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和朱棣誰的軍事能力強?

2020-12-25 濤哥聊趣史

朱元璋大家都知道開局就是一個碗,從小就沒了爹媽,當過和尚要過飯,後來參加起義軍,受到元帥郭子興的器重,但是隨後又受到排擠,於是自己只帶走二十四名人員,出去單幹,自己拉隊伍,不久就拉起了三萬多人的隊伍。這裡不得不說帶走的二十四人,都是以後名聲在外的人物。可見朱元璋的識人眼光多麼厲害。

有了部隊的朱元璋,聽從謀士朱升的建議:「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所以打濠州,佔應天,這時候的朱元璋身邊聚集了許多文臣武將,其中就包括被神話了的劉基,劉伯溫。然後打敗陳友諒,張士誠,統一南方後才北伐,徵討元朝,一統全國。

朱棣相比朱元璋來說,那屬於官二代,富二代,生活閱歷和比朱元璋差太多了,朱元璋從無到有,朱棣好歹不說,還有八百兵,後來還拉來個幫忙的,寧王。雖然也曾隨隨父親出徵過,也曾打敗過蒙古,但是軍事上都是父親的點撥,和大將徐達等人的教導。

朱元璋身邊的文臣武將,也不是朱棣身邊的人可以比的,如果叫大家說一下朱元璋手下的人,人們都可以說出幾個,比如徐達,常遇春,劉伯溫,藍玉等,叫大家說說朱棣身邊的人,可能就知道一個和尚姚廣孝了。

如果有人說,朱元璋多虧了手下的能人多,那就錯了,不管是打陳友諒,張士誠,還是攻打元朝,都是朱元璋制定的軍事計劃,把任務分配給各個將領,而朱棣每次好像都是親自出馬,這樣看朱元璋更像一個元帥,而且是中國歷史上除了民國時期的北伐,唯一一個從南到北北伐成功的人,而朱棣更像一個衝鋒陷陣的先鋒。

再看看兩人之間的對手,朱元璋的對手,說出一個都是響噹噹的人物,都是一代梟雄,像陳友諒,張士成等,就連元朝的王保保都是一代名將,而朱棣的對手是齊泰,黃子澄,李景隆等人,最主要是皇帝朱允炆,不但對善於防守耿丙文失去信心,而且還召回了有軍事能力的徐輝祖。最最主要的是,不許部隊傷害朱棣,你說,這仗不贏才怪。

朱元璋是一個一個把各方勢利消滅掉才建國的,而朱棣是直接攻下首都,而登上皇帝寶座的,朱棣造反成功,有很大成分是運氣好。

不管從那個方便看,朱元璋都比朱棣更勝一籌,毛主席都很認可朱元璋的軍事能力,說過:「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歡迎喜歡的朋友,關注我哦!

