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介紹:戴兵,中國光大銀行總行信用卡中心總經理。1999年開始專職於個人銀行服務領域,在2002年組織並參與了招商銀行(行情資訊)「金葵花」理財品牌及其相關服務體系的建設和營銷;2005年10月,任中國光大銀行信用卡中心總經理。
中國的信用卡消費呈現年輕化趨勢
鳳凰網:我們都知道光大銀行是立足於中國本土的銀行,如今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了,雖然中國金融行業也有很長的歷史,可能從古代就一直有,但是目前來看,現在的金融行業形勢還是受到西方的牽引和帶動,咱們中國本土對於金融行業的能動性還不是那麼高,尤其是信用卡的這種業務,對於中國人來說,可能算是一種小額信貸的業務,中國人其實對於借錢、貸款這種行為還是有自己的一個理念和特殊的一個觀念。那麼針對中國消費者對於這種信用卡業務的特殊理解,光大銀行對於中國本土信用卡市場目前的形勢,有什麼樣的看法和見解?
戴兵:應該說信用卡的的確確從業務本身來說,是一個舶來品,是從美國發明創造以後推向全球的。這個產品它的的確確對於帶動消費,對於方便大家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那麼從光大信用卡2006年大力發展以來,我們在市場上也得到了廣泛的認可,最重要的是我們是不斷的通過創新,通過去挖掘客戶的需求,然後把這個產品在適當的時候推薦給合適的人。
從我們中國的消費群體來看,其實差異很大的,每一個年代,都是有不同的消費觀。就50年代的人,就60年代的人,70年代的人,80年代的人,90年代的人他們的消費觀差異是很大的。現在信用卡從使用的主力軍來看,70、80是主力軍,90也加入了這麼一個消費的領域裡面來,從現在的發展趨勢來看,這樣的產品越來越受到中國人,特別是我們新生代的歡迎和普遍的使用。
鳳凰網:目前等於說是越年輕,反而對信用卡越熱衷的感覺,是不是可以這麼理解?
戴兵:是的,因為信用卡本身是一個小的消費信貸工具,它提供的是銀行的貸款,而且是一種信用貸款,對於使用銀行貸款,新生代特別是70後、80後他們更熱衷一些,而且更接受這種方式,因為中國以前的老人,對於借別人的錢然後去使用,或者去消費,從觀念上來說不一定接受的了,我們以前受的教育一定要量入為出,你有多少收入你花多少錢,而且要勤儉節約。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全球化進程的發展和推廣,特別是以美國這種消費文化對中國的影響,那麼我們的70後和80後,都已經加入到推動消費信貸的這個洪流當中來了。所以使得我們的業務發展越來越快、越來越大,特別是80後、90後,他們對於使用銀行的信用貸款已經是已經普遍的行為了。
中國不是沒有信用卡客戶而是貸款規模小
鳳凰網:其實通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尤其是2004年開始,會有一個發卡量爆發式的增長,基本上我們去銀行辦一張儲蓄卡或者其他的業務,銀行的工作人員都會推薦你辦一張信用卡,但是這張信用卡很多人辦了之後,他會不會開卡,會不會使用,這個後續的跟進並不是非常完善。未來在消費信用卡使用量增長越來越快的形勢下,對於我們辦了卡,但是消費的很少,或者說幾乎不開卡的這種情況,光大銀行有什麼針對性的措施?您覺得我們未來的發展還會不會熱衷於發卡量?
戴兵:其實從現在發展情況來看,大家有一種誤讀,最重要的一點,信用卡的發展他已經過了這種跑馬圈地或者說瘋狂去發展的時期,對於光大銀行來講,我們實際上現在是需要質量的發展,我們要追求更高的收益和更低的風險來實現我們企業的價值,為企業、為股東、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我們現在從國內信用卡的發展來看,其實最大的瓶頸它是受貸款規模限制,這個貸款規模的限制,他實際上制約了中國的信用卡發展,從我們拉動內需的話題和角度來講,信用卡這個領域對於拉動內需,刺激消費是絕好的,不可替代的,因為它先是用銀行的消費信貸,然後他又是遍布於全球的消費網絡,沒有第二個金融供給有他這麼便捷,那麼方便所有人在他需要消費的時候,去實現消費,沒有第二個產品可以取代的。
但是,在這個產品的推廣使用過程當中,從國家的政策引導方面,沒有給他任何的特殊的政策,也沒有做一些政策上或者是制度上的安排,讓大家更樂意選擇用信用卡而不是用現金,或者是用其他的支付方式。
所以,現在最大的問題不是說中國沒有信用卡客戶,最最重要的是我們有一個更大的緊箍咒,就是規模,貸款規模。我們可以看到,作為消費信貸槓桿的使用,中國的銀行業,特別是在信用卡這個使用範圍,遠遠低於美國這種很成熟的市場,美國現在的信用卡的透支餘額超過一萬億美元,而我們中國的信用卡透支餘額才不到一萬億人民幣。
從人均GDP的角度來講,我們大概是美國的1/4,但是一反一正再來算,作為信用卡對於消費信貸的推動,我們就變成了1/24,所以就是說是遠遠不夠的,我們現在最大的困惑是沒有這麼多信貸資源去做這件事情,而不是說沒有客戶,中國客戶是非常好的,也非常多的,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追求的就是優選客戶。
鳳凰網:您剛才提到美國整個的信貸額度是一萬億美元,如果中國的客戶信貸額度能像美國相比的話,那麼咱們算一下,美國人數比咱們少,所以說人均來說,肯定是一個很高的額,如果中國的人均達到這麼一個高的額度,就不得不很擔心一個問題,咱們銀行的風險,因為這是一個不可避免的一個問題,可能使用了信用卡的錢,但是透支了,可能會出現一些死帳、壞帳,那麼就銀行來說,這是一個很難控制和避免的風險,針對於這個風險,光大銀行有什麼控制?
戴兵:首先我們要看佔比,因為從美國市場來看,信用卡的信貸規模在很多的銀行中佔比是超過10%,有的能達到20%,在銀行信貸的結構,都是超過10%,而我們整個銀行業信用卡透支餘額的佔比在整個規模裡非常小,是微乎其微的。所以現在成倍的發展,他在整個的銀行的信貸規模裡面的佔比還是很小的一個點,我們要放大到這個上面去看,而不要光看一萬億,這個一萬億對於整個銀行業的信貸規模它是很難做到的,要這麼去看。
對於控制這個風險,最重要的是說我們要去找對具有誠信的,講信用的,違約率低的客戶。這種客戶就是我們信用卡最好的客戶,不一定他最有錢,就是我們的好客戶,不一定,也不是說他沒錢,他有可能是我們的好客戶,不是。主要是要有誠信,要履約,等於是我們靠信用,靠客戶的信用向我們借錢,我們要去尋找的就是講信用的人。
所以,找到講信用的人是我們銀行做信用卡這個業務的關鍵所在,那麼怎麼去找,我們有一系列的汲取手段和方法,包括現在人民銀行還有公安部等等,都在做一些為構建誠信社會做的一些工作,比如說我們的諮詢中心不斷的收集所有人的信用記錄,隨著我們每一個客戶,每一個持卡人,他的這種跟誠信相關的記錄的收集越來越多,越來越完整的話,其實我們講誠信社會就會越來越完善,大家就會更重視自己的信用記錄,也會對自己的信用記錄去負責,這樣就會形成一個很良性的,很好的一個循環,我覺得這是一個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