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胡群 消費金融興起,銀行信用卡業務迎來了好的時代。
今年3月末,央行、銀監會聯合印發《關於加大對新消費領域金融支持的指導意見》,從積極培育發展消費金融組織體系、加快推進消費信貸管理模式和產品創新、加大對新消費重點領域金融支持、改善優化消費金融發展環境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新消費領域的細化政策措施。
在「網際網路+」潮流下,消費金融領域競爭加劇。作為消費信貸的天然媒介和絕對主力,信用卡業務的轉型升級十分重要。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國內個人貸款餘額約為28萬億,其中96%由銀行系提供。其餘4%的市場份額由1.5萬家小貸公司和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分享。
正在起飛的信用卡
「信用卡是商業銀行創新最活躍的領域。」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易會滿稱。
目前中國銀行業信用卡業務已構建了覆蓋工薪階層、大學生、出國旅行群體、高淨值財富人群、小微商戶、私家車主、網購一族等各類群體的信用卡產品體系。近年大中型銀行手機信用卡,大都實現了蘋果和安卓系統手機的「全覆蓋」,全面支持線下「近場」揮卡支付和線上「遠場」一鍵支付。
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2015年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截至2015年末,全國銀行卡在用發卡數量54.42億張,較上年末增長10.25%,增速放緩6.88個百分點。其中,借記卡在用發卡數量50.10億張,較上年末增長11.81%,增速放緩5.39個百分點;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在用發卡數量共計4.32億張,較上年末下降5.05%,增速放緩21.5個百分點。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380.27億元,較上年末增加22.63億元,增長6.33%;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佔信用卡應償信貸餘額的1.23%,佔比較上年末下降0.30個百分點。
增速放緩或緣於傳統市場漸趨飽和,信用卡發卡量增長乏力之時,銀行如何開拓新的業務領域?將信用卡產品進行細化經營,產品功能的設計會更加多樣化或成為解決方案之一。據經濟觀察網記者觀察,近期中信、光大、興業等信用卡中心將目光聚焦在細分消費市場。
銀行半年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中信銀行信用卡累計發卡3369.15萬張,新增發卡331.61萬張,同比增長33.70%。光大銀行信用卡累計發卡量3177.11萬張,當年新增發卡量343.77 萬張。興業銀行累計發行信用卡1,750.30萬張,期內新增發卡200.79萬張。
據經濟觀察網記者了解,今年光大銀行信用卡交易額遠高於去年同期。2015年12月末,光大銀行信用卡年度交易額突破1萬億元,而2016年截至10月19日,年度交易額再次突破1萬億元。
信用卡業務激增,在銀行淨利潤增長大幅放緩的當下,成為一抹鮮豔的亮色。9月,光大銀行發布公告稱,擬獨資設立信用卡業務獨立法人機構,公司名稱暫定為「中國光大信用卡有限責任公司」,投資金額不超過100億元。早在今年1月和去年7月,民生銀行、中信銀行曾分別公告,稱將設立信用卡公司,目前尚處於等待監管部門批准的階段。
與消費金融公司、小貸公司、網際網路金融機構,如BAT的消費金融業務及P2P相比,信用卡的優勢明顯,一方面是資金成本低,另一方面是風控技術高,不良率水平低。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2016金融穩定報告》顯示,個人住房按 揭貸款、個人信用卡貸款和個人汽車貸款的不良貸款餘額都有所增加,分別 為502.7億元、591.6億元和50.4億元,分別比年初增加202.3億元、198.5億元和 4.8億元;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個人信用卡貸款和個人汽車貸款不良率分別為 0.4%、1.8%和1%。
瞄準旅遊市場
銀聯國際與中國旅遊研究院共同發布的《2016年中國出境旅遊發展年度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出境旅遊人數達1.17億人次,同比增長9.8%。由於最近兩年的人民幣貶值等因素,相比前幾年20%左右的高速增長,出境遊漲幅明顯趨緩。報告預計,中國出境遊市場保持增長勢頭,2016年出境遊人數將同比增長11.5%、達1.33億人次。未來5-10年穩定增長基本面不變。