相關焦點

  • 朱元璋為何不讓朱棣繼承帝位?朱元璋:給誰都可以,唯獨不能給他
    朱棣便是這樣一個人,自從太子朱標去世後,他心中的希望之火便熊熊燃起了,但是1392年,這簇火被一盆水澆滅了,朱元璋竟然不像其他皇帝那樣,從自己的兒子中選太子,而是立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要說朱標被選為太子,朱棣雖然不甘心,但也不會有太多意見,畢竟兄長是嫡長子,且威望極高,多數大臣願意支持他。
  • 朱元璋和朱棣這對皇室父子,誰在穩固大明江山方面更勝一籌
    在明《太祖實錄》的記載中,朱元璋展現出了對朱棣的欣賞,以及對朱標和朱允炆的嫌棄。根據歷史,在明太祖駕崩後,太孫朱允炆接手了朱元璋的皇位,至於他老爹朱標,早在洪武二十五年就掛了。而朱允炆隨後的削藩行為,引發當時駐守北平的燕王朱棣發動了為期四年的靖難之役,最終朱棣打敗朝廷的百萬大軍,入主南京。
  • 朱棣為何能輕鬆解決朱允炆,除了個人實力外,是否和朱元璋有關係
    導語:朱棣為何能輕鬆解決朱允炆,除了個人實力外,是否和朱元璋也有關係,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朱棣就不一樣了,他已經不知道經歷過多少的戰亂,而且朱棣打仗的本事的確是比較厲害的。同時他的實力也是幾大藩王之中最強大的,所以說能夠輕鬆解決朱允炆也的確是一個比較正常的事情,但是還有人覺得更大的原因是因為朱元璋。估計大家看到這裡就會有疑問了吧,那時候朱元璋都已經去世了,怎麼會和他有關係呢?那就還得從之前的故事說起了。
  • 永樂大帝朱棣為何成為藩王篡位第一人,明太祖朱元璋錯在哪?
    我覺得這事要從兩方面來講原因,這齣大戲就像一個戲劇、像一個電影一樣,他光有主角是演不成的,還得有配角——主角和配角完美配合,才能把這個戲朝著劇本設定的方向去前行。這個主角當然就是朱棣了,他是一個自帶主角光環的人,非常有能力,文治武功、軍事才能出眾,這一會咱們再講;這個配角就是被他篡位的他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朱允炆的軟弱無能書生氣,導致了朱棣最終能夠一步一步把他篡位的這個白日夢變成了現實。
  • 朱元璋不傳位給燕王朱棣的真相
    朱元璋有26個兒子,但是成器的不多。他越到晚年越發愁——這麼大的江山,我死之後,交給誰來坐?  長子朱標  當然是最合適的人選  朱標傳說為馬皇后親生。朱元璋一登上皇位,就給馬皇后吃了顆「定心丸」,冊立13歲的朱標為皇太子,即未來的國家領導人,也算是對得起這位相濡以沫的奇女子。
  • 朱元璋為何不把皇位傳給朱棣?跟朱棣的血統有關係嗎?
    對於朱元璋來說,他不僅是痛失了最疼愛的兒子,更讓他感到悲傷的是,培養了二十多年的接班人就這樣沒了。喪子之痛加上對未來的擔憂,讓朱元璋竟然連著28天都沒有上朝。不過,朱元璋多年風雨都挺過來了,又怎麼會在這裡跌倒。他在平靜下來之後,首要考慮的就是由誰來繼任,好在朱元璋子嗣並不少,因此可供選擇的人選也比較多。
  • 朱元璋最善謀的兒子朱權,是怎樣被朱棣算計的?
    朱元璋起兵於亂世時期,造反相對容易。而朱棣卻起兵於明朝大一統時期,以區區一藩之力對抗中央百萬強軍,居然也取得了成功。放眼中國歷史,這是唯一的一次。朱棣的成功,當然離不開他本人的文韜武略。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朱元璋另一個兒子,寧王朱權的加持。寧王朱權,是朱元璋的第十七個兒子。
  • 朱元璋為何不傳位給朱棣?這三大原因,註定了朱棣本事再大也沒用
    那麼為何朱元璋捨棄文武全才的朱棣,非選定孫子朱允炆呢?這個問題,只要站在朱元璋的視角去觀察便會發現,朱元璋沒法傳位給朱棣,這三大原因,註定了朱棣本事再大也沒用!其一:朱棣沒有代言人大明朝既是朱家人的,也是文武百官的。
  • 功績堪比朱元璋和朱棣,卻差點毀了明朝
    導語: 明朝皇帝中想必大家最耳熟能詳的就是有著高武力值以及豐功偉績滿滿的朱元璋、朱棣等人。其實朱棣的孫子明宣宗朱瞻基也是非常優秀的,他文採斐然,文武雙全,綜合素質相當之高且深諳治國之道。朱瞻基是朱棣眼中的「好聖孫」,是大臣眼中的「真英主」,是史家筆下的「太平天子」。
  • 為什麼朱元璋、朱棣可以一言九鼎,而後期皇帝卻處處受文官制約?
