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薑汁。
相信大家很多人都有知乎這個app吧。
我和大家一樣,都覺得這個平臺挺不錯,它給出身普通的我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在這裡, 你可以收穫衝擊性的認知、高價值的乾貨,幫助自己少走彎路,比同齡人更快找到成長捷徑。我每天有空閒時間時,也會刷刷知乎,找選題、找好觀點,以此提高自己的學習工作效率。
不過啊,知乎雖然很有料,但我還是建議你,如果沒有一個很好的消化習慣,還是少在知乎上,看以下這些內容。
(1)準進「收藏夾吃灰」的乾貨
我發現不少人把刷知乎B站,下意識當做是學習。
特別是刷學習乾貨時,更容易產生「假裝在學習」的沉浸心態。
我也有過這誤區。
有一段時間思想特別枯竭,想不出來好的稿子,就去知乎找靈感
如何快速進入專注狀態……怎樣心無旁騖地學習工作……
(你們肯定也有這種,緊張玩手機的時候!)看完後,我立馬去整理桌面、去看書,看似特忙,但最終,稿子一個字也沒敲,第二天拖稿。
相信大家也有過類似經歷:快考試了,想改掉某個壞習慣,第一反應,不是直接面對這些問題;
而是上知乎上各種平臺,找解決方法,做無關緊要的事情,以此緩衝焦慮。因為這些細枝末節的操作,相比麻煩的正事, 不要輕鬆太多,甚至能減輕玩手機的罪惡感,美名其曰:我在學習!
而這些「超有用!以後再慢慢看」的乾貨,當我們關上界面後,基本不會再看,不然你不會:
收藏很多副業渠道,一分錢也沒進過口袋……收藏不少自律方法,現在仍是被生活折磨的鹹魚……
(2)各種離奇消遣故事
一直以來,我都保持著,給軟體劃分用途的習慣。
如:知乎只看成長乾貨,微博只看關注博主/記錄日常,B站從不進鬼畜區……這樣做最大的好處,就是能節省大量時間,避免讓我掉進娛樂漩渦裡,明知不對卻無法自拔。
短時間內,這習慣造成的差距,可能看不出來,拉長時間線,便是天壤之別。之所以會這樣說,是因為近期,我發現了知乎熱榜,從之前乾貨,漸漸偏向了娛樂風。
一旦你點進去,就會不知不覺,刷掉一上午時間。
並不怪你,這些信息背後的團隊,都在拼命大量研究心理學/傳播學,為的就是在最短時間內,抓住你的眼球,只要你點了,他們就成功了。
它們類似於消遣一樣,消遣你的精力,消遣你的時間。
那麼我建議不要在知乎上看這類東西。
這個世界的聲音太多,不是每一種聲音,都是對的,都值得參考。
你所能做的,就是篩選判斷出,你認為正確的聲音,然後去完善它,執行它,宣傳它,竭盡全力把身邊值得的人,拉出娛樂的牢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