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龍脈上有3個陵墓,葬的都是豐功偉績之人,他們都是誰?

2020-12-18 蒲芯大人leela

古墓碑表折,荒壟松柏稀。——《句》

「一種青山秋草裡,路人唯拜漢文陵。」《途經秦始皇墓》中這兩句詩道出了同為皇帝,身後待遇卻千差萬別,明明都是安葬在青山秋草裡,但大家仿佛只看得到漢文帝的陵墓,只去拜祭這一人。或許就是因為秦始皇生前的作為太過於暴虐,導致後世的人對他的印象都不好。不過,即便這是一個暴虐的皇帝,也不能抹除他的豐功偉績。在我國有龍脈一說,所謂龍脈說的就是連綿起伏的山脈,形狀和中國的龍圖騰相似。崑崙山就是龍氣最為旺盛的地方,不過也因為崑崙山太過於神秘,沒有人敢將陵墓修在這上面。

古代人為保證後代能夠生生不息、繁榮昌盛,便將陵墓修在龍脈上,因為風水書上說葬在龍脈上的人的後代都有帝王之相,所以這也就是古代帝皇修煉陵墓的最佳之地。更為神奇的是我國龍脈上就有3個陵墓,葬的都是豐功偉績之人,他們都是誰呢?

首先是乾陵。別看陵墓中帶著一個乾字,這實際上是唐高宗和武則天的陵墓。在建造這座陵墓之前,他們找來了當時最有名的袁天罡和李淳風看過風水,並經過精心設計,按照長安城的樣子建設,規模宏偉,給人的感覺也十分震撼。在這座主陵墓旁邊,還有17個規模稍小的墓,這是他們唐朝王室的人,或是當時功勞巨大的功臣,才有機會被葬在皇陵中。從這座墓建造起來至今,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但它看上去還是很壯觀,且在被挖掘出來以後並沒有被盜過的痕跡,這麼可能是依賴於它本身的防盜功能,從這也能看出在唐朝,無論是科技還是經濟都得到了巨大的發展。這種質的飛躍也離不開當時的統治者的勤懇。

第二個就是秦始皇的墓秦始皇陵。這座陵墓出土了秦兵馬俑,卻不算是被全部挖掘,可以說,這座陵墓是考古學家最想挖掘到的古墓。從整座古墓上來看,它的規模龐大,結構很奇特,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其內涵也比其他陵墓更加豐富。從設計上來看,它的設計不存在什麼大的缺陷,特別是它的防盜系統,非常完備,在這之外,建造之人甚至還在陵墓裡放置了大量的水銀,這也導致專家們雖然很想進去一探究竟,卻被這些水銀攔住了腳步。不過,即便是這樣的危險,專家們還是在這裡邊出土了秦兵馬俑,成為世界一大奇觀,但和這個龐大的秦始皇陵相比,只能算得上是冰山一角。

最後一個是黃帝陵。這是軒轅皇帝的陵墓,也被稱作是橋陵。雖然這被人們稱作是陵墓,裡面卻並沒有黃帝的身體,這其實是後世給他立的衣冠冢,就是為了有地方悼念他。雖然只是衣冠冢,但這裡卻是歷朝歷代皇帝舉行國祭的地方,十分受重視。在陵墓外面有一顆柏樹,傳說是皇帝親手種下的,從他那個時代到現在,這棵樹已經有5000多年的時間了,算得上是這個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樹。柏樹的古老是真的,不過人們怎麼知道這棵樹是黃帝種的?難道大家也是因為這棵樹才把衣冠冢立在這裡的?歷史太過久遠,也無從考究。

從古至今,我國歷史悠久綿長,所擁有的古墓也很多,但因為盜墓的人很多,有些古墓已經被人破壞掉了,留給考古學家的只是一些殘次品。不過這三座墓卻因為它們本身的設計比較先進精妙,才保住了其所埋葬的珍貴文物。龍脈在孕育自然生命的同時也在孕育中華民族的未來,它將歷史一直保存到現在,給考古學家提供了很大便利,人們也通過考古學家的研究更了解歷史故事,龍脈,也是生命、文華之源。