    朱棣得位不正,但朱棣即位是通他自己的努力達成的,這和開國之君類似。況且朱棣在朱元璋的基礎下,讓明王朝變得更加強盛,永樂盛世就是證明。朱允炆就是位守成之君,他沒有經歷過戰火和廝殺,身上也缺乏氣場和決斷,威信較低,於是這就給了朱棣機會。 朱允炆盲目信任齊泰、黃子澄,不論是削藩還是出兵,齊泰、黃子澄的決策一錯再錯,而朱允炆卻起不到一絲積極作用。削藩直接逼反了朱棣,給了朱棣靖難的理由,出徵換成了李景隆,又給了朱棣取勝的機會,就好像朱允炆一直在給朱棣做嫁衣。
  • 朱棣造反的時候,朱元璋的那麼多兒子,都在幹嘛?
    朱棣造反的時候,朱元璋的那麼多兒子,都在幹嘛?說出來,朱元璋估計要氣死,本想著自己選擇的皇位繼承人,那些藩王應該遵循祖訓前來勤王的,誰成想一個個的都作壁上觀,好不容易有兩個想要勤王的藩王,還是各懷鬼胎。
  • 朱元璋為何不選朱棣做儲君,3個原因,註定朱棣本事再大也不能
    朱元璋有26個兒子,他和馬皇后所生的嫡子就要5個,所以朱元璋有很多的繼承人,即使嫡長子朱標去世,朱元璋還有4個嫡子可選,尤其是嫡子中有文韜武略、戰功赫赫燕王朱棣。朱元璋將皇位傳給朱棣,也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為何朱元璋不傳位給朱棣,而要選擇孫子朱允炆?
  • 朱棣的皇后是誰?永樂大帝朱棣的賢內柱徐皇后
    朱棣的皇后是誰?永樂大帝朱棣的賢內柱徐皇后一紙江山,一紙美人。可美人易得,佳人難得,更何況能夠幫助自己的賢內助。多少人羨慕唐玄宗,他不僅創造了『貞觀之治』的盛唐景象,還能夠娶到像長孫皇后那樣的賢妻。誰又有唐玄宗那樣的的厚福,能夠娶到像長孫皇后那樣的賢妻。可歷史太長太長了,總有相似相仿的地方。明朝的永樂大帝朱棣,就後福不淺,取到了人人羨慕人人敬仰的賢妻,那就是徐皇后。這就要謝一謝朱棣的父親朱元璋了,可能就有人會問,這又跟朱元璋扯上了什麼關係呢?小編在這裡告訴大家當然有關係了,而且關係大得很。徐皇后是徐達的長女,而徐達這是朱元璋的部下。
  • 朱棣造反,那麼朱元璋的其他兒子,為什麼不維護朝廷的權威呢?
    朱元璋死後,孫子朱允炆繼位了,也就是建文帝。不過建文帝屁股還沒有坐熱,他的叔叔燕王朱棣就發動了靖難之役。 最終,經過幾年的戰爭,朱棣最終贏了,取代了朱允炆,做了大明的皇帝。
  • 鐵血帝皇朱元璋,為給皇家掃除障礙,殺人無數,最後為何不殺朱棣
    本來朱元璋的長子朱標還活著時,儲君的問題不需要考慮太多的問題,因為朱元璋已經把有權勢的臣子都處理了,而作為長子的朱標是個仁君,可以守天下,也壓得住兄弟和群臣。可朱標的過早去世,打亂了朱元璋的計劃,此時的最佳接班人有兩個:長孫朱允炆、四子朱棣。論能力的話,朱棣絕對是十足的人才的,如果是在亂世選擇朱棣是正確的,可朱元璋從全局考慮,覺得朱棣不合適。
  • 朱棣發動的「靖難之役」究竟和朱允炆急於削藩之間,有多大關係?
    明朝第二任皇帝,建文帝朱允炆,順利從朱元璋手中接手了完整統一的大明朝,並且用了短短四年時間將就明朝打造成富有的國家,但是卻在「靖難之役」輸給了朱棣,並白白給了朱棣一個永樂盛世,那麼我們知道,在古代王爺造反成功的幾乎沒有,原因很簡單,以一隅之力,是斷不能與全國的力量鬥爭的,而建文帝朱允炆卻輸了
  • 朱元璋臨終前連喊三聲朱棣來否,為何朱棣就在南京城外不進城呢?
    但是朱元璋和朱允炆都清楚,還有一個威脅那就是燕王朱棣,甚至可以說朱棣的威脅要遠遠高於秦晉二王,這兩位與朱標一母同胞,還有顧忌叔侄之情的可能,燕王就肯定不會的,感情沒那麼近。
  • 朱標死後,朱元璋為何不選朱棣為太子?他上面兩個哥哥是何結局?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詩人眼中的明太祖朱元璋,是那種文韜武略樣樣在行的優秀人士。其實朱元璋的政治功績後人都知道,但是朱元璋即便是創建了明朝中央集權制度,奠定了明朝政治幾百年的基礎。但是朱元璋其實也是有遺憾的,就比如說作為個人而言,朱元璋是丈夫,是父親,也是爺爺。
  • 朱元璋朱棣父子:文化程度都不高是怎麼把國家治理好的?
    朱元璋出生貧寒,早些年還當過要飯的和尚,基本上沒接受過什么正規的文化教育,於是很多人想當然的認為他是個大老粗,沒什麼文化。他之所以能打下天下全靠自己的狗屎運和身邊一幫能力逆天的弟兄,其實這種觀點是赤裸裸的「學歷歧視」。
  • 朱元璋26子,為何沒人敢和朱標爭太子位,甚至連朱棣都選擇隱忍?
    我認為大家在既定的歷史之中,有個錯誤的認識,認為明成祖朱棣最終能夠成為皇帝,還把大明王朝帶向盛世,就毫不猶豫的覺得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二十多個兒子之中的最強王者。在二十多個王者之中,還有好幾位都是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