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走進江蘇宿遷市宿城區耿車鎮大眾村,只見青石板路、黛瓦白牆,許多人家門前菜園綠意蔥蔥,園區廠房裡一片繁忙,道路上物流車穿梭,一幅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圖景躍然眼前。
這裡,曾經是區域經濟發展「耿車模式」的發源地,許多年裡以廢舊塑料回收產業蜚聲大江南北。民富了、村強了,可當地的生態環境越來越糟糕。又經過短短4年多,這裡再次美名遠揚,擁有了「中國淘寶村」「省級美麗鄉村」等多頂桂冠。
走進大眾創業園的億淘家具廠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在熟練地操作全自動電腦雕刻機,將板材從一頭放入,另一頭就會出來一塊雕刻完成的造型板材,整個過程只需要一兩分鐘。公司負責人邱永信正站在一旁仔細檢查產品質量,「通過線下銷售+線上網店,我們的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去年網店銷售額達1500萬元,今年有望再攀新高!」
今年69歲的邱永信,是大眾村第一個做廢塑加工的脫貧典型,也是全村第一個轉型做板式家具電商的致富帶頭人。「一開始做廢舊塑料,是為了解決溫飽問題,但到最後,富了口袋、毀了生態。」回想起30多年前全村人都與塑料打交道的場景,邱永信連連嘆氣,「村裡幾個七八米深的池塘被堆成『垃圾山』,走到哪兒都有一股刺鼻的塑料味。」
對於大眾村村民們來說,家具廠的機器隆隆聲和淘寶旺旺頻頻發出的「叮咚」聲,如今已成了他們再熟悉不過的聲音。全村近八成村民拿起滑鼠,和邱永信一樣從事家具電商生意。「很難想像,就在5年前,這裡還是耿車鎮汙染最嚴重、家家戶戶都經營廢舊塑料回收加工的『破爛村』。」耿車鎮鎮長王前錦感嘆。
要生計還是要生態?2016年初,大眾村支兩委率先響應宿遷市廢舊物資回收加工綜合整治攻堅戰號召,隨後幾年間當地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新發展理念,搭乘網際網路經濟快車,走上了轉型升級、綠色發展之路。昔日人人捂著鼻子躲開的「破爛村」,搖身一變成為許多人前來取經學習的「淘寶村」。2019年,大眾村已有42家物流網點、540戶電商,全村網絡銷售額突破10億元。
綠色轉型,給村民們帶來了更多致富機會。曾經的建檔立卡低收入戶楊修平,因小兒麻痺症落下殘疾,還要負擔兩個孩子的學費,生活非常拮据。2017年底,鎮村幹部發現電商集聚發展帶來打包墊紙板市場廣闊,便建議並幫助楊修平辦起墊紙板加工廠。「現在我固定給十幾家電商供應墊紙板,一個月大概有10噸多的量,每噸能賺五六百元。」已摘掉「窮帽子」的楊修平,還帶動村內其他貧困戶就業。去年,大眾村村集體收入達260萬元,人均純收入1.96萬元。截至目前,該村脫貧率已達100%。
村強民富,同時也迎回一片藍天。「水裡有魚,樹上有鳥,夏天聽到知了叫。」漫步大眾村村道上,可以看到小橋流水、草綠花開。大眾村黨委書記王加銀指著清澈見底的史莊河告訴記者,「這裡原是一座『塑料山』,村裡花了780萬元將垃圾清運乾淨,然後再通過回填新土、恢復水質等一系列工作,最終徹底實現生態修復。」
在對廢舊物資回收加工「徹底禁、禁徹底」過程中,大眾村通過村容村貌出新、生態環境改善、鄉村特色提煉、配套設施完善,使得村居環境更加宜居宜業。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的2019年「國家森林鄉村」獲評名單上,大眾村榜上有名。
村莊環境越來越美,村民們的精氣神越來越足,生活方式也越來越「潮」。在大眾村黨群服務中心旁的百姓大舞臺上,村文藝隊正在排練舞蹈節目。「我們要把美好生活唱出來、跳出來。」參加排練的村民董豔群說,「村部周邊還配備了桌球臺、籃球場、滑梯等,配套齊全,這樣的生活跟城裡有得一比。」
由「垃圾村」轉型「電商村」「美麗村」,大眾村顏值和內涵與日俱增,村民們臉上綻放著幸福的笑容。
通訊員 王 越 焦 尉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徐明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