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當好餐廳管理者,你應該具備這四種能力

2020-12-11 豪蝦傳蔣毅

前些天,我發了一條信息,建議某朋友取消他剛提拔的店長。雖然我在微信裡說明了理由,但在這條信息後面,還是有幾十條留言,讓我說得更詳細一點。再加上我認為這不是餐飲的個案,而是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所以今晚的日誌就專門來說說這個情況。

目前餐飲行業最欠缺的人才,就是管理人才,尤其是中層管理人才,這幾乎是絕大多數餐廳老闆都面臨的問題。為此一方面讓大家很抓狂,覺得合格的中層管理者太難找,另一方面這些崗位又不可或缺,於是倒逼出一個行業怪現象,那就是:矮子裡面選高子!

怎麼個選法?我今晚會給出一個參考意見,但即便我今晚寫得再詳細,結果也是一樣,因為所謂的「選人」,它有一個前提,就是「有人供你篩選」。而現實情況是,現在絕大多數餐廳都「無人可選」。為此,只能從那些認真幹活,勤快,聽話的員工裡面提拔。至於能力是否匹配,老實說,顧不了那麼多!

現在,正常營業的餐廳,幾乎每個店都有店長,主管,領班這些崗位,也都有相關的管理人員。但餐廳呈現出來的狀況還是一團糟,和沒有管理人員沒什麼本質差別。背後的原因,就是在無人可選,無人可用的情況下,把完全不具備管理能力的員工,提拔到了管理崗位。

那麼,什麼是合格的管理者呢?它需要匹配很多條件,比如決策能力、帶隊能力、處理應急問題的能力等,但在所有這些能力中,有四項能力是基礎,脫離這四項基本能力,其他能力都屬於懸浮在空中的東西,不會產生什麼實質作用。而即便是這四項基本能力,也有前後分明的邏輯關係。

1、表達能力

表達能力是所有管理者必須具備的第一項能力,為什麼?因為作為一個管理者,他需要準確地表達觀點,說明意見,給出建議。他上面對接老闆,下面對接員工,中間起到的幾乎絕大多數作用,都需要藉助表達能力來實現,更重要的是:表達能力是第二項基本能力(溝通能力)的前置條件。

明白這個道理後,你如果是老闆,那麼在挑選管理人員時,就儘量別用那種「悶罐子」型的員工,換一個更通俗的話,就是內向型員工不適合當管理者。不管你多麼緊缺管理人員,選擇這種不善於表達自己觀點的人當管理者,其糟糕的結果基本就已經擺在面前了。

2、溝通能力

作為一個合格的管理者,日常工作最多的情況就是溝通。某些管理崗只需要與直接的上下級關係做溝通,比如前廳主管,他只需要與作為下級的前廳員工,和作為上級的店長保持有效的溝通即可。但也有些管理崗位,就需要涉及到非常多的溝通工作。

比如店長,從上下級管理來說,既要與老闆溝通,又要與員工溝通;從餐廳職能來說,既要與前廳溝通,也要與後廚溝通;從經營目標來說,既要和客戶溝通,又要和財務溝通;從內外來說,既要和公司員工溝通,又要和外部的供應商溝通……在溝通上耗費的時間非常多。

表達能力是溝通能力的前提條件,但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光有表達能力不行,現實中很多管理者口才很好,表達能力完全沒問題,但溝通能力十分糟糕。因為確實有那種表達欲特別強烈的人,見誰都能說幾個小時,但與員工的關係很糟糕,他壓根不懂員工需要什麼,或者不在乎員工需要什麼,一個勁的只顧自己說。

所以,不是擁有了表達能力就一定能有用溝通能力。現實中,說起話來誇誇其談,落實到餐廳經營員工完全不聽的情況非常普遍,其根本原因就是不具備管理者的這第二項基本能力,這也是不合格的管理者特徵。如果溝通能力也沒問題呢?那就再來看第三種能力。

3、協調能力

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是屬於基礎中的基礎,它們的價值不在於本身,而在於後續價值,也就是協調店內的各種人際關係和崗位之間的緊密配合。能否做好這件事,是考驗一個管理者是否具備協調能力的基本指標。

