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泳幾乎佔了我生命的全部,我喜歡這個事業,這輩子是離不開泳池了。」
「只要讓我在泳池邊多留一天,我就賺了一天……我寧願開心地倒在泳池邊,也不願意躺在病床上,看著天花板、數著時鐘一分一秒,鬱悶等死。」
「為中國遊泳奉獻,就是我的本職工作,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也是心甘情願的。」
中國遊泳功勳教練徐國義的人生即燃燒,他為熱愛而燃燒,他因奉獻而無悔。
「國義把遊泳印在了生命裡,刻在了血脈裡」
徐國義好鑽研、敢創新,執教26年來以工匠精神錘鍊遊泳技術,點亮通往最高領獎臺的路途。他謙遜低調,以「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的信條嚴於律己,是隊員們眼中有夢想、有激情而又十分嚴厲的教練,也是正直、善良的「徐爸爸」。他培養了奧運冠軍葉詩文、中國男子仰泳首個世界冠軍徐嘉餘,以及陳慧佳、李朱濠、朱夢惠、柳雅欣等眾多遊泳名將。不忘初心、執著追求、無私奉獻是他的生命底色,牢記使命、為國爭光是他的生命最強音。
「國義把遊泳印在了生命裡,刻在了血脈裡。」徐國義的妻子、同為國家遊泳隊教練的樓霞如是說。在徐國義的好兄弟、國家遊泳隊教練王愛民看來:「國義的工作狀態是沒有邊界、沒有時空限制的。一天24小時他都處在工作的狀態,時時刻刻都在思考訓練、鑽研技術。」王愛民的眼中,徐國義是個善良、謙遜低調、大氣、講義氣、做事認真又細心,非常睿智和充滿正能量的人。他對遊泳事業執著、熱愛,對朋友真摯,身邊的人都深受感染。「國義為熱愛的事業奮鬥了一輩子,是他的情懷和執著以及高尚的人格支撐了他所取得的優異成績。圈裡人說到國義時,每個人都會豎起大拇指。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愛國情懷,彰顯了對黨和國家的忠誠。」
浙江省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鄭瑤心情沉重地惋惜道:「徐國義的去世是我國和我省遊泳事業的重大損失。徐國義有著遠大的理想,始終保持永攀高峰的精氣神。他視遊泳事業為生命,喜歡潛心鑽研訓練,在研究技術方面特別痴迷,走在了行業最前沿。徐國義的身上有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他詮釋了作為優秀教練的高尚情懷。他說過自己不是一個好兒子、好丈夫,但他是一個好教練、好老師,一生潛心鑽研、忘我工作,為國家遊泳事業心甘情願地奉獻一生、奮鬥一生。」
徐國義幾十年如一日地堅守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了不凡的成就,為中國遊泳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立下了不朽豐碑。中國遊泳協會主席周繼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中國遊泳最需要他的時候,徐國義教練卻永遠地離開了我們,我們懷念他的最好方式,是學習榜樣、繼承遺志。徐國義教練的優良品質,使他成為我們學習的榜樣——他是執著追求的榜樣,始終把為國爭光視做自己最高的人生理想,以扎紮實實的工匠精神,一輩子只為做好遊泳這一件事;他又是無私奉獻的榜樣,以忘我的精神不懈奮鬥,為了『國之大義』甘願自我犧牲,為中國遊泳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他還是科學求實的榜樣,他帶的運動員,不但成材率高,而且在世界大賽上取得好成績的成功率也高,這是科學訓練、求真務實、因材施教的結果。」周繼紅期望中國遊泳界能夠將徐國義的優秀品質與精神繼承發揚下去:「徐國義教練的未竟事業,我們必須繼承下來、替他完成。現在,中國遊泳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他的那種品質和精神,需要像他那樣高尚、像他那樣奮鬥,需要像他那樣的視野和境界。同樣,現在的中國遊泳也比以往時候更需要以優異的成績、嚴明的紀律、良好的作風去完成他的遺願和未竟的事業。我相信在他的榜樣感召下、在他的精神激勵下,中國遊泳運動一定會有一個更加美好的明天。」
