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霞 | 佛教像似符號探究:以大日如來的再現為例

2021-02-12 符號與傳媒

大乘佛教內部判教有顯密之分,就對表徵和各種符號的充分利用程度和取向途徑看,相比顯宗訴諸文字義理重視智解,密宗更強調充分利用各種形象符號來實修親證,用義大利著名藏學家朱塞佩·圖齊的話說:「(密宗)傳法不是僅為了理解文句,而是為了成就證境。每一怛特羅所描述的,以象徵手法闡釋的,並以各種鮮活手法再現的是『實相』的特定部組」(圖齊,2009,p.3)。密宗與顯宗不同之處在於後者使用各種視覺化符號和身體符號再現證境要達到的「實相」。為親證實相,密宗幾乎訴諸了所有的感知符號:視覺符號、聽覺符號、身體符號、心像符號等等,力圖將文字義理轉換為可體驗感知的「內證」經驗,故密宗對符號的利用可謂達到極致,並擁有著極為繁複龐雜的符號體系,其使用的符號具有鮮明的具象化、體驗化、內在化特徵。

理解密宗的符號再現體系,筆者認為當先重點考察在密宗思想及符號再現中至關重要的部分,那就是於密宗思想而言具一定本體論意義的毗盧遮那佛(大日如來佛,真如實相)及其相關的系列符號。佛教宗旨是有關擺脫輪迴煩惱,獲致清淨涅槃和真如實相(在密宗中被佛格化為至高佛大日如來)的解脫論,故以繁複龐雜的各色符號來再現此至高真理,再現大日如來的符號無論在數量還是繁複程度上都處於絕對優勢。而解釋與大日如來相關的這些符號,當先揭示隱藏在其背後的符碼規則,即再現具一定本體論意義的大日如來的符號,其再現體與對象聯繫在一起是否有自己獨特的方式和規則?或者說,將能指與所指關聯在一起的編碼方式是否有其特殊性可尋。一般而言,符號文本與對象之間的關係,在很多情況下都是約定的,這種關係取決於使用者之間的一種協議,此種協議即為符碼。正是由於特定的符碼方式,某符號系統將某一符號引向某種特定的意義而非其他意義。

為闡明與大日如來相關的符號的符碼規則,有必要先簡略梳理下密宗的主要觀點。我們知道,屬大乘佛法之一的密乘起源於印度,在公元7世紀由於《大日經》和《金剛頂經》的出現,密宗有了自己的體系化的理論和實踐綱領,形成獨立體系的宗派。《大日經》將宇宙實相佛格化為根本佛,是一切諸佛菩薩所出之本原及所歸之果體;其身口意業遍虛空,演說如來之三密門金剛一乘甚深教。《大日經》由此首次確立了密宗的信仰體系和神靈體系,依照法國學者羅伯特·薩耶的說法:「佛教古舊派已經承認了一種無上生靈神祇的存在,神祇則根據它們距離欲界和色界的不同遠近距離而又分成了品第」 (薩耶, 2013,p.39)。在密宗的信仰體系和神靈體系中,一般認為佛陀有三種化身:法身、報身、化身,三身處在不同境界,有不同妙用。佛的報身是有色有相的莊嚴體,它是積無量善功德的福報身,常住色界十七重天之上,無上密嚴報身佛國,以寶飾身,密宗中的本尊都是報身相。化身是佛陀化現的度眾相,如釋迦牟尼是佛陀化現的殊勝化身,也可是度眾的一般化身,也可隨機緣化身為人天、動植物、器物等等以度化眾生。

在佛陀三身中,以法身佛陀大日如來最重要,也最難理解,因它的含義在大乘三身佛說的層面具有一定的本體論意義。所謂法身佛陀,據《大乘義章》卷十九對法身佛陀的解釋:「顯法成身,名為法身。如勝鬘說,隱如來藏顯成法身。法身體有覺照之意,名法身佛。」(慧遠大師)意即以佛法成身,體現了密宗將絕對真理佛格化的思想。大日如來被奉為密宗最上根本尊佛,是密宗的無上存在,也是金、胎兩部曼荼羅的主尊。作為密宗無上根本佛,法身大日如來又被細分為自性身和智慧身。自性身表明如來有自證極位,它就是本自具足,無始無終、不生不滅、不去不來、能生萬法、不會斷滅的本性,具有「非緣生而屬無為法,與悟性功德融為一體,遠離常斷二邊,斷除貪著、阻礙、低趣三障,自性清淨光明」 (多識,1996,p.240)的特徵。更為重要的是,大日如來的自性身能見、能聞、能知、能覺,而一切千變萬化的世界都呈現在這本性中,這都是法身含融一切的顯現。因其遍入世間萬物,不但「十方諸如來,同共一法身」,為一切諸佛菩薩所出之本原及所歸之果體,而且它也是宇宙萬相的本原,能遍照利養世間萬物,使得任何生靈都具有此種自性菩提心,任何事物也成了此種佛德的顯現,故密號遍照金剛。就這個意義上而言,它是宇宙的唯一實相和最高的絕對真理,是物質與精神的本體,是生命、萬物的本原:它無所不在,遍入萬有;永在、恆常不變,創化萬物。因其無所方,無所形,見於用,以及絕對的普遍性和本原性,只能由思維向超驗之域探尋。