這實際是一個巨大的市場。2015年中國出境遊消費達1045億美元,同比增長16.6%,人均消費893美元(約合6000元人民幣),增速有所放緩。出境遊市場已經從早期觀光看景為主,到購物為主,發展到休閒度假體驗本地生活。
據國家旅遊局2016年上半年旅遊統計數據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公民出境旅遊達5903萬人次,同比增長4.3%,預計下半年也將保持4%的增速。出境旅遊已經成為國民常態化的休閒活動,並正在從量變向質變轉化,中國旅遊者進入了「消費升級」的階段,即消費者更加注重在航班、酒店、餐飲、行程上高品質服務的追求。
作為在中國商旅信用卡市場精耕多年的發卡機構、出國金融服務的領先者,中信銀行至今已擁有超過500萬的商旅持卡用戶,產品種類和客群數量均處於領先地位。11月10日,中信銀行攜手國泰航空、亞洲萬裡通,正式宣布在國際化商旅金融服務領域達成合作,並在當日發行中信國泰航空聯名信用卡、中信亞洲萬裡通聯名信用卡兩款新品,為國際商務出行、熱愛旅遊及享受生活的人士量身打造,為其帶來優越飛行、品味生活的全方位高端旅遊生活體驗。本次中信銀行牽手國際航空公司、旅遊休閒合作夥伴,是對傳統銀行合作模式的一次全新升級,以「無界創新」為理念,在大數據分析、用戶體驗、數字傳媒、金融科技等方面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致力為用戶提供國際化商旅服務的「無界體驗」。
中信銀行副行長郭黨懷表示:「2014年我們完成了7+2+1的大商旅戰略布局,打造了7張航空聯名卡、2張在線商旅聯名卡、1張豪華酒店集團聯名卡的產品體系。此次,我們首次與國際知名航空公司——香港的國泰航空,同時與亞洲領先的旅遊及消閒獎勵計劃——「亞洲萬裡通」達成合作,這是我們力拓國際商旅市場、提升全球化經營水平的重要舉措。我們的共同目標是,針對當前商旅用戶出境旅行、消費升級的新型需求,全力為用戶創造『行者無界,通達萬裡』的國際化商旅消費體驗。」
據《2016年上半年旅遊統計數據報告》顯示,2016年上半年,國內旅遊22.36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0.47%;出入境旅遊1.27億人次,增長4.1%;上半年實現旅遊總收入2.25萬億元,增長12.4%。當中信銀行聚焦境外遊市場時,光大銀行正在國內旅遊市場耕耘。
近日,光大銀行信用卡中心與網際網路公寓預訂平臺領導者途家網宣布建立戰略合作,聯合推出「光大途家聯名信用卡」,該卡涵蓋途家鑽石會員權益、輕鬆代辦籤證、手機APP辦理退稅、途家網消費滿減、全國機場貴賓廳服務等專屬權益,共同為持卡客戶提供更加便利、高效、實惠的公寓預訂服務和支付服務。
隨著旅遊與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人們的出行與消費方式逐漸改變,基於分享經濟,致力於為遊客提供高品質度假公寓的在線平臺途家網也邁入了快速成長期,並構建了全新的民宿分享生態系統。與此同時,為更好地順應市場發展,光大銀行信用卡中心不斷利用網際網路思維對市場、用戶、產品乃至對整個商業生態進行審視,將自身金融機構在資源、產品、風控等方面的優勢與網際網路企業平臺、數據、營銷等方面的優勢充分整合,積極打造金融與其他消費場景融合的強勢跨界金融產品。
光大銀行信用卡中心總經理戴兵表示,途家網是網際網路領域的佼佼者、住宿分享行業的領頭軍,此次合作,是繼與京東、優酷、掌閱等網際網路企業合作後,光大銀行信用卡布局網際網路與金融+場景的又一力作。
如何讓消費者活躍?
「在中國經濟的轉型期,銀行轉型成為必然。當前環境下,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斷增加,中產階級擴容,個人金融需求快速增長,銀行卡在商業銀行轉型中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於客戶端而言,最重要的就是通過服務、產品等,提升客戶的用卡體驗,增強客戶粘性。」戴兵向經濟觀察網表示,未來的銀行應該是跨界的、融合的,是客戶體驗至上的銀行。為此,光大銀行不斷嘗試與電商、保險、旅遊、網際網路科技等不同領域企業合作,整合渠道、整合資源,將光大信用卡與客戶生活場景無縫對接,共同提升服務質效。
在「網際網路+」的跨界合作中,信用卡的業務創新正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
創新金融科技引領的簡便、快捷的客戶體驗則是發展普惠金融的基石。當下消費金融的主力人群是生活於數字時代、高度依賴網際網路及數字行動裝置,被稱為「Generation Z」的一代。他們不再是銀行及傳統金融機構的「客戶」畫像——在有限、標準化、既定的範圍內被動獲得產品及服務;他們更多扮演著「用戶」乃至「粉絲」角色——主動獲取多樣化的金融產品及服務,以建構個人期待的個性化金融解決方案。