「我感覺我還可以,我又回來了」
1970年徐國義出生在浙江寧波,12歲時進入浙江省隊,成為一名專業遊泳運動員。以混合泳為主項的徐國義曾獲得全國第三名。那時中國遊泳的整體水平還比較低,他還遊不過國外的女運動員。如今中國遊泳已經躋身世界一流行列,堅持技術優先的徐國義摸索出了世界領先的遊泳技術。他帶領葉詩文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斬獲女子200米和400米個人混合泳兩枚金牌,並創造了一項世界紀錄。
然而就在2015年底備戰裡約奧運會的關鍵時刻,正在昆明帶隊員進行高原訓練的徐國義因為出現頭暈、噁心等症狀去醫院就診,那時大家還以為他只是普通的感冒。一張腦部核磁檢查片子打破了生活的寧靜。徐國義默默回到北京接受了開顱手術,多發性的腦部腫瘤讓他的病情達到了4級。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樓霞回憶起曾經的種種,幾度哽咽:「第一次手術完清醒後他第一句話就問,『隊員在昆明是誰在帶啊?他們的身體情況、訓練情況怎麼樣?如果不行訓練要調整一下。』他的第一反應就是隊員們,根本沒有在乎自己的病情。」
那時徐國義和樓霞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因為根據以往的病例,像徐國義這種情況的病人一般的生存期最多只有一年半到兩年。最讓徐國義放心不下的還是運動員們,他們對於徐國義和樓霞來說就如同自己的孩子一般。徐國義帶他們訓練,更教他們做人,他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成長成才、不負青春。「他們選擇了我,我就要有擔當,要對他們負責。我是用情在帶他們,他們比以前更自律、懂事,更能接受艱苦的訓練。我也會嚴格要求他們要自律、要積極向上,為自己在美好的年華裡留下最美好的記憶。希望他們都能不負青春!」
徐國義操心著孩子們的一切,卻不要孩子們為他擔心。病情有多嚴重,情況有多危急,孩子們了解得少之又少,他不想影響他們的備戰。要強的他也不希望孩子們看到他病重軟弱的樣子。手術前後孩子們提出的探望要求,都被他拒絕了。孩子們在病床旁掛上了加油打氣的標語,也都在他的要求下摘掉了,因為他怕看到這些標語會傷心落淚。
2015年12月底做完手術,轉年的4月初徐國義就飛到廣州,看孩子們的奧運會預選賽。不到5個月的時間,徐國義便回到了訓練一線。一切又回到以往的節奏,只是他的頭上多了一頂擋住傷疤的棒球帽。當他再一次走進遊泳館時,他感慨著:「我感覺我還可以,我又回來了。」儘管堅守訓練一線對於徐國義來說是精力與心力的雙重挑戰,但他說訓練場上的教練員一定要有激情。他認定的就要以身作則做到,「訓練中教練員要有氣場、有氣勢,就是喊個『預備起』都要用洪亮的聲音,進了訓練場,我就要精神抖擻、滿腔熱血引導他們往前走。」泳池邊徐國義洪亮的聲音,他在陸上給隊員們講解技術時豐富的肢體動作,都印刻在了王愛民和同事們的腦海中。
樓霞形容徐國義一進入遊泳館就像脫韁的野馬,沒人能夠管得住。「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他的身體健康。他唯一的愛好就是遊泳,只要在他身體允許的情況下,他幹一天我陪他一天。」就這樣,樓霞一如既往默默支持著徐國義的事業,只是「日常工作」多了一項每天監督徐國義按時吃藥,因為他自己總忘。樓霞自己的身體也不好,曾經在2010年做過房顫射頻消融手術,但為了支持徐國義的事業,她個人的事情全部自己來做,徐國義生活中的事事無巨細也都由她一手操辦,她不想讓徐國義為生活的瑣碎分心,要讓他專注在訓練、比賽中。在樓霞悉心的照顧下,徐國義一天比一天恢復得好,這也讓他有了奔赴裡約奧運會賽場的念頭。
從杭州飛到裡約需要輾轉多地,一路上要奔波30多個小時,再加上時差,徐嘉餘這樣的大小夥子都吃不消。而徐國義毅然前往,他要在現場為孩子們加油打氣。最終裡約奧運會上徐國義執教的7名隊員全部遊進決賽,徐嘉餘在100米仰泳決賽中以0.34秒的微弱劣勢摘得銀牌,實現了中國男子仰泳在奧運會上獎牌「零的突破」。對此,徐國義在欣喜的同時也深感遺憾,他總想如果自己沒有生病耽誤訓練,也許結果會不同。
