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中國婦幼健康事業發展報告(2019)》統計,2018年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8.4‰,其中2017年因早產、先天性心臟病、出生窒息等死亡的5歲以下兒童不到56%。很多孩子都是因為養護不當,離開了這個世界。
上海一位奶奶經常嚼飯餵孫子,導致孩子感染細菌死亡。
貴州一位爺爺讓2歲多的孩子喝酒暖身,孩子當場昏迷,腦部發育受損。
山東一位奶奶用鍋底灰給剛滿月的孩子擦「馬牙」,孩子最終感染病菌引發敗血症死亡。
老一輩總結流傳下來的一些育兒經驗如「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三翻六坐、七滾八爬」等,確實易懂好用。
但還有很多育兒做法是缺乏醫學根據的,如果全盤相信使用,不僅對孩子的生長發育無益,嚴重的還會危及寶寶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一生也難以彌補的遺憾。
錯誤育兒行為盤點,看看你中招了沒
《人民日報》官微就曾統計發布了44個錯誤民間育兒法,有的甚至致命。這裡選放幾個易踩的雷區,家長們快來對照看看!
這條微博迅速得到了眾多網友的點讚和吐槽:「老人帶娃,這些全中!說他們自己遭訓,不說孩子遭罪,這屆爸爸媽媽太難了!」
是的,面對隔代育兒的衝突,你與老人的爭辯似乎永遠佔不到上風。
「好心幫你們帶孩子,還落一身埋怨,我一把年紀了容易嗎?」
「嫌我帶得不好,你找別人帶去啊!」
「你當年就是這麼被養大的,現在不也挺好的?」
遇到這三連靈魂拷問,子女們縱有一肚皮的話也得偃旗息鼓、啞口無言。
你也可以選擇用科學理論捍衛自己的立場,在邏輯上痛快地駁斥他們,但這樣做無疑在情感上狠狠地傷了年邁父母的心。
老一輩總想為孩子打理好一切,父母則想讓孩子獨立成長。
老一輩用過去人的經驗去衡量、去要求孩子的養法,新一代父母則通過書本和網際網路努力追求科學育兒。
雖然觀念有別、方法不同,但兩代人關愛孩子的心情沒有差別,都在盡己所能想把孩子養好。
同為友軍,各位爸爸媽媽也別再和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針鋒相對了,對老人多一點包容和耐心、多用用巧勁和妙招,放下分歧、尋求共識,寶寶才能養得省力、長得健康!
說也不是不說也不是?
老一輩錯誤育兒觀念怎麼破
一位朋友跟我說:「我兒子一點道理都不講,都4歲了還總用撒潑打滾達到目的,都是爺爺奶奶把孩子教壞了!」
這個教壞孩子的鍋,爺爺奶奶不背。
在《育兒大師》節目中,育兒專家陽子說,她懷孕時孩子姥姥就跟她約定:「在咱們家[養]和[育]是分開的兩件事,養孩子是我們老人的事,但教育孩子是你們小倆口的事。」
這位姥姥的做法很值得我們學習。
兩代人的育兒分歧,很多時候是因為分工不明確導致互相埋怨。
老人們責任心強、富有耐心,適合承擔讓孩子吃飽穿暖的工作,滿足孩子對安全感和情感交流的需求。
而年輕父母思維活躍,能快速學習和消化新事物、新思想,應該義不容辭地承擔起孩子性格培養、心智開發等方面的教育責任。
所以別總在事後抱怨老人了,父母才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責任人。
在綜藝節目《媽媽是超人》中,軒軒和皓皓的姥姥設置了家法制度,兄弟倆因為淘氣搗蛋,經常會被打屁股。
媽媽冉瑩穎雖然不同意姥姥的做法,但從來沒有正面硬懟過姥姥,都是私下跟姥姥溫和溝通、達成共識。
冉瑩穎在另一期節目中提到,姥姥曾在灶旁站了六七個小時為女婿熬雞湯,為了讓女兒休息好每天一大早就陷入忙碌。
她始終認同和肯定姥姥對這個家的付出,對姥姥的強勢給予溫柔的包容,給孩子們營造了一個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
但在現實生活中,我看到很多年輕父母對老人說話都不太溫柔:
「爸,我都說了多少次了,不要給孩子吃果凍,你怎麼不聽呢?」
「媽,不要餵孩子吃飯了,你看她被你慣的什麼都不會,到時去幼兒園怎麼辦!」
如果我們多體諒下老人的想法和難處,換一種溝通方式,也許結果會截然不同。
比如「爸,你今天辛苦了,注意多休息,今天聽同事講她給孩子吃了果凍,醫生說吃這個不好,很容易噎到孩子。」
「媽,您孫女要上幼兒園了,如果不學著自己吃飯,到時在幼兒園吃不飽,吃虧挨餓的可是您孫女啊!」
相信這些暖心的話,一定會讓老人更願意接受你的建議。
有一次我在餐廳吃飯,看到一個小男孩奔跑時不小心碰到了桌角,痛得大哭起來。
孩子奶奶立刻拉起孩子的手打桌子:「都怪桌子碰疼了寶寶,桌子壞,我們打它!」
孩子媽媽看到這一幕,並沒有上前制止,而是在老人安撫完孩子後,拉起小男孩的手放到桌子上說:「寶寶,你剛才用手打了桌子,你的手手疼,桌子也很疼,快來安慰一下桌子吧!」
孩子摸了摸桌子,想了想說:「媽媽,桌子好可憐,我以後不要打桌子了,我自己走路小心點不碰桌子,這樣我們倆都不疼。」
我忍不住為這位媽媽點讚。她的處理方式,既沒有駁斥奶奶的教育方法,又讓孩子學到了看待問題的正確角度,實在是太機智了。
其實養育孩子這件事,哪裡有絕對正確可言,教育是不可能完美的。
對於老人的偶爾「跑偏」,爸爸媽媽們不必如臨大敵、斤斤計較,只要大方向和重要的教育原則是對的,孩子就能從中受益。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越來越多的老人克服了對家鄉的牽掛,跟隨子女來到陌生的都市,背負起幫子女帶娃的責任,默默付出犧牲。
可以說,每一個外表強硬的老人,內心也都存在著孤獨、惶恐的情緒。
想讓老人放下一輩子的成見,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在育兒這條路上,我們做子女的請對父母多一些耐心、多嘗試幾次,就像當初父母把你從牙牙學語、蹣跚學步養大一樣!
好啦,快用米寶爸爸老師的辦法試一下吧!
關於育兒,或許你還有很多問題
沒關係,米寶爸爸一直關注家長們的需求
我們將不斷推出能解決大家育兒問題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