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50+丨透視: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支柱是什麼?

2020-12-16 新浪財經

來源:新浪財經

來源:《2019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藍皮書》

作者:保利投顧研究院、景暉智庫、和訊網和58安居客研究院

導語:粵港澳大灣區,國之重略。在大灣區戰略發展宏圖下,大灣區內的「城」「產」「人」有怎樣的發展前景,又有何種發展掣肘?這本《2019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藍皮書》或許可以幫助您找到答案。

粵港澳大灣區的整體發展特徵與前景

縱觀粵港澳大灣區,高端製造基礎紮實,經濟支柱產業電子信息集群優勢明顯;城市產業梯度分明,具有協同升級的基礎;創新以企業應用導向,企業創新動能強;人才吸引力節節高升,人才連結逐步打通。

特徵1:電子產業集群優勢凸顯,內部工業互補  大灣區各市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呈現梯度差異,利於城市間的產業轉移。深圳工業增加值獨佔鰲頭,高新技術製造業拉動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保持大體量及較高增速;廣佛莞則處於第二梯隊;惠州領跑第三組團。深圳、東莞、惠州產業鏈的融合共建,就是第一、二、三梯度城市的銜接轉移。

圖:粵港澳9市2018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及五年複合增速(億元,%)

資料來源:保利投顧研究院整理

從各城市的優勢產業看來看,珠江東岸(深、莞、惠為代表)高新技術製造業佔比高,且保持高速增長,西岸(佛、中、珠、江)佔比和增速均弱。珠江東岸已形成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為代表的新興產業集群;珠江西岸重點推進汽車製造、家電製造等傳統產業改造升級。肇慶產業基礎較弱,正加緊布局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等產業。

圖:粵港澳大灣區9市傳統產業

資料來源:保利投顧研究院整理

特徵2創新以企業應用為導向,企業創新動能強  從研發主體來看,廣深多是企業驅動型創新,深圳工業企業自主創新投入佔比接近9成,廣州企業類研發投入佔比64%。經過十幾年來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科研的傾斜,大灣區已脫下山寨的「帽子」,企業原始創新能力上獨佔鰲頭。以國際專利數量為例,全國十強城市中大灣區佔四席,集中在頭部企業,如華為、中興等。

圖:北上廣深研發投入結構分析 圖:全球專利申請Top50的國內企業專利數量布局

資料來源:保利投顧研究院整理

從獨角獸企業的特徵來看,與長三角響應居民消費升級需求,消費類、平臺型獨角獸產生不同;粵港澳大灣區的獨角獸「硬實力」強,集中於硬體技術驅動創新,大灣區的高端製造業積累,臨近香港、作為香港高校科研的轉換地,均為創新的產生和轉化提供了有利環境。

圖:粵港澳大灣區獨角獸分布以及特徵

特徵3:人才吸引力節節高升,人才連結逐步打通  從人才吸引力來看,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的人口流入形成新一輪高峰,流入人口主要由高素質人群為主,部分農民工回流、國內的高精尖人才加速流入。佛山、東莞等製造業大市,對人才吸引力層級明顯提升。東莞近年來吸引高層次人才8.5萬人,落戶人才中50%以上學歷為本科及以上;佛山用人單位人才需求層次躍升,專業技術人才及高層次人才需求佔比已超25%。

圖:佛山市用人單位人才需求結構

資料來源:保利投顧研究院整理

總結:產業基礎紮實,創新、人才積極因素積累  整體來看,粵港澳大灣區高端製造業基礎紮實,創新和人才等積極因素正積累。現階段,粵港澳大灣區正持續加大對科創投入、引入高等教育資源,打通與港澳和國際人才的連結。粵港澳大灣區,具備升級為是世界灣區的基礎和勢能。(未完待續)

