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是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惠州、江門、肇慶九市組成的城市群,是國家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和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空間載體。也是繼美國紐約灣區和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之後的世界第四大灣區。
不少網友常將這幾大灣區放在一起比較,四大大灣區之間有什麼差距、多大差距,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回答。這雖然是個很簡單的問題,但要想回答清楚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是,當兩大灣區在各項發展的PK難分伯仲時,文明程度無疑成為一把鋒利的標尺,映照出公民和社會的進步程度,人類「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八大剛需裡最末端的「拉撒」環節,最可見微知著,正所謂物質文明看廚房,精神文明看茅房。於是,一座廁所,足可見兩者之間文明程度的差距。
日前筆者出差深圳北站時的如廁經歷頓悟出,粵港澳大灣區與東京灣區的PK便輸在一座小小的廁所上。
2017年數據顯示,粵港澳大灣區人口達6956.93萬,GDP生產總值突破10萬億元,約佔全國經濟總量的12.17%,GDP總量規模在世界國家排行中名列11位,在四大灣區中經濟總量居第二位,人口、土地面積、港口和機場吞吐量均居四大灣區之首。
有網友表示,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粵港澳大灣區這五大戰略定位都很霸氣,但前提是,先把市民拉撒問題解決一下吧,與小日本比,敗在一個廁所,心有不服啊。
曾有一位赴日本留學歸來的朋友,發文講起他在異國的所見所聞。
他說,在日本生活的這半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裡的公廁:小到每塊地磚的拼接,從地面到牆壁再到天花板,都很精巧細緻、整齊劃一。沒有異味瀰漫,也沒有垃圾成堆,更多的是乾燥整潔的地面,和潔淨如新的器具。在那裡,如廁的男士非常注意將小便溺到便器內,如不小心灑在器外,很多人會自己用手紙擦乾淨,以保持地面清潔,因而男士小便器下方不會出現一灘灘由尿液腐蝕出的汙跡。
反觀中國公廁,給人的印象往往是設施破敗、潮溼髒亂,隨手丟棄的手紙、「高價收分」的廣告、關不上的廁門、不出水的龍頭似乎是其「標配」,因而在很多人流密集之地,除非實在難忍,大家寧願憋著尿意也不願前去如廁,即使如廁,也是掩鼻而入、匆匆而出。
火(汽)車站、地鐵站作為交通樞紐,每天都會迎來送往來自五湖四海、不同身份的人群,因為那裡的環境如何,是反映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文明程度的重要窗口。放眼中國公廁,且不談偏遠落後的鄉鎮地區,即使是在經濟發達的「北上廣深」火車站,其如廁環境也令人唏噓。
此外,公廁環境的區別也體現了中國與外國在科研理念上有著差別也是巨大的。以馬桶和廁紙為例,日本人善於從細節入手、加以巧思,因而先後研發出具有溫水自動衝洗功能的馬桶和可水衝廁紙,甚至有人專門為廁紙寫了一本研究專著,因而在日本的如廁體驗會比較好並且不會有隨地丟棄的廢紙。
細微之處見真章,廁所如此,科研亦是如此,如果科研學者個個眼高手低,不願將心思精力放在這些「小事」上,那麼「大事」的研究想必也不會有太大建樹。
前段時間筆者出差北京,機緣巧合在奧林匹克公園如廁時,顛覆了對中國廁所的想像,這座「智能無水生態廁所」,外部亮麗別致,牆體秀麗清新,在公園的其它建築中顯得別具一格。走進公廁,裡面更是別有洞天。過道通透敞亮,廁具乾淨整潔,還有自動取紙機、抽風機、滅蚊燈等設備,無不散發著濃鬱的現代科技感。重點是毫無異味,一掃往日我對公廁髒、亂、差的「偏見」。
後來通過管理者了解到,該公廁是由浙江一家企業承建,乾淨整潔的原因是其採用的微生物降解技術。糞尿在源頭分離後,分別與微生物菌種發生作用,轉化為固態和液態複合微生物肥料,因而無需水衝、沒有異味,能夠最大限度保持地面乾燥,同時可以避免糞汙清運過程中造成的水體汙染。
此外,這座智能無水廁所還配有先進的「智慧公廁管理雲平臺」,依託物聯網技術為管理部門提供公廁智能管理系統,足不出戶便可實時掌握各公廁運轉數據,如:如廁人數、男女比例、設備情況、衛生狀況等,大大降低廁所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據說,這家企業已將拉撒打造成了一個完善的產業鏈,以公共廁所為載體,貫穿糞肥處理、公共衛生服務、裝配建築、新媒體大數據應用等行業,甚至在一些地市成為廁所革命樣板和產業扶貧樣板。離開時,內心對這家企業的掌舵人充滿了敬意,在眾多企業扎堆研發高精尖技術的時候,有人關注到如此細微貼近民生的產業,這才是中國企業家該有的擔當。
假如,粵港澳大灣區都能夠投入使用筆者上文提到的智能無水生態廁所,單就廁所的技術以及環保、節能等多方面都將完勝其他三大灣區,成為當之無愧的四大灣區之首。(資深媒體人、評論員 虎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