法身大日如來的智慧身表明它還是具有最高智慧的認識者。智慧法身是佛的智慧和神通、慈悲、聖能的綜合屬性,代表遍知一切事物終極真理的真智慧,此種真智慧指涉認識與對象之間達到完全契合,所見與認識完全一致,也稱一切智、無上智、平等智,而這種智慧的作用則是為了引渡眾生。如此一來,法身如來更是一個偉大的宣佛者,其身口意業遍虛空,演說如來之三密門金剛一乘甚深教。據《大日經疏》卷一謂,大日如來的加持受用身是說法之教主;彼以平等之身口意秘密加持為所入之門(即以身平等之密印、語平等之真言、心平等之妙觀為方便),加持受用之身即是毗盧遮那遍一切身,此二身畢竟無二無別。

綜上,大日如來不但象徵著宇宙實相的本質與規律即密宗所說的「空性」,還兼具宇宙本體、絕對真理、智慧的最高認識者和引度眾生解脫的偉大宣佛者於一身。最後兩個角色的設定:智慧的最高體認者和偉大宣道者,尤其具有符號學意義:具有無上智慧的大日如來用整個身體(身口意)宣揚佛法,表明它是一個引導眾生解脫的符號發送者。據《大日經》言:「一切除起滅邊際不可得,而毗盧遮那一切身業、一切語業、一切意業、一切處、一切時,於有情界宣說真言道句法」(林世田,1999,p.3),以及「佛陀法身於如海智慧眷屬前,以無生義之語直指」(第二敦珠法王,2014,p.21)。它還可以化顯為無數的化身來宣法,據第二敦珠法王在《藏密佛教史》所言:「處、本師、眷屬、法這一切都是從自然本覺性本智任用自成寶藏三身自現大莊嚴的浩瀚自性中幻化的」 (第二敦珠法王2014,p.21),它的教義超越了世間語言符號和分別智可理解的範疇,屬於法性大平:「諸如此類以完全超越言語及分別對境的法性大平等一味的形式轉妙法輪」(第二敦珠法王,2014,p.21)。

從符號學角度可以發現,作為宇宙本體的大日如來,不但代表著整個宇宙,而且宇宙萬物也是法身如來的一部分,它還以整個身體、整個宇宙萬物不斷對屬於它自身一部分的眾生進行宣道活動,融體相用為一體。如此,它自身便是一個巨大的符號發送者,宇宙中的任何事物不僅是法身如來的一部分,而且也成為它的宣法話語與符號的接受者。結果,密宗預設了一個泛符號化的宇宙:宇宙實則是一個巨大的宇宙話語,宇宙萬物都被賦予一定的意義並被組構為一個意指系統;在其中,大日如來承擔著整個意指活動的所有因素:符號的發出者(大日如來佛)、接受者(作為它一部分的有情眾生)、符號再現體(宇宙萬物)、對象(空性,也即大日如來自身)。從大日如來與萬物的關係上看,宇宙萬物都是大日如來的符號再現體,也是大日如來的一部分(對象),如此,符號再現體便與對象具有像似類同的關係,在一定程度上,符號再現體即對象,對象即符號再現體。按照密宗的說法,大日如來本身就像一輪太陽,象徵著我們的自性佛,任何事物都是佛德的顯現,在每個生靈身上,都可以看到佛性。法身如來布道宣教的三密總攝一切色法,如山水日月是佛的身密,總攝一切音聲,溪聲鳥語,蟲吟蟬鳴是佛的語密,總攝一切心法,內證禪定乃至一切心念覺照為佛的語密。