參考資料:《途經秦始皇墓》

相關焦點

  • 中國歷史上被斬斷的龍脈有多少?
    鬼子迷信亡魂有靈之說,所以他們走到哪神社就修到哪,倭寇之心,居然想用這種辦法逃避罪惡。當時倭寇在中國找尋龍脈沒得逞,不過朝鮮就沒那麼幸運了,韓國人對日本人的心態很複雜,通過一件事可以反映出這種心態,那就是日本人曾在朝鮮半島的「龍脈」上釘釘子。
  • 我國龍脈上埋著的三人:一個不敢挖,一個挖不開,一個有神獸護體
    皇帝在古代都是自稱天子,身上穿的是龍袍,與皇帝息息相關的就是我們在影視作品還小說中經常提到的龍脈了,而古代皇都的設立也都是跟龍脈風水脫不了關係,每一代帝王都希望自己開創的江山能夠有神龍保佑能夠長興不衰,所以帝王對這種東西更是比誰都看得重。
  • 中國古代三大黃陵,直至今日,都無人敢開發,真的有龍脈護體?
    中國自上古以來就存在著風水說,並且在上千年的發展過程中,無數風水學家對它進行完善。《周易》可以說是中國風水學的頂峰,中國的風水學認為,每一個朝代都有他留下的龍脈,這是最些龍脈盤踞在人傑地靈的地方,最後王朝才得以在龍脈上建都。
  • 中國有龍脈嗎?是真有其事還是封建迷信,看了這些例子你就知道了
    古人以為中國範圍內的地域就是天下,而按神話傳說的說法,則是崑崙山最高,便以為一切山脈都是從崑崙山「發脈」的,並分出三條幹龍,每條幹龍上又分有各種等級的支龍、小龍…… 不過眾所周知,江河的形成是水往低處流,源頭總是位於流域的最高處。山脈是地球巖石圈中板塊運動造成地殼一些部位受到擠壓隆起而成,不同構造體系的山脈,各有其自身的歷史,並無什麼共同的祖宗。
  • 皇帝在修自己的陵墓時,最怕碰到一樣東西,一旦遇到,陵墓就廢了
    人人都說古代帝王是最幸福的,能夠「隨心所欲」。雖然他們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一句話便可「平山填海」,但他們終究不是神佛,無法掌握自己的壽命。一個人,有出生就意味著逃不過死亡,這是自然發展的客觀規律,古代帝王就算再能呼風喚雨,也無法控制自己的衰老,更改自己的死亡期限。
  • 中國龍脈上埋著的三個人:一個不敢挖,一個挖不開,一個神獸護體
    皇帝在古代都是自稱天子,身上穿的是龍袍,與皇帝息息相關的就是我們在影視作品還小說中經常提到的龍脈了,而古代皇都的設立也都是跟龍脈風水脫不了關係,每一代帝王都希望自己開創的江山能夠有神龍保佑能夠長興不衰,所以帝王對這種東西更是比誰都看得重。
  • 朱元璋的陵墓為何600多年都沒人敢挖?
    但敢盜孝陵的,都是一些小勢力盜墓賊,而不是大型的軍隊或政權。又因為一系列的時代巧合,幾乎沒有官方政府對朱元璋的陵墓動手,因此可以說明孝陵是600年風雨飄搖絲毫不動。朱元璋,我國古代最後一位漢人太祖,驅除了韃虜,恢復了中華。洗淨了南宋被滅之恥,在遊牧環伺的時代裡,朱元璋開創的明帝國一直在守護中原地大地。
  • 盤點中國帝王陵墓:哪個皇帝陵墓最大?
    盤點中國帝王陵墓:哪個皇帝陵墓最大?歷代的帝王陵墓都按照家族血緣關係,集中在一個地區。陵區佔地非常驚人,時至今日便成了坐地收費的旅遊區。不過,按照老說法,這些帝王陵都是不能隨意靠近的,到底去還是不去,您可得仔細掂量掂量……秦始皇陵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秦始皇陵位於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臨潼縣城以東的驪山腳下,修築時間長達38年,工程之浩大、氣魄之宏偉,創歷代封建統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在陵墓的周圍環繞著那些著名的陶俑。
  • 李居明風水學之餓火命告訴我在皇帝和將軍陵墓的地面面上看影子房子
    老人指著另一個地方說:「第二個是那個地方,後代可以替代2000名石官。」老人講話後不見了。陶坎按照他的指示,發現了一頭牛,並將親戚葬在那裡。他還向周漢介紹了老人提到的其他山脈。周的父親去世後,他將父親葬在山上。後來,他拜訪了正式的周家到宜州刺客,周的所有後代都成為了刺客。陶坎從官方到泰威都有許多成就。
  • 清朝亡了百多年,為什麼現在還有人守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
    比如家裡有錢有勢的,都會在棺木內放置很多貴重的陪葬品,這樣親屬在另一個世界就有錢財置辦家業,不愁吃穿了;並且還會花重金請風水先生找一個風水寶地厚葬,不僅去世的人會有好的環境,也會保佑家族後代興旺。百姓人家都這樣,更何況皇家貴族,尤其是皇家。
  • 大清都亡了108年,但還有人在日夜看守皇陵?是誰在給他們發工資
