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我發了一條信息,建議某朋友取消他剛提拔的店長。雖然我在微信裡說明了理由,但在這條信息後面,還是有幾十條留言,讓我說得更詳細一點。再加上我認為這不是餐飲的個案,而是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所以今晚的日誌就專門來說說這個情況。
目前餐飲行業最欠缺的人才,就是管理人才,尤其是中層管理人才,這幾乎是絕大多數餐廳老闆都面臨的問題。為此一方面讓大家很抓狂,覺得合格的中層管理者太難找,另一方面這些崗位又不可或缺,於是倒逼出一個行業怪現象,那就是:矮子裡面選高子!
怎麼個選法?我今晚會給出一個參考意見,但即便我今晚寫得再詳細,結果也是一樣,因為所謂的「選人」,它有一個前提,就是「有人供你篩選」。而現實情況是,現在絕大多數餐廳都「無人可選」。為此,只能從那些認真幹活,勤快,聽話的員工裡面提拔。至於能力是否匹配,老實說,顧不了那麼多!
現在,正常營業的餐廳,幾乎每個店都有店長,主管,領班這些崗位,也都有相關的管理人員。但餐廳呈現出來的狀況還是一團糟,和沒有管理人員沒什麼本質差別。背後的原因,就是在無人可選,無人可用的情況下,把完全不具備管理能力的員工,提拔到了管理崗位。
那麼,什麼是合格的管理者呢?它需要匹配很多條件,比如決策能力、帶隊能力、處理應急問題的能力等,但在所有這些能力中,有四項能力是基礎,脫離這四項基本能力,其他能力都屬於懸浮在空中的東西,不會產生什麼實質作用。而即便是這四項基本能力,也有前後分明的邏輯關係。
1、表達能力
表達能力是所有管理者必須具備的第一項能力,為什麼?因為作為一個管理者,他需要準確地表達觀點,說明意見,給出建議。他上面對接老闆,下面對接員工,中間起到的幾乎絕大多數作用,都需要藉助表達能力來實現,更重要的是:表達能力是第二項基本能力(溝通能力)的前置條件。
明白這個道理後,你如果是老闆,那麼在挑選管理人員時,就儘量別用那種「悶罐子」型的員工,換一個更通俗的話,就是內向型員工不適合當管理者。不管你多麼緊缺管理人員,選擇這種不善於表達自己觀點的人當管理者,其糟糕的結果基本就已經擺在面前了。
2、溝通能力
作為一個合格的管理者,日常工作最多的情況就是溝通。某些管理崗只需要與直接的上下級關係做溝通,比如前廳主管,他只需要與作為下級的前廳員工,和作為上級的店長保持有效的溝通即可。但也有些管理崗位,就需要涉及到非常多的溝通工作。
比如店長,從上下級管理來說,既要與老闆溝通,又要與員工溝通;從餐廳職能來說,既要與前廳溝通,也要與後廚溝通;從經營目標來說,既要和客戶溝通,又要和財務溝通;從內外來說,既要和公司員工溝通,又要和外部的供應商溝通……在溝通上耗費的時間非常多。
表達能力是溝通能力的前提條件,但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光有表達能力不行,現實中很多管理者口才很好,表達能力完全沒問題,但溝通能力十分糟糕。因為確實有那種表達欲特別強烈的人,見誰都能說幾個小時,但與員工的關係很糟糕,他壓根不懂員工需要什麼,或者不在乎員工需要什麼,一個勁的只顧自己說。
所以,不是擁有了表達能力就一定能有用溝通能力。現實中,說起話來誇誇其談,落實到餐廳經營員工完全不聽的情況非常普遍,其根本原因就是不具備管理者的這第二項基本能力,這也是不合格的管理者特徵。如果溝通能力也沒問題呢?那就再來看第三種能力。
3、協調能力
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是屬於基礎中的基礎,它們的價值不在於本身,而在於後續價值,也就是協調店內的各種人際關係和崗位之間的緊密配合。能否做好這件事,是考驗一個管理者是否具備協調能力的基本指標。