萬物不但是大日如來的符號,而且是作為對象的大日如來的一部分,這表明這種意指實踐的法則建立在符號與對象間相似性基礎上,有關大日如來的符號基本屬於像似符號。根據符號與對象間相互連接的方式不同,符號學家皮爾斯將符號類型劃分為三種類型:像似符號(icon)、標引符號(index)、規約符號(symbol)。像似符號指向對象靠的是像似性(iconicity),即一個符號代替另一個東西,因與之像似」(趙毅衡,2011,p.78)。用皮爾斯的話說:「像似符號被定義為這樣一種符號,它自身的品格使得它成了正如這種品格所指的那種符號,而這種品格是內在於符號的一種品格」(皮爾斯,2014,p.52)。像似符號中的再現體與對象間的關係並非是任意的,而是基於使兩者「像似」的動機將彼此相關聯,在符號、意義和指涉對象間呈現出再現透明性特質,似乎符號與對象的關係是自然而然,顯而易見的。至於符號與對象間的相似程度,據符號學家莫裡斯認為,像似符號與對象之間只要分享某些品格即可,可以是部分相似,也可以是全部相似即分享全部品格,後者就變成相同性,符號是「全像似」。

在密宗的泛符號化的宇宙中,萬物均是大日如來的再現體,也是作為意指大日如來的一部分,符號與對象之間幾乎處於等同像似的關係,萬物均可指涉大日如來,並具有大日如來的品格,指涉大日如來的符號是全像似符號,即萬物(符號)與大日如來(對象)之間可互相代替和相同。基於宇宙萬物與大日如來間的像似關係,宇宙萬物之間也為此相互有了如下關聯:每個事物都可以再現其他事物,是其他事物的樣品或複製品,每個事物在與其他事物相關聯的同時也映射著總體(大日如來)的品格。由此,密宗泛符號化的宇宙觀是一個基於符號像似性的宇宙觀:萬物因與大日如來的像似性而相互指涉替代,進而萬物之間又彼此關聯指涉,互為像似符號,構成一個以大日如來為核心的龐大像似符號群關係網絡。在這個關係網絡中,使符號和意指對象間彼此共享的品格是多樣的,它可以是基於「地水火風空」的五大基質,也可以是基於「空性」的自性心,還可以是基於現象間的物質相似性等等。無論上述何種共享品格,密宗的符號體系試圖克服再現體與對象間的任意性,代之以動機符號:再現體與對象間依照某種動機而相互關聯。可以說,密宗中與大日如來有關的符號的符碼方式是根據再現體與對象間具有的類比性確立的,且是強類比性的:再現體是對象的樣品或複製品,具有後者的一切要素與特徵,即萬物不但再現大日如來,還等同於大日如來這一意指對象;各再現體之間又相互關聯並彼此是各自的複製和樣品,同時,每個事物也是大日如來這個宇宙本體的重複和複製,每個事物便是一個小宇宙,體現出大日如來這個大宇宙的所有特徵。最典型的例子是密宗中再現宇宙實相的曼荼羅,最典型的說法是佛教的「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芥子納須彌」等。

