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家是長輩帶孩子,這3件事一定要注意

2020-09-03 我家有小寶貝

在當代社會中,隔代教育是很普遍的現象。大多數爸爸媽媽都忙著上班,爺爺奶奶就成了帶娃的「主力軍」。據統計,超過七成的學齡前孩子都由爺爺奶奶輩參與教養

隔代教育一方面正在成為社會趨勢,另一方面又矛盾重重,危機四伏:教育觀念不一致,孩子不知道聽誰的;婆媳矛盾長期積累,動不動就上演家庭大戰……

怎樣才能統一教育觀念,讓孩子得到更好的發展呢?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隔代教育的那些事。

隔代教育中最容易掉的坑

爺爺奶奶帶孩子時,如果產生了下面三種心理,隔代教育就容易費力不討好,甚至掉進坑裡。

01「愛他就要給他最好的」

「隔代親」是一種普遍現象,很多爺爺奶奶都特別疼愛孩子,雖然自己吃穿很省,但對孩子絕對大方:「愛他嘛,就要給他最好的!」

爺爺奶奶疼愛孩子,本身再正常不過了。但關鍵在於能不能把握好「度」。 正常的疼愛是回應孩子情感上的需求,幫助孩子完成做不了的事情,這對孩子來說是有益的。可如果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明明可以自己做的事情,大人卻偏偏要為他代勞,比如四五歲了還餵飯,家務活也從來不讓碰,這就不是疼愛,而是溺愛了。

溺愛容易讓孩子變得嬌縱任性,比如一言不和就在地上撒潑打滾,總是提各種無理要求,長期發展下去,孩子的生活習慣和自理能力都更有可能比同齡人差,性格也更容易出現問題。

02「他是你兒子,也是我孫子」

家庭劇《小歡喜》裡的季楊楊,從小爸媽忙於工作,由姥姥姥爺一手撫養。記得裡面有一個情節是姥姥送他去爸媽那兒,追在後面說:「你要覺得飯不好吃,你就回來!」言下之意就是:他雖然是你們的兒子,但也是我一手帶大的孫子,我絕不讓他受委屈!

這話一說出口,季楊楊看姥姥果然是親姥姥,可是爸媽卻不像親爸媽了——姥姥代替爸媽,成為教育的主導,是隔代教育中典型的角色錯位;而爸媽在孩子十幾年的成長中也一直是缺位的,沒有承擔起父母該負的責任。由於長期缺乏父母的陪伴,正在高三的他跟爸媽關係冷淡,親子矛盾很深,成績也一塌糊塗。

季楊楊的悲劇其實是隔代教育中的角色錯位。在教育的過程中,爺爺奶奶可能會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和界限,不知不覺就代替爸爸媽媽成為了教育的主導。與此同時,爸爸媽媽長期缺位孩子的成長,也容易產生親子隔閡,影響孩子的心理發展。

03「我之前就是這麼把你帶大的」

在隔代教育當中,最大的衝突莫過於教育觀念的不統一了。很多爺爺奶奶聽到「您這個不科學」時,就十分委屈和迷茫:「我之前就是這麼把你帶大的,你不也好好的嗎?」

其實,兩代人的教育觀念不同很正常,這是認知局限的問題。現在的育兒環境和育兒知識發生了很大變化,當年再好的經驗擱在今天都可能過時,或者被證明是不科學的。

隔代教育三原則,助力高質量育兒

在包含了祖孫三代人的家庭裡,產生不同的觀念是正常的。記住下面三個隔代教育的原則,或許很多矛盾就能迎刃而解了。

01 明確角色定位

最好的隔代教育是爸爸媽媽為主,爺爺奶奶為輔

爸爸媽媽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責任人,要儘量多帶孩子。爸爸媽媽忙的時候,爺爺奶奶可以幫忙帶孩子,但一定要規劃好時間,畢竟爺爺奶奶也需要充分的休息時間,調整身體和情緒。

