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建議你,少在知乎上看這些

2020-12-20 薑汁啾咪

大家好,我是薑汁。

相信大家很多人都有知乎這個app吧。

我和大家一樣,都覺得這個平臺挺不錯,它給出身普通的我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在這裡, 你可以收穫衝擊性的認知、高價值的乾貨,幫助自己少走彎路,比同齡人更快找到成長捷徑。我每天有空閒時間時,也會刷刷知乎,找選題、找好觀點,以此提高自己的學習工作效率。

不過啊,知乎雖然很有料,但我還是建議你,如果沒有一個很好的消化習慣,還是少在知乎上,看以下這些內容。

(1)準進「收藏夾吃灰」的乾貨

我發現不少人把刷知乎B站,下意識當做是學習。

特別是刷學習乾貨時,更容易產生「假裝在學習」的沉浸心態。

我也有過這誤區。

有一段時間思想特別枯竭,想不出來好的稿子,就去知乎找靈感

如何快速進入專注狀態……怎樣心無旁騖地學習工作……

(你們肯定也有這種,緊張玩手機的時候!)看完後,我立馬去整理桌面、去看書,看似特忙,但最終,稿子一個字也沒敲,第二天拖稿。

相信大家也有過類似經歷:快考試了,想改掉某個壞習慣,第一反應,不是直接面對這些問題;

而是上知乎上各種平臺,找解決方法,做無關緊要的事情,以此緩衝焦慮。因為這些細枝末節的操作,相比麻煩的正事, 不要輕鬆太多,甚至能減輕玩手機的罪惡感,美名其曰:我在學習!

而這些「超有用!以後再慢慢看」的乾貨,當我們關上界面後,基本不會再看,不然你不會:

