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傳統節日 弘揚中華文化

2020-12-20 人民政協網

(原標題:看淡對「萬聖節」的追捧)

這兩天,包括南國早報、瀟湘晨報、羊城晚報在內的多地媒體都關注到了幼兒園組織小朋友過萬聖節這一情況。引發這種關注的,除了商家不遺餘力營造的「洋鬼節」氣氛,還有諸多家長的吐槽。因為大部分幼兒園都要求家長購買服裝、和孩子們一起做節日道具,有些還要求購買裝飾品來布置教室……而這些東西被用完之後就只能扔掉,來年再買。如此浪費讓很多家長覺得吃不消,而且,還引發了質疑。有位家長就在揚子晚報的採訪中發問:如果「洋鬼節」要組織孩子慶祝,那麼是不是冬至也要帶紙錢去幼兒園燒呀?

的確,哪個國家和民族都有慎終追遠的文化傳統:佛教中有盂蘭盆會,傳統習俗中有「十月一、送寒衣」,一些墨西哥人甚至會在亡靈節期間將去世親屬的遺骸從墓地中取出並仔細清洗,之後再次安葬。人們藉此機會聚集慶祝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表達的則是對死亡這一哲學命題的認識和思考。不同的文化,都值得了解和尊重。

但卻也不能對此一笑而過。至少,幼兒園等教育機構該在對待中外各種節日的態度上,一視同仁。某些洋節固然熱鬧,其實,我們本土的節日也不是就意味著吃吃喝喝。古往今來,多少文學作品描繪過上元節的火樹銀花、金吾不禁,而中元節的風俗儀規也有各種講究排場,比僅僅刻個南瓜燈要有意思得多。更進一步,應該給孩子、家長一些自主選擇的權利,讓渡出一些沒有「萬聖節氣氛」的空間。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蜘蛛網、骷髏頭和鬼怪面具這些東西,必須承認有些孩子有可能會留下心理陰影。至於一些年輕人化裝成恐怖殭屍、各種鬼怪形象的做法,只要在固定場所自娛自樂就好,別到公共空間故意嚇人,更不要像國外此前人人喊打的「恐怖小丑」一樣以惡作劇傷害他人為樂。

當然,在這裡還要順便釐清一個概念:11月1日,才是西方一些國家的傳統節日「萬聖節」(All Saints' Day)。幼兒園小朋友和部分青年人熱熱鬧鬧過的10月31日,是「萬聖節前夜」(Halloween)。而在一些商業傳播中,並未對此加以嚴格區分,如果幼兒園的老師們真打算通過「慶祝萬聖節」來讓小朋友了解多元文化,恐怕先要從搞清楚到底哪天過節開始。

說實話,10月31日晚上,那些熱衷於變裝搞怪嚇唬人的年輕人大概也沒有幾個真正明白萬聖節的由來演變乃至宗教含義的。扮成巫婆的,真的知道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四大女巫具體是誰?其中哪一位與莎翁名作《麥克白》有關聯?扮成吸血鬼的,除了記得德古拉的大名,又對其傳說的產生背景和歷史演變了解多少?很多人就是人云亦云地湊個熱鬧,或者身處於某個圈子、群體,不好搞得太過特立獨行,只好跟著大家玩一玩「百鬼夜行」。這也就是所謂的從眾心理、「羊群效應」。這樣沒有歷史積澱、文化內涵的空熱鬧,是遠遠不能和已經寫入了我們文化基因的清明祭祖、中秋團圓相比的。大國風範,兼容並包,不必將之視作洪水猛獸,事實上它們也沒那個能量。