02 家庭成員間多認同、鼓勵

在育兒這條路上,家庭成員之間相互的認同和鼓勵很重要。

爺爺奶奶作為經驗豐富的過來人,可以多給爸爸媽媽一些肯定,在孩子面前認可他們的教育,有助於樹立爸爸媽媽的威信,增強親子關係。

爸爸媽媽也要多理解爺爺奶奶的不易,他們辛苦操勞了大半輩子,現在放下悠閒的退休時光來幫忙照顧孩子,無論如何都是值得感激的。此外,他們的每一點改變和進步都需要肯定,也許看起來微不足道,但對他們來說,可能是努力跨越的一大步了。

03 尋找學習科學育兒的途徑

很爺爺奶奶其實都是很樂意學習新的教育觀念的,而且他們的學習能力超乎我們的想像。

心理學家通過實驗發現,在參加測試的 80 歲以上老人中,近三分之一老人的推理能力、記憶力、視力、空間判斷能力等和年輕人一樣好,大多數人至少能將良好的智力保留到 70 歲,即使某些老人在智力上出現衰退的情況,也可以通過訓練得到改善。

所以,想讓爺爺奶奶的教育觀念與時俱進是完全有可能的,關鍵在於怎樣幫助他們拓展學習途徑,利用手機等現代化工具,或者社區等身邊的資源學習科學育兒的方法。

也許在最好的隔代教育裡,爺爺奶奶是這樣的存在:隔著一定的距離默默引導著孩子,在他沮喪時給他鼓勵,難過時聽他傾訴,有時還能興致勃勃地陪他一起撿石頭、抓螃蟹、數星星、玩煙火……

