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默默無聞到萬眾矚目,小李莊站等了一個世紀。
這個始建於1917年的鄭州三等貨運站,沉寂百年之後,突然火了。
2018年,被列入鄭州鐵路四個主客站之一;在今年鄭州國土空間規劃中,又被欽點為32個核心板塊之一。
被管城視為「全村的希望」,被鄭州視為「下一個爆發點」,對於小李莊火車站,所有人都在翹首以盼。
可自從2018年底「車站周邊區域周邊地區城市設計規劃項目招標公告」發出之後,關於小李莊的一切,似乎銷聲匿跡。
直到一個多月前,我們終於第一次從官方了解到小李莊火車站的最新進展。
今年6月11日,有網友通過人民網向管城區政府諮詢小李莊火車站的建設情況。根據回復內容,我們了解到幾點關鍵信息:
1
「小李莊火車站重點區域城市設計初步研究方案已基本編制完成。」
方案中標單位是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按照計劃,設計周期是120個工作日。
也就是說,原則上,方案應該已經在2019年6月份完成。可為什麼現在又一年過去了,還沒對外公布呢?
管城區政府在回覆中也說了,「軌道交通方面正在完善」。
小李莊火車站片區的地鐵線路,官方一直沒有確切說法。
根據網絡流傳出來相關規劃圖,有過兩種猜測:一種是12、14、16三條線路;另一種,是涵蓋有4號線、12號線、14號線、16號線、23號線,共計五條線路。
不管哪種說法更可信,在軌道交通的設計上,基本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多線路交匯。
作為將來的四個主客站之一,小李莊火車站將迎來巨大的客流流動,這對區域交通的通達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地鐵線路豐富自然是必然。
但不管最終有幾條線路,很大程度上都會牽扯到其他地鐵線路的改線,這是一項非常複雜的工程。
不僅牽扯到施工問題、拆遷問題,還牽扯到各個區域將來的交通情況、經濟發展等等。可能也是因為這樣,政府才會慎之又慎。
2
「小李莊火車站鐵路線路和「站城一體」規劃方案由鐵四院負責辦理,近期已將規劃方案上報至鐵路局總部。」
區域的城市設計方案,可能市裡拍板就行了。但是火車站方面的事情,要鄭州鐵路局審批,最終要鐵總審批,涉及部門較多、流程較長。
今年市政府在多個文件或者公開場合,都提到「小李莊車站爭取年內開工」,2020年餘額只剩下四個月,總體來看,時間還是比較緊張的,希望年內能夠順利開工。
另外,「站城一體」的規劃非常值得期待。
所謂「站城一體」,簡單點說,就是將軌道交通樞紐站和周邊的城市街區進行一體化開發的模式。
現在多數車站是怎樣的呢?
被當作地標性建築來做,要麼宏偉要麼酷炫。但是,基本都是獨立的,站場區域和圍繞站場能夠發展起來的產業區域沒有有機的聯繫,最終形成孤島式的站場。
如此一來,旅客在車站不會做更多停留,更不會帶來多少消費。
而站城一體,則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車站的功能性,提高了空間利用率。這方面,香港和日本做的非常好。
比如日本的京都站、澀谷站,香港的九龍站、青衣站。它們承擔了非常高效的交通職能、換乘職能,也承擔了城市中心節點的職能。
大量辦公、商業會在站場附近形成有效的聚集,形成了一個良好的商業氛圍。
如京都火車站,並不是一個純粹的火車站,它是京都最主要的大型休閒購物中心。
它的車站大樓,其實是一個架在火車站上的商業綜合體,涵蓋了五星級酒店、大型百貨商店、劇院、商業街等等業態。
