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長時間就想寫這方面內容的文章了。
今天網友「娜寫人生」的評論激發了我寫此篇文章的熱情。
女兒28周歲有餘,從小到大都是由我自己來帶。大外孫也兩周歲了,基本上也都是在我身邊由我來帶。
我自參加工作一直工作在教學第一線,邊工作邊學習,每一天都有新的進步。隨著自己各方面知識能力的提高,我常常在想,如果當年我的學識能像現在這樣,我會不會把女兒教育培養得更好?就是因為我才疏學淺,在教育女兒上讓我留下許多遺憾。
為了彌補我的遺憾,在女兒有了男朋友以後,我拼命學習各種「小兒科」的知識,為帶「大外孫」做各種準備。
2018年10月,上帝真的恩賜我一個大外孫,我們全家人欣喜無限。
為了得到帶外孫的「美差」,我尤其積極,終於如願以償——大外孫常住我家。
雖然之前我也做了很多功課,但是現在科學育兒也給我們提出了一些新的課題,我邊學習邊解決,邊工作邊思考 ——一個家庭育嬰師到底應該做出什麼樣的努力,具有什麼樣的素質才能充分挖掘孩子內在潛力,滿足孩子的各種需要,開發孩子的智力,培養出理想中的優秀孩子。
現對我的思考結論和大家一起分享:
有人說家庭育嬰師主要是媽媽、奶奶、爺爺、姥姥、姥爺,也包括爸爸,這些人都是孩子的至親,都和孩子有直接的血緣關係,怎麼能不愛孩子呢?
有時候愛是有程度的,對於不同的人來說,熱烈度不同,持久度不同。
最近經常看到或者是聽到,哪個媽媽由於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打了孩子,哪個爸爸又因為孩子吵鬧大發脾氣。哪個奶奶覺得自己帶孩子時間長覺得委屈。
我覺得造成這些事實的原因還是對孩子愛得不夠深,不夠厚。
所以要想做好育嬰師,要發自內心的愛孩子。
以下是一些業務方面的感悟:
這個標準有點難近乎苛刻,但是即使是這樣我們也要努力去做到,最起碼的要有這個意識。
其實學說普通話對於我們現在人來說並不難,難的是改變頭腦中固有的觀念。現在可以做家庭育嬰師的人(寶媽、寶爸,寶爺、寶奶、寶外公、寶外婆以及家庭保姆)最起碼的也是六零後,從小都接受過至少是初中教育,而且自小就受各種媒體的薰陶和影響,都應該會說普通話。
都會說似乎並不難,尤其對於我們黑龍江人。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以北方方言為基礎的標準話語言。難的是說好。
除純粹的北京人外,任何一個地方的人語音當中都有不盡完美地方,所以需要每一個家庭育嬰師都要認真學習,給孩子提供一個好的語言環境。
實際生活當中,有很多東北人認為自己說的就是普通話,實在有點過於自負,不夠虛心。
過來的人都知道,小孩子入睡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在他很小的時候,孩子需要睡覺養大腦長身體,大人需要幹家務適當休息。孩子睡覺是一個大問題。另外帶小孩在他醒著之時讓他快樂是一重要任務。
不能否認現代科學技術特別發達,現在有智能音箱,各種類似的智能音頻、視頻智能對話設備,但是現實是:智能代替不了真人,小孩子只認人,對智能產品不care,所以需要我們和他說話,給他唱歌,讓他從中感覺到你對他的愛,使得他有足夠的安全感。
在實際工作當眾,本人覺得:帶娃成年人要想滿足孩子這方面的需要,大腦當中至少得有七八十首各種歌曲信手拈來,出口即唱,隨著孩子的成長,你會的歌需要越來越多。
我大外孫過了二十個月就學會點歌了。兩周歲之前基本上話都會說了,看見什麼圖都讓你給他配上一首歌,對我真的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有的時候覺得真有點力不從心。
比如說,看著「春」、「夏」、「秋」、「冬」的圖,讓每個圖都配上一首歌,這個可以勉強應付,「雲」、「雨」、「霧」,「冰」,也讓配歌,這個「霧」讓我無以應答,好尷尬,類似於情況很多很多。
實在想不起來歌我只好在有些歌的基礎上改詞填詞。這種填詞是需要對曲子有一定的領悟的。
所以建議準育嬰師們加強點音樂方面的學習是有必要的。
孩子的興趣是培養出來的,不去嘗試,不讓他接觸可能一輩子不會發現孩子有什麼方面的潛力和天賦。繪畫也是如此。
