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底尿不尿?
孩子已經哭的滿臉通紅,身子直挺,年輕媽媽卻仍舊按著寶寶把尿。這是一位新手媽媽,照顧孩子的那一套經驗都是從年長的婆婆那裡「繼承」來的,對於孩子把屎把尿的做法,深信不疑。
社會在發展,很多老一輩的育兒經驗已經被證實並不適合繼續延續下去,但仍有一些人覺得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經過多少代人印證,很靠譜,這樣做對孩子的成長有害無益。
給孩子把屎把尿的危害
當家長給寶寶把屎把尿的時候,寶寶大多是比較牴觸的,他會不斷掙扎,胯關節很可能由此受損傷;
寶寶的括約肌組織大約需要到三歲左右才能發育成熟,過早給寶寶把屎把尿,可能會導致寶寶括約肌受影響,失去控制大小便的能力,嚴重的甚至會出現肛腸疾病;
家長給寶寶把屎把尿,通常情況下並不能準確掌握寶寶大小便的規律,過多的把屎把尿,會讓寶寶出現只有家長把屎把尿的時候才會出現反射性排尿,而不是根據自己身體出現的便意排尿,並不利於寶寶形成肚子大小便的習慣。
選擇合適的時機對寶寶進行如廁訓練
如廁訓練,簡單點說就是教寶寶去廁所大小便。如廁訓練就是讓寶寶自己覺得有排便感覺的時候,能夠憋住便意,然後到廁所解決。
給孩子把屎把尿,已經被證實並不利於孩子成長發育,所以要選擇合適的時機對寶寶進行如廁訓練。這個時間一般是在寶寶兩歲左右開始進行,太早或者太晚對寶寶成長發育都有弊端。
如廁訓練過早
當寶寶到了一歲半的時候,他就有自己排便的意識了,媽媽就需要開始培養孩子。但需要注意的是,對寶寶如廁訓練的時間太早,寶寶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無法控制大腸、膀胱、括約肌等組織活動,失敗率是很高的。
另一方面,寶寶如廁訓練失敗之後父母對孩子進行指責,消極的情緒會造成寶寶心理上的傷害,不利於如廁訓練的順利進行。
如廁訓練過晚
有些家長崇尚寶寶自由成長,對於寶寶的如廁訓練,他們也並沒有刻意去訓練,就可能導致孩子到了入園時候還裹著尿不溼,給孩子的成長造成很多困擾。
所以讓寶寶在恰當的時機進行如廁訓練很重要。
什麼時候進行如廁訓練,寶寶說了算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寶寶的如廁訓練在18月齡到30月齡之間最好。但每個寶寶發育情況不一樣,具體什麼時候開始還是因人而異。當寶寶可以進行如廁訓練的時候,他通常會有一些表現:
1.寶寶已經形成了比較規律的排便習慣,比如每隔幾小時一次小便,每天固定時間大便;
2.白天可以數小時保持尿不溼的乾燥,或者在小睡的時候可以做到不尿,這是寶寶對膀胱控制能力變強的表現;
3.寶寶可以聽明白家長一些簡單的指令,並且用語言或者行為表達想上廁所的意願;
4.寶寶可以坐穩,方便訓練寶寶進行坐便;
5.寶寶開始有自己穿脫衣服的意識,會做出提上褲子或者脫下褲子的動作;
6.當爸爸媽媽,甚至是哥哥姐姐上廁所的時候,寶寶會表現出很強烈的興趣,並且有意識地去模仿;
7.尿布溼了寶寶會有不舒服的表現,想要把它扯下來。
當寶寶出現上面這些表現的時候,媽媽就可以考慮對寶寶進行如廁訓練,讓他脫掉尿不溼啦。