徐國義沒有讓遺憾延續。2017年布達佩斯世錦賽上,徐嘉餘成功摘得100米仰泳金牌,成為中國男子仰泳首個世界冠軍,為中國遊泳書寫了新的華麗篇章。當徐嘉餘把金牌掛在徐國義脖子上時,徐國義和弟子緊緊相擁,笑得燦爛。
「他希望在大家面前永遠是堅強、積極、健康的形象」
徐嘉餘曾和徐國義說要一起比到2022年杭州亞運會,同事們也都還想著要與徐國義繼續在東京奧運會上並肩戰鬥,就當大家都認為徐國義能夠康復時,2019年光州世錦賽前夕,徐國義因病情復發再次入院治療。「世錦賽前在美國外訓時他就表現出來一些症狀,但並不明顯,回到北京複查發現腫瘤復發,7月初住院進行了微創手術。」樓霞回憶說,「這次手術對他的記憶力有些影響。當時手術醒來時他衝著我說,『你200米一定要達標。』他把我當成了隊員,我當時都聽傻了,愣在那裡。他變得健忘,但唯獨記住的還是遊泳。」對於這一切,備戰世錦賽的孩子們依舊「一無所知」。「我們都是瞞著隊員的,怕影響他們世錦賽的發揮,就只是跟他們說去治療一下,治好了就回去了。」
光州世錦賽如期開幕。病房裡的徐國義雖然身體狀況欠佳,但心系賽場上弟子們的他每天都追著看電視上的賽事直播。樓霞說那時候徐國義躺在病床上看比賽看得起勁,「他看小葉(葉詩文)、甲魚(徐嘉餘)的每一場比賽,預賽看完就發信息跟他們溝通,鼓勵他們。他一直都不放心他們。」在這屆比賽上,葉詩文以兩枚銀牌宣告自己的回歸,徐嘉餘則是蟬聯了100米仰泳的冠軍。徐嘉餘一直保留著與徐國義的完整微信聊天記錄,他會在自己一個人的時候默默翻看恩師的教誨。他告訴記者:「100米仰泳奪冠後徐導回我語音說遊得還可以。我們的目標不在這裡,在東京奧運會。回去要好好吃飯,好好休息,要去牽拉,把接下來的比賽比好。這些我都記得。」
這次微創手術後兩個月,徐國義再次創造了「奇蹟」,在樓霞的攙扶下回到了他心心念念的泳池。然而這次回歸讓身邊的人心疼不已。「那時候他的狀況已經非常不好了,但他還是堅持每天去遊泳館。我能感受到他身體不舒服,走路已經有點不穩了,但他還是堅持給我們講技術,做示範時他挺疲憊的,他還是儘量把動作做到極致。只有他把動作做得更完整更到位,我們才能理解得更透徹。我們都挺心疼的。」葉詩文回憶道:「他生病了也不休息,堅持帶我們。他覺得自己生病是小事。他總是說不想要虛度每一天,他永遠覺得時間不夠用,他很想抓住每一天的訓練。他每天帶我們訓練的點點滴滴都是最讓我感動的。只要他在遊泳池邊,就能更加激勵我們訓練,我們也更有動力,看到他帶訓練就會覺得心裡非常有底,非常想要練好。」樓霞還是那個最懂他的人:「他是個很要強的人,特別不想把最軟弱的一面展現在大家面前,他希望在大家面前永遠是堅強、積極、健康的形象。」
結束訓練課回到國家體育總局訓練局公寓,徐國義還找到負責徐嘉餘、葉詩文等隊員日常體能訓練的體能外教扎克,交流隊員們近期的體能訓練情況,探討如何為他們制訂更具針對性的體能訓練計劃。徐國義的敬業精神給扎克留下了深刻印象:「徐導在生病後依舊活躍在訓練一線,我看到了他對於幫助運動員和隊伍實現目標的決心。他是勇敢的、無私的、充滿情懷的。而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看到他與隊員們如此親密的關係,我想這也是他成功的關鍵因素。徐導對他的隊員還有身邊的同事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隊裡的每個人不僅因為他的學識與成就尊重敬仰他,同時也會像家人一樣關心他。徐導知道如何幫助運動員發揮出最大潛能,助力他們成為頂尖選手。我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成為像他一樣優秀的教練員。」
隨後不久,徐國義病情嚴重再次入院,去年11月初他進行了第二次開顱手術。術後他的病情每況愈下,但他依舊惦念著孩子們,每晚他都要與樓霞視頻通話了解訓練計劃的執行情況。當時的情景樓霞記憶猶新:「那時候他已經不太願意講話了,基本上都是我在說。一說到隊員、說到訓練,他就眼睛發光,感覺整個人都豎起來一樣。我跟他說徐嘉餘、葉詩文都挺好的,徐嘉餘的隊內測驗成績也很好,他就很高興地點點頭。」
「我願意傾我所有,陪著你帶領遊泳隊員們勁遊」
