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媽說育兒(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給寶寶斷奶是每一個媽媽都會經歷的階段。
給寶寶斷奶不僅僅是孩子的難關,更是對媽媽的考驗。在這個階段中,面對著不能吃奶哭鬧著的寶寶,媽媽也是既心疼又無奈。
一位媽媽就講過她斷奶期間的心路歷程:
給寶寶斷奶的時候,看著寶寶委屈的眼神,我感覺自己心都化了,趕緊提醒自己最開始的目的,生怕自己沒狠下心。但是半夜聽到孩子的哭聲,我一下子也哭出來了。
即使斷奶的過程再痛苦,許多媽媽為了孩子今後更好的成長也只能是忍下心來。實際上,也有一些媽媽面對著孩子的哭鬧敗下陣來。
甚至有的孩子已經12歲,六年級的半大小夥子,還要一天喝三次母乳。
36歲的張女士的兒子已經12歲了,這個孩子有一個怪癖:一天要喝3次母乳。每天早上睡醒,中午放學回家,晚上睡覺之前都要喝。即使寶媽已經沒有母乳了,但是寶寶還是習慣性地吃奶。
一旦要求沒有得到滿足,孩子就會大吵大鬧。
面對這種情況,張女士往往會變得心軟,直到讓孩子喝得滿足後停止哭鬧。
12歲的孩子已經是六年級的半大小夥子了,這麼大的孩子大多也進入青春期,開啟了第二性徵的發育。
可是張女士的孩子竟然還像幾個月的寶寶,一天喝三次母乳。是不是孩子的身體發育出什麼問題了呢?
張女士曾經帶著自己的孩子前往醫院進行檢查,檢查結果顯示孩子的生理上並不存在什麼問題。
「孩子並沒有生理上的疾病,這邊治不了,這是心理上的缺陷,」醫生對著張女士直言,「你心理上同樣存在問題。」
原來,張女士原先打算在孩子1歲的時候斷奶,但是雙方的老人認為母乳營養豐富,吃到2、3歲再斷奶也不遲。
看著孩子斷奶時整宿哭鬧不睡覺,張女士心一軟就同意了,可是等到孩子3歲的時候,孩子還是撒潑打滾得不肯斷奶,張女士的斷奶計劃就又失敗了。
就這樣一直到孩子的12歲,孩子每天還是要喝母乳才能滿足。
試想一下,當一個孩子在12歲的時候還在吃媽媽的奶,孩子的自理能力怎麼得到培養,孩子在今後變成「三無男」也就不難理解了。
1)母乳營養豐富,孩子能夠吃很久
一般認為,嬰兒在十個月的時候,母乳就不能滿足嬰兒成長所需的營養了。
斷奶其實是考慮到孩子的長期的生長發育,通過斷奶寶寶在適宜的年齡專注吃飯,通過攝入食物來獲得成長發育所需要的營養物質。
同時,長時間以母乳為主不利於孩子吞咽功能的養成和牙齒的發育,通過添加適當的輔食,對寶寶的口腔咀嚼期進行鍛鍊,幫助寶寶更好地消化吸收。
斷奶影響的主體不僅是體現在寶寶身上,對寶媽的影響也需要父母注意。
如果一直沒有斷奶,長期的哺乳會導致寶媽出現月經紊亂等系列問題。同時長期的哺乳對寶媽的工作時間的佔據能夠影響寶媽正常工作。讓寶媽不能在完成生育後,投入到正常的工作生活中。
2)長期母乳餵養代表孩子和自己的關係親近
「孩子這麼大還在吃母乳,這說明孩子和我關係好,離不開我。」
這幾乎是每一個捨不得退出孩子生活的媽媽都會有的錯誤想法。
實際上孩子斷奶不僅僅是實現母乳餵養到一日三餐的過渡,還有一部分的原因在於,通過斷奶的這個過程,讓孩子從小養成獨立,好好吃飯的習慣。同時這也為父母在今後逐漸退出孩子生活做準備。
在斷奶的過程中,父母也應該「狠下心」,作為退出孩子自我空間的第一步,父母不能猶豫不決。
1)斷奶的過程應該循序漸進
孩子進行斷奶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父母不能夠心急。
一般情況下,孩子斷奶的最佳年齡段是8個月到1歲半之間。
西爾斯醫生說:營養學家和內科專家建議母乳餵養在1歲左右,前提在於在母子雙方或者其中一方做好準備。
當寶寶處於這個階段時,媽媽就要有意識的進行孩子斷奶的準備工作,提前做好準備。
比如:
通過這些方法逐漸讓寶寶適應斷奶。
2)停止母乳餵養的同時給寶寶添加輔食
孩子對母乳念念不忘的最關鍵的原因在於,奶水是孩子的唯一的食物來源。
寶媽在給寶寶斷奶的同時,為寶寶進行適當的輔食的添加,通過添加輔食,讓寶寶逐漸地適應沒有奶水的飲食。
輔食的選擇應該科學,為了照顧寶寶的消化功能,儘量選擇易消化,便於咀嚼的食物。
ps:本文圖片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