如此一來,整個車站的功能更加豐富,整個片區的活力也被全面帶動起來。
從自身條件來說,小李莊火車站有這個條件,有足夠多的空間進行發揮。如果小李莊火車站能夠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站城一體,這絕對稱得上是鄭州車站建設、區域發展的一次突破。也會成就一個鄭州的新型商業綜合體、一個新興商圈。
3
「新火車站核心片區產業布局規劃方案,已委託3家公司進行前期產業分析研究,相關單位並對公司做出了初步評估及建議,下一步對小李莊火車站核心片區產業規劃服務項目進行公開採購。」
產業也是小李莊火車站片區的重頭,管城區政府曾經明確提出「要抓住小李莊車站聯通全國的重大歷史機遇,產業興區」。對於產業規劃,力求高站位、高起點。
放眼全鄭州,管城是全市最有文化底蘊的一個區域。尷尬的是,歷史突出,現實尷尬。
相比其他各區,管城存在感一直比較弱,區域產業發展方面亦不突出。相對比較有辨識度的是金岱產業集聚區,這是河南省首批重點產業集聚區,也在今年被劃為鄭州市32個核心板塊之一。
然而,這個2003年就成立的工業園區,歷經17年發展,定位幾經更改。隨著2018年底開始的市場外遷,金岱產業聚集區又進入一個新的發展周期,管城產業格局也必然發生不小的變化。
再看小李莊車站周邊,新鄭華南城和薛店物流基地,都在輻射範圍內。
那麼,小李莊火車站核心片區產業規劃,是在現有產業基礎上進行再次升級,還是著眼於全市角度進行重新定位呢?目前官方還沒有這方面的相關透露,一起拭目以待吧。
4
又是站城一體,又是產業發展,可能有人會質疑:只是把普速遷移過來而已,有這麼大能量和推動力嗎?
大家是不是覺得現在已經是高鐵的天下、沒多少人坐普速列車了?
來看兩組數據。
鐵路運營裡程:
從2008年到2015年,高鐵裡程佔比逐年增加,但依然未能突破20%。
在2016年、2017年,高鐵裡程佔比分別是17.7%和19.7%。
在2018年,佔比首次突破20%,達到22.1%。
2019年,全國鐵路營業裡程達到13.9萬公裡以上,其中高鐵3.5萬公裡,佔比達到25.2%。
可以看出,過去十餘年,高鐵在全國鐵路裡程的佔比總體在逐年增加。可是,仍然只佔一小部分,絕大多數的裡程依然要靠普速。也就是說,在現在的鐵路交通中,普速依然是主流。
全年客流量:
上圖是2016至2018年,普速和高鐵的客流量對比。能看出什麼呢?
客流量上,高鐵雖然更勝一籌,但普速客流量依然在逐年增加,兩者差別並不算懸殊。
綜上,我國鐵路乘客數量大,高鐵的運輸能力有限,加上高鐵出行成本相對較高。所以現在普速列車仍然肩負著我國鐵路運輸的重擔,在全國客運方面佔有重要的地位。
所以,不要覺得普速不重要了、不需要了,所以才被「發配」到小李莊。最主要的原因是,鄭州站客運承受力的趨於飽和,但並不具備普速擴建的能力,因為普速普遍採用的機輛模式佔用站臺和咽喉區的時間過長,市區裡沒有這麼大的土地建這麼大的車站。
最近兩年,隨著城市發展,普速外遷已成趨勢。比如廣州普速遷到了白雲火車站,北京西站的普速要遷到豐臺站,上海南的普速要全部遷到松江南站,而廈門已經實現了普速到廈門北的遷移。
於鄭州而言,普速外遷也是必然,這對小李莊火車站來說,是難得發展機遇。車站意味著什麼?人流、物流、信息流。別忘了鄭州是靠什麼發展起來的?正是火車。
一座火車站,都可以拉來一座城市,還拉不動一個管城、拉不動一個片區麼?
最後,老百姓最關注的是小李莊火車站的命名。
小李莊,不夠大氣,辨識度不高;鄭州南,又跟現有的鄭州南站產生衝突;也有網友建議更名為管城站,更符合地域特點。
對於小李莊火車站的名稱,你覺得哪個合適?留言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