收藏很多副業渠道,一分錢也沒進過口袋……收藏不少自律方法,現在仍是被生活折磨的鹹魚……

(2)各種離奇消遣故事

一直以來,我都保持著,給軟體劃分用途的習慣。

如:知乎只看成長乾貨,微博只看關注博主/記錄日常,B站從不進鬼畜區……這樣做最大的好處,就是能節省大量時間,避免讓我掉進娛樂漩渦裡,明知不對卻無法自拔。

短時間內,這習慣造成的差距,可能看不出來,拉長時間線,便是天壤之別。之所以會這樣說,是因為近期,我發現了知乎熱榜,從之前乾貨,漸漸偏向了娛樂風。

一旦你點進去,就會不知不覺,刷掉一上午時間。

並不怪你,這些信息背後的團隊,都在拼命大量研究心理學/傳播學,為的就是在最短時間內,抓住你的眼球,只要你點了,他們就成功了。

它們類似於消遣一樣,消遣你的精力,消遣你的時間。

那麼我建議不要在知乎上看這類東西。

這個世界的聲音太多,不是每一種聲音,都是對的,都值得參考。

你所能做的,就是篩選判斷出,你認為正確的聲音,然後去完善它,執行它,宣傳它,竭盡全力把身邊值得的人,拉出娛樂的牢籠。

相關焦點

  • 我建議你,少在某乎上看這些內容!
    在這裡, 你可以收穫衝擊性的認知、高價值的乾貨,幫助自己少走彎路,比同齡人更快找到成長捷徑。我每天有空閒時間時,也會刷刷某乎,找選題、找好觀點,以此提高自己的學習工作效率。不過啊,某乎雖然很有料,但我還是建議你,如果沒有一個很好的消化習慣,還是少在某乎上,看以下這些內容。
  • 我已經不敢在公共場合打開知乎了——註冊了知乎新帳號發現了這些
    知乎的成功在於,它已經變成一個『不好意思在公共場合打開的APP』,上一個還是國民級播放器『快播』。——產品經理大錘「我想把彩禮留給父母,有錯嗎?」、「穿這種短裙給學生上課有問題嗎?」「老公不同意給我弟弟買房,該離婚嗎?」
  • 知乎回答總是沒人看?這些「錯誤」別再犯!
    從知乎平臺方面來說,這個帳號回答的問題領域跨度太大,不夠垂直,導致帳號在教育領域權重低,系統沒有推薦。從用戶角度來說,假設你是一個知乎用戶,明年準備考研,看到某篇考研小白掃盲貼,感覺質量不錯,你想點進他的主⻚,看他還有沒有其它考研內容的分享。這時,你的關注意願其實已經很強了。
  • 為什麼我建議你少看新聞?
    我們最開始看新聞的初衷是為了獲取信息,或者是為了獲取談資的途徑,可是一個人要擁有談資就一定要看新聞嗎?想要獲取信息一定要看新聞嗎?問題拋出來了,接著就是解答這個問題了,為什麼要少看新聞?又或者你看到了一個當代青年人的苦與累,看完之後你又會變得悲傷起來。你的心情不能被自己左右,完全是由這個新聞內容決定的。我們什麼都沒有幹,卻被幾篇新聞折磨的身心疲累,精神力匱乏。
  • 我理解現在的知乎,但我不再是黏性用戶
    約2013年那會兒混跡天涯,偶然在一個帖子裡看見有人說要離開天涯轉戰「知乎」,我就跟著去了。那時候的知乎很簡陋,讓人摸不著頭腦,看了看就關了。後來在kindle上發現有一系列免費的書叫《知乎周刊》,寫的挺好的,一個主題之下有各種有意思的小短篇。
  • 晚上看了一個知乎評論區,我失眠了
    答主說的這些譜域積分、奇異點留數處理、凸優化.確實很難很高級,甚至除了認識這幾個字外,我連背後的意思都不知道。這些我不懂,也不想去搞懂,這不是我的能力圈。但評論裡頻繁出現的「雙非本科」、「你才大二吧」、「原來是本科畢業」...
  • 知乎,一定是我打開你的方式不對
    乍一看,知乎的「鹽值」設計上像極了支付寶的「芝麻信用」,當然,在功能上則完全不同。 看到這個創作者中心的後臺,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我以為我進的是微信公眾號後臺,抑或是百家號之類的後臺。
  • 為什麼我建議你少戴口罩?
    為什麼我建議你少戴口罩? 我上網查了一下 發現知乎、豆瓣、微博…… 到處都能看
  • 如何用知乎獲取精準客戶 ?我是這樣做的
    包括你的頭像、暱稱、籤名、簡介等方面,都需要用心去對待,這些元素是你在知乎的對外招牌,細節做好了,後面你在知乎答題互動的時候,大家起碼對你有個直觀的認識。當初我在知乎的暱稱是「瘋狂的螃蟹」,頭像是一隻蒸熟的螃蟹照片,封面圖是自己拍的蟹塘美景,可以看到我都是圍繞著 「螃蟹」 這個元素來展開的。
  • 知乎上的他們都年薪百萬嗎?