小孩子在認知方面,對事物的認識除了實物之外,對圖的認識較早。那麼要使孩子認識的更深刻,加深他的印象,大人可以適當的給他畫畫,可以讓孩子觀看畫畫的過程,這樣既可以幫助他認識實物,也可以引起他對畫畫的興趣。
也可以在畫畫時同時寫字,其實在孩子眼裡,圖就是字,字也是圖,孩子在觀察過程中即學習了畫畫,也學習了認字,也可以學習寫字(作者之前有寫過兩篇關於教2周歲之前孩子認字的文章)。
之前講過,每一位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不願意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那麼讓孩子早期識字就是育嬰師的首要任務。
孩子識字越早越好,這樣有利於孩子儘早的進入閱讀階段。
我本人的經驗,教孩子認字都是用無圖識字卡片,我女兒小的時候是自己用毛筆寫的,大外孫我給他買的現成卡片,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發現想教他的字,往往字片中沒有,就需要現場去寫。這個時候孩子可能在身邊,那麼就需要我們寫字即對又準,包括筆畫筆順。小孩子記憶力是相當好的,所以需要大人不要改來改去,寫無定法。
給孩子現寫字,用毛筆有點不現實了,尤其對於小男孩來說,他會把你的筆搶下來弄得到處都是,所以說鉛筆是最好的工具,那麼我們就應該練就一個用鉛筆寫大字的能力。最主要是寫好,寫準:不要「捺」寫成「點」,不要把「橫撇」寫成「橫」等等。
儘管有些人抨擊中國的教育,但是我們生活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這塊沃土上,我們還是要按照我們的規則去培養教育我們的孩子。
古詩文特別是唐詩宋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它可以用簡單明了的語言表達複雜的情感,是任何語言不可比擬的,無論從哪一方面都應該學習,更何況孩子最後要參加我們的高考走上社會,所以對於高考教學大綱的要求我們要積極面對,及早面對。
俗話說慢鳥先飛,任何一個家庭都不能在孩子出生後立刻判斷出你孩子的智商和記憶力。所以孩子成長過程中需要會的東西我們可以利用孩子記憶力好的時候讓他學會無可厚非。
顏之推說: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以後,思慮散亦,故虛早教,誤失機也。
孩子尚小之時,我們可以給他背誦古詩詞。這些詩詞朗朗上口,流暢自然,就像音樂一樣汩汩流淌,孩子能夠感覺到那種愉悅、暢快。可以讓他儘快入睡,帶孩子到戶外去玩,不同的情景可以給孩子配上不同的詩詞,讓孩子格外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
那麼育嬰師要「腹有詩書」,最起碼的要會背四五百首詩詞。
筆者建議先背中小學生教學大綱要求的那部分,如果心有餘力,唐詩三百首上的會背多多益善。白居易,楊萬裡的一些簡單易懂的田園詩接近生活,語言淺顯易懂,會受到孩童青睞。
雖然隨著中國的發展,物質水平極大豐富,但是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還都是過著普通百姓的生活,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法則不失它的實用性。
建議育嬰師給孩子吃的輔食都要親手去做,這樣即可以減輕家庭經濟負擔,又可以做到衛生、健康、有機、無公害。
首先要會做各種粥,湯,羹,泥。之後隨著孩子的成長,要會做各種主食,菜類。包括炒菜,燉菜,湯菜,各種米飯。對於小孩子來說麵食類的食物必不可少,除了會做餃子、餛飩、麵條、面片外,自制不加糖發麵食品必不可少:饅頭,包子,花卷等等。
以上是我在養育兩代人後總結出的點滴經驗,有不當不全之處望和大家共同探討。
2020年7月初稿,2020年10月修改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