和堅守
參觀期間,孔祥凱與《中國綠色時報》記者穿梭于田壟間,他一邊查看著「中國結」造型樹的生長情況,一邊訴說著他與花和樹的故事。
原來孔祥凱獨特的想法並非空穴來風,他受父親影響,從小就是個嫁接達人,非常熱愛植物。
年輕時,孔祥凱尤為喜愛月季,他總在思考如何讓一株月季上開出三四種不同的花色。他用父親教他嫁接果樹的方法,將頂芽嫁接在枝條上,一個枝條嫁接一個品種的頂芽。經過多次試驗,最終成功嫁接能夠一樹開多色的月季,最多時一株上能呈現5種不同顏色。試種出一樹多色的月季後,孔祥凱便拿到市場上賣,他用創意和技術,迎來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成了那個年代人們羨慕不已的「萬元戶」。
之後,孔祥凱從果樹和月季上移開了視線,盯上了苗木。他又有了新的點子,將龍爪槐與金枝槐嫁接,上面的金枝昂揚向上,下面的綠葉低垂、弧度優美,令人嘖嘖稱奇,也為孔祥凱帶來了又一次成功。
孔祥凱在同記者講這些故事時,說得最多的就是:「我做事就是要與眾不同,不走尋常路。」
在記者看來,孔祥凱的確是這樣一個擁有無限創意又敢想敢幹的山東漢子。他為了自己的愛好非常肯鑽研,時常會突然迸發出一個靈感,然後全身心投入其中,埋頭苦幹,形成自己獨有的創意作品。最終成功了,他就換下一個目標,繼續苦幹。
孔祥凱的這種不服輸的性格淋漓盡致地體現在研發、培育「中國結」造型樹這件事上。在他看來,市面上的大樹都是獨幹的, 未免太過千篇一律,要在樹形上有所改變。
他花了兩年時間開車前往江蘇、四川等培育造型苗多的地區進行考察,了解造型樹的市場行情,與民間手藝人學習嫁接技術。在跑了40萬公裡後,孔祥凱確定使用絨毛白蠟和「旭麗」海棠兩個在全國各地都能種植的鄉土樹種,製作成擁有適應性強、抗風、耐寒、抗大雨等特性的獨一無二的造型樹。
孔祥凱本以為經過考察、深思熟慮後,在「中國結」造型樹的培育之路上就能順風順水地走下去,可誰也沒想到,直到嫁接後的第三年,這些「中國結」造型樹嫁接的傷口都癒合了,但嫁接的小苗粗度竟一點都沒有長。3年瘋狂的投入,卻沒有看到一絲希望,孔祥凱有點坐不住了。
他本以為自己思慮周全,卻沒有想到造型樹要成形會有這麼長的周期,他的壓力格外大。「我本計劃投資500萬元用於培育『中國結』造型苗,沒想到越投入越多,那段日子我真的特別痛苦,不知道能不能成功。」孔祥凱說。
「現在來看您最終還是堅守下來了,是什麼支撐著您度過了那段最黑暗的時光?」記者問道。
他說:人總要篤定的堅持一件事一次,無論失敗還是成功,孤注一擲,絕不後悔。我就這麼給自己打氣,家人朋友也給我鼓勵,難著難著就過來了。
好在痛苦的階段孔祥凱最終熬過去了,到了第四年的某一天,他突然發現苗圃裡的樹不一樣了,給他感覺似乎一夜之間長大了!
孔祥凱見到了希望,從2001年起,連續3年投入3700餘萬元建了3個基地,共1400畝。直到2018年年底,孔祥凱才開始把他雪藏多年的「中國結」造型苗銷售,7年苗每株售價5000元,截至現在已銷售2000餘株,非常火爆。
今年年初,為了裝車更方便、更快速,不受時間限制,孔祥凱在苗圃裡安裝了全自動的龍門吊。他還培育了2000株經過斷根馴化的「中國結」造型苗,這些苗子起挖不受季節影響,四季都可進行銷售。
下一步,孔祥凱準備在實用性、易管理和造型上繼續深耕,培育出更具創意、獨一無二造型的苗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