首先說人際關係。餐廳的管理主要是人財物的管理,其中與人相關的管理佔據了絕大部分精力。所以,餐廳的日常管理中,涉及到協調的人際關係非常普遍。不管是前廳和後廚的協調與配合,還是前廳迎賓崗,服務崗和收臺崗的協調與配合,甚或後廚初加工與退換菜品的協調與配合,全都與人有關,也全都需要協調。

其次是崗位之間的緊密配合。合格的管理制度下,每個人都要匹配一個崗位,或者多個崗位,所以人在前,崗在後。協調好店內的人際關係後,就需要用崗位之間的配合來作為檢驗:只有店內各個崗位之間實現親密無間的配合,彼此不找對方麻煩,才能證明管理者協調能力在起作用,崗位之間一團糟就意味著協調失效。

4、組織能力

我這個組織能力的「組織」,不是名詞,而是動詞。它可以用另外一個詞來解釋,也就是「統籌能力」,雖然不很恰當,但能有助於大家去理解這裡的組織能力。說直接點,就是將餐廳的人財物,通過有效的機制,形成一個整體,去解決餐廳的各項問題。

比如餐廳要搞周年慶活動,這需要全門店所有部門和所有崗位都一起來努力。這時光靠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是不夠的,甚至光是懂得協調也不行,它需要的是給每個部門和崗位劃分明確的工作職責以及相關的責任,也就是組織全門店的力量去讓活動順利開展,並順利結束。

協調能力可以理解為「說一說」,讓大家知道是怎麼回事,並且願意去做它。而組織能力則是更進一步的「完成它」,明確告訴大家要怎麼做。這是協調能力與組織能力之間的關鍵區別,了解了這個區別,也就知道為什麼在協調能力之後,一定還要有「組織能力」。

上述四項能力,是一個合格的管理者必須要具備的基礎能力。如果連這四項能力都不具備,我覺得也沒必要去討論其他什麼能力,其他能力都只能是這四種基本能力之上的補充。並且,通過前面的文字大家也看到了,這四種最基礎的能力都有先後的邏輯關係,前後順序錯了都不行。

當然,你可以不同意我這個說法。沒關係,我說的只是自己的觀點,你完全可以擁有自己的觀點,所以不用來反駁我,保留你自己的觀點即可。但是,如果你恰好也認同我的這個說法,那麼在以後你要提拔或者是招募一個管理者的時候,就可以清晰的知道,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去考察他是否能勝任。

如果連表達能力都不具備的人,拜託就不要把人家提為管理者了,這是讓三方受傷的做法:你作為老闆會受傷,他作為管理者會受傷,被他管理的員工也會受傷。當然,這種多方受傷的情況,恰好是當下餐飲普遍存在的嚴重問題,這也是我前幾天勸朋友放棄他那個店長的原因:對方完全沒任何表達能力。

最後,需要強調的是:表達能力強是為了後面的溝通,溝通能力合格是為了後面的協調,而協調能力強是為了最終組織大家去完成任務和目標。因此,四種能力有非常嚴密的遞進關係,不能是看到其中一個能力很厲害,就理所當然的認為其他能力沒問題,甚至錯把欲望當成能力。

如果表達能力不能落地到溝通能力上,那只能叫表達欲很強,而不是表達能力很強:如果無法協調各部門往一個方向走,那溝通再多也只能代表溝通欲很強烈,不代表溝通能力很強;如果最終無法組織門店各部門去完成既定的計劃和目標,那麼協調能力的體現在哪裡呢?

對於那些有上進心的管理者,與其到處學習,不妨先提升自己的上述四項基礎能力。具備它們後,在餐飲行業不僅不缺工作,而且隨便可以拿高工資,各大餐飲企業都會搶著要,甚至高價來挖你。當然,作為老闆,也可以參照這個標準,評估一下:

你家餐廳現有的管理者合格麼?