    前一晚睡覺前,他在知乎上回答了一個問題:「被害人的死狀非常慘,家屬非要看屍體,該怎麼處理?」他趴在床上,用手機寫了一千多字:「我也見過堅持要看的家屬,我也見過看完之後承受不住嚎啕大哭、癱軟在地的,所以我一直認為相對於死去的人,我更難以面對活著的人……」他的知乎湧入了數以千計的關注量。
  • 為什麼知乎上極力推崇讀書的人 不把上知乎的時間用來讀書
    「為什麼知乎上極力推崇讀書的人,不把上知乎的時間用來讀書?」最近,看到知乎網上的這個問題,我立即感覺到了提問者隱藏的笑意,並開始追蹤這個好問題如何「被解答」。  對了。先來科普一下什麼是「知乎」,這是一個神奇的藍色網站,匯集了可能是中國知識水平最高的一批網民。如果你在知乎上扔出一個問題,立馬就會有感興趣的人來回答你,或理論派,或經驗黨,或調侃圍觀。
  • 《產後調理院》:女性慎看?我卻強烈建議你看!
    你知道養一個孩子要花多少錢嗎?2019年知乎上有人算過,普通家庭,養一個孩子要花費大概62萬-198萬之間,一般家庭花費在70萬左右。如果你被這筆錢嚇住,決定不要孩子,恭喜你,免除了物質和精神危機的雙重暴擊。
  • 知乎上這麼說!看你怎麼想
    對於兒童安全座椅知乎上評論泛泛。說的最多的就是孩子還是抱著比較安全放心;我接孩子從來沒開車都是抱著(佩服體力啊)。還有的說到重點了,「一個個系安全帶都像要他們命似的,還讓他們去花幾千塊去買什麼安全座椅,可能嗎?」
  • 「知乎運營攻略」你知道知乎運營的正確打開方式嗎?
    最近看了好多關於知乎運營的文章與案例,學到了很多有關知乎運營的知識。比較贊同是名為老A和悟空的運營方法,不贊同的是那些片面之文。真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啊!我認為知乎運營只是品牌宣傳、付費轉化的其中一個渠道。運營方法和其他平臺大徑相庭。
  • 知乎APP彈窗更新,「霸王條款」隱私政策不同意就不讓你用知乎
    知乎APP彈窗更新,「霸王條款」隱私政策不同意就不讓你用知乎知乎APP最近彈出的隱私協議截屏。這兩天打開知乎APP,你可能會被彈窗提示知乎上線了隱私政策。通過隱私政策的要點簡介和11個章節條款,知乎逐一告知了將如何處理用戶的個人信息,並申明了保護用戶隱私的承諾。對用戶而言,知乎上線專門的隱私政策應該是一件好事,但卻引發了不小爭議。有用戶質疑,知乎為什麼要收集那麼多個人信息?不同意隱私政策就無法繼續使用知乎,用戶說不的權利只能是擺設嗎?
  • 知乎賺錢實戰:我是如何一篇文章賺 3000+
    1什麼是知乎好物在開始講乾貨之前,還需要先給大家講清楚知乎好物是什麼。開頭的收益圖是來自知乎最近一年新出的功能叫【知乎好物】。那什麼是知乎好物?知乎好物你可以理解就是在知乎上賣東西。如果你的帳號擁有了知乎好物功能,就能在問答裡插入商品連結。
  • 看看知乎上的回答.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這樣的問題:知乎上獲得「贊數除以字數」最大值的答案是哪個?
  • 知乎高贊丨「你是如何考上重點大學的?」
    有同學坦誠說靠各種努力,有同學說少做幾道題……高考前,各種擔心,高考後,各種輕鬆。總歸是心態不同了。來看看那些過來人的過去,很快也會成為你的過去,平常心過好每一天就好。04@知乎 鄒哲在初中的時候,我爸是技術員,很喜歡帶我上工地,雖然我不用做什麼事只在旁邊看著別人幹活就行,但是這些經歷給我的影響很大。
  • 新手如何通過知乎好物月賺20000元?
    一開始也不知道哪些品類適合帶貨,也沒看競爭大不大,愣頭青一樣的一來就寫自己熟悉的東西。寫了十來天才發現效果很有限,收入總是上不去,一天就20- 30 塊錢頂天了。後來和天哥深入聊,才知道選品很有講究,返傭單價要高,銷量要大。
  • 知乎運營 | 全文6000字乾貨詳解從養號到變現
    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經驗和建議,廢話就不多說了,直接上乾貨:一、養號1、完善所有資料完善所有知乎帳號信息,比如簡介,行業,介紹,職業經歷等等,只要能填的儘量都不要放過,尤其對於是頭像。如果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圖片做頭像,建議可以用知乎劉看山系列的狐狸圖標,還能有起到背書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