今年初,招商銀行與滴滴宣布雙方達成戰略合作,招商銀行將作為戰略投資者投資滴滴。除了資本層面,還包括綁卡支付、發行聯名卡、司機顯現招募、客戶共同開發、汽車信貸以及雙方用戶營銷等多項業務。
10月24日,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與百度金融宣布,正式首發「中信百度金融聯名卡」。中信銀行將豐富成熟的金融資源與百度金融的行動支付平臺對接,打通線上、線下權益通道,為用戶提供更為便捷、實惠的移動金融服務。
11月8日,興業銀行月樂視控股宣布正式啟動全面戰略合作,構建「網際網路+金融」新模式。雙方合作的首個產品——「興業銀行樂視體育聯名信用卡」也正式亮相,集金融服務與樂視超級體育會員權益於一身。
興業銀行與樂視在零售金融領域將重點圍繞聯名卡、線上支付、消費分期等方面展開全面合作。聯名卡方面,將在合作發行聯名卡的基礎上,致力於拓展和完善聯名卡在支付、消費、代繳費等方面功能,實現銀行卡帳戶與樂視會員預付卡帳戶合二為一;線上支付方面,雙方將探索開展線上支付帳戶與支付渠道服務合作,興業銀行將針對樂視線上商城、線下生態體驗、電視大屏商城等場景,基於樂視錢包帳戶管理和銀行支付渠道需求,為樂視提供相關帳戶管理服務與支付服務;消費分期方面,雙方將針對樂視會員開展線上、線下消費場景的多元化消費信貸業務合作,滿足樂視會員客戶的場景融資需求。
「興業銀行與樂視體育的攜手只是一個開始。未來,樂視『平臺+內容+硬體+軟體+應用』五層構架都將與興業銀行的金融創新產品和服務進行深入合作。」樂視控股副董事長賈躍民說。
實際上,多家銀行開展各類創新業務吸引新客戶,如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與bat、京東、返利網等網際網路機構跨界合作,推出諸如京東小白卡、中信返利聯名信用卡等產品。
「中信銀行信用卡增量的一半來自於網際網路合作渠道。」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總裁呂天貴表示:「電子商務和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給傳統金融業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這就需要傳統金融與網際網路企業加快滲透融合,勇於創新,為用戶提供新時代消費需求的產品和服務。」
信用卡的新機會
在開展新型跨界合作的同時,傳統機構的跨界市場仍值得發掘。
11月9日,光大銀行與同仁堂健康在全國範圍內推出以健康養生為主題的聯名卡—— 「光大-同仁堂健康聯名信用卡」。該行藉助此次與同仁堂健康合作為契機,以創新的金融服務滿足持卡人對健康生活的追求。
此次光大銀行攜手的同仁堂健康隸屬北京同仁堂集團,以「集百草而香天下,普健康而惠眾生」為企業願景,繼承了北京同仁堂的百年精髓。在合作過程中,雙方資源互補,深刻洞悉客戶消費需求,以為持卡人打造細緻、周到的增值服務為出發點,實現了金融服務和健康權益的有機整合。
如果說消費金融公司、網際網路金融消費金融及p2p機構的消費金融業務如今發展的如火如荼,銀行信用卡中心的未來更值得期待。
今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中國人民銀行關於信用卡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根據通知精神,2017年1月1日後,放開免息還款期最長不能超過60天、最低還款額不能低於10%的限制,由發卡行自主決定;信用卡透支利率有望下浮30%,同時以「違約金」取代「滯納金」;完善了信用卡預借現金業務,持卡人通過ATM提現的每卡每日累計額由2000元提高至1萬元。
相對於當前開展消費金融的其它機構而言,信用卡的優勢將進一步擴大。中信銀行、民生銀行、光大銀行正計劃開展信用卡業務公司化改制,並將設立中信信用卡公司。但此事還需相關監管機構核准,中信銀行有望成為首個成立信用卡子公司的銀行。據呂天貴透露,監管機構正在研究。具體時間有待於銀監會進一步細化監管政策以後方可。
一旦中信銀行成立信用卡子公司,其它銀行或將陸續跟進,信用卡子公司將無疑獲得更多自主決定業務的空間,信用卡產品或將進一步細化,產品功能的設計將更加多樣化,或實行免息期長短「因人而已」、利息多少「因卡而已」等具體措施。甚至可能將獨立上市。
信用卡盈利的基礎是發卡量和使用率,近年股份制銀行信用卡中心創新業務頻出,以智能精準定位客戶群,以跨界提高發卡量,從而在網際網路時代走出一條適合各自發展的路。
但相對於國有大行而言,仍有待提高。截至6月末,工商銀行信用卡發卡量超過1.17億張,成為全球最大的信用卡發卡銀行,信用卡貸款餘額超過4300億元。今年上半年,工商銀行信用卡消費額再創新高,達到1397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2.4%,對促進居民消費合理增長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