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對於寶寶來說,最好的口糧就是母乳餵養,如果母乳充足那孩子也會健康茁壯的成長,現在更多的媽媽選擇母乳餵養寶寶,因為母乳更容易消化,會讓孩子的免疫力更強,在某種程度上來看,母乳寶寶也會更加聰明健康,但是母乳媽媽也有一個難題,那就是給孩子斷奶,對孩子來說,斷奶也是一件很殘忍的事情,寶媽也會感到很揪心。
案例
張女士的兒子,今年12歲了,已經進入到青春期,上了初一,孩子的學習成績很好,這也讓家裡人感到很驕傲,但是媽媽的心裡一直都有一個難言之隱,那就是孩子到現在還在吃母乳,每天3遍,早上起來就要吃一次,中午回家還有放學都要吃上幾口才甘心,眼看著這麼大的孩子還吃奶也不好,畢竟孩子已經這麼大的,如果長此以往,也會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但是媽媽還是沒有辦法,如果不讓孩子吃,孩子就非常抗拒,甚至還自己傷害自己。
原來,在孩子2歲的時候,媽媽就要給孩子斷奶,但是奶奶卻捨不得,和媽媽說男孩就要多吃一點奶,再給孩子吃吧,看到孩子非常抗拒的樣子,媽媽也一時心軟,斷奶失敗了,在之後,每次斷奶孩子都非常抗拒,甚至哭得嘔吐,讓媽媽非常心疼,一直到孩子長大,斷奶也沒有成功。
媽媽無奈之下,只能找醫生求助,詢問醫生有沒有好的辦法,醫生聽到媽媽的訴求之後,也堅決表示治不了,媽媽苦苦哀求說自己沒有辦法了,醫生最後也生氣的說到,這和醫學有什麼關係!你們自己把孩子慣壞了!現在能有什麼辦法?在不斷奶,孩子長大了怎麼辦?聽到醫生的話,回到家後,媽媽也下定決心,不管孩子怎麼哭鬧,也要給孩子斷奶。
分析
給孩子斷奶的過程確實非常難受,很多寶媽也經常暗自抹眼淚,但是斷奶是孩子必須要經過的一個成長過程,只有斷奶,才會讓孩子更好的成長,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母乳已經滿足不了孩子的營養需求,所以斷奶也是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著想,那麼怎樣斷奶,才會讓孩子更容易接受呢?
循序漸進,不要著急
很多父母在斷奶的時候,都採取強硬的方式,不給孩子吃奶,這樣也會讓孩子很抗拒,甚至會哭上幾天,為了讓孩子慢慢的接受斷奶,父母可以在孩子吃輔食之後,就慢慢減少母乳的餵養次數,首先斷了夜奶,這樣孩子在斷奶的時候,晚上也不會哭鬧,父母也能睡一個好覺,孩子也不上火,這樣慢慢的斷奶,在很大的程度上都容易很多。
不要離開孩子
很多媽媽在斷奶的時候,將孩子交給自己的親人,自己離開孩子,在幾天之後再回到孩子的身邊,但是這樣也會給孩子的心理帶來傷害,因為媽媽對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存在,有了媽媽在身邊,孩子也有安全感,沒有媽媽,孩子也會感到很沮喪甚至很害怕,不要因為斷奶就離開孩子,和孩子在一起,讓孩子哭出來,也是一種情緒的釋放,也會更加依戀媽媽,情感也會得到滿足。
關於上面的內容,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的留言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