    而後世人為了保護他們的陵墓,就開始安排專人看守皇陵,但是大清都亡了108年,如今怎麼還有人在日夜看守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呢?清朝是我國歷史上最後的一個封建王朝,經歷了296年,最後被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所推翻,清朝一共有12位皇帝,所以清朝時期的皇帝就直接修建了一個皇陵,凡是當時的皇帝去世後都可埋在其中。
  • 風水所說的龍脈真的存在嗎?被稱為龍脈的地方,確實是人才輩出
    說到龍脈,大家會想到皇帝在選擇自己的陵寢時會把陵墓建在龍脈上,那麼傳說中的龍脈是真的嗎?存在嗎?那些龍脈所在地是哪裡呢? 了解一點風水學的人都知道,中華龍脈的始祖是崑崙山,許多的龍脈從這裡衍生出來,在上古時代,黃河流域是黃帝的龍脈,四川汶川的九龍山是大禹的龍脈,明朝時期,把安徽鳳陽選擇為龍脈,清朝時期
  • 我國最霸氣的墓地,墓主人大有來頭,連高鐵都多花2億為它拐彎
    我們都沒有考慮到其他人的感受。在我國安徽省鳳陽市,有一座價值很高的墓地,它被稱為我國的「最牛」墓地,它是具有較大規模的古代墓地,它不同於我國目前實施的火化系統,當時,葬禮是非常特殊的事情,可以說,古代人非常看重它,有傳說說這個公墓建在龍脈上,在那個風水更為重要的時代,它解釋了這座墓地的重要性。
  • 千年來都有軍隊守護,建國後依然有
    今天暫且不談秦始皇墓,我們說說袁天罡的墓,他的墓也創造了第一,那就是無數人眼饞,卻沒人敢去盜,歷史上很多人的墓,也有的被盜了無數次,卻沒成功,這是另一個角度的第一。袁天罡這個人想必大家不陌生,民間是將他傳的非常神的,尤其是他和李淳風寫的《推背圖》更是被譽為中華第一預言奇書。
  • 為什麼考古都是搶救性或被盜掘後才挖掘陵墓,而不是主動挖掘?
    趕來的考古人員經過勘探發現,地下是一座古墓群,遭到嚴重破壞,且有地下水溢出來,隨即進行搶救性挖掘,於是挖出了個曾侯乙墓。2011年3月,江西文物部門接到舉報,南昌市新建區大塘坪鄉觀西村附近山上有一座古代墓葬遭到盜墓賊盜掘,經過考古調查後,歷經五年挖掘出了震驚史學界的海昏侯劉賀墓。
  • 孔子被封為文宣王,為何他的陵墓不稱「孔陵」,而稱為「孔林」?
    文/魚叔論古今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同時也是仁政學說的推行者,這位古仁人在我國的文化和政治上都是佔有了非常崇高的地位。如今這位古聖人已經是在地底長眠了2400餘年了,他的陵墓也是被大家尊稱為「孔林」,或許大家對此也是會有疑問吧?為何不稱呼為「孔陵」呢?
  • 東方金字塔——西夏王陵的風水到底有多神奇?
    在祖國的西北部,有一座被人稱為東方金字塔的墓葬群,只因其為皇家王陵所在地,風水好,能夠福蔭後代,當地人視其為龍脈所在,爭相在相鄰之地將百年之後的家人厚葬於此視為榮耀。那麼這塊墓葬之地真的有如此神秘的力量嗎?而當時的以遊牧為生的西夏党項族人也相信漢文化的風水之說嗎?
  • 生前無上尊貴,百年後不僅陵墓被盜,屍身還被搗碎,散落在臭水溝
    生前無上尊貴,百年後不僅陵墓被盜,屍身還被搗碎,散落在臭水溝清朝的皇帝我們最熟悉的莫過於就是康熙,雍正,乾隆這三個皇帝了吧,因為這三個皇帝怎麼說呢?他們三個就能撐起我們中國影視劇的半壁江山啊,也正是由於他們三個我們才能更加的了解到歷史,了解到他們古代人的點點滴滴,後宮嬪妃之間的勾心鬥角!
  • 「只見人進,不見人出」,被稱為龍脈的崑崙山到底隱藏多少秘密?
    龍脈之祖古人也稱崑崙山脈為中華的「龍脈」,古代的帝王對自己的身後事一直都非常的重視,甚至是登基的時候就開始考慮自己的陵寢,帝王們相信我自己離世之後能葬在龍脈之中,必可保江山穩固。但實際上龍脈並不神秘,究其本質就是山和水風水中江延綿起伏的山脈稱之為龍脈,山勢的走向起伏和變化就像龍一樣能伸能屈能隱能現,龍脈其實就是山脈但並不是每一個山脈都可以稱之為龍脈,在外形上龍脈要延綿起伏,有根有源。
  • 為何崑崙山被稱為龍脈之祖?龍脈到底是什麼?
    山之脈也。土乃龍之肉,石乃龍之骨,草乃龍之毛。」並不是所有的山脈都可以稱為龍脈,龍脈所在的山必須有始有終,有根有源,內部有生氣貫通,這樣的山脈外形上表現的連綿起伏,生機勃勃。當然能辨別出龍脈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通過長期的修為,所以有「識山易,識脈難」的說法。中國成語「來龍去脈」就來源於風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