2020年7月19日,徐國義的生命在50歲畫下了休止符。儘管身邊的人一直親歷了他病情的不斷惡化,但是沒有人願意看到這一天的到來,多希望他的強大信念、他的永不放棄能夠繼續創造奇蹟。樓霞選了一張徐國義笑得最燦爛的照片作遺像,因為她知道徐國義要把最堅強、最積極向上、最美好的一面留給大家。失去至親的傷痛需要時間來慢慢撫平。樓霞寫下了《我多想陪你更久》的詩作,以款款深情寄託哀思——「我願意傾我所有,陪著你帶領遊泳隊員們勁遊,我理解你一生只獻身給遊泳一件事,沒要孩子的我們把隊員當自己的孩子……」
前些天,徐嘉餘自己一個人又重溫了一遍徐國義參加錄製的那期《朗讀者》節目,他說:「我想再看看他,聽聽他說話。徐導的話我都記得,也都會努力去做。徐導安心,您對學生的期望學生清楚記得,光州蟬聯時您在病榻上對我講,這不算什麼,東京才是你的舞臺。徐導走好,待明年盛夏,帶金牌回家看您!感恩戴德永不忘!」勝利時的相擁慶賀、失利時的溫柔安慰,徐爸爸的嚴厲與寵愛,浸潤著葉詩文的思念。「您教導我長大,帶我走上最高領獎臺,陪伴我人生中每一個重要的時刻。也是您教會了我們強大、專注、永不放棄。在您的培養下,我們都成為更優秀的人。」葉詩文說:「他無私地把一生都奉獻給了泳池,奉獻給了我們。他是正直、自信、陽光,有夢想、有激情的徐爸爸。他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而他高尚的品格也將繼續鞭策我們前行。」
在徐國義極少更新的個人微博下,泳迷們留下了深深的敬意與祝願。「偉大的徐教練一路走好。」「您和愛徒們都很優秀,您辛苦了。」「感謝您為運動員們的付出和幫助,在天堂安好。」「徐導一路走好,您會變成天上的星星,指引著您心愛的弟子們。」「有些人走了,但他還活著——致敬偉大的教練,感謝您對浙江遊泳隊,乃至中國遊泳隊作出的貢獻。」
在中國遊泳功勳教練徐國義執教的26年裡,他緊緊把握每一天的訓練,鑽研技術是他的每日「功課」。夯實基礎、技術為王、細節制勝的理念,貫穿了徐國義的整個執教生涯。
「他視遊泳事業為生命,喜歡潛心鑽研遊泳訓練的那些事,在研究技術方面特別痴迷,可以說是走在行業最前沿。」在浙江省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鄭瑤看來,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是徐國義最重要的品質之一。
多年來,「請進來、走出去」戰略讓國家遊泳隊的教練員們能夠接觸並學習到國際先進的遊泳教學理念等,更好地取長補短。徐國義便受益其中。「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視野的開闊,我對於遊泳的理解更加深入,對於項目知識、規律等有了初步認識。」每天守著一池碧水的徐國義思緒始終離不開對技術的鑽研。如何在身體條件更佔優的歐美選手面前揚長避短,憑藉更加先進的技術在對抗中取勝,是徐國義一直致力研究的課題。「遊泳是個講求技術的項目,也需要強大的體能,這需要我們在訓練中很好地把控。因為我很喜歡鑽研技術,所以才會每天去想、去設計訓練,有時也需要靈光一現,教練員是需要悟性的,沒有悟性的教練員成不了大器。」
「他時時刻刻都在思考訓練、鑽研技術」
在同事、朋友們眼中,徐國義是「智多星」「小諸葛」。當運動員時如此,1994年當教練後也是如此。
國家隊教練員王愛民和徐國義一起共事了11年。在國家體育總局訓練局公寓裡住對門的兩個人時常晚上一起在房間裡聊天,兩人的話題永遠繞不開訓練和日常管理。「國義的工作狀態是沒有邊界、沒有時空限制的。一天24小時他都處在工作狀態,時時刻刻都在思考訓練、鑽研技術。他經常跟我說,沒事的時候或者是休息的時候,只要一閉上眼睛就在想如何讓運動員遊得更快。他下了大量功夫,我一直在向他學習。」
經過多年的觀察和交流,王愛民發現徐國義對於遊泳技術的理解很獨特、很到位,常常能一針見血地直擊問題根源。「國義是非常睿智的人。他的訓練強度設計非常巧妙,訓練計劃精準且靈活多變,能夠根據運動員當天的身心狀態進行積極調整,他的賽前調控能力也堪稱藝術。他對運動員的訓練管理和選材要求很高,他的隊員比賽成功率高,基本每次比賽都會提高成績。每次大賽前盤點時,他對於成績的預判都基本實現,這體現出他對世界一流競技水平的掌握和對運動員狀態的把控。」
