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高校之間人才流動屢見不鮮,尤其進入新世紀以來,高校之間的人才爭奪戰也日趨白熱化。教授學者流動的背後,總會有各種各樣的因素。有些因為薪酬待遇,有些則是為了事業發展。2013年,原河海大學劉漢龍教授,出任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院長。那麼,為什麼劉漢龍教授會加盟重慶大學呢?我們來一探究竟:
成長經歷
劉漢龍,1964年出生,重慶大學教授。1982年,他考入浙江大學土木工程系。本科畢業之後,他考入河海大學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並留校任教。劉漢龍教授長期從事環境巖土力學與減災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傑出的科研成績。他先後獲得國家傑青和長江學者稱號,成為領域內知名的學者。1999年開始,他先後出任河海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副院長和院長職務。2013年,劉漢龍教授加盟重慶大學。2016年7月起,出任重慶大學副校長至今。
在河海大學學習工作多年,科研成果豐碩成為準院士級別專家。
劉漢龍,1964年3月出生於江蘇高郵。他自幼學習成績優秀,1982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浙江大學,就讀於土木系。本科畢業之後,他選擇繼續深造,攻讀河海大學碩士和博士研究生。1994年,劉漢龍順利獲得博士學位並留校任教擔任講師,從事土木工程方向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此後數年間,他數次出國留學。1994年,劉漢龍到香港科技大學作訪問研究,在土木工程系進修一年;之後,他到日本國立港灣技術研究所進行博士後研究,並在1997年博士後出站並回國。多年的出國經歷,開闊了他的學術視野,提高了他的學術能力。
由於科研能力出色,歸國當年他就被學校破格由講師直接晉升為教授,並在次年就獲評博士生導師。此後數年間,他主持了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在國內外期刊發表多篇論文,出版多部學術專著,並獲得了多項國家專利。此外,他科研成果豐碩,研究成果先後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等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獎項,成為土木領域內準院士級別的專家。
科研成果出色榮譽紛至沓來,執掌河海大學土木學院多年。
憑藉著出色的科研成果,劉漢龍教授獲得了諸多的個人榮譽。他先後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才,並獲得國家傑青和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項目資助,成為我國巖土工程領域內的領軍人物。此外,他還擔任了多個國際和國內重要學術機構的職務,包括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兼環境巖土工程分會理事長等,並擔任多個著名學術期刊的編委,成為領域內舉足輕重的著名學者。
在做好學術研究的同時,劉漢龍教授也逐漸走上了管理崗位。1999年開始,他先後出任土木工程學院巖土工程研究所副所長、所長,河海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副院長、河海大學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等職務。2009年10月開始,劉漢龍教授開始擔任河海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院長、巖土力學與堤壩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直至2013年12月卸任。
劉漢龍教授為何離開河海大學,選擇加盟重慶大學?
2013年12月份,一條高校的人事任命消息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原河海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院長劉漢龍教授,加盟重慶大學,出任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院長。那麼為什麼劉漢龍教授要離開深耕多年的河海大學,加盟重慶大學呢?坊間也是眾說紛紜。
第一:重慶大學平臺更高。河海大學作為211大學,土木工程學科實力強勁。重慶大學則是985院校,也是土木工程強校。對比之下,顯然重慶大學對於劉漢龍的發展空間更大。在周緒紅院士出任校長之後,大力發展土木學科,大舉引進高層次人才。在此情形之下,劉漢龍教授選擇加盟重慶大學,自然是倍受重視。
第二:院士增選。劉漢龍教授作為手握多項國獎的學者,參選院士是其學術目標。但是河海大學學校平臺不高,院士投票權不足。加之學校內部院士候選人競爭激烈,分票嚴重。在此情形之下,在河海大學他的院士增選之路會很艱難。反觀重慶大學土木學科實力也很強,人脈更廣,加之新任校長周緒紅教授是土木方向院士。因此,選擇重慶大學對於他的院士增選不無裨益。
對於大力發展土木學科的重慶大學而言,劉漢龍教授的加盟可謂是天作之合。在劉漢龍加盟重慶大學之後,重慶大學的土木學科也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辦學實力提升很快。在重慶大學,劉漢龍教授工作也非常出色,不僅新增一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而且當選為國際土力學與巖土工程協會主席。由於管理能力出色,2016年劉漢龍教授升任重慶大學副校長。
結語
劉漢龍教授在河海大學學習工作多年,成長為巖土力學領域的準院士級別專家。由於各種原因,他離開母校加盟重慶大學,對於河海大學而言是巨大的損失。如今,在重慶大學他已擔任學校領導,並數次參選院士且多次進入第二輪。離開河海大學加盟重慶大學,對於劉漢龍教授而言也許是正確的選擇。對此,你怎麼看?祝願劉漢龍教授工作生活順利!
不拘一隅,唯才是舉。喜歡的話點個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