(聲明:本文系作者授權新浪網「灣區50plus」轉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

相關焦點

  • 紐約灣區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啟示
    我國的粵港澳大灣區目前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可與當今世界著名的紐約灣區相媲美,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的設立,不僅加快了粵港澳三地經濟的融合,更是對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珠三角地區經貿格局和產業的再升級,有利於「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本文通過對比分析粵港澳大灣區與紐約灣區的發展情況,研究國際灣區發展歷程及經驗,或可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有益借鑑。
  • 世界級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與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與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並稱為世界四大灣區;一度佔到美國經濟總量的71%,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日本經濟總量已經落後中國但是一直穩坐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寶座,日本東京灣區世界四大灣區之一。
  • GDP直逼紐約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時代來臨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已擺上重要日程。02從世界三大灣區經濟看灣區發展灣區經濟➤ 定義灣區,是指由一個海灣或相連的若干個海灣、港灣、鄰近島嶼共同組成的區域。
  • 粵港澳灣區建設優勢互補 粵港澳大灣區概念股龍頭股一覽
    至誠網(www.zhicheng.com)3月27日訊  粵港澳齊發聲 大灣區探路開放新格局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備受關注,廣東省省長馬興瑞、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
  • 問政智庫|粵港澳大灣區與舊金山、東京灣區發展特徵的比較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強調推動內地與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建設高水平參與國際經濟合作新平臺,標誌著作為我國區域經濟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式由研究規劃階段向實際建設階段轉變。
  • 對標世界三大著名灣區,粵港澳大灣區成全球新的經濟增長極?
    以紐約灣、舊金山灣、東京灣為代表,「灣區經濟」已成為帶動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引領技術變革的領頭羊。作為灣區中的新軍,粵港澳大灣區也開始成為世界經濟版圖中的一個亮點,還被視為除上述三大灣區以外,未來全球經濟的第四個增長極。
  • 粵港澳大灣區GDP預計用4年超過東京和紐約灣區,世界第一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中國積極推動區域合作的一個重要決策,對於支撐「一帶一路」建設,推動港澳參與國家發展戰略,保持國家長期繁榮穩定具有重要意義。如果說紐約灣區是「金融灣區」,舊金山灣區是「科技灣區」,東京灣區是「產業灣區」,那麼未來粵港澳大灣區的定位就是「人才灣區」。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創新,人才、教育是帶動科技、工程、推動創新的重要動力。
  • 粵港澳大灣區將與東京灣區對接促進高質量發展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東京4月9日訊(記者 蘇海河)4月8日,正在日本訪問的全國政協常委、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聯盟主席、香港中華總商會主席蔡冠生先生就加強國際大灣區合作,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轉型升級的思路,接受了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專訪。
  • 樊綱:粵港澳大灣區英文可稱中國大灣區,這是中國最大灣區
    樊綱:粵港澳大灣區英文可稱中國大灣區,這是中國最大灣區 2018-04-02 15: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粵港澳大灣區與東京灣區的PK竟輸在了一個廁所
    粵港澳大灣區,是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惠州、江門、肇慶九市組成的城市群,是國家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和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空間載體。也是繼美國紐約灣區和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之後的世界第四大灣區。
  • 粵港澳大灣區概念股有哪些 粵港澳大灣區龍頭是誰
    政策推動下,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已上升到國家級戰略的層面,同時也是國內最具潛力的灣區城市群。那麼,粵港澳大灣區概念股有哪些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早在上世紀末,就出現了「灣區經濟」的概念。一般指的是圍繞沿海口岸分布的眾多海港和城鎮所構成的港口群和城鎮群,由此衍生的經濟效應被稱為「灣區經濟」。
  • 學者獻言粵港澳大灣區:警惕「諸侯經濟」,尊重市場規律