鄭瑤曾擔任浙江體育職業技術學院院長,與徐國義有較多的接觸交流。鄭瑤說:「我總跟他交流,要不斷學習借鑑國際上先進的理念、技術,他也每次都很自信地回復,『任何大賽中,對手有任何新的技術動作,我都會第一時間研究學習。』他不僅是大家印象中最重視技術的教練之一,也是與時俱進、十分重視體能的教練之一。他善於與體能教練及時溝通,針對葉詩文、徐嘉餘的短板,共同制訂體能訓練計劃,努力取得最好的成效。」
「他對每一個技術細節都摳得非常細緻」
2018年12月10日,在國際泳聯世界水上大會金牌教練講習班上,徐國義分享了《根據運動員的不同情況調整訓練思路》的主題演講。面向世界各地的同行,他傾囊相授。徐國義在訓練過程中始終堅持技術第一的原則,緊緊圍繞運動員的技術特點去要求、重複、執行。
徐國義認為運動員在水中首先要具備保持「平、直、尖、緊、高、穩」的良好流線型姿勢以及保持這一姿勢的身體條件和能力。「提高動力、減小阻力」是他遊泳技術的核心內容。而技術的實施與運動員的身體條件、素質、能力、肌肉類型、神經特性、性格特點等緊密相關。王愛民認為徐國義的訓練抓住了強度和技術兩個重點。他說:「國義一直在研究如何在加強體能訓練的同時減阻、增加推動力,不做無意義的消耗,只有經濟化地使用體能、巧用技術才能揚長避短與歐美選手抗衡。他對每一個技術細節都摳得非常細緻,他和我聊過仰泳,他對仰泳手入水的深度、抓水的力量等都有非常細緻的研究。」
徐國義曾給王愛民支過招。那時王愛民正為一個以長距離自由式為主項的女運動員在長池與短池中的表現「苦惱」。王愛民告訴記者,一般來說,短池(25米)比賽因為轉身多、速度快,成績一般要比在長池(50米)裡遊起來快得多,但是這名隊員卻無法在短池比賽裡遊出更快的成績。「我在查找原因時考慮了轉身技術等方面的問題,而國義點了我一句話,『節奏問題,是長短池轉換訓練不夠、訓練節奏的問題。』我後來研究發現是長短池轉換的時間問題和長短池遊程中技術的控制問題,其次還有轉身等技術細節問題。這一次對我觸動很大,看得出來他一直在研究這個問題。」
徐國義所帶的運動員裡既有以混合泳為主項的奧運冠軍葉詩文,也有仰泳世界冠軍徐嘉餘,還有蝶泳名將李朱濠以及自由式名將朱夢惠等,如何為不同項目運動員分別制定科學有效的訓練方案,徐國義在這方面有獨到的見解。在不同時期、不同階段,徐國義根據運動員的實際情況以及比賽的技術要求,及時優化和改進技術,以達到最佳划水實效。同時,他還根據運動員的不同目標要求調整頂層設計方案,根據項目和個人特點調整專項體能和技術的訓練思路,並根據隊員的不同性格特點調整訓練思路和訓練要求。
徐國義為徐嘉餘打造了世界一流的仰泳技術。讓徐國義的妻子、同為國家遊泳隊教練的樓霞頗感驕傲的是他們在美國外訓時,外教把遊泳俱樂部裡所有的運動員叫到一起,讓徐嘉餘做出發轉身示範,並讓他們向徐嘉餘學習。在徐嘉餘的印象裡,徐國義一直在悉心為他打磨技術。「從2011年開始徐導就在不停地跟我強調技術,幾項技術講了六七年。即便2016年里約奧運會回來,我們還是在一遍遍改技術,一點點做磨合。」徐嘉餘回憶說,「2013年底我天天看入江陵介的視頻,向他學習。徐導看到我的努力,他根據我的技術特點,不斷幫我完善技術,後來終於打破了入江陵介的紀錄。」2015年徐嘉餘進入瓶頸期,徐國義邊著急邊想辦法,開始為當時身高1.86米、體重75公斤的徐嘉餘增肌。他要求徐嘉餘每天吃四五塊牛排,就這樣隨著體重的增加,徐嘉餘的技術也日臻完美。「徐導很厲害,他把我保護得特別好,時刻叮囑我該怎麼做,我不需要去擔心訓練中的問題,跟著徐導一起努力就可以了。」就在人們沉浸在徐嘉餘摘得2017年布達佩斯世錦賽100米仰泳冠軍,為中國男子仰泳實現世界大賽金牌「零的突破」的喜悅中時,徐國義已經在總結分析他的比賽分段成績以及動作頻次和實效,研究如何幫助他更進一步。
針對練混合泳的葉詩文,徐國義根據她4種泳姿的不同水平,為她量身打造差異化的成績目標。2012年倫敦奧運會,徐國義對於葉詩文200米和400米混合泳的比賽技術要求是預賽、半決賽、決賽都要以自我為主,蝶泳和仰泳的技術要求是遊出划水實效,仰泳注意調整呼吸為之後的蛙泳做好儲備,蛙泳強調腿的效果以及保持身體穩定的高位,最後要發揮自由式的優勢,腿要加起來,盡情釋放。同時考慮到400米混合泳的比賽是在奧運會遊泳比賽的第一天進行,幫助葉詩文減壓和專注比賽更為重要。在徐國義的悉心指導下,當時16歲的葉詩文收穫了倫敦奧運會200米和400米混合泳的雙冠。
「他的因材施教源自多觀察、多分析、多思考」