相關焦點

  • 佛教:唐密的始祖是大日如來,大日如來的上師又是誰?
    佛教發源於印度,自傳入中國以來,經過歷史的演進,中國佛教至唐朝時已分為成實、俱舍、禪、律、天台、華嚴、法相、法性、淨土、密等十宗。我們現在將其時之密宗稱為唐密,由《大日經》和《金剛頂經》考,其大致的傳承是這樣的:密教始祖大日如來通常我們也稱為毗盧遮那佛,他傳法給金剛薩埵也就是普賢菩薩,普賢菩薩又傳法給龍樹菩薩,龍樹傳法給其弟子龍智,龍智又傳法給善無畏與金剛智。
  • 五方佛:大日如來、寶生如來、不空成就如來、不動如來
    在佛學的文化傳承中,五方佛主要指的是:一、中央大日如來,是密宗金剛界五方如來之首,代表五佛五智中的法界體性智,也是三身佛中的法身佛。大日如來的佛土是第一佛土,此佛土名色究竟淨土。所謂五方佛,是指密教中以大日如來為主尊的五尊佛。其中,大日如來身白色,位於中夾;網身青色,位於東方;寶生佛身黃色,位於南方;彌花售身紅色,位於西方;不空成就佛身綠色,位於北方。大日如來,是佛教密宗至高無上的本尊,是密宗最高階層的佛,為佛教密宗所尊奉之最高神明。
  • 道家研究「道」,佛教裡悟的「如來」,解讀「如來」一詞的本意
    佛像這種博大為佛教在中國的發展提供豐富的土壤,如中國道家裡「悟道」,到了佛教那裡成了「覺悟」。更有甚者,在中國化的佛教裡,很多人往往以為佛、如來、佛祖是同一個意思,同一個人。但這種荒誕並不影響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從另外角度看,正是這種是似而非的誤打誤撞成就了佛教在中國的地位。
  • 包兆會丨《莊子》語言符號的「圖像化再現」機制、途徑及效果
    「圖像化再現」過程中的機制、行為、途徑及其效果;作為再現(representation)這一概念自產生之日起,就沒有局限在語言文學內,視覺藝術、思想領域、音樂也可以是再現的,甚至再現的內容包括風格再現,審美再現,而本文研究的是語言符號諸種再現中的「圖像化再現」而不是其他的再現。
  • 五方佛:大日如來、阿閦如來、寶生如來、阿彌陀如來、阿彌陀如來
    在佛教密宗裡,供奉的主尊佛是"五方佛"。密教以五智配於五佛,稱為五智如來。大日如來為教化眾生,將其自身具備的五智變化為五方五佛即:中央大日如來中央大日如來代表法界體性智:佛身顏色:白色,代表自性清淨,淨土名號:色究竟土,所轉煩惱:無明煩惱,所淨五蘊:色蘊,所成佛智:法界體性智。
  • 油麻二中徐小霞同學榮獲桂平市中學生演講比賽一等獎
    9月18日,桂平市油麻鎮第二初級中學徐小霞同學參加了由桂平市委組織部、桂平市教育局、共青團桂平市委員會聯合舉辦的2020年桂平市中學生「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主題演講比賽,並取得一等獎的優異成績。
  • 大日如來
    大日如來 大日如來依梵音可譯成毗盧遮那佛(梵文:वैरोचन Vairocana),「如來」即是「佛」的意思。 大日如來名稱出現在公元七世紀善無畏三藏翻譯的《大日經》(《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裡。「大日」是除一切暗遍照宇宙萬物,能利養世間一切生物,大日之光為不生不滅。
  • 何謂「如來藏」?
    大乘佛教本來是以在家人為中心的,難以抵擋僧團的攻擊,為了生存,又轉回僧伽,又不想得失在家眾,回應在家菩薩的要求,就造出了阿閦佛,阿彌陀佛信仰體系---三界無安,猶如火宅….大乘的興起,是由於對釋迦的永恆懷念,念佛觀佛唯心所現之影響,而有了如來藏和瑜伽唯識的思想.
  • 像似符號——「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
    歡迎大家在留言區寫上你想了解的符號學知識~如此「魔幻」的符號學讓我們一起從基礎知識入手以趣味的方式探索未知 基礎知識123:     1、絕對像似符號,不太可能出現,但是只要我們有做相同解釋的文化程式,就經常可以產生貌似同一,與絕對像似效果相同。
  • 藏傳佛教手印圖集
    梵文「mudra 」一詞源自動詞「mud 」,其意為「取悅神靈」。該詞一般指的是印記、符號或標識。在佛教詞彙中,該詞主要用來指佛和神靈所結手印。在早期的大乘佛教肖像畫法中,只有幾個主要手印出現在雕塑佛像上。
  • 當代符號學的處境---以米克·巴爾的視覺分析為例