    ▼「現在很多地方政府存在『諸侯經濟』的現象,粵港澳大灣區也同樣面臨這個問題,對於灣區城市群而言,不僅需要對外開放,還需要對內開放」,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區域與企業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指出。2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出臺,證券時報記者第一時間採訪多位專家學者,就粵港澳大灣區區域合作、創新、產業布局等多方面展開討論。
  • 世界四大灣區的地理概況,粵港澳灣區的優勢明顯
    大家應該都聽過四大灣區的概念,但是具體是什麼可能還有很多人不太清楚。四大灣區指的是舊金山灣區、紐約灣區、東京灣區和粵港澳大灣區,前兩個在美國,第三個在日本,最後一個是我國近幾年提出的一個宏觀規劃概念。可以看出,四大灣區都在世界上經濟非常發達的地區,強有力的經濟結構和高效的資源配置使四大灣區在世界經濟地圖上十分顯眼。那麼四大灣區都在哪,各自的地理特點又是怎樣的呢?舊金山大灣區舊金山灣區位於美國的西岸、太平洋的東岸,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北部。
  • 獨家丨海南大學梁海明:粵港澳大灣區要為「一帶一路」建設做好兩件事
    梁海明:粵港澳大灣區就是為了推進「一帶一路」倡議而提出來的,後來大灣區多了更多的內涵,但唯一沒有變的是,大灣區將會繼續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大局。粵港澳大灣區未來將擔任「一帶一路」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一帶一路」的國際金融中心,為「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未來的經濟發展、科技進步,提供新資金、新思路、新方向。
  • 粵港澳大灣區共享一流慕課 打造灣區人才成長「立交橋」
    新華網北京4月17日電(郭亞麗)去年11月,為便於粵港澳三地高校共享優質資源,粵港澳大灣區高校在線開放課程聯盟成立。今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印發後,廣東省舉全省之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一流灣區必有一流高等教育集群的支撐引領,粵港澳大灣區擁有180多所高校,300餘萬在校生,高等教育基礎十分雄厚。香港名校眾多,基礎研究強,國際化水平高;廣東高校,類型齊全,生源質量高,產業條件好;澳門高校,葡語特色鮮明、旅遊學科獨樹一幟。
  • 粵港澳大灣區GDP 5年內有望世界灣區第一
    羊城晚報訊 記者陳強,通訊員段建新、梁千帆報導:東京灣區、紐約灣區和舊金山灣區並稱當今世界三大灣區,而與它們相比,粵港澳大灣區在面積、人口、經濟規模上都已可等量齊觀。截止到2015年末,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總量已位居四大灣區第三位,但以目前增長速度看,有望在5年內超越東京灣區,成為世界經濟總量第一的灣區。12月10日,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和肇慶市政府聯合舉辦的2017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高峰論壇在肇慶舉行。論壇上,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發布的《肇慶市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定位與策略研究》(下簡稱《研究》),透露了上述成果。
  • 粵港澳大灣區推介會在日本東京舉行
    由廣東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聯合舉辦的粵港澳大灣區推介會9日在東京舉行。中日兩國政府官員、經濟界組織及金融、企業代表1200多人與會,就實現東京灣與粵港澳大灣區對接,促進中日經濟合作高水平發展進行深入研討。據悉,粵港澳大灣區推介會是2月18日公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後,首個由三地政府合辦的海外宣傳活動。
  • 粵港澳大灣區彰顯先進位造業特色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鍾國斌在「強化國際產業協同,致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議題環節,暨南大學原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一帶一路」與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院長胡軍、深交所副總經理李鳴鐘作了主題演講。嘉賓們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彰顯先進位造業特色。據介紹,儘管在今年面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共建「一帶一路」合作仍呈現出十足韌性。今年前三季度,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進出口總額達到9600多億美元,增速比全國整體水平高0.8個百分點。
  • 粵港澳大灣區:宜居宜業也宜遊
    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提出共建人文灣區,構築休閒灣區,並將「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確定為五大戰略定位之一。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旅遊業將發揮重要作用:這份2.7萬字的文件中,旅遊被提及46次,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旅遊目的地正一步步朝我們走來。
  • 逆風破浪的中國經濟丨先行示範 打造開放新高地——2020中國區域經濟版圖之粵港澳大灣區篇
    ,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復甦向好,大灣區協同發展、世界級城市群建設正朝縱深推進,一些重大政策在大灣區先行先試,為區域創新發展注入動力。珠江兩岸的可喜態勢折射出大灣區經濟復甦步伐正在加快:2020年前三季度,珠三角九市中有七市GDP「轉正」。這一成績的背後,是大灣區持續加快開放的步伐,大灣區城市群進入灣區融通發展新階段。重大平臺建設邁上新臺階。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累計形成527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全國範圍複製推廣122項改革創新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