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宗教眾多,各大宗教憑藉各式各樣的文化將世界劃分多個宗教體,還有其他宗教穿插其中,而佛教發展至今並沒有所謂的因為宗教而發起的領土擴張,只在教義與經典方面便引來眾多教徒的關注。眾所周知,佛系神譜中有佛陀、菩薩、天神等等系列劃分,數量眾多,今天就和小編一起了解傳世經典中的五方佛。
在佛教文化中,將世界劃分為五大佛土,由東方不動如來(阿閦佛)、南方寶生如來、西方阿彌陀如來、北方不空成就如來及中方毗盧遮那佛所掌管,並且各方如來都有著獨樹一幟的能力,代表意義也有所不同。而所表達的智慧以及所轉化的煩惱不同,五方佛又稱「五智如來、五智佛」等,將整個世界都聯繫起來,形成整個佛土,便是婆娑世界(現實世界)。
在公元二世紀左右,佛教跨越千山萬水來到中國,並且在中國開始紮根發展。早在中國古代,就已經產生出了金、木、水、火、土五行之說,並且稱世間萬物皆在五行呢。而被漢化後的佛教,逐漸將五方佛與五行聯繫起來,各自歸類,形成了「五方佛於五行各佔其一」之說。據《千臂千缽大教王經》所記載,先前文殊菩薩曾向眾人發願,力主救苦救難,大法菩提心,問在座有誰能與自己同往,有五個仁者站了出來。隨即文殊菩薩為五人立名,稱「阿閦、寶生、阿彌陀、不空成就、毗盧遮那」。
在五方佛中,以中為尊,毗盧遮那佛又稱大日如來,在佛教密宗中是至高無上的存在,並且是釋迦牟尼佛的法身佛,代表著至高無上的佛理,以及統帥諸佛及諸菩薩的能力。而「大日」象徵著佛光普照,使萬物生靈皆可成就佛行。
阿閦佛,也就是不動如來,又稱無動佛,在金剛乘中使金剛部的部主,是為諸佛之示,可以消滅一切阻礙成佛的業障。
阿彌陀如來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而西極是佛教淨土,是往生的最佳之地,阿彌陀佛作為教主,主持西極一切事物,象徵能使眾生歡悅,闔家歡喜等。
寶生如來是一尊歡喜佛,其居住地實在南方歡喜世界,能夠滿足世人的一切願望,代表諸佛的一切意願,廣發菩提心,是密宗崇拜的主要對象。
而北方不空成就佛,居住於四大神州中的北俱蘆洲,象徵著一切事業能夠有所成就,諸事順利,遠離煩惱。
在五方佛中,各自又代表著不同的佛智。阿閦佛代表大圓鏡智、寶生如來代表平等性智、阿彌陀佛代表妙觀察智、不空成就如來代表成所作智、毗盧遮那佛代表法界體性智。相較之下,其他四佛的佛智,都難以與毗盧遮那佛相稱,而更像是從其中分化而來。不難想像,佛教以佛法為尊,而毗盧遮那佛所代表的就是「法」,這就說明其他四佛與中央佛又有很大關係。據《如來淵源考》中所述,五大明王是五方佛所化,雖然五方佛的佛號都不一樣,但是他們都同出一體,皆是從毗盧遮那佛而來。
五方佛中四佛皆出於毗盧遮那佛的命題,在《彌陀疏鈔》中就可以解答,在其中所述,五方佛代表的五大佛智,都是以中方毗盧遮那佛的「法界體性智」為尊,然後就是其他四智,自四智中又生四佛。換種說法,就是四智由主智而來,四佛又是由四智而來,那五方佛由毗盧遮那佛而來的這個命題,是完全成立的。
在佛教密宗中,主要供奉的就是五方佛。不談別的,其所代表的智慧,就是佛教的大智慧,是能夠獨當一面的標誌,能有這等大智,成佛便不是難事!
對於五方佛,小編今天也就說到這裡,佛教文化自然是十分深厚,小編若是有什麼誤筆,歡迎看官斧正,喜歡的別忘了點點關注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