    南京大學6月21日講座,這個講座主要談符號學在視覺文化研究中的應用。西方學術界的藝術研究在20世紀經歷了一個從藝術史到當代藝術的縱向推進,到20世紀末則橫向擴展,使現代主義的精英藝術研究,超越了形式主義的內在局限而擴展為後現代的「新藝術史」研究,以及進一步的視覺文化研究。在21世紀初,視覺文化研究旨在超越內在研究與外圍研究的二元對立,其超越之一法,便是當代符號學的應用。
  • 佛教「禪」又分世間禪和出世間禪,那麼什麼是如來禪和祖師禪呢?
    探究中國歷史,分享佛學智慧。中國佛家的思想越來備受國人的關注,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那麼宗教的信仰觀念也備受關注。就如中國的禪宗思想,除了有修身養性的學識,也有很多學佛者把佛家的文化融入到企業管理當中去。
  • 所有的菩薩都像觀世音菩薩嗎?有的實力很差
    以觀音菩薩為例,可以說是西遊記方面的頂尖高手,甚至連佛祖都對她讚不絕口。當時,在準備學習佛經的任務時,佛陀祖親自看著觀音菩薩。如來說:「我有《法》一個藏,談天;《論》一個藏,說一個地;一個藏後,都歸。共有三十五個,是公義和善的門。我要把它送到東方去。我不能忍受那邊所有人的愚蠢。我誹謗事實,不知道我的法門意志。我忽略了卡齊亞的瑜和正宗。如何得到一個強大的?
  • 佛教:五方佛各代表什麼?因何而來?各自為營又同出一源!
    在佛教文化中,將世界劃分為五大佛土,由東方不動如來(阿閦佛)、南方寶生如來、西方阿彌陀如來、北方不空成就如來及中方毗盧遮那佛所掌管,並且各方如來都有著獨樹一幟的能力,代表意義也有所不同。在五方佛中,以中為尊,毗盧遮那佛又稱大日如來,在佛教密宗中是至高無上的存在,並且是釋迦牟尼佛的法身佛,代表著至高無上的佛理,以及統帥諸佛及諸菩薩的能力。而「大日」象徵著佛光普照,使萬物生靈皆可成就佛行。
  • 《西遊記》如來佛祖二弟子是金蟬子唐僧,名不見書傳的大弟子是誰
    既然大家問的是如來佛祖,那麼,我們就只談以《西遊記》和《封神演義》二書為核心構建的中國二元神話體系中的情況,就不要提及現實佛教中的釋迦摩尼佛祖的現實情況了。因為,中國神話世界和實際宗教世界,那是兩碼事情。
  • 大日如來是哪尊佛?它有什麼意義?
    大日如來,也叫摩訶毗盧遮那、毗盧遮那佛,或者翻譯成遍一切處、光明遍照的意思。大日如來有三個意思。第一個是除暗遍明義。就是指大日如來光明遍照法界,能夠平等的開發一切眾生的善根——眾生的世間善根或者出世間的善根,都能由大日如來的功德所成就,所以是眾務成辦義。世間與出世間的一切功德,都是大日如來所成就。為什麼?因為大日如來就是真如法性,光明遍照一切處,一切世間善與出世間善都不離真如。
  • 佛教寫本文化:中亞、東亞佛教寫本的製作與保存
    上世紀早期,敦煌藏經洞的發現開闢了東亞、中亞佛教寫本研究這一全新領域。來自日本、韓國、印度以及中亞地區的寫本,為學者們考察佛教文獻和宗教知識的傳播提供了豐富材料,也促使他們在更廣闊的地理範圍內,從長時段的視角重審佛教寫本的製作和保存。
  • 大日如來就是毗盧遮那,就是阿彌陀佛(淨空老法師)
    第一個「大日如來」,大日是比喻太陽。在我們這個地球上所有一切眾生不能離開太陽,沒有太陽,地球就不能生存,一切生物都不能生存。所以大日如來表「法界體性智所成」,就是自性本具的圓滿智慧。胎藏界曼荼羅即是自毗盧遮那如來之大悲胎藏平等心地中所生出之大曼荼羅。蓋胎藏界曼荼羅原系根據大日經具緣品之說所建立,《大日經疏》復更加以補充,故古來即稱此為經疏曼荼羅」。密宗經典分兩個部分,一個就是胎藏部,一個是金剛部,跟我們中國的《大藏經》其實相同的。中國《大藏經》分為經藏、律藏、論藏。在密宗,胎藏就是中國的經藏、律藏,金剛藏就是中國的論藏。
  • 如來說大唐多貪多殺,實際天竺才是西遊問世便是印度佛教消亡之時
    在這靈山的雷音寺上,那如來對唐僧的到來,頗有一番說辭:「你那東土乃南贍部洲,只因天高地厚,物廣人稠,多貪多殺,多淫多誑,多欺多詐;不遵佛教,不向善緣,不敬三光,不重五穀……我今有經三藏,可以超脫苦惱,解釋災愆……汝等遠來,待要全付與汝取去,但那方之人
  • 「萬字符」是印度教符號還是佛教符號?有什麼意義?
    在我國萬字符是佛教的符號,代表釋迦牟尼的腳印,寓意吉祥如意。在我們鄰國印度,大街小巷都能看到這個符號,那麼這個符號是什麼意思?跟印度教又有什麼關係哪?這個萬字符最早出現在公元前4000年的印度河文明,考古發掘出帶有萬字符號的印籤。在此之後,印度的主要宗教中都能找到萬字符的存在。在佛教中代表釋迦牟尼的腳印,寓意吉祥如意,在耆那教中萬字符也是一個重要標識。而在印度教中萬字符更是被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