自信是徐國義給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林洪留下的深刻印象。這份自信源自徐國義對技術的錘鍊,對隊員的了解。在備戰2012年倫敦和2016年里約兩屆奧運會的過程中,他與徐國義有過密切合作,也在技術理念方面形成很多共識。
徐國義認為,訓練比賽的過程其實也是對運動員「身、心、性」的訓練,要注重性格的培養和磨鍊。好的性格和品質才能專注、自律、堅持、珍惜。優秀運動員需要達到「身體好、條件好、悟性好、性格好」的標準,奧運冠軍還要有「特質」。林洪解釋說:「身是指身體,心是指思維,性是指性格。身體的訓練對於競技體育來說是最基礎的,而想要成為高水平的運動員要經過思維的訓練,最高層級是性格的訓練,要塑造性格和品質。徐導極為看重運動員的思維能力,因為奧運冠軍其實就是人類在這個項目上達到的極限,這對於運動員的思維、執行力、智力等方面的要求都極高。我們還總結出能否達成目標有三個關鍵點,即『想了沒有、做了沒有、做好了沒有』。」
一次在昆明進行高原訓練時發生的事情給林洪留下了深刻印象。當時海埂基地的訓練池被改成25米的泳池,徐國義要求兩名隊員在每一個轉身出來使勁打水下腿,要做到出水後6個動作到邊。要知道在高原上進行長距離訓練時這樣的要求有些嚴苛。其中一個隊員能夠基本完成,而另一個隊員完成起來卻有些勉強。林洪問徐國義可不可以「放放水」,徐國義堅持說不行。因為在他看來,這不僅是在技術上的訓練要求,更是對運動員意志品質的考驗,不能輕言放棄。
在林洪看來,優秀的教練員、運動員有很多,而徐國義幫助每個運動員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訓練模式、技術結構、思維方式等,並塑造了成為優秀運動員的意志品質,也讓他們成為最佳搭檔,這十分難得。「每個運動員的條件、性格不同,而徐導總能因材施教,因此他帶出了一波又一波優秀的運動員。他的因材施教源自多觀察、多分析、多思考。」
葉詩文也與林洪有同感。在她眼中,訓練場上的徐國義自信、有魄力,同時能夠因材施教。「我們組隊員有各種泳姿,有長距離有短距離,他一個人要兼顧我們這麼多人是很難的,但是他做到了這一點,能夠在訓練計劃上平衡好。」葉詩文謙虛地向記者表示自己的技術不是特別好,但最為關鍵的是徐國義了解她的需求。「他很清楚每個運動員都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技術,他不會強迫我去做一些可能看起來划水效果特別好、特別到位、特別漂亮的動作,他知道我用那個動作反而會因為不舒服而遊得更慢,他會讓我在遊得更加舒服的狀態下更加伸展,我們一直在不斷溝通和打磨技術動作。」
「跟國際接軌,學習國外的科學方法,轉變訓練理念,路子是對的。不能照搬照抄,而要為我所用,融入自己的訓練,畢竟我們更了解自己的運動員。」大膽地將不同於常規思考角度的觀點和理念引入訓練,博採眾長並為我所用,讓徐國義更有信心、更有底氣。正如鄭瑤所言,徐國義是心無旁騖、克難攻堅、矢志奮鬥、追求卓越的優秀教練員代表,他用一生的心血和付出,踐行與詮釋責任擔當,彰顯的是榜樣的力量。
在中國遊泳功勳教練徐國義離開的這些天,同為國家遊泳隊教練的妻子樓霞慢慢融化著離別的傷痛,她把思念珍藏在心。然而所有的堅強都在孩子們一句「樓導,你還有我們」中消散,說到這裡她哭了,哭得很傷心。
徐國義常年在外帶隊訓練顧不上家,連妻子手術時他也在帶隊,更不要說守候在身邊照顧了。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熱愛的遊泳事業中,忽視了「小家」,但徐國義有一個溫暖的「大家」。他有一個名叫「大家庭」的微信群。群裡除了徐國義樓霞夫妻倆之外,一共有33人,都是徐國義親自培養過的運動員。樓霞說:「把他們招進來我們就要負責任,雖然說有時候會很累,但是在孩子們取得成績的時候,之前的辛苦、困難就都忘掉了,甘之如飴。」
「他總是先教做人再教訓練」