相關焦點

  • 父母做的這6件事,會讓孩子感覺到無助和害怕,父母一定要注意
    但事實這種觀念卻導致我們與孩子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大,與孩子的距離越來越遠。我們做父母的正在做無數令孩子感到害怕的事情,正在親手把孩子推離自己。孩子害怕父母做的6件事,很多父母都在做,快來看看你中了幾條。孩子交朋友的原則很單純,玩的來、有共同語言就是好朋友,有些父母會以成績的好壞來判定是否可以交朋友,在孩子把朋友帶回家時,指責孩子交亂七八糟的朋友,會把孩子的成績帶壞。孩子把朋友帶回家,他們的本意是想父母認可自己的朋友,是在給父母機會了解自己的生活和交際,請父母一定要歡迎和接受孩子的朋友。即使孩子交錯了朋友,父母也不要當面給臉色,事後再慢慢引導孩子。
  • 帶孩子看病,這6件事家長一定要知道
    這位老鄉告訴王女士,自己的孩子也有過類似的毛病,這不是「中邪」,而是生病了,要帶孩子去正規的醫院就診。於是,王女士帶著九歲的女兒青青找到了上海的一家正規醫院。雖然孩子上了手術臺,卻因為延誤了最佳治療時間,左側睪丸因缺血已經壞死,必須切除。而右側睪丸也已經腫脹並缺血,最終能不能保住也很難說。因為家長的愚昧,孩子付出的卻是慘痛的代價!帶孩子看病,這六件事要記牢!
  • 有孩子學模特的家長們注意啦,這5件事你們一定要知道
    如果不能,那為什麼要學?走路而已,誰不會嗎?NO!NO!NO!事情沒那麼簡單關於讓孩子學習少兒模特這件事家長朋友們也不要盲目跟風>下面這5件事你一定要知道一、孩子參加模特訓練的意義1、矯正不良體態,塑造孩子協調的形體比例以及律動美感;
  • 第一次去男朋友家,這3件事一定不能做,過來人說的很現實
    ,要面對三姑六婆的嘮叨,親戚朋友都催著你什麼時候結婚,這些都是現代家庭的特色,還有一種就是有女朋友的,過年會帶女朋友第一次回家見父母。第一次去男朋友家,面對男方全家人的審視,女孩子會覺得很緊張,做什麼事情都會小心翼翼的,生怕做錯事給男方父母留下不好的印象,很多女生去男友家之前,都會做好準備,正所謂不打沒有準備的仗,第一次去男朋友家,這3件事一定不能做,過來人說的很現實。
  • 因為孩子洗澡這件事,鄰居家吵翻了天
    "婆婆說:"才五歲的孩子,懂什麼性別意識。孩子爸爸五歲的時候,我還帶他去女澡堂洗澡呢。"為這事,婆媳兩人你一眼我一語說著說著就紅臉了。鄰居家這事,讓我想起了黃磊給二女兒多妹洗澡的事請。
  • 幼兒園老師建議:孩子上幼兒園之前,一定要教會孩子這3件事
    而一位幼兒園老師,則對孩子們上幼兒園之前家長需要做的準備工作進行了總結歸納,主要有3件事。 家長如果想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那一方面要讓孩子多鍛鍊,在生活中不要對孩子的生活大加包攬,不給孩子鍛鍊獨立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要有體系、有意識地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讓孩子在進入幼兒園之前可以做到基本獨立
  • 秋冬季節,寶寶接種疫苗前,一定要知道這12件事!
    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上幾種情況,請一定要告知醫生。如果在這30分鐘內,孩子出現不適症狀,請及時同時醫生,讓醫生來進行判斷。回到家後,孩子最可能會出現的不良反應就是低熱,一般不超過38℃,在接種疫苗後24小時內出現,持續時間一般不超過48小時。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可以給孩子進行物理降溫,多喝水,反應一般會自行消失。
  • 有孩子裝修一定要注意這幾件事!不然肯定後悔!
    對於有孩子的家庭,裝修中不僅要考慮到自己的心意以及舒服,還要要考慮到孩子的安全和舒適度。那麼家有小孩的裝修時要注意什麼?這裡就總結了家有小孩裝修時要注意的10個要點。裝修要點1:收納一定要充足孩子愛玩是天性,則家裡必不可少的會有一堆的玩具,如果收納空間不充足,則滿地的玩具將面臨無處安放的境地,這樣亂糟糟的環境,即便是裝修的再精緻也無濟於事。
  • 如果你想讓孩子智商更高,要多帶孩子做3件事,很關鍵
    孩子的智商,絕不僅僅體現在能背多少古詩、心算多少數學題上,更重要的,是他們是否能夠和世界平和地相處,坦然自信地面對生活中的一切,不糾結,不擰巴。因此,請父母不要忽略孩子的天分和潛能,日常生活中,請多多引導他們做這3件事,潛移默化之中,它們能夠幫助孩子用更好的方式認識世界,智商越來越高,看待事物也越來越聰明!
  • 給孩子上戶口前,這件事家長一定要慎重,能為孩子帶來這3點好處