相關焦點

  • 弘揚中華傳統節日 ——鋼城區育才小學「弘揚傳統文化 從我做起...
    大眾網·海報新聞濟南12月25日訊(記者 畢東方 通訊員 張冉)為了引導師生弘揚中華傳統節日文化,12月24日,育才小學全體師生開展了「弘揚傳統文化,從我做起」的主題教育活動。
  • 設立中華「父母節」弘揚傳統「孝文化」
    設立中華「父母節」弘揚傳統「孝文化」 發表時間:2015-05-11   來源:這個舶來的母親節而今成了我們的節日,當然是好事。但是,我們在汲取外來文化精華的同時,也應反思,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我們民族源遠流長的孝道文化,為何不能有一個載體在現代傳承、弘揚?這個載體就是設立我們自己的母親節,或者,叫父母節。   儒家經典中多有關於「孝」的論著:《孝經》中有「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故自天子至於庶人,孝無始終,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 【理論】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提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內容。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須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
  • 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藝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展
    問:為什麼要開展「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展示活動?有什麼意義?  答: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今天 我們如何弘揚中國傳統節日
    中華傳統節日作為中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表現形態,千百年來綿延不絕,歷久彌新。它以潛移默化、寓教於樂的形式,展示著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表達著人們對美好理想、智慧與倫理道德的追求與嚮往,是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傳承中華美德的重要載體。對於保持民族特色,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意義重大。   可是在繼承和傳承傳統文化的過程中,現實卻不容樂觀。一方面,國人對於弘揚傳統文化,關注傳統節日的意識越來越淡薄,每逢過節,我們關注的並非傳統節日文化,而是各種節日美食。
  • 弘揚傳統節日,增強文化自信——濂溪區外國語學校開展「弘揚傳統...
    中國江西網/九江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黃紅潤、柳國金報導:為了展現我國傳統節日的習俗與魅力,加深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日的了解,濂溪區外國語學校開展了「弘揚傳統節日,增強文化自信」主題活動。 「弘揚傳統節日」活動(柳國金 攝)  12月23日下午,學校組織各班召開「弘揚傳統節日,增強文化自信」主題班(隊)會,通過傳統文化知識講解、搶答題、猜謎語以及播放相關節日短片等形式
  • 黃至安委員: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增強民族認同感、自豪感
    全國政協委員黃至安人民網北京3月13日電 ( 林洛頫)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國民珍惜和維護自己的思想文化,達到凝聚民心,增強民族認同感、自豪感和愛國心是當前我國社會的重要職責之一。」2015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湖南省道教協會會長黃至安提出了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建議。思想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
  • 弘揚歷史悠久的中華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
    前言我們中國擁有著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文明大國。各種傳統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使我們文化自信的出處。弘揚傳統文化,就是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運用於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之中,中共中央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反覆強調大力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提高民族道德素養,更好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傳統文化的定義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文化,是各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現。
  • 劉邦、漢文化與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劉氏文化
    中華漢文化已經有了兩千多年的歷史,我們雖然不能把它和中華傳統文化劃等號,不能把它和五千年中華文明劃等號,但它卻是中華傳統文化、中華文明的重要根基,是中國人都認同的文化基因,是老祖宗留傳給我們的文化密碼。習近平總書記極為重視中華傳統歷史文化的傳承。
  • 鄧店小學中華傳統節日文化特別實踐活動
    &34;情端午——我們的節日|鄧店小學中華傳統節日文化特別實踐活動鄧店小學2020.6.25  &34;粽子飄香,古風流長,為進一步引導廣大少先隊員了解和感受中華傳統節日文化,更好地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西安高新街道鄧店小學少先隊在端午來臨之際,開展&34;端午特別實踐活動,旨在提高隊員們的愛國意識,增強民族自豪感,培養隊員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 神筆何世龍,被譽為「中華書畫神童」,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受到許多國家的領導 人和藝術界名家一致好評,被譽為「中華書畫神童」。神筆何世龍,不僅從三歲開始跟隨父親開始學習書畫和國畫,而且還具有強烈的文化底蘊,之所以能夠被譽為「中華書畫神童」,這不僅是靠的運氣,需要天時,地利,人和都需要具備。成功不是偶然,而是一直堅持努力的結果,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不成功。
  • 海南人如何看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何傳承與弘揚,這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12月6日,為更好地探討這一話題,讓更多的人參與其中,一場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研討會」 在海口市瓊山區海南海世界貝殼文化博物館舉行。因此,需要我們充分重視、利用海南豐富的東坡文化資源,讓其在海南自貿港建設進程中,成為實現文化引領、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資源,成為推動全省發展特色旅遊產業集群,培育旅遊新業態新模式,打造國際旅遊消費中心不可替代、不可多得的重要角色。
  • 大力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原標題:大力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新時代必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和吸引力,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 端午傳統文化需要傳承與弘揚
    端午節又稱重午節、重五節、天中節、龍舟節、醫藥節等,是最早出現的中華傳統節日之一。據記載,早在先秦已經出現,到了漢代,已有合藥、以「朱索五色印為門戶飾,以難止惡氣」、在胳膊上系長命縷、迎濤神等諸多習俗。  端午節這個傳統節日,也是中華民族獨具特色的文化載體。包粽子、划龍舟是主要內容。
  •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2020-12-04 14: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節日】梅州舉辦形式多樣的端午節活動:感受傳統習俗,品味中華文化
    【節日】梅州舉辦形式多樣的端午節活動:感受傳統習俗,品味中華文化 2020-06-26 20: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校外藝術類小組活動融入傳統節日文化的創新策略
    另一方面,在學習意願調查中,有74%的學生對傳統節日文化感興趣。在學習態度中,有48%的學生認為中華傳統節日文化博大精深,值得弘揚,有43%的學生認為傳統節日文化形式多樣,豐富有趣。有7%的學生認為傳統節日文化陳舊過時,毫無趣味。有2%的學生對傳統節日文化表示不關心。
  •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加快建設文化強國
    中華傳統文化是一條長河,從歷史深處走來,由涓涓細流到波瀾壯闊,不斷吸納,不斷更新,不斷壯大,奔流不息,匯入整個人類文明的汪洋大海。正因為推陳出新,它才具有了旺盛強大的生命力;正因為開放包容,它才具有了如此震撼的宏大氣象。「國學」這個詞從文化傳承的角度講不太嚴謹。準確的說法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弘揚傳統文化 濟南市技師學院積極開展「我們的節日中秋」主題系列...
    大眾網教育·海報新聞訊 按照市文明辦在全市組織開展「我們的節日中秋」主題活動的要求,濟南市技師學院安全有序的開展了一系列「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各項內容的活動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弘揚、倡導孝老愛親的中華傳統美德
    為積極弘揚重陽節愛老敬老的傳統美德,青島市開展「我們的節日·重陽」主題活動,營造關愛老人、孝老愛親的節日氛圍。各區市結合疫情防控工作要求,針對重陽節和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開展了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通過登山賞菊、愛心義診、文化展演、志願服務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引導市民傳承優秀中華傳統文化,弘揚愛老敬老的節日精神。這部「我們的節日·重陽」專題片,記錄青島市民在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中,弘揚、倡導孝老愛親的中華傳統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