徐國義和樓霞沒要孩子,他們把時間和精力都給了運動員,他們把運動員當做自己的孩子來培養。徐國義傾盡全力為孩子們鋪就成功之路,他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在該努力的時候全力以赴,不負青春。「工作中我是嚴厲的,訓練場上執行力必須百分之百。如果有人偷懶,我不會懲罰他們,我會和他們講道理。在你最需要努力的時候選擇了安逸,對你和家人還有我都是不負責任的,你們要做有責任、有擔當的人。」對於徐國義來說,執教26年來最得意的事情就是看著孩子們獲得奧運冠軍、世界冠軍,他希望孩子們都能成為最偉大的冠軍。跟著徐國義,孩子們學到了很多,無論是遊泳技術,還是做人做事的道理。為人正直、謙遜低調的徐國義秉承「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的理念,嚴於律己,以身作則,孩子們則在他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成為眾人稱讚的優秀運動員。國家遊泳隊教練王愛民說:「國義的隊員都很懂事、懂禮貌、上進心強,是具有一身正能量的好孩子。這和國義的教導息息相關,他總是先教做人再教訓練。」訓練場上,徐國義是說一不二的嚴厲教練,訓練場外,他是耐心為孩子們熬阿膠的「徐爸爸」。因為遊泳運動員每天泡在水裡寒氣重,溫和的阿膠是很好的驅寒妙方。然而熬阿膠十分耗費工夫,精選的核桃肉、冰糖要先砸碎,再加上紹興的黃酒、炒過的芝麻,所有食材要先在水裡泡上48個小時,然後再燉上3個小時。明明有現成的阿膠膏、核桃粉、芝麻粉,徐國義都不要,為了保證質量,所有的食材他都親手製作。孩子們退役後,徐國義又開始操心他們找工作和找對象的事情。徐國義的點滴付出孩子們都記在心中。徐國義生病後,孩子們變得更加懂事、自律,他們也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對恩師的感激之情。
樓霞一直記得,2015年底徐國義查出腦部腫瘤入院手術,兩個曾經帶過的隊員陳慧佳、白安琪每天輪流到天壇醫院給徐國義、樓霞送飯。正在訓練中的葉詩文、徐嘉餘不時發信息問候他們。去年底,組裡在北京的隊員一起到醫院探望徐國義,他們送來了圍巾,讓徐國義注意保暖。葉詩文親手做了點心給她的「徐爸爸」品嘗。孩子們還把寓意「平安」的蘋果裝進袋子裡送給徐國義,直到現在樓霞還留存著這個袋子。
浙江省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鄭瑤回憶,去年11月徐國義動了第三次手術,需要長時間康復和治療,但徐國義仍然心系泳池,只要病情稍有好轉就馬上回到遊泳館。鄭瑤還說,到後期徐國義身體極度虛弱,睜不開雙眼,與人交流也很吃力,唯有聽到隊員的訓練情況時,眼睛才會變得明亮。徐國義以自身的言行感染和激勵著隊員們拼搏前行。
「他每天都精神飽滿地來到泳池」
在葉詩文的印象中,8年前出徵倫敦奧運會時,徐國義沒有給她任何壓力。「徐導沒有給我定目標和要求,沒有說要拿什麼成績,遊到多少,因為我還小,他不想給我太多壓力。我就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就想要去突破自己。作為教練,他會有很大壓力,但是從來不會把這些壓力傳給我。」葉詩文回憶說,「400米混合泳賽前我很緊張,徐導就安慰我說沒事,平時該練的你已經練得很紮實了。這時候就是要真正在賽場上較量一下,看看你到底有多少能耐。」
心態輕鬆的葉詩文遊出了4分28秒43的成績,不僅收穫了400米混合泳的冠軍,還打破了世界紀錄。心情激動的葉詩文頒完獎衝到徐國義面前,和他擁抱。「徐導也很開心,說很棒。而200米混合泳奪冠後,他還幫我總結,說前面遊得有點緊,沒有放開遊。」對於葉詩文的雙冠,徐國義並沒有表現出和葉詩文一樣的激動,同事們問他為什麼這麼平靜,他只說這對於年輕的葉詩文來說是很好的經歷,而對於他來說,他已經把能想到的、做到的全做了,雙冠更是水到渠成的結果。葉詩文告訴記者:「倫敦奧運會前我練得非常好,每周的強度都比教練要求的大很多。」
訓練中徐國義說一不二,這樣的嚴厲讓孩子們特別是男孩子都挺怕他。而對於女孩子,他會多一些疼愛。「比得很好的時候他不會上來就誇你、表揚你,因為他覺得這樣很容易讓運動員驕傲,他會淡淡地拍拍你的頭,笑說,『遊得不錯啊,趕緊下去放鬆,多放鬆多恢復。』而你沒有比好時他也會過來安慰你,安撫好你的情緒後再慢慢總結問題。」
