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寫音樂評論也需要一些基本的條件,這些條件歸納起來有幾點:第一是要有比較敏銳的對音樂的感受能力,這種能力簡稱為「樂感」。第二是要有一定的文字表達能力,能夠把你對音樂的感受用語言寫出來,得於心而應於手。第三是要有一定的文化歷史知識,這是你評價音樂的文化基礎。第四是要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即能夠將你對音樂的感受用一定的邏輯結構方式,在你的文章中表現出來。後三種都是中學生在作文課和其他文化、歷史課中已經接受過比較充分的訓練和準備的,而音樂感受能力則是你們在喜愛音樂和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接受過薰陶的。這四種能力,又是學習音樂學專業的基礎能力,因此各個音樂院校都很重視對考生的這幾種能力的考查。
「音樂評論應該從何處入手呢?」我常常告訴大家:音樂評論至少能夠將下列幾個方面作為切入點:
第一是評論作品的音樂形象。對很多音樂作品來說,音樂形象的鮮明與否,往往是音樂作品成功與否的關鍵。音樂形象也可以理解為作品所表現的感情或內容。你的聯想能力是理解音樂形象的關鍵。想像力又不是胡思亂想,而主要是根據音樂作品提供給你的各種聲音材料,同時還可以依據作品的標題,聲樂作品還可以依據歌詞來展開你的想像。
第二是評論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並推及到作品產生過的歷史意義。只有把產生作品的時代背景了解清楚了,才能將作品的歷史意義評論清楚。
第三是評論作品的音樂風格。每一個國家、民族、時代,都有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音樂風格。我們中國音樂的風格極其豐富多彩,它有豐富多彩的調式和音階,顯示出與西方音樂不同的風格特點。每一位成熟的作曲家又都有各自不同的藝術風格。分析和評論作品的不同的音樂風格,就能夠把握不同的音樂特點。
第四是評論作品的曲式結構。音樂作品的結構和文學作品的結構原則是類似的,有共同性,它也能夠分為句(樂句)和段(樂段),這就需要你在曲式結構方面有簡單的基本知識。和文章的總體布局一樣,音樂作品也講究「起承轉合」,有開頭,有承接,有對比和轉折,有呼應,即有頭有尾,有高潮。作品的高潮安排好了,滿篇皆活,優秀的作品的高潮處理都是非常有特點的。評論音樂作品時也需要注意這一點。
音樂評論當然還可以有其他許多切入點,如藝術歌曲的伴奏方面,聲樂作品的歌詞特色,器樂作品的演奏手法,作曲家的歷史貢獻,等等。不同的評論者,從不同的方面切入,就可以寫出豐富多彩的角度不同、觀點各異的音樂評論文章。所以,音樂評論的活動天地是非常寬闊的。
練習音樂評論的寫作,可以從小的音樂作品入手,從你最有感觸的音樂作品入手,從你最喜愛的音樂作品入手。慢慢鍛鍊,你就一定可以掌握音樂評論的寫作方法。
話還要說回來:音樂評論是人人都可以寫的,但是,音樂評論家就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當的。那是一門專門的學問,需要長年累月的學習和積累,需要高深的專業音樂知識和文化積澱。就拿耳朵來說,真正的音樂評論家就應該有一付「天耳通」式的耳朵,能夠聽人籟,聽地籟,聽天籟,能夠傾聽大地的呼吸,欣賞高天的流雲,聆聽大海浪濤的漲落,那都是絕妙的自然音樂。還要能夠傾聽人們心臟跳動的聲息,傾聽民間疾苦的呼聲……慧耳所聞,能夠穿透音響的層面而直逼文化的奧秘。
巴赫(J.S.巴赫)的兒子、作曲家C.P.E.巴赫(俗稱「小巴赫」)曾經說過:「我們很少見到一位具有四樣必須有的素質的音樂評論家——同情、智慧、誠實和勇氣。對音樂界來說,可惜的是,音樂評論那麼重要,但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常常不具備這些素質。」C.P.E.巴赫所講的「同情、智慧、誠實、勇氣」這四種素質,都是音樂之外的人格修養。所以,我們不僅要在「音樂」中學習音樂評論,更為重要的還要在音樂之外學習音樂評論。
—— 古典吉他資訊與賞析 ——
業內資訊、音樂欣賞、教學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