首先說人際關係。餐廳的管理主要是人財物的管理,其中與人相關的管理佔據了絕大部分精力。所以,餐廳的日常管理中,涉及到協調的人際關係非常普遍。不管是前廳和後廚的協調與配合,還是前廳迎賓崗,服務崗和收臺崗的協調與配合,甚或後廚初加工與退換菜品的協調與配合,全都與人有關,也全都需要協調。
其次是崗位之間的緊密配合。合格的管理制度下,每個人都要匹配一個崗位,或者多個崗位,所以人在前,崗在後。協調好店內的人際關係後,就需要用崗位之間的配合來作為檢驗:只有店內各個崗位之間實現親密無間的配合,彼此不找對方麻煩,才能證明管理者協調能力在起作用,崗位之間一團糟就意味著協調失效。
4、組織能力
我這個組織能力的「組織」,不是名詞,而是動詞。它可以用另外一個詞來解釋,也就是「統籌能力」,雖然不很恰當,但能有助於大家去理解這裡的組織能力。說直接點,就是將餐廳的人財物,通過有效的機制,形成一個整體,去解決餐廳的各項問題。
比如餐廳要搞周年慶活動,這需要全門店所有部門和所有崗位都一起來努力。這時光靠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是不夠的,甚至光是懂得協調也不行,它需要的是給每個部門和崗位劃分明確的工作職責以及相關的責任,也就是組織全門店的力量去讓活動順利開展,並順利結束。
協調能力可以理解為「說一說」,讓大家知道是怎麼回事,並且願意去做它。而組織能力則是更進一步的「完成它」,明確告訴大家要怎麼做。這是協調能力與組織能力之間的關鍵區別,了解了這個區別,也就知道為什麼在協調能力之後,一定還要有「組織能力」。
上述四項能力,是一個合格的管理者必須要具備的基礎能力。如果連這四項能力都不具備,我覺得也沒必要去討論其他什麼能力,其他能力都只能是這四種基本能力之上的補充。並且,通過前面的文字大家也看到了,這四種最基礎的能力都有先後的邏輯關係,前後順序錯了都不行。
當然,你可以不同意我這個說法。沒關係,我說的只是自己的觀點,你完全可以擁有自己的觀點,所以不用來反駁我,保留你自己的觀點即可。但是,如果你恰好也認同我的這個說法,那麼在以後你要提拔或者是招募一個管理者的時候,就可以清晰的知道,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去考察他是否能勝任。
如果連表達能力都不具備的人,拜託就不要把人家提為管理者了,這是讓三方受傷的做法:你作為老闆會受傷,他作為管理者會受傷,被他管理的員工也會受傷。當然,這種多方受傷的情況,恰好是當下餐飲普遍存在的嚴重問題,這也是我前幾天勸朋友放棄他那個店長的原因:對方完全沒任何表達能力。
最後,需要強調的是:表達能力強是為了後面的溝通,溝通能力合格是為了後面的協調,而協調能力強是為了最終組織大家去完成任務和目標。因此,四種能力有非常嚴密的遞進關係,不能是看到其中一個能力很厲害,就理所當然的認為其他能力沒問題,甚至錯把欲望當成能力。
如果表達能力不能落地到溝通能力上,那只能叫表達欲很強,而不是表達能力很強:如果無法協調各部門往一個方向走,那溝通再多也只能代表溝通欲很強烈,不代表溝通能力很強;如果最終無法組織門店各部門去完成既定的計劃和目標,那麼協調能力的體現在哪裡呢?
對於那些有上進心的管理者,與其到處學習,不妨先提升自己的上述四項基礎能力。具備它們後,在餐飲行業不僅不缺工作,而且隨便可以拿高工資,各大餐飲企業都會搶著要,甚至高價來挖你。當然,作為老闆,也可以參照這個標準,評估一下:
你家餐廳現有的管理者合格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