相關焦點

  • 只有具備了這四種能力,才有可能晉升成管理者
    管理的本質是管人理事,只有管得住人理得順事才能算一個合格的管理者。那現實種究竟什麼樣的員工,適合培養成管理者呢?這個問題沒有統一的答案,但經過長期觀察,並實地走訪眾多企業後總結髮現,能從普通員工晉升到管理崗的員工,至少應具備以下四種能力。
  • 職場上,優質的管理者,都具備這三種能力
    由此可見,並不是每一個基層員工都能成長為優秀的管理者。但優質的管理者,都具備這三種能力,否則管理肯定做不長久。可見管理者的改革能力對企業生死存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雖然不是每管理者都要成為改革家,但優秀的管理者,都具備大刀闊斧改變現狀的魄力,很果敢的決策能力。
  • 你想做管理者嗎?你知道管理者應該具備哪些能力嗎?
    那麼我們今天就來梳理下:什麼是管理,管理的重要性以及管理者應該具備的能力。一,什麼是管理?1.管理就是制定,執行,檢查和改進。2.管理就是對工商企業、政府機關、人民團體以及其他各種組織的一切活動的指導。
  • 「教師的教師」要具備四種能力
    筆者認為,這支隊伍除了應具備人民教師的基本素質外,至少還要具備如下四種能力。其一,要具有課程和德育實踐指導力。研訓員絕大多數是從一線教師中選拔而來的,十分熟悉甚至精通課堂教學、德育實踐。他們了解學生、了解教師、了解學校管理,是教師中的精英,有能力成為「教師的教師」。這份工作強調從實踐中來,能夠指導實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而不是只會紙上談兵或做個純粹的理論研究者。
  • 卓越的管理者,都具備這一核心能力
    很多管理者一旦坐上較高的位置,就覺得具體計劃應該是下屬來做,自己只要審核即可,這是非常錯誤的觀念。   一個管理者是否有卓越的表現,很大程度反映在他是否對要實現的目標具備推演能力。   下屬需要制定執行計劃,管理者也同樣要有工作推演,這才是工作管控的核心。
  • 房產中介管理者的「四種思維」
    如果說房產中介是果園,那麼管理者就是果園的維護員。管理者需要時刻關注果樹的長勢,夏天如何防蟲,冬天怎樣防寒都是管理者要考慮的事情。身為管理者,管理的不只是人,過度簡化管理,錯以為只要管理好人就可以了,優秀的管理者應該具備不一樣的管理思維。
  • 淺論管理者應具備的能力
    一名合適的管理者應具備哪些能力與素質?諸如《管理者必讀12篇》一類的經典主流教材通常認為管理者應當做到「專業能力」與「人際能力」的兼修,從而帶動組織效能的最大化,而美國管理協會對在事業上取得成功的1800名管理人員進行了調查,發現他們一般具備以下二十種能力:工作效率高;有主動進取精神,總想不斷改進工作;
  • 國美杜鵑:優秀管理者必須具備的7項能力
    本網12月17日訊 美國著名管理大師麥可·波特曾說:「一個管理者的能力表現並不在於指揮別人,而是在指揮自己跳出最美的舞蹈。」意即新一代的管理者,除了指揮他人為公司締造業績,以及充實自身的專業技能外,還必須具備基本的7大領導能力,如此才能成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一、自視合宜。
  • 一名成功的基層管理者應具備的幾種能力
    因此,作為基層管理者要有學習的習慣和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在組織工作時更積極、更客觀、更健康。 簡單法則◆ 建立主動學習的意願、態度及能力。◆ 熟悉多元的學習方式。如錄像帶、廣播、電視、函授、參觀、計算機網絡、資料庫等。
  • 一位優秀的管理者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那麼管理者應該具備的基本管理素質又有哪些呢? 個人認為一個合格的管理者應具備6個基本素質: 1:責任心強:責任心是指個人對自己和他人所負責任的認識、情感和信念,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作為一名管理者更應該具備責任心,具有責任心的管理者,才會認識到自己的工作在公司重要性,把實現公司的目標當成是自己的目標。
  • 工作能力強就能當好管理?別太天真了
    特別是在挑選員工去當管理者的時候,只是很簡單的認為工作能力強即可。可是現實中卻發現:很多業務能力強的員工當上管理者之後,自身變得不堪重負,而所帶領的團隊既沒有戰鬥,也沒有凝聚力,一盤散沙。那麼,如何才能做好自身的角色改變,把自己從員工轉變成管理者呢?至少以下幾個方面需要做好。
  • 彼得·德魯克:學會做決策,是所有管理者都要具備的重要能力
    作為管理者,在做決策之前,你首先先要了解問題的性質。你需要問這幾個問題:是經常發生的重複性問題?還是偶然發生的問題?這個問題是不是其他問題重複發生的原因?比如:一家公司由於經營等因素,要被另一家公司收購,在是否接受收購的決策上,管理者們只能做這一次決策。但是這樣的問題又是隨時可能發生的,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能說永遠不會有被收購的機會。面對這樣的問題,應以某些原則為基礎,必須要參考他人經驗。
  • 作為優秀的管理者,應當具備良好的職業素質與優秀的日常管理能力
    首先,作為一個優秀的管理者,應該具備良好的計劃、組織(協調)、控制、激勵四個核心管理職能。那麼,有人會問,上述這四個核心管理職能具體包括哪些內容呢?下面作個簡單通俗的介紹:計劃:主要是指對管理活動事件分階段、分步驟進行周密詳細的規劃。
  • 管理者角色定位技能之三:管理者要具備的基本素質
    絕大多數管理者都是從以前別人的下屬,一步一步走到現在的管理崗位。作為一個合格的管理者,要具備哪些基本素質呢?《辭海》對素質的界定是「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需的基本條件」。管理者的基本素質是指管理者完成管理工作所必須的基本條件。管理者要扮演好不同的角色,需要提升管理時間、授權員工和做好溝通這三方面的基本素質。
  • 這項大佬們都看重的能力,每一位產品管理者都要具備!
    如果帶團隊,你的KPI應該包括所負責團隊的表現與總產出。2工作方向不同晉升產品管理者後,你不再擁有充足的時間去專注產品細節和交互的打磨。而應該把工作的重點轉移到制訂團隊成員具體工作目標,確保團隊能在正確的方向前進、取得產出。3工作方法不同產品管理者既要負責業務規劃又要增強團隊凝聚力,慢慢會發現一天24小時完全不夠用。
  • 優秀的客服管理者應具備的5項基本能力
    在部分企業中,有很多團隊的客服管理者的大部分工作還是停留在救火的狀態!身為客服管理人的你,有沒有以下狀態?每天的時間是固定的,要確保有限的精力用於重要的事務。 史蒂芬.柯維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裡準確描述這一點:看似緊急的瑣事總會蓋過那些非常重要但確不太急迫的事。人們很難在緊迫感面前停下腳步,做出更深思熟慮的選擇。 那麼對於客服管理者哪些是重要但並非很緊急的事呢?
  • 當好「班長」要增強四種能力
    「班長」位置特殊、責任重大,必須不斷增強四種能力。 一要增強駕馭全局的能力。在領導班子中,「班長」負有領航把關的重大政治責任。「班長」在重大原則和大是大非面前要旗幟鮮明,立場堅定;在複雜的環境中,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在困難挫折面前,不畏艱難,充滿必勝信念;能夠帶領「一班人」和廣大群眾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實現改革和建設的各項目標。 二要增強組織協調能力。
  • 什麼樣的員工能被提拔為管理者,需具備這4點
    站在員工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可以反過來想:管理者是什麼樣的員工,做管理者具備哪些素質和技能。我從以下幾方面說一說管理者具備的基本能力。一、管理者需要有業務能力。業務能力就包括自己本身工作所需要的能力,比如做行政的,那就需要良好的溝通表達能力、公眾演講力;如果是做營銷的,那就要懂營銷技巧,營銷策略,營銷方案。所以這個就是一個管理者基本的業務能力,管理者有很多版塊的管理,所以是自己在本職範圍內的業務知識能力必須要具備的。二、管理者需要有執行力。
  • 開餐飲店,作為經營者和管理者,我們應該具備哪些素質和能力
    餐飲老闆和管理者,應該具備哪些職業素養?在我們餐飲創業及經營過程中,老闆和管理者的個人職業素養的高低,尤為重要。大家肯定會認為小編在瞎編,怎麼開個餐飲店,就要提升到精神層面,是不是誇大其詞。言歸正傳,接下來小編帶大家一起探討一下,開餐飲店要哪些職業素養。
  • 郭臺銘:管理者必須具備五項基本能力,否則無法領導任何人
    我幼時無力進學,長大後必須做工謀生,沒有機會接受正式教育;像我這樣身無專長的人,永遠感覺只有刻苦耐勞才能彌補不足,這是上帝對我賜福。」在王永慶眼裡「瘦鵝理論」不僅是他成長的理念,也是他培養人才、帶領團隊的秘訣。他說,企業經營不善,問題不全在員工,而在老闆管理方法不當。為此,管理者要把握下面兩個原則。Tip 1:讓下屬充分了解工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