    給孩子上戶口前,這件事家長一定要慎重,能為孩子帶來這3點好處女性生下孩子之後家人們就會有許多的事情要做,其中首當其衝的一件事情就是給孩子起一個好聽的名字。現在的家長在給寶貝選擇名字更多的是注重名字的個性化。
  • 如果你想當媽媽,這3件事一定避而遠之,不然不孕的機率大大增加
    導讀:如果你想當媽媽,這3件事一定避而遠之,不然不孕的機率大大增加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如果你想當媽媽,這3件事一定避而遠之,不然不孕的機率大大增加!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睡覺前1小時,父母堅持帶他做這3件事,孩子更聰明
    在孩子睡前一小時,你家孩子都在做什麼?玩手機還是看電視?聰明的家長絕對不會怎麼做,因為他們知道睡前一小時對孩子極為寶貴,在這個時間你對孩子做什麼,將會影響到孩子的情商和智商。著名的央視主持人董卿大家都知道吧?她曾在一次採訪中提到過,自己每天睡前一小時會雷打不動的閱讀。
  • 暑假帶孩子外出,千萬要注意這6件事,否則後悔莫及
    每年暑假都是兒童傷害事故的高發期,孩子本身安全意識薄弱,好奇心強,又加上沒大人看著,各種慘劇發生的可能性就變得很高。交通事故、溺水、跌落和燒燙傷屢見不鮮,每一個孩子的傷亡,都會對一個家庭帶來傷害。暑假帶孩子外出,千萬要注意這幾件事,不要等出事了才後悔。
  • 越是窮人家的父母,越喜歡做「這3件事」,以為對孩子好實則毀娃
    01越是窮人家的父母,越喜歡做「這3件事」,以為對孩子好實則毀娃然現今人們生活經濟發生了巨大改變,有些窮人家孩子可能因某些機遇而一夜暴富,類似暴發戶、富二代越來越多,面對這如意般的生活有些家長教育可能出現縱容,稍微不留意就成為了驕縱、寵溺,竟將孩子養成了白眼狼而不自知
  • 如果你有幸和處女座談戀愛,一定要知道這3件事
    如果你有幸和處女座談戀愛,一定要知道這3件事處女座看似好相處,對戀愛卻有一套自己的標準,不會輕易為你妥協。處女慢熱卻很專一,前期需要你花很多時間,讓他看到你的優點,成功吸引他的注意。也許你嫌棄他對你嘮叨、不耐煩對你過度苛求,他表面波瀾不驚內心卻很受傷。只要你多一些疼愛和陪伴彌補,他也會為你改變,包容你的小缺點。和處女座戀愛,慢慢就變成更優秀的人彼此充滿默契,他的小毛病全變成閃閃發光的優點。和處女在一起,這3個小習性你一定要知道。
  • 這3類老人最適合帶孩子,你家老人中了幾條?
    琳琳家的小寶最近去上幼兒園了,學校裡的老師都很喜歡他,覺得他很聰明,又會背很多的唐詩,都誇琳琳會帶孩子。但其實琳琳一直在工作,沒有時間帶孩子,孩子都是她婆婆帶的,所以小寶養得這麼好,大多是老人的功勞。總有人說老人帶娃不如自己帶,但其實有些高素質的老人,比你自己帶娃還要好。
  • 孩子睡覺前1小時,父母堅持帶他做這3件事,孩子更聰明
    在孩子睡前一小時,你家孩子都在做什麼?玩手機還是看電視?聰明的家長絕對不會怎麼做,因為他們知道睡前一小時對孩子極為寶貴,在這個時間你對孩子做什麼,將會影響到孩子的情商和智商。曾有專家進行研究發現:「睡前一小時是教育孩子的黃金期,這段時間孩子大腦接受能力非常強,所以,這時候你對孩子做什麼,直接關乎到孩子智商。」
  • 影響孩子的不是童年,是長輩的這3句口頭禪,分分鐘扭曲娃的內心
    正是長輩的這些行為,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的內心,甚至會扭曲孩子的內心,因此,當長輩說出這3句口頭禪時,父母要及時制止。此前,網上曾有過這樣的一張圖並且配字寫道:請不要告訴你的孩子,如果調皮會被我們(警察叔叔)抓走,我們希望在孩子有困難時會跑向我們,而不是被我們嚇跑。
  • 帶孩子坐車前,一定要知道這幾件事!不然小心孩子吐一路
    所以在坐車時,家長一定要多留留心,注意觀察寶寶的狀態。如果寶寶出現哭鬧、臉色蒼白、乏力或多汗等症狀時,寶寶可能就是暈車了,能下車就趕緊下車。雖說就那短暫的幾分鐘,但難受起來真的會讓你懷疑人生。坐車前,避免飢餓或者吃的太飽,尤其要避免食用油膩的食物。2.儘量開著窗戶或者選擇窗戶邊上的位置(在坐公交車)。3.車內不要吸菸、不要放置味道較大的食物或物品。4.不要突然加速或者剎車、不要急轉彎。5.
  • 如果不想廢掉一個孩子,這3件事要少做,網友:關係孩子的一生
    如果你對你的孩子什麼都不管,那他「廢掉」的概率會大很多。對於孩子來梁,他們想要的是父母的愛,父母的關注。如果你連最起碼的關注都不給他們,那他們就會認為你不在乎他。我有個侄女兒,她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她和爺爺奶奶一起長大。她父母對她是真的很放心的,什麼事情都不過問,就連別人父母最關注的學習成績,她父母都從來不過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