葉詩文也曾被徐國義嚴厲批評過。倫敦奧運會前的冠軍賽上,因為想要參加奧運會4×200米自由式接力,所以葉詩文報名參加了200米自由式的單項比賽。「那次我遊得很差,徐導當時很生氣,開組會時當眾批評了我,因為他知道我的實力不是那樣的,他覺得我沒有在比賽中拼盡全力,他對待比賽作風問題會非常嚴厲。」葉詩文說,「訓練中徐導教會我們要更加專注,要懂得取捨。他每天都精神飽滿地來到泳池,他覺得自己帶訓練的狀態會影響到我們的狀態,他對訓練充滿激情,我們也會充滿激情。」葉詩文一直記得徐國義說的話,「狀態是靠拼出來的,不是靠養出來的。」
在葉詩文的成長過程中,徐國義始終扮演著重要角色。他引領葉詩文在倫敦奧運會走上巔峰,而在她經歷狀態起伏的那段時間,徐國義幫助她規劃人生,支持她的決定,鞭策她的成長。「其實我的低谷有很長一段時間,最感動的是徐導從來沒有想過要放棄我,沒有因為我在低谷而責怪我、對我生氣,他一直都很耐心地關心我,安慰我說從奧運冠軍到全國冠軍,你都拿過了,其實不需要有很大的壓力。」那時候葉詩文正經歷發育期,經常失眠,心態也有了波動,徐國義想方設法請營養師為她科學搭配飲食,還和隊醫請教方法幫助葉詩文改善失眠狀況。他也會告訴葉詩文要在訓練上更加專注。看到葉詩文偷吃零食,他既生氣又著急,但他又不忍心批評她。後來葉詩文到清華大學讀書,徐國義要求她學習同樣要竭盡全力,要和拿奧運冠軍一樣。回歸泳池後的葉詩文更加享受遊泳,徐國義依舊堅定地支持她,他對葉詩文說:「只要你想、你夠努力,我就比你更努力,我們一起努力實現目標。」
恩師的諄諄教導葉詩文都記得:「我們要做好自己,不留遺憾,我想這也是徐導希望看到的,他也會開心的。」
「他經常教導我們不要荒廢青春」
2017年布達佩斯世錦賽上,徐嘉餘以52秒44的成績奪得男子100米仰泳冠軍,實現了中國男子仰泳在世界大賽上金牌「零的突破」。回到熱身池後,徐嘉餘在眾人的掌聲中徑直走到徐國義的面前,把金牌掛到了恩師的脖子上,他哭著和徐國義相擁。徐國義爽朗地笑了,他雙手捧著徐嘉餘的臉說:「運氣還可以,有點小緊張。」「全靠最後到邊超級好。」「對,到邊好,不錯,抓緊放鬆。」
為人低調謙遜的徐國義怕孩子們會驕傲,所以每每取得佳績時他總會「吝嗇」地給予表揚。樓霞說徐國義不希望隊員張揚外露,他希望他們能夠在泳池中表現出張揚和霸氣,而不是在平時的生活中。特別是對於徐嘉餘,徐國義格外嚴厲。
在徐嘉餘的記憶中,徐國義從不會當面表揚他,他總是從隊友的口中聽到來自徐國義的肯定。「徐導總是教導我們做事之前要先學會做人。取得成績時,徐導會『打擊我』,他不想我被捧得高、摔得狠,他囑咐我們要客觀理性地對待外界的褒獎。」「不要嘚瑟」是徐國義對賽後的徐嘉餘說得最多的話。2012年的紹興冠軍賽時徐嘉餘在拿到了200米仰泳亞軍後便開始沾沾自喜,「有點飄」的他沒能在後面的比賽中繼續取得好成績。從那次比賽以後,無論大賽小賽,每次比完賽徐國義都要告誡他「不要嘚瑟」。儘管在訓練上徐國義對待徐嘉餘很嚴厲,但他也會給予徐嘉餘更多的鼓勵。在徐嘉餘2018年杭州短池世錦賽輸掉比賽時,徐國義安慰他「沒事的」。這些瞬間徐嘉餘都記在心間。
徐國義為徐嘉餘打磨出世界一流的仰泳技術,為了給徐嘉餘增肌,無論走到哪兒,他都每天堅持讓徐嘉餘吃四五塊牛排,效果慢慢顯現,徐嘉餘的技術因此日臻成熟。徐嘉餘一直記得有次外訓時跟著徐國義去買菜的情景,「買肉、買菜他都挑最好的給我們,保證我們在外面訓練時營養跟得上。」
青春期的徐嘉餘也有些叛逆,喜歡玩電腦的他被徐國義狠狠批評過。如今日漸成熟的徐嘉餘愈發懂得徐國義的用心良苦。「徐導鞭策著我成長,他經常教導我們不要荒廢青春,他幫助我們正確認識人生價值。人的一生中會有很多岔路口,徐導不斷引領我在正道上前行,當我不小心拐到小路上的時候,他都會把我拉回來,幫助我在正道上越走越寬。」
前些天,徐嘉餘和父母通了電話,父親囑咐他要盡到兒子、徒弟該盡的責任,能多做些事情就要多做。2008年,徐嘉餘進入國家隊,和徐國義在一起的時間遠比和自己父母相處的時間多。當時父母就把他全權交給了徐國義。徐嘉餘說:「小時候不懂事,沒有體會到太多的感情,直到進了國家隊後天天和徐導在一起訓練、生活,慢慢才知道其實感情已經分割不開了。」徐嘉餘說沒有什麼事情比一塊奧運會金牌來得實在,他希望自己能夠為自己、為恩師實現夢想。
「徐國義說過自己不是一個好兒子、好丈夫,但他是一個好教練、好老師,一生潛心鑽研、忘我工作,為國家遊泳事業心甘情願地奉獻一生、奮鬥一生。」這是